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518)
- 2023(15065)
- 2022(12696)
- 2021(11589)
- 2020(9339)
- 2019(21086)
- 2018(20536)
- 2017(38248)
- 2016(20714)
- 2015(22831)
- 2014(22486)
- 2013(22319)
- 2012(20903)
- 2011(19292)
- 2010(19562)
- 2009(17594)
- 2008(16843)
- 2007(14904)
- 2006(13628)
- 2005(12445)
- 学科
- 济(103025)
- 经济(102938)
- 管理(51844)
- 业(49166)
- 企(35357)
- 企业(35357)
- 方法(32916)
- 地方(30638)
- 数学(28795)
- 数学方法(28556)
- 中国(27977)
- 农(27259)
- 学(22925)
- 业经(21491)
- 农业(19513)
- 财(17517)
- 地方经济(17429)
- 贸(16679)
- 贸易(16662)
- 环境(16564)
- 易(15973)
- 制(15580)
- 发(14717)
- 融(14574)
- 金融(14570)
- 银(14210)
- 银行(14153)
- 行(13688)
- 技术(13259)
- 和(12596)
- 机构
- 学院(300020)
- 大学(298557)
- 济(127470)
- 经济(124856)
- 研究(116311)
- 管理(105700)
- 理学(90268)
- 理学院(88937)
- 管理学(87291)
- 管理学院(86742)
- 中国(86069)
- 科学(75345)
- 京(65950)
- 农(63198)
- 所(61344)
- 研究所(56182)
- 财(53319)
- 中心(51821)
- 业大(50877)
- 农业(49828)
- 江(46529)
- 财经(42221)
- 院(41980)
- 范(41860)
- 北京(41814)
- 师范(41300)
- 经济学(39410)
- 经(38229)
- 省(37405)
- 科学院(37374)
- 基金
- 项目(204602)
- 科学(159524)
- 基金(147184)
- 研究(141517)
- 家(132953)
- 国家(131851)
- 科学基金(110249)
- 社会(90950)
- 社会科(86201)
- 社会科学(86183)
- 省(81158)
- 基金项目(78936)
- 自然(72791)
- 自然科(71011)
- 自然科学(70990)
- 自然科学基金(69690)
- 划(69304)
- 教育(62937)
- 资助(58211)
- 编号(54654)
- 发(50307)
- 重点(47289)
- 部(43079)
- 成果(42944)
- 创(42183)
- 计划(39989)
- 创新(39657)
- 课题(39560)
- 科研(39187)
- 发展(39148)
- 期刊
- 济(150976)
- 经济(150976)
- 研究(89870)
- 中国(66142)
- 农(57622)
- 学报(56487)
- 科学(50760)
- 大学(40865)
- 农业(39321)
- 财(38954)
- 管理(38942)
- 学学(38816)
- 教育(28768)
- 融(27337)
- 金融(27337)
- 技术(25105)
- 经济研究(24851)
- 业经(24072)
- 业(21386)
- 财经(20962)
- 问题(19840)
- 经(18328)
- 资源(17577)
- 技术经济(15372)
- 版(15158)
- 贸(15114)
- 科技(15012)
- 业大(14975)
- 世界(14177)
- 国际(13792)
共检索到4634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游碧君 林航 周碧青 邱龙霞 邢世和
以经济发达的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区域,从利用状态、肥力质量、环境质量和产出效益4个方面选取相关指标,构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借助GIS技术和物元模型,开展1∶50 000比例尺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评价,分析区域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的空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内超过50%的耕地处于健康水平,超过30%的耕地处于不健康水平,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空间差异明显.其中健康的耕地利用系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中部和南部,而研究区北部大部分耕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处于临界状态和不健康水平;祥平街道、大同街道和凤南农场耕地利用系统的健康状况较好,而西柯镇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较差;旱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优于水田和水浇地;距离居民点和交通道路较近区域的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较好.研究区耕地利用系统健康状况除受有机质、土壤养分和坡度等自然因素影响外,还受区域经济发展、种植模式和结构以及经济区位等人为因素的影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丁鸿儒 林美华 骆曼虹 林秀明 何玺玉 余坚 龚幼龙
人群的健康水平受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服务等社会因素的影响。经济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探讨经济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以便更有效地提高人群的健康水平,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许多资料表明:国民生产总值较高的国家和地区,平均期望寿命延长,总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降低。但是,经济因素对疾病和健康的影响因素比较复杂,本文利用厦门市1986年卫生服务调查资料,分析家庭人均收入对患病频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云凤 崔胜辉 石龙宇
半城市化地区是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产生的一种过渡地域类型,其土地利用特征表现为土地利用竞争和矛盾剧烈,土地利用变化迅速的特征。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是对生态系统服务产生胁迫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半城市化地区为例,分析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基于对2007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当量修正的方法,对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变化作出评估,并通过土地系统和生态系统二者的耦合变化关系探讨生态系统服务对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响应过程。结果表明:①近20年来,集美半城市化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随着土地利用强度增加呈现波动性变化,总体上呈现负相关关系。②调节服务和文化服务是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土地利用强度与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③随着半城市化地区的快速城市化发展,土地利用类型急剧转化,城市建设用地大量增加,预计集美半城市化地区未来ESV将继续降低,可采取生态综合整治措施减缓ESV降低趋势。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黄宁 吝涛 章伟婕 曹英兰
城市扩展轴上的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及其变化原因的研究,是了解城市化对城市景观生态影响过程与机制的一个理想途径。本文选取厦门市同安区为研究对象,采用梯度分析结合景观格局分析方法,分别在沿同集路方向与沿往翔安的324国道方向的城市扩展轴上布设样带,通过移动窗口取样,运用景观格局指数进行景观格局梯度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在斑块类型水平上,沿同集路方向的扩展轴各项指数受城市化影响较明显,沿324国道方向的则不明显;在景观水平上,城市化造成沿同集路方向扩展轴景观形状更为复杂,景观多样性减少,景观格局由原本的多种景观均势并存转变为以城镇景观为主导的格局,景观更为破碎化,而沿324国道方向景观形状没有明显受城市化影响,但城市化促使景观多样性增加,景观格局由原本的以耕地景观为主导的格局转变为多种景观均势并存的格局,景观破碎化程度方面则没有明显受城市化影响。城市化水平的不同造成了城市扩展轴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特征的不同,周边地区城市化水平、城市建设布局模式、地域自然景观特征等因素则影响景观格局梯度变化的幅度与峰值的出现。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郝诗雨 赵媛 李可
采取厦门市民宿POI数据,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法、标准差椭圆法,研究厦门市民宿的总体集聚区、集聚中心与发展方向,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思明区是厦门市民宿集聚区域,其次是集美区及湖里区;曾厝垵是民宿集聚中心,鼓浪屿、黄厝、厦门大学思明校区、厦门北站、集美大学城等为次级中心;2008年~2017年厦门市民宿分布大致经历了北→南→北→西北的回旋式演变,最终呈现出西北—东南方向的延伸,并逐步向岛外扩展.并分析了旅游资源、市场需求、区位条件、交通通达性、配套设施、政策条件及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叶文振,葛学凤,叶妍
本文利用厦门市流动人口系列抽样调查的数据对流动妇女在城乡流迁中的职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农村妇女进城后的户外就业率明显下降 ,但在外就业的职业层次却有所提升 ;流动妇女在流入地居住的时间、年龄、文化程度、结婚年数以及配偶的收入是影响她们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其中在流入城市居住的时间有利于流动妇女的职业发展 ,而流动妇女的年龄及其丈夫的收入水平却和她们户外经济活动的参与成反比关系。为了发挥城乡流动对农村妇女职业发展的积极作用 ,建议在女性流动人口比较聚集的城市实行无年龄歧视的就业制度 ,同时加大对农村女性人口的公共教育资源的投入和自强自立的先进性别文化的宣传。
关键词:
流动妇女 职业发展 影响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吴青兰 陈民伟 耿松涛
文章基于《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16)》制度框架,运用生产总值核算中心账户、卫星账户思想和投入产出模型等工具,充分利用官方公开的经济统计数据,补充调查收集因会议展览活动引致的范围支出者消费数据,构建以增加值为主要目标变量、合理测度乘数效应的城市会展业经济影响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并以厦门市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求会展业对城市、行业及宏观经济的影响,以及产业发展的区域适应性,为城市发展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依据。
关键词:
会展业 经济影响分析 增加值 乘数效应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刘江 崔胜辉 唐立娜 邱全毅 黄云凤
半城市化地区在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其人居环境出现了剧烈的变迁,形成了独特的住区形态。本文以厦门市集美区为研究区,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首先综合考虑不同住区在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方面的特征,对研究区内的住区进行了分类判别和比较。然后结合SPOT-5全色波段影像,利用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不同的景观指数,在城区和样区两个尺度分析了住区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在城区尺度上,农村居民点在所有形态的住区中所占比重达到43%,并在城区内呈分散分布;城市建成区中城中村所占的比例大于城市型住区,前者呈分散分布,后者更趋于集中分布。在样区尺度上,受城市化影响程度不同,不同形态的住区周边的景观格局呈现出城市化梯度特征,而且城市化程度越高的样区,其景观破碎化程度越高。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全峰 严建文 瞿诗进 郭文昊
耕地利用效益是评估区域耕地利用协调程度的必要前提,也是农业高效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本文以东北黑土区为研究区,依据耕地利用系统理论,构建“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框架,运用综合评价法、探索性数据分析法与地理探测器模型,从县域尺度分析2020年东北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空间差异和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整体上均呈现为由南部和中部平原地区向西部和北部低丘缓坡地形区减少趋势,社会效益则主要表现为由南部向北部递减的分布趋势。2)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整体上具有显著的集聚特征,高集聚主要在辽宁省南部以及北部黑龙江省县域范围分布,低集聚则集中分布在东部内蒙古和中部吉林省县域。3)从影响因素来看,黑土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中气候、农业机械化程度和农作物复种指数是关键影响因素,且因素间的交互作用影响更加显著。为更好的提升黑土区耕地利用效益,需要把握乡村振兴协作、保护经营机制、农业综合措施和绿色技术创新等方面的促进作用,实现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谢正观 郑仰阳
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对区域土地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厦门市海沧台商投资区为例,从土地利用状况、用地效益、土地管理绩效三个方面,建立了海沧台商投资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其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方法进行了阐述、研究和评价,并针对评价结果提出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的建议。
关键词:
开发区 土地集约利用 指标体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佳纯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地面资源紧张,很多城市开始探索将部分地上空间功能地下化。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成熟,地下空间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有限的建设实践中,人们发现,地下空间的开发与海绵城市的政策息息相关。在海绵城市新理念的指导下,制定限制指标、合理有效开发地下空间,才能避免开发地下资源的不利后果,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关键词:
地下空间 海绵城市 住宅 雨水管理为导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姚佳纯
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城市建设用地扩大、地面资源紧张,很多城市开始探索将部分地上空间功能地下化。目前,我国地下空间的相关法律法规尚未成熟,地下空间的开发还处于初期阶段。有限的建设实践中,人们发现,地下空间的开发与海绵城市的政策息息相关。在海绵城市新理念的指导下,制定限制指标、合理有效开发地下空间,才能避免开发地下资源的不利后果,达到海绵城市的目标,改善城市环境问题。
关键词:
地下空间 海绵城市 住宅 雨水管理为导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徐涵秋 陈本清
研究了厦门市1989年到2000年的城市热岛与城市空间扩展的关系。Landsat卫星影像被用来研究城市的空间扩展和反演地面的热辐射。利用创建数字亮温模型(DBM)及其三维城市热岛分布图、对不同时相的影像进行正规化处理和引入城市热岛比例指数穴URI雪等技术方法,揭示了厦门市城市热岛的空间分布及其变迁。研究表明厦门市城市热岛的分布和城市建成区的分布基本吻合,二者有着密切的空间联系。进一步分析发现,虽然厦门市城市热岛分布范围在这11年间随着城市的扩展有了扩大,但城市热岛比例指数却表明厦门市的热岛现象有一定的缓解。特别是在厦门市重点改造的老城区,其热岛现象得以明显的减轻。根据植物、湿度和温度之间的三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曹伟 孙莉
城市商业空间的人性化规划与设计应有空间的物理属性及使用人群的主观感受和行为反馈。作为拥有自我价值的环境使用者是能动而富有创造性的,有着选择、调整、改变自身周围环境的自由意志。因此建筑师应更多地考虑到人和社会对城市空间的潜在需求。着眼于商业空间环境系统与人的系统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以厦门中山路商业步行街的空间环境为研究对象。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及环境行为调查的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具体调查方法采用典型时间观察记录等。具体分析将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并结合该研究区域所在的区位特征及总体布局设计,将空间结构的特点进行分层研究。从环境行为学的角度探讨中山路商业空间的环境行为特性。总结宜人的商业空间所...
关键词:
厦门市 中山路 商业空间 环境行为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周小平 梁颖 李小天 柴铎
耕地系统健康与“三位一体”的耕地保护目标密切相关,对于保障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粮食主产区长江中下游地区为例,基于系统论和生态系统健康理论构建了耕地系统健康评估模型,综合运用Sen-MK趋势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GIS空间分析等方法量化了2000—2020年长江中下游地区耕地系统健康的时空演变,并揭示了自然和社会经济等多要素对耕地系统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维度看,2000—2020年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耕地系统健康总体上呈现轻微下降趋势,这与耕地系统的组织结构稳定性和韧性变差有关;从空间维度看,安徽北部、江苏北部和东部沿海区域的耕地系统健康状况持续向好,长江三角洲、湖南和江西南部耕地呈现出由差转好的态势,但江汉平原呈现出明显的恶化趋势。(2)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耕地系统健康的影响具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其中,地表温度、日照时数、相对湿度、降水变化对整个区域的耕地系统健康变化起负向作用,年均GDP变化和耕地空间密度变化对耕地系统健康表现出正向影响。本文所构建的耕地系统健康评估模型可为构建“三位一体”耕地保护绩效评估提供参考,对于完善耕地系统评估的理论研究和推动区域耕地健康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