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58)
- 2023(9048)
- 2022(7528)
- 2021(6711)
- 2020(5255)
- 2019(11818)
- 2018(11604)
- 2017(21447)
- 2016(11363)
- 2015(12726)
- 2014(12761)
- 2013(12812)
- 2012(12574)
- 2011(11830)
- 2010(12446)
- 2009(11560)
- 2008(11296)
- 2007(10283)
- 2006(9899)
- 2005(9499)
- 学科
- 济(74509)
- 经济(74456)
- 管理(30404)
- 业(26148)
- 地方(24482)
- 中国(21354)
- 企(18596)
- 企业(18596)
- 方法(17930)
- 农(16689)
- 地方经济(15477)
- 业经(15377)
- 数学(14939)
- 学(14845)
- 数学方法(14840)
- 环境(14102)
- 发(12220)
- 农业(12017)
- 融(11700)
- 金融(11700)
- 银(10936)
- 银行(10925)
- 行(10768)
- 制(10521)
- 和(9694)
- 财(9614)
- 贸(9269)
- 贸易(9258)
- 易(8786)
- 发展(8743)
- 机构
- 学院(175641)
- 大学(173752)
- 济(83567)
- 经济(81859)
- 研究(72353)
- 管理(60233)
- 中国(55601)
- 理学(49256)
- 理学院(48558)
- 管理学(47876)
- 管理学院(47540)
- 科学(42525)
- 京(39184)
- 所(37648)
- 财(36487)
- 研究所(33586)
- 中心(31347)
- 江(29151)
- 农(28266)
- 财经(27645)
- 经济学(26763)
- 范(26205)
- 北京(26170)
- 师范(26001)
- 院(25903)
- 经(24878)
- 经济学院(23577)
- 州(23365)
- 科学院(22723)
- 业大(22435)
- 基金
- 项目(105116)
- 科学(82940)
- 研究(80137)
- 基金(74079)
- 家(64195)
- 国家(63628)
- 科学基金(53550)
- 社会(52780)
- 社会科(50046)
- 社会科学(50034)
- 省(41853)
- 基金项目(38394)
- 教育(34763)
- 划(34648)
- 编号(31598)
- 自然(30929)
- 发(30468)
- 自然科(30030)
- 自然科学(30025)
- 资助(29974)
- 自然科学基金(29461)
- 成果(26434)
- 发展(25291)
- 展(24867)
- 重点(24558)
- 课题(23668)
- 部(22510)
- 国家社会(22206)
- 创(21310)
- 创新(20052)
共检索到3023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战勇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存活的永恒话题。它需要两个基本条件:科学技术进步和生态环境优化。审度人类的科技进步史,可以肯定地说, 人类科技进步的能力和潜力是巨大的,甚至是无限的,显然,在满足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第一个条件方面不存在障碍。障碍主要来自于生态环境,这是由经济可持续发展对生态环境功能的依赖性和经济可持续发展内在要求的客观性共同决定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赵家荣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季松
现阶段,面对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现实,循环经济的提出和实施显得尤为迫不及待。本文对循环经济的由来、发展和创新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门新的经济学———新循环经济学。笔者用新循环经济学的指导思想分析了我国重化工业化的利弊,提出了重化工业的出路,并阐述了新循环经济学在企业生产、城乡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的应用。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钱俊生
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本的发展,可持续发展观的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价值观上,可持续发展是从过去人与自然的对立转变为和谐的关系。在发展观上,可持续发展是从过去单纯追求经济指标转变为以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对首都北京来说,人与自然和谐方式的建立,需要通过两个层面体现:一个是建立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态环境系统;一个是建立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的社会发展体系。人通过与自然和谐相处、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所以,确立以人为本的发展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其发展思路、发展水平,无论在国内还是在国际上,都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北京特殊的社会地位,决定了北京应当成为实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文星
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我国改革和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必然产物。要实现科学发展观这一任务离不开作为上层建筑的经济法的指导作用。经济法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法律,在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地实现科学发展观的落实,我们必须完善和发展经济法。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经济法 完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雷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殿清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举措,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要求。厉行节约是一把双刃剑,既可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抑制需求,市场萎缩,也可能在经济过热情况下,引导人们节约资源,促进经济结构和消费结构调整,促进经济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发展循环经济必须树立系统规划思想,必须以系统化技术支持为基础,必须以法律和政策为支撑实现自身的稳定有序发展。发展循环经济不仅需要政府提倡,企业自律,更需要广大社会公众自觉参与。循环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是有条件的,企业只有在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利润的条件下,才会融入循环经济。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循环经济 节约型社会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严法善
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主题。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发展观。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计划生育、保护环境和保护资源的基本国策,坚持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资源节约相统一,为此必须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循环经济是一种“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以“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为社会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运用生态学规律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实现“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以最大限度利用进入系统的物质和能量,提高资源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排放,提升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与管理研究所《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王大悟
本文以全球环境与发展演进过程为切入点 ,论述了可持续发展中人与自然和谐统筹的科学发展观 ;现实地剖析了我国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 ,并进一步阐述旅游开发、经营管理和体制改革的方向与措施 ,提出旅游生态化是可持续发展可行途径的新思路。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可持续 发展 旅游生态化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中央党校进修一班第38期B班二支部3组学员 江泽林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平衡协调发展的客观需要,是构建和谐社会伟大战略举措。发展立足于生态和环保要求的循环经济,则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现实选择。因此,本文在区域经济栏目,编发了一组以发展循环经济为主要内容的调研报告、研究论文,以进一步引发相关研究和讨论,推动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胡世明 邢秀凤
在地球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的21世纪,生态经济学这门后起学科备受青睐。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将它作为党和政府工作的指导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建设生态经济,二者在产生背景、内涵、理论基础和生产实践上是内在统一的。
关键词:
生态经济 科学发展观 “天人合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陈娆燕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题中应有之义,是落实“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战略,它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使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和方式,向协调人与自然、人与人关系转移,促成人与自然共同发展,当代人与后代人和谐、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苏振锋
经济竞争的实质是特色经济和特色产业的竞争。特色经济具有优势性、效益性、连带性、可持续性、动态性等基本特征。大力发展特色经济,是西部民族地区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契入点和必然选择。
关键词:
西部民族地区 特色经济 科学发展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钱国玉
党的十六大以来,河南各级财政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努力将科学发展观贯穿于财政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为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十年来,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河南财政发展改革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突出成绩。一是财政实力不断跃上新台阶。2011年全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