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032)
2023(4391)
2022(3719)
2021(3132)
2019(5716)
2018(5607)
2017(10549)
2016(5527)
2015(6387)
2014(6524)
2013(6697)
2012(6715)
2011(6492)
2010(6910)
2009(6765)
2008(6515)
2007(6207)
2006(5990)
2005(5646)
2004(5190)
作者
(18777)
(15920)
(15684)
(15168)
(10191)
(7435)
(7102)
(6104)
(6080)
(5745)
(5689)
(5342)
(5238)
(5174)
(5067)
(4912)
(4593)
(4588)
(4556)
(4241)
(4040)
(3836)
(3825)
(3794)
(3701)
(3656)
(3360)
(3196)
(3140)
(3137)
学科
(53540)
经济(53507)
管理(16191)
方法(15071)
地方(14630)
数学(12789)
数学方法(12580)
(11670)
地方经济(11649)
(10430)
(9816)
企业(9816)
中国(9642)
业经(8318)
经济学(6755)
(6182)
(6007)
环境(5926)
(5919)
金融(5918)
(5913)
理论(5905)
(5752)
(5408)
(5299)
(5031)
(4882)
银行(4879)
产业(4830)
(4752)
机构
大学(103935)
学院(101462)
(53326)
经济(52356)
研究(39367)
管理(33728)
中国(29409)
理学(27724)
理学院(27353)
管理学(26808)
管理学院(26605)
(23134)
(21956)
科学(21727)
(20423)
经济学(18433)
财经(18284)
研究所(18154)
(16294)
中心(16161)
(16062)
经济学院(16055)
(14584)
师范(14534)
北京(14469)
(13321)
财经大学(13093)
(12717)
科学院(12165)
师范大学(11786)
基金
项目(55567)
科学(43852)
研究(41424)
基金(40878)
(34797)
国家(34536)
科学基金(29223)
社会(28901)
社会科(27481)
社会科学(27470)
(20357)
基金项目(19899)
教育(18266)
资助(17874)
(17041)
自然(16390)
自然科(15995)
自然科学(15992)
自然科学基金(15671)
编号(15422)
成果(14023)
(13262)
重点(12712)
国家社会(12649)
(12537)
(12528)
经济(12419)
课题(11508)
发展(11297)
(11151)
期刊
(70518)
经济(70518)
研究(39777)
中国(18861)
(18125)
管理(14934)
学报(14647)
科学(13324)
经济研究(12300)
财经(11621)
大学(11506)
学学(10766)
(10685)
(10267)
技术(9694)
(9542)
金融(9542)
教育(9074)
问题(9016)
统计(8254)
业经(7819)
技术经济(7784)
农业(6863)
(6625)
(6513)
决策(6352)
世界(6280)
国际(5727)
经济问题(5704)
改革(5206)
共检索到1702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本文是对经济史学理论的研究。全文分两部分。第一部分谈历史观 ,回溯经济史学史 ,介绍西方的历史哲学 ,比较中西方的历史观 ,探究理性发展的道路 ,对理性主义作了反思。第二部分着重探讨经济史方法论问题 ,其中包括实证主义与相关问题、经济学理论与经济史研究、结构主义和整体史观、经济计量学方法、新制度学派经济史理论 ,并阐发了经济发展、制度变迁和社会与文化思想变迁的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的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在理论建立之时的认知逻辑上的问题。因此,今后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能再继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而需要以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20世纪末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自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时代研究和认识全部的历史,是以人类劳动的内部矛盾发展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在开放的生存空间条件下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科学的阐述,是辩证地区分了物质生产认识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钱津  
作为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的历史唯物主义,存在的不是过时的问题,而是在理论建立之时的认知逻辑上的问题。因此,今后的中国经济史研究不能再继续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而需要以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即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上发展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历史观为指导。辩证历史唯物主义是20世纪末创立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这一新的唯物主义历史观是自人类和人类社会起源时代研究和认识全部的历史,是以人类劳动的内部矛盾发展分析和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是在开放的生存空间条件下对于社会主义理论做出科学的阐述,是辩证地区分了物质生产认识基础的正态与变态的历史观研究。在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认识到历史与现实的动物性存在即动物的生存方式在人类常态社会的延续比之仅仅认识到人类阶级社会存在阶级性更深刻。在创新的辩证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中国经济史的研究必将打开全新的局面,大步跟上21世纪哲学社会科学向前快速发展的步伐。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云爱  
文章借用费尔南·布罗代尔的长时段历史观对约翰·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中所揭示的催生工业革命的各种因素进行一个层次划分的分析。希克斯在《经济史理论》中所论述的推动市场经济发展,催生工业革命的因素既有短时段的殖民扩张,中时段的科学发明,也有长时段的货币金融、法律和信用制度,体现了布罗代尔的长时段历史观。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顾海良  
今天想讲的问题是关于政治经济学大历史观的问题,今年是2019年,160年前的1859年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出版的时间。从马克思经济思想史上来看,这是马克思公开发表的第一本系统阐释政治经济学的著作,以前有过《哲学的贫困》,也有过《关于自由贸易问题的演说》,还有《雇佣劳动与资本》等著述,但是对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的阐释,《政治经济学批判》第一分册是第一本。现在已经过去160年了,从经济思想史的角度来看,马克思这本书除了对他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第一次作了完整的系统的阐释以外,对我们来讲,还有三个学术成就非常值得重视。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焦存朝  董大伟  
作为一代伟人的毛泽东,在其思想发展历程中,其历史观经历了一个从唯心到唯物的转变。文章认为,这一转变的实现,既有情感品质和马克思主义先驱者的引导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其社会实践基础。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勤  
马克思不仅创立了唯物史观 ,而且将自己的经济史观建立在唯物史观的基础之上。在他的经济理论体系中 ,唯物史观与经济史观既是方法论基础 ,又是基本内容。这不仅实现了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创新 ,而且实现了经济学的革命性变革。这种方法对经济学的发展 ,特别是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承明  
1986年底,我在中国经济史学会成立大会上作了一个关于中国经济史研究的方法论问题的发言。当时主要是谈个人看法,对各学派治史方法的介绍甚简,“或我所不知而举疑”。近年来,经济史研究方法又有新的发展,我在为两本经济史著作所写的序中亦曾提及。本篇是增补前发言而作,“我所不知”者固多,仍举疑或阙。文中例举了一些研究中国经济史的论著,是专就其所用方法示例,不涉及论著本身的得失。至于对各学派研究方法的评论,皆属拙见,谬误之处,祈读者指正。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社英  Jason L.Powell  梁小楠  
文章剖析了后工业时代社会全球化的历史性变化,包括其如何在风险与不平等的条件下发展并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如何在世界范围内改变社会福利保障的状况及影响公共政策的制定。随着贫富分布不均以及社会阶层化等现象的出现,整个社会的结构正在重新构建,迅速成长的自由市场带动相关经济力量的发展,并伴随着关于理性化、标准化、商品化或是世俗主义思想的扩散。在经济下滑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软化的情况下,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更完善的社会保障措施的呼声越来越高。如今,原有的20世纪的福利国家形式已被21世纪一种更有竞争力的形态所取代,即所谓"非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施九青  
近来,胡钧教授与卫兴华教授针对评价一个经济制度先进落后的生产力标准与价值标准问题,进行学术争论,内容涉及对哲学、政治经济学的若干基本理论的不同理解,分歧可以归结为历史观上的差异:指导思想、理论基础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还是人道主义历史观。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瞿商  
19世纪末 ,列宁继承马克思等经典作家对欧洲 ,尤其是对英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经济史考察的传统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经济理论 ,对俄国农奴制改革以来资本主义在工业、农业部门的发展进行了经济史的考察和分析 ,不仅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基本原理 ,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而且是列宁领导俄国革命的理论和现实依据。 2 0世纪 4 0年代 ,毛泽东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阶段和社会性质的考察和分析 ,提出新民主主义理论 ,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这一经济史考察传统的继承和发扬。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贾根良  兰无双  
本文简要回顾了以经济学领域内不同类型的学术共同体作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学界史的发展过程,认为经济学学界史研究应有明确的问题意识,紧扣重大现实理论问题,并以中国经济学发展和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研究目标。本文提出经济学学界史研究应该以唯物史观为基础,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批判实在论经济学方法论,在研究方法上广泛吸收科学知识社会学和科学知识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对经济学学界史进行批判性研究。这样一种经济学学界史的研究具有如下重要现实意义:破除我国经济学界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迷信、推动经济学的多元化改革、形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的某些特征并推动我国经济思想史学科的创造性发展。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炎秋   邓智  
恩格斯的“历史观点”翻译为“史学观点”是不大妥当的。在恩格斯两篇涉及“历史观点”的重要文献中,“历史观点”的核心内涵都是“现实”。恩格斯的“现实”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当下的现实;二是过去的现实或者说历史上的现实;三是作者、批评家的思想与认识立足当下的现实,同时符合历史的现实。其基本指向是“真正的现实”。恩格斯的“历史观点”与其现实主义文艺观的关系可以从三个方面探讨:其一,“历史观点”促进了恩格斯文艺思想的现实主义转向;其二,二者相互契合;其三,二者相互促进。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保欣  荆亚平  
地方志作为史学、地学的结合物,与小说具有叙事同源性关系。在中国小说传统中,方志与小说多有相通之处,且志家与小说家亦有身份的互换。在中国当代小说领域,"地方"的发现与方志成规模进入小说,是中国小说历史结构中"国家/地方""国家史/地方史"叙述再平衡的产物。"地方"、地方志进入小说,其小说史意义是引发了当代小说的说"小"与"小"说化,且重构着"中国"的地理、历史、美学、语言的多元性。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文光  胡明  马宜果  
中华民族历史观和“四个共同”的论述是历史唯物主义的丰富和贡献,“四个共同”论述中包含着深刻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统一多民族中国的国家发展、大一统思想及其实践和“华夷共祖”民族思想及其实践四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观与“四个共同”的内在逻辑,以“四个共同”为前提追溯中华各民族的动态关系,可以避免对中华民族进行简单“一体”的讨论,从而强调中华民族超越差异性的主体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