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987)
2023(18726)
2022(16133)
2021(15014)
2020(12462)
2019(28585)
2018(28444)
2017(53935)
2016(29534)
2015(33475)
2014(33452)
2013(33346)
2012(31271)
2011(28381)
2010(28679)
2009(26555)
2008(25870)
2007(22988)
2006(20639)
2005(18932)
作者
(88189)
(73458)
(72783)
(69561)
(47118)
(35325)
(33226)
(28610)
(28162)
(26534)
(25140)
(25090)
(23975)
(23471)
(23005)
(22649)
(21542)
(21531)
(21163)
(21113)
(18557)
(18352)
(17759)
(16891)
(16504)
(16452)
(16362)
(16257)
(14954)
(14530)
学科
(132373)
经济(132222)
管理(83762)
(77041)
(61333)
企业(61333)
方法(47826)
数学(40844)
数学方法(40420)
(36151)
中国(36121)
地方(35659)
(30100)
(29793)
业经(29302)
(26156)
农业(24425)
环境(22228)
(20873)
贸易(20853)
(20380)
金融(20374)
(20225)
银行(20175)
(20038)
(19495)
(19409)
理论(18933)
地方经济(18715)
(18182)
机构
大学(422469)
学院(421694)
(172470)
经济(168600)
管理(158904)
研究(154240)
理学(135218)
理学院(133516)
管理学(131274)
管理学院(130507)
中国(115970)
科学(96055)
(92735)
(80061)
(79634)
(75246)
研究所(72076)
中心(69250)
(67550)
业大(64241)
财经(61922)
北京(59206)
农业(58307)
(58288)
师范(57701)
(55964)
(55909)
(53863)
经济学(51570)
(49858)
基金
项目(281317)
科学(219824)
研究(205589)
基金(201520)
(176499)
国家(174991)
科学基金(148519)
社会(128232)
社会科(121240)
社会科学(121207)
(111326)
基金项目(107406)
自然(96294)
自然科(93826)
自然科学(93804)
(93336)
教育(93060)
自然科学基金(92062)
编号(83856)
资助(82114)
成果(68989)
重点(63998)
(63829)
(61191)
课题(59208)
(57667)
创新(53979)
科研(53238)
国家社会(52287)
(51824)
期刊
(207209)
经济(207209)
研究(131938)
中国(92754)
(69741)
学报(69353)
科学(63810)
(60907)
管理(60561)
大学(51782)
学学(48688)
教育(48648)
农业(47630)
(41292)
金融(41292)
技术(37049)
业经(32942)
经济研究(31787)
财经(30815)
问题(26655)
(26404)
(24824)
图书(21981)
资源(21509)
技术经济(20812)
科技(20391)
理论(20021)
(19957)
现代(19528)
(19076)
共检索到659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朱大威   何泽新   柏青   朱方林   樊晶慧  
粮食安全是维护社会稳定和保障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石。本文在分析粮食稳产保供生态补偿逻辑关系的基础上,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为例,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粮食安全面临的粮食面积萎缩、种粮收益偏低、种粮地块不稳、涉粮补贴不足等问题,总结了武进区探索粮食稳产保供生态补偿机制的典型案例和成功经验,研究结果可为保障粮食安全、优化农村生态补偿政策提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志华  胡非凡  
我国粮食产业链环节众多、人为分割明显,尤其是与西方发达国家既已形成的粮食供应链网络体系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常州粮食现代物流中心在对现行大米供应链主要缺陷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积极进行以构建糙米增值供应链为核心内容的粮食供应链整合,并借此实行由以往的自营向基于物流中心的第三方供应链服务转化,取得了规模化、集约化与供应链一体化的良好效果,为我国粮食供应链整合提供了可供学习参考的一般范式,即抢抓转型机遇、搭建整合平台、实施共赢机制。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何虹  叶琳  
2016年9月,国土资源部部署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承担起统筹协调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的工作任务。为此,武进区坚持"同权同价、流转顺畅、收益共享"的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方向,落实主体责任,积极探索实现路径,取得了成效。试点实践成效武进区按照三项改革试点的新要求,确定了农民集体为入市主体,并"鼓励农民集体以合理方式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全面依法行政的总体要求。为了更好地使价格工作依法行政,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发改局努力夯实工作基础,从五个方面全面筑牢依法行政防线。一是定期培训考核,确保能力达标。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学习、培训、考试制度,组织人员不定期进行研讨,保证价格工作人员熟练掌握各项行政法规。二是拉网梳理政策,确保依据合法。专门组织开展了近10年下发或联合下发文件的调档、审议工作,明确责任,分条分线对每个文件"逐一过堂",废止一批、修订一批、新增一批,重要文件集体审议把关制度。三是完善工作流程,确保行为规范。推行行政决策、执行、管理的多层次把关,围绕重点工作,完善程序规定,进一步优化办案流程,确保...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曾小林  韩向华  王亮  
这是一组可喜的数据:366个村(社区)均设立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站,全天候提供人社服务;406个"便民通"服务点,个个安装了POSS机、验钞机等设施,全区30.67万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员在村(社区)就能办理参保缴费、待遇领取、资格认证、权益查询等业务;13.6万家驻地企事业单位进行CA认证后,即可实现人社业务网上自助经办。近年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社局不断抢抓机遇,实现人社公共服务和经济快速跨跃发展同步跟进,着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志刚  黄贤金  
在综合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主要观点并提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实现目标的基础上 ,从资源、环境、经济和社会 4方面构建了适合县域经济发达地区特征的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 ,共选择了 2 5个参评因子。然后对江阴市 1991年、1994年和 1997年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 ,自 2 0世纪 90年代以来 ,随着江阴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 ,江阴市土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也日益增强 ,处于基本可持续状态。但是 ,1997年与 1991年相比 ,资源、环境两要素的可持续性分别下降了10 35%和 12 2 3 % ,若不加以重视 ,可能在一定的时期内会导致江阴市土地资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谭淑豪  曲福田  谭仲春  
在研究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矛盾特征的基础上 ,探讨了土地可持续利用结构优化的目标、原则和方法 ,选用多目标线性规划的妥协约束法建立约束条件与决策变量的时序预测模型群 ,并以江苏省江阴市为例 ,对土地利用系统结构进行了优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朱小兵  朱大奎  葛晨东  邹欣庆  刘青松  魏永军  
本文以江苏吴县市为例 ,分析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的特点 ,提出了控制人口增长、加强法制建设、完善管理机制、实现耕地动态平衡、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的可持续利用对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宋伟  陈百明  陈曦炜  
论文利用农户的调查数据,构建了常熟市粮食生产的Cobb-Douglas函数,结合偏相关分析的方法,探讨了影响粮食单产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稳定和提高粮食单产的相关政策建议。研究表明:①农户经营耕地规模和复种指数对单产有显著的正影响(偏相关系数(PCC)分别为0.331和0.430;零假设条件成立的概率(P)分别为0.002和0.000);②农户劳动力的投入与其兼业行为没有显著影响粮食单产(产出弹性(EO)分别为0.049和-0.0001;P分别为0.749和0.828);③在常熟市目前的施肥水平下,氮肥对粮食单产有显著的负影响,磷肥基本没有影响,钾肥则有显著的正影响(EO分别为-0.070,-0....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陈江龙  曲福田  王启仿  
结构决定功能,把握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趋势,调整社会经济发展的策略,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是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关键。以经济发达地区江苏省江阴市为例,运用马尔柯夫链的理论与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结构转移的概率矩阵,预测江阴市2005年和2010年的土地利用结构,并分析其变化特征,以此来研究经济发达地区近期内可能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规律。模拟结果表明,经济发达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存在着非农化趋势加快,农地数量减少加速的现象,如果为保证耕地的数量平衡,则可能导致农地内部结构极其不合理。根据研究结果,提出适当释放农地,促进经济发展;运用经济杆杠,提高非农用地利用效率;重视耕地质量,改善生态环境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吕剑成  周磊  洪武扬  李满春  黄秋昊  
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发展迫切需要合理布局以实现城市土地的节约集约利用,降低城市化过程中因建设用地肆意蔓延所导致的土地资源浪费与生态环境破坏影响。以常州市武进区为例,采用地形地貌、生态环境、交通设施、建设密度4类因子建立景观过程阻力赋值体系,结合GIS空间分析技术,以垂直生态过程的多因素多因子综合判别得到的生态保护用地扩张和城镇用地扩张阻力基面为基础,再以描述水平生态过程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计算两种扩张过程的最小累积阻力值,并依据二者的最小累积阻力差值表面,从空间上将武进区划分为4个等级的城市土地生态适宜性分区,分别为优先建设区118.39km2、适宜建设区233.60km2、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姚  朱凤武  周生路  沈春竹  王静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肖姚  朱凤武  周生路  沈春竹  王静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土地生态规划是提升土地生态质量、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其中关键景观格局因子是土地生态规划的重要基础。论文选取长三角地区经济发达的昆山市作为研究区,以土地生态质量评价所得综合指数为基础,选取14个景观格局指数,通过关联分析测度方法确定两者的相关系数,分别在镇域和不同用地结构的典型代表村探讨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结果表明:1)镇域尺度上,土地生态质量与最大斑块指数(LPI)、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负相关,与香农多样性(SHDI)、平均形状指数(MSI)呈显著正相关;2)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影响土地生态质量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差异较大,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与斑块密度(PD)、边界密度(ED)呈显著正相关,与聚集度指数(AI)、蔓延度指数(CONTAG)呈显著负相关,生态用地集中区与斑块面积(TA)和面积加权平均斑块面积(AWMPS)呈显著正相关,农用地集中区与最大斑块指数(LPI)显著负相关,与分离度指数(SPLIT)和多样性指数(SHDI)呈显著正相关;3)对研究区土地生态规划景观设计时,首先要宏观把握景观的优势类型,注重各景观类型的均衡分布,增加景观复杂度,其次关注不同用地结构类型区的关键景观格局因子,其中建设用地集中区应适当维持景观的破碎度和离散性,生态用地集中区应最大限度保证生态用地面积和优势类型,农用地集中区应当维持其景观类型的多样性以及分布的均衡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黄和平  毕军  
循环经济要求的是资源效率与效益化原则,对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及指标体系设计也必须贯彻这一根本原则。物质流分析(MFA)方法为资源、废弃物和环境管理提供了方法学上的决策支持工具,也为区域循环经济的评价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以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常州市武进区为例,在阐述物质流分析方法及其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巢式等级理论,构建了适合于研究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体系,确立了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分级标准,拟定了区域循环经济评判模型,并对其循环经济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本文构建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权重体系、及指标分级标准对于本研究区是适用的,其评价模型也完全可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乔伟峰  孙在宏  兰晓华  王亚华  
以苏州市和宿州市为代表,对经济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的土地利用结构演化进行比较研究。在土地利用数量、程度变化分析模型和信息熵理论支持下,分析比较了1998—2008年两市土地利用结构演化规律及其差异。结果表明:两市耕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运输用地等主要地类的变化方向相同,且苏州市的变化幅度的绝对值和变化速度均远大于宿州市;两市的土地利用程度均较高,苏州市该指数的增长总体上维持在较高水平,处于高速发展期,宿州市则较为稳定,处于缓慢的发展期,研究期内该指数被逐步拉开,至2008年差距已达到9.36;研究期内两市的信息熵总体上均上升,总趋势是由快变慢,苏州市信息熵增长更快,两市土地利用系统均向复杂无序方向发展。因地制宜,制定差别化的政策,实现土地利用结构的持续优化是今后两市土地利用管理努力的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