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31)
2023(7850)
2022(6457)
2021(6019)
2020(4819)
2019(11133)
2018(10601)
2017(19752)
2016(10183)
2015(11681)
2014(11399)
2013(11661)
2012(11339)
2011(10820)
2010(10671)
2009(10044)
2008(9629)
2007(8407)
2006(7871)
2005(7460)
作者
(29544)
(24773)
(24714)
(23839)
(16009)
(11682)
(11174)
(9606)
(9564)
(8938)
(8643)
(8105)
(8050)
(8013)
(7926)
(7724)
(7314)
(7186)
(7058)
(6528)
(6500)
(5924)
(5802)
(5791)
(5613)
(5591)
(5225)
(4935)
(4918)
(4887)
学科
(71804)
经济(71749)
管理(24338)
方法(24008)
数学(22024)
数学方法(21948)
(21501)
中国(19116)
地方(16469)
(16234)
贸易(16226)
(15907)
(14475)
企业(14475)
(13861)
(13470)
地方经济(12311)
(12211)
(11204)
业经(11054)
农业(9569)
环境(9323)
(9239)
(9005)
金融(9004)
(8785)
出口(8783)
出口贸易(8783)
(8522)
(8450)
机构
大学(164598)
学院(159550)
(89463)
经济(88318)
研究(64736)
管理(56643)
中国(50082)
理学(47904)
理学院(47332)
管理学(46866)
管理学院(46547)
(37295)
(34602)
科学(33556)
(32016)
经济学(31816)
财经(29968)
研究所(28882)
经济学院(28597)
(27509)
中心(27141)
北京(22682)
(22522)
财经大学(22284)
(22040)
(21139)
师范(21016)
(20996)
科学院(20104)
社会(18956)
基金
项目(100004)
科学(80388)
基金(76924)
研究(75894)
(66365)
国家(65903)
科学基金(55870)
社会(54475)
社会科(51941)
社会科学(51933)
基金项目(38851)
(33724)
教育(33320)
资助(32159)
自然(31074)
自然科(30366)
自然科学(30356)
自然科学基金(29869)
(29103)
编号(27512)
国家社会(25291)
(24720)
中国(24170)
成果(23505)
(23411)
重点(22729)
教育部(22029)
人文(20825)
(20479)
社科(20322)
期刊
(102096)
经济(102096)
研究(57476)
中国(30964)
(26582)
管理(22063)
学报(21959)
科学(21269)
(19734)
经济研究(18995)
大学(17332)
财经(16719)
(15912)
金融(15912)
学学(15798)
(15396)
(14745)
问题(14198)
农业(13720)
国际(13622)
世界(13070)
技术(12517)
教育(12179)
业经(11867)
技术经济(10004)
统计(9301)
图书(8593)
经济问题(8441)
(7865)
(7539)
共检索到2578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封越健  
经君健先生是当代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史学家。简要叙述他在中国经济史学科建设、清代等级制度、商品经济、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等领域的学术贡献。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徐建生  封越健  
魏金玉先生,著名经济史学家。1926年5月出生于河南省唐河县,中学毕业后曾在工厂做杂工、担任中小学教师。1947年考入北京大学经济系,1951年7月毕业后进入中国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工作。1953年9月由中国科学院保送进入中国人民大学马列主义研究生班学习,1957年7月毕业。历任经济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中国近代经济史组学术秘书,中国经济史研究室副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顾以健  
当代世界一个明显特点是科学技术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起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产业革命使人们从体力竞争发展成为生产率的竞争,也就是科学技术的竞争。八十年代世界范围的控制理论、信息论、激光技术、半导体材料、微电子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工程、原子核物理及空间科学技术等发展,更是一场剧烈的科学技术的竞争。不仅如此,从研究到开发的周期越来越短,已从过去的15至20年减少到目前的1至5年左右。在我国与西欧共同体联合召开的新技术革命学术讨论会上,欧洲共同体的科学家说,这个时期最快已缩短到4个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稻葵  
中国经济崛起对现代经济学的最大贡献可以总结为"把改革搞对"(get the reform right),即通过创立一系列过渡性的、具有不断演进潜力的制度安排,不断推进改革,打破妨碍经济发展的一个个瓶颈,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今天的中国经济最迫切的就是要改革过去16年以来基本没有重大变革的财政税收体制,这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大的瓶颈。只有大胆改革,中国经济才能持续稳定发展,中国模式才能在全世界站稳脚跟。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逄锦聚  
各位领导,各位学者,各位同仁:今天西南财经大学举行《陈豹隐全集》出版发行暨陈豹隐学术成就研讨会,纪念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重要传播者、《资本论》首译者陈豹隐教授,并以此发掘和弘扬优秀的文化传统,首先,我向为开展这项工作作出决策和付出辛勤劳动的领导和学者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研讨会表示祝贺,并向邀请我参加会议的西南财大领导和经济学院的同仁表示衷心感谢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廖九如  
2008年11月21-23日,由湖南商学院承办的全国第12次消费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在星城长沙成功举行。来自全国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新闻出版界的专家学者100余人参加了会议,并围绕"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消费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这个主题进行了充分而热烈的讨论。现选择发表其中部分发言和论文,以飨读者。
[期刊] 求索  [作者] 刘润葵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本刊编辑部  
1985年5月,国务院领导同志批准了国家科委《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简称“星火计划”)。几个月来,国家科委同各地和各有关部门讨论了实施“星火计划”的目标、技术政策、重点方向、投资方法以及管理方法,听取了各方面的意见,并做了具体部署。第一批几十个项目(包括14个领域,如水产、家禽、水禽养殖技术开发、山区土特产综合利用、油脂深度加工及综合作用、饮料技术、毛皮加工及综合利用、农村建筑技术等)已安排下去。1986年和1987年的计划,正在制订中。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曹国琴  
科技要为发展兵团经济做出有力度的贡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科委主任曹国琴要实施科教振兴兵团战略,其核心是要全面落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为此必须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统揽全局,推动各行各业加速科技进步,努力实现兵团经济振兴,社会发展的宏伟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南平  朱琛  
彭迪先是老一辈经济学家,他在毕生的经济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中,正本清源,引领实践,启示当代与未来,为中国经济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苏东斌,中国经济特区研究中心的创始人之一,是一位把学术研究与国家命运紧密结合、有时代担当的知识分子,他一直大声疾呼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为中国经济特区发展进行理论论证,为特区的市场经济研究做出了贡献。苏东斌曾任广东省政协常委、深苏东斌对经济特区怀有深厚的感情,是一位极有政治敏感度圳市政协常委、民盟深圳市委副主委。2012年5月20日,苏东斌因病逝世,享年68岁。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杜恂诚  
由于西方主流经济学"一般性理论"的研究对象是西方社会,而近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非经济因素不同于西方社会,假设条件不符,因此不能简单、直接地照搬这些理论来分析近代中国,必须先进行适用性检验,如果可能的话,需要进行假设条件的创造性转化。中国的经济史学的一般目标,是在研究近当代中国经济史时,对经济学理论进行限制、校正和还原,研究被一般性理论所抽象掉的非经济因素,即历史文化特征、制度约束条件等。本文反对把经济理论看成是无条件的、不变的和绝对的,认为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不应满足于用中国的历史数据来证明某个西方经济学模型的正确性和普遍适用性,或者模仿西方学者发表过的某篇论文的样式,来一个"拷贝不走样"的"中国版",并认为不宜用现代经济理论去分析经济发展基础和约束条件完全不同的古代社会。中国的经济史学的最高目标是理论、历史、统计三者高度融合,参与开创适用于近代中国和当代中国的经济学理论和中国学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刘传江  聂华  
与时俱进是十六大报告的精髓,充满创新精神是十六大报告的一大特点,尤其是在经济理论创新方面有重大突破和贡献,这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型工业化道路、城镇化和“三农”、社会主义收入分配以及民营经济发展等五个方面的问题。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姜锡东  
中国经济史学研究已经走过100多年的历程。如果从古代"食货之学"开始,那就有2000多年的历史。对此进行全面而深刻的回顾总结并非易事,但非常必要,它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认清现状,科学地规划未来,推动学科研究进入一个新的境界。在此略抒管见,请大家对疏谬之处批评指正。一、历史回顾据有关专家学者统计,1900—1984年上半年共发表中国经济史论著2万种(含港澳台);11986—1995年中国内地共发表相关论著亦近2万种,"其数量约略相当以至超过前此85年有关论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