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95)
- 2023(11917)
- 2022(10103)
- 2021(9236)
- 2020(7269)
- 2019(16929)
- 2018(16806)
- 2017(31293)
- 2016(17273)
- 2015(19313)
- 2014(19273)
- 2013(19348)
- 2012(18565)
- 2011(17249)
- 2010(17700)
- 2009(16293)
- 2008(15922)
- 2007(14311)
- 2006(13189)
- 2005(12197)
- 学科
- 济(94889)
- 经济(94805)
- 管理(41775)
- 业(38371)
- 地方(29297)
- 方法(28549)
- 中国(28491)
- 企(28298)
- 企业(28298)
- 数学(24557)
- 数学方法(24253)
- 农(22239)
- 学(19592)
- 业经(19221)
- 地方经济(16759)
- 农业(15755)
- 环境(14124)
- 发(13951)
- 制(13683)
- 财(13619)
- 融(12975)
- 金融(12972)
- 贸(12832)
- 贸易(12817)
- 银(12477)
- 银行(12452)
- 易(12197)
- 和(12143)
- 行(12116)
- 理论(11603)
- 机构
- 学院(254743)
- 大学(254643)
- 济(110017)
- 经济(107598)
- 研究(100289)
- 管理(89555)
- 理学(75106)
- 中国(74482)
- 理学院(73981)
- 管理学(72586)
- 管理学院(72105)
- 科学(62258)
- 京(57188)
- 所(52432)
- 财(47476)
- 研究所(47406)
- 农(45264)
- 中心(43814)
- 江(41049)
- 范(38125)
- 师范(37763)
- 业大(36852)
- 北京(36848)
- 财经(36845)
- 院(36319)
- 农业(35110)
- 经济学(34078)
- 经(33092)
- 州(32722)
- 科学院(30981)
- 基金
- 项目(163531)
- 科学(128194)
- 研究(118765)
- 基金(116049)
- 家(101725)
- 国家(100831)
- 科学基金(85111)
- 社会(75692)
- 社会科(71519)
- 社会科学(71494)
- 省(65358)
- 基金项目(61239)
- 划(55115)
- 自然(53641)
- 教育(52928)
- 自然科(52323)
- 自然科学(52308)
- 自然科学基金(51288)
- 编号(47211)
- 资助(46782)
- 发(41796)
- 成果(39209)
- 重点(37575)
- 课题(35098)
- 部(34628)
- 发展(33551)
- 展(33006)
- 创(32873)
- 国家社会(31106)
- 创新(30917)
- 期刊
- 济(138810)
- 经济(138810)
- 研究(84548)
- 中国(57736)
- 农(42510)
- 学报(39856)
- 科学(39369)
- 财(34641)
- 管理(34253)
- 大学(29691)
- 农业(28900)
- 教育(28418)
- 学学(27805)
- 融(24561)
- 金融(24561)
- 技术(23255)
- 经济研究(21868)
- 业经(21285)
- 问题(19089)
- 财经(18468)
- 经(16203)
- 业(15501)
- 资源(14219)
- 技术经济(14080)
- 统计(13363)
- 发(13280)
- 世界(12938)
- 贸(12852)
- 现代(12474)
- 国际(12139)
共检索到4108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平星 孙伟
在经济发达地区资源环境约束趋紧和经济发展转型背景下,开展人口规模预测研究对协调人口、资源、经济之间的关系具有积极意义。以无锡市区为例,核算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与不同时间阶段经济合理人口规模,分析土地资源人口承载量与经济合理人口规模之间的关系,解析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无锡市区人口仍将稳步增加,外来人口仍将是常住人口增量的主体,但增速趋缓;2015、2020年经济合理人口分别约为404万和434万人,逐渐超出土地资源承载力所确定的402万人的合理人口规模;经济增长引起的就业人口的需求增长是导致人口总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未来需要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劳动生产率提升、公共服务设施完善等手段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刘凤娟
地区的现代化建设需要通过人的现代化来实现。人的现代化建设指标中人均GDP、人均城市建设用地及人均公园绿地面积等要求对这个地区的人口进行控制。无锡市区的土地资源有限,所以本文根据能够得到的数据,从经济因素、城市建设面积、交通因素、公园绿地面积、水电资源以及环境资源等方面展开讨论,运用单因素分析法和主成份分析法对相关人均指标进行分析,分别获得2015年和2020年单因素条件下的无锡市区人口承载力和多因素条件下的无锡市区人口承载力。然后从经济、资源及环境等方面提出无锡市区未来的发展战略。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段学军 陈雯 许刚 孙伟
城市人口分布格局不仅受经济就业、生活质量、通勤距离等自组织分布要素的引导,还受到政府管制和调控的制约,不可能完全通过自组织而实现人口分布的优化。因此,除了阐释人口分布的自组织变动机制和影响因素外,还迫切需要研究人口分布对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方面的综合影响,进而提出优化的人口空间格局。在大量查阅人口分布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人口空间分布模式,提出了生态约束、生产挤占、生活集聚、效益综合、顾及现状等人口优化分布原则,并运用随机与目标函数方法,建立人口空间分布优化模型。以无锡市区为例,基于丰富的人口、经济、资源、环境资料,进行城市空间生态保护、生产开发、生活居住价值评价,通过模型运算,提出优化的...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赵卫 沈渭寿 张慧 孙明 孙俊
在区域生态承载力及其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互关系的基础上,针对后发地区敏感的生态环境、强烈的发展愿景和以产业区域转移为主的后发优势战略,阐明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的判定标准和衡量对象,构建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概念模型;与区域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相结合,运用多目标规划,建立了后发地区生态承载力评价模型,对海峡西岸经济区生态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价。目前海西区生态系统所承受的人类干扰总体上较轻,重点产业发展尚未对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健康等级构成威胁。若海西区土地产出率升至2007年上海市土地产出率的75%,海西区及其多数分区生态系统可以持续支撑其重点产业中长期发展。海西区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承载状况具有...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曹炳汝 汪逸群 周冲
以无锡市惠山区为研究区,从土地利用承载力和土地利用协调度两方面构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体系,综合评价了其土地利用潜力,研究表明:堰桥街道、前洲街道和玉祁街道为土地利用高潜力区,洛杜街道、前桥街道和阳山镇土地利用潜力适中,长安街道受惠山新城建设影响,土地利用潜力最低。洛社镇、玉祁街道应以农业发展为根基,重点维持耕地占有率,适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阳山镇和钱桥街道应根据园、林特色,走以生态农业为主的土地利用道路;长安、堰桥和钱桥街道应深度挖掘土地利用潜力,打造惠山区的二、三产业和城镇、居民集聚区。
[期刊] 改革
[作者]
李国平 崔丹
城市群作为承载人口和经济活动的主要空间形式,是支撑我国城市化水平提升和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空间载体。我国城市群存在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总体偏低、城市群内部节点城市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差距较大、人口和经济承载力提升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升我国城市群人口和经济承载力,应把握城市群的发展规律,处理好城市群内部,以及城市群与区域之间的关系,做大做强中心城市。对于处于不同水平的城市群,应根据各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差异化目标分类施策。
关键词:
城市群 人口承载力 经济承载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孙伟
随着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水污染物排放量急剧增加,致使区域水环境不断恶化,并成为制约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了协调水环境与经济发展间的关系,许多国家开展水环境功能区划研究,为流域管理和调控提供科学依据,但是这些研究大多以水体为对象,较少关注水陆空间联系以及水环境承载能力对区域产业布局的限制,忽视了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环境胁迫作用。为此,综合考虑水环境容量和压力两方面要素,提出水环境约束分区方法,并以无锡市区为例讨论了分区评价单元划分、指标选择与处理等技术方法,通过水环境容量和水环境压力的矩阵分析,将研究区划分为高压高容区、高压低容区、低压高容区和低压低容区等4种类型区,据此提出产业准入...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志伟 张慧芳 郭宁
经济承载力正在逐渐成为制约城市发展规模的根本性因素。本文通过建立北京市三次产业就业人数的时间序列ARIMA模型,对北京市2007年-2010年的三次产业吸纳的就业人数进行了预测。根据预测的结果,文章中计算了基于城市经济承载力的北京市最优人口数量。最后,对如何提升城市经济承载力,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孔凡文 胡弘 张婷婷
将城市经济承载力简要地定义为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下,某城市辖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所能承载的人口数量。对人口—经济承载力模型法、就业人口承载力模型法、国民财富测算法等城市经济承载力的测算方法进行了具体评析,并在此基础上测算了沈阳市的城市经济承载力。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李焕 黄贤金 金雨泽 张鑫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通过设计水资源人口承载力评价方法,构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系统动力学预测模型,对长江经济带水资源人口承载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水资源虽然总体上比较丰富,但由于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求,水资源的消耗量非常巨大。在水资源人口承载力水平、等级等方面,总体上都显示东部低,西部高。与人口的变化相比,水资源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稳定的。因此,在新一轮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如果需要降低东部地区水资源人口承载力的压力,应该适当促进人口向西部地区转移。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狄乾斌 韩帅帅
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非线性模糊综合评价法和PSR模型分别测度城市经济承载水平和承载质量。结果表明: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承载力发展趋势在波动中上升,整体水平不高。时间上,城市间差异在波动中先扩大后减小,空间分布上,呈现沿海城市优于内地城市,南方城市优于北方城市的格局;结构演进在时间序列上表现出不断优化的趋势,且经济系统实现有效率的发展模式。总之,15个副省级城市的经济承载力水平陆续从超载进入临界可载,且时空差异较大,但在结构分析上表现出了较好的演进路径,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晓华 钱欣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群综合承载力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章选择长江生态经济区中具有代表性的长三角城市群(江浙沪为主)为研究对象,选择土地等5个要素作为评价指标,并运用均方差分析法对各要素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影响城市综合承载力最主要的是土地与水资源承载力;长三角生态经济区城市群城市综合承载力存在较大差别。
关键词:
长江生态经济区 城市群 综合承载力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尚勇敏 王振
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是衡量绿色发展水平的重要前提。本文基于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理论框架,运用状态空间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处于超载状态,呈现"东高西低"格局;②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现状与国家"十三五"战略目标所要求的承载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环境承载力和经济社会承载力是其主要短板,经济发展水平、科技进步、城镇化、政府规制是其主要影响因素;③长江经济带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提升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推动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产业转型、科技进步、绿色消费等,并优化产业、人口空间布局。本文提出制定污染型产业退出机制和激励型绿色发展政策,构建多方参与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和长江经济带生态产品市场体系,加大长三角地区对中上游地区的对口援助和技术转移,制定产业、人口空间优化布局方案等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关海玲 杜薇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外来人口的不断增长,可以预计未来天津市人口规模也会不断扩张,因此,科学预测未来天津市人口增长规模,合理确定适度人口数量,使得经济、资源以及城市建设等控制在最优人口承载力范围之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用系统工程中的可能-满意度方法,通过构建天津市人口承载力的指标体系以及可能度和满意度函数,对天津市当前和未来人口承载力进行了测算和分析。结果发现,在尚可接受的情况下,所有因素中水资源对人口承载力的约束最强,而经济对人口承载力的约束最弱。
关键词:
可能-满意度 人口承载力 指标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