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22)
2023(12503)
2022(10637)
2021(9588)
2020(8146)
2019(18676)
2018(18191)
2017(35536)
2016(18840)
2015(21492)
2014(21567)
2013(21567)
2012(20460)
2011(18871)
2010(19137)
2009(17879)
2008(17603)
2007(15741)
2006(13970)
2005(12726)
作者
(55824)
(46877)
(46778)
(44863)
(30184)
(22654)
(21451)
(18138)
(17846)
(16691)
(16017)
(15694)
(15036)
(14804)
(14772)
(14769)
(13938)
(13815)
(13681)
(13530)
(11550)
(11476)
(11454)
(10845)
(10645)
(10510)
(10344)
(10131)
(9457)
(9108)
学科
(107530)
经济(107427)
管理(55886)
(50592)
方法(42791)
(41047)
企业(41047)
数学(38566)
数学方法(38282)
中国(25885)
地方(25240)
(22144)
(22017)
业经(19008)
(18480)
(16887)
(16133)
贸易(16125)
(15451)
地方经济(15307)
农业(14772)
环境(14655)
(13522)
财务(13503)
(13476)
金融(13474)
财务管理(13460)
(13291)
企业财务(12858)
(12730)
机构
大学(285925)
学院(283852)
(130851)
经济(128227)
管理(108680)
研究(100030)
理学(93551)
理学院(92500)
管理学(91242)
管理学院(90683)
中国(74457)
(59134)
(58191)
科学(57481)
(49916)
财经(46751)
中心(45443)
研究所(44948)
(44685)
(42858)
(42486)
经济学(42337)
业大(38916)
经济学院(38055)
北京(36892)
(35827)
(35778)
师范(35483)
农业(34843)
财经大学(34694)
基金
项目(185821)
科学(147634)
基金(137399)
研究(135176)
(118769)
国家(117864)
科学基金(101867)
社会(89666)
社会科(85172)
社会科学(85148)
基金项目(72607)
(71345)
自然(64253)
自然科(62808)
自然科学(62790)
教育(62097)
自然科学基金(61674)
(60033)
资助(56441)
编号(52830)
成果(42863)
(42557)
重点(42096)
(40828)
(38143)
国家社会(37999)
教育部(37133)
课题(37036)
创新(35922)
人文(35687)
期刊
(147685)
经济(147685)
研究(88119)
中国(53387)
(45486)
学报(41361)
(40069)
管理(39521)
科学(38502)
大学(31619)
学学(30017)
(27134)
金融(27134)
农业(26391)
技术(24880)
财经(24678)
经济研究(24539)
教育(24036)
(21357)
业经(20989)
问题(20920)
技术经济(15805)
(15764)
统计(15114)
(14051)
世界(13912)
国际(13502)
(13477)
商业(13219)
理论(12767)
共检索到4287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捷   王柯云   张学凯  
【目的/意义】城市群发展战略有助于城市间的产业合作、优势互补;但城市群的集聚也容易使经济发展对自然环境造成的影响愈发严重,因此,探索出一条符合国情发展需要,兼顾经济与环境的发展之路尤为重要。【设计/方法】以长三角城市群为研究对象,基于2016~2020年的月度面板数据分析经济协调会对于区域城市群大气治理绩效的影响。【结论/发现】首先,经济协调会在发挥城市群大气污染的协同改善作用有限,且对不同指标的改善效果各异。具体而言,协调会显著改善了加入城市空气污染物中的PM_(2.5)、PM_(10)、NO_2等指标,但加重了O_3污染,且加剧污染效果随时间延长而加强。其次,尽管城市群大气污染具有流动性和溢出效应,但实证结果表明,周边区域城市的大气质量对于协调会成员城市的大气污染影响是有限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高达  李格  
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能源效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结果发现:政府合作促进市场一体化,显著提高了城市能源效率。机制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经济协调会通过提高市场化水平、完善政府与市场关系和提升要素市场发育度降低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城市规模较低、创新水平较低和工业结构更清洁的城市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能源效率的提升更加显著。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学良  李培鑫  李丽霞  
城市群理论上能够通过群内城市之间的市场整合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生产效率提升。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这一政府合作机制作为城市群形成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江苏、浙江和上海131个县市区1993—2010年的数据,运用倍差法检验其是否提高了城市群经济绩效。结果显示,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可以使地区劳动生产率显著提高8.9%,且这种效应呈现出随时间逐渐增强的趋势。进一步,我们发现协调会能够显著降低地区间的市场分割。本文结论在相关的稳健性检验之后都仍然成立。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跃  
地方保护、竞争多于合作等诸多问题导致城市群的产业结构扭曲和资源配置效率下降,如何通过政府合作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成为促进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政府合作的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双重差分法建立实证模型考察政府合作对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进行深入探讨。实证发现:政府合作有利于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长三角扩容后的样本同样支持这一结论。机制检验表明,政府合作可以通过增强经济联系、扩大市场潜能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等途径间接提升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规模等级越高,其从城市群的政府合作中获得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就越大;距离核心城市越近,周边城市在城市群政府合作中,其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越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冬林  姚常成  
具有时空压缩效应的高铁运营是否促进了城市群内的市场一体化?城市群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又是否打破了城市群内的市场分割?目前尚缺乏经验证据。本文利用2003—2015年长三角城市群34个地级市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杜宾模型(SDM)实证分析了高铁运营与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对于打破城市群内市场分割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内地市间"以邻为壑"的现象依旧存在,但高铁的运营与经济协调会显著降低了该地区市场分割水平。(2)高铁运营产生的时空压缩效应,使得城市群内市场一体化的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并将边界延伸至2小时交通圈。(3)高铁运营对于其他城市市场分割的影响效果均大于对本地区市场分割的影响,而城市群内的经济协调会合作机制仅在相邻地市间发挥作用,对于非邻近地区的空间溢出效应相对有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丁涛   盛燕   谭睿鹏   吴华清  
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基础支撑,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对于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将安徽省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视作一项“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利用镇级卫星灯光数据,从乡镇尺度考察了安徽加入长三角对安徽经济发展的影响,并探究了借用规模效应和资源配置效应两个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安徽加入长三角产生了显著的促增长效应,该政策使得安徽乡镇经济发展水平相比政策冲击之前平均提高了1.75%。机制检验表明,安徽加入长三角通过借用规模效应,即增加异地投资和合作创新,以及资源配置效应,即优化生产要素配置和产业资源配置,对安徽乡镇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在行政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以及市辖区的乡镇中,安徽加入长三角会产生更大的促增长效应。进一步研究发现,安徽加入长三角对南京都市圈范围内的安徽乡镇与对合肥都市圈范围内的安徽乡镇的经济增长影响具有显著差异。本研究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和促进经济增长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马涵江  
本文基于引力模型测算2005~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26市的金融空间联系,采用传统OLS模型与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探究外部金融联系对地区产业结构升级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长三角地区整体金融联系增强,由单一线型结构逐步向复杂网络结构演化;城市外部金融联系增强有利于本地产业的高级化、合理化转变及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与集聚,但对周边地区产业发展呈现出显著负向溢出效应。据此提出完善区域金融合作机制、推动地区间差异化分工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郑军  郭宇欣  唐亮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时代,如何通过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成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作为区域一体化合作的准自然实验,考察了区域一体化合作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显著提高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表明区域一体化合作有利于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异质性检验表明,城市行政等级越高和金融发展水平越高时,区域一体化合作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越明显。对影响机制的检验发现,区域一体化合作通过促进劳动力资源流动和提高技术创新水平,进而促进地区产业结构升级。本文研究结论对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璟  陈胜蓝  
#N/A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穆荣平   吴柳洁  
区域协同创新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现有的地方政府合作与区域协同创新关系研究缺乏从城市双边维度的考察,对地方政府合作影响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的作用机制也缺乏深入探究。以加入长三角经济协调会作为外生政策冲击,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考察地方政府合作对区域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1)地方政府合作可以显著提升区域协同创新水平,经过多种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2)地方政府合作通过促进城市交流合作提升科技基础邻近性,正向作用于区域协同创新水平;(3)地方政府合作对区域协同创新的提升效应受到地方政府合作时长、地区文化差异、城市距离等因素影响;(4)创新基础较弱城市更易从地方政府合作中受益,但地方政府合作并不能缩小地区创新能力差距。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程进  
采用马尔可夫链和空间马尔可夫链分析方法,对2003-2013年长三角城市群PM10年均浓度的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根据PM10年均浓度的平均水平,将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划分为低浓度、较低浓度、较高浓度和高浓度4种类型,分别计算了其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和空间马尔可夫转移概率矩阵。结果表明:近年来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空间分布的不平衡性有扩大趋势,并存在一定的趋同现象;低浓度类型和高浓度类型趋同的稳定性相对较大;短期内各地区大气污染类型发生跨级转移的可能性极低;长三角城市群大气污染格局演化在空间上并不独立,受邻域条件的影响较为明显;邻域污染水平等级越低,大气污染类型向下转变的概率越大,反之越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磊  李金磊  
区域一体化发展有助于畅通国内大循环、推进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要素资源在产业间和地区间的合理配置,对于服务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理论分析了区域一体化发展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机制,并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区域一体化发展抑制了新进城市的服务业结构升级,但随着时间增长,这一抑制作用先增后降直至消失。从要素资源流动视角对作用路径分析发现,区域一体化通过加快人力资本要素的重新配置这一机制阻碍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的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投资和引资等行为偏好会扭曲要素资源配置,加剧对新进城市服务业结构升级的抑制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徐光伟   季连文  
在推进新时代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和推动企业绿色转型的双重背景下,区域一体化的绿色创新效应究竟如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以2004—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扩容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法检验了长三角城市群一体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效应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区域一体化促进了企业绿色创新水平的提升,这一促进效应体现在降低企业成本和释放市场需求空间上。(2)企业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资本及技术密集型企业对于区域一体化政策的绿色创新效应更加敏感。(3)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区域一体化一方面吸引了外商直接投资的流入,通过资金及技术溢出效应提高企业绿色创新水平;另一方面增强了环境规制力度,通过创新补偿效应提升企业绿色创新意愿。研究结论丰富了区域一体化微观经济后果研究和企业绿色创新影响因素的文献,同时也为如何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双重红利提供了重要启示。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盛皓炜  王如忠  
本文在分析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利用2012—2019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考察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作用特征及内在机制。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与工业生态效率之间存在U型关系,数字经济可通过自主创新间接影响工业生态效率,数字经济对工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在不同区域有所差异。这一结论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对工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提供了新的证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