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588)
2023(21144)
2022(18287)
2021(16848)
2020(14390)
2019(32930)
2018(32707)
2017(62572)
2016(34215)
2015(38541)
2014(38754)
2013(38348)
2012(35775)
2011(32258)
2010(32541)
2009(30115)
2008(29657)
2007(26556)
2006(23280)
2005(21081)
作者
(101780)
(85195)
(84448)
(80653)
(54372)
(41105)
(38579)
(33269)
(32229)
(30571)
(28949)
(28784)
(27312)
(26978)
(26553)
(26334)
(25558)
(25228)
(24485)
(24473)
(21296)
(21196)
(20730)
(19428)
(19124)
(18968)
(18936)
(18870)
(17490)
(17007)
学科
(151242)
经济(151082)
管理(95669)
(91920)
(74747)
企业(74747)
方法(63842)
数学(55440)
数学方法(54741)
中国(40009)
(38907)
(36185)
地方(33964)
(33960)
业经(32056)
(26664)
农业(26387)
(25570)
贸易(25554)
(24673)
(23316)
银行(23251)
理论(22832)
(22703)
金融(22698)
(22426)
财务(22332)
财务管理(22277)
(22201)
(21743)
机构
大学(494067)
学院(492560)
(201035)
经济(196635)
管理(187595)
研究(172387)
理学(161295)
理学院(159365)
管理学(156289)
管理学院(155413)
中国(129421)
科学(108405)
(106263)
(92042)
(89167)
(86654)
研究所(81018)
中心(78158)
业大(75516)
(74325)
财经(73128)
农业(67853)
北京(67531)
(66345)
(65847)
师范(65127)
(62140)
经济学(61220)
(59844)
经济学院(54923)
基金
项目(329734)
科学(257769)
基金(238199)
研究(236366)
(209217)
国家(207471)
科学基金(176739)
社会(147922)
社会科(140083)
社会科学(140047)
(129103)
基金项目(125644)
自然(116404)
自然科(113698)
自然科学(113659)
自然科学基金(111603)
(109044)
教育(108884)
资助(99520)
编号(95921)
成果(78313)
重点(74367)
(72252)
(72182)
(67315)
课题(66694)
科研(63559)
创新(62959)
教育部(61326)
大学(60985)
期刊
(226084)
经济(226084)
研究(145890)
中国(97303)
学报(83051)
(78740)
科学(74742)
(70837)
管理(68975)
大学(62080)
学学(58610)
农业(53597)
教育(53144)
(46354)
金融(46354)
技术(43467)
经济研究(36524)
财经(36267)
业经(35983)
(31142)
问题(29229)
(27879)
图书(25388)
技术经济(24794)
统计(24137)
(23911)
理论(23024)
科技(22780)
(22393)
商业(21893)
共检索到7387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杭斌  申春兰  
利用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和浙江某市2003~2004年的城镇居民住户调查数据,估计了预防性储蓄动机和流动性约束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并在选择工具变量时兼顾了总量风险和特质风险。估计结果表明,相对谨慎系数仅为1.132,而教育、医疗费用上涨过快导致的潜在流动性约束是经济发达地区城镇居民家庭储蓄率持续上升的重要原因。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龙志和  周浩明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 1 991— 1 998年间平行面数据 ,采用工具变量和广义矩估计方法 ,对预防性储蓄模型进行估测 ,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本文第二部分对国内外同类研究扼要综述 ,并着重介绍Dynan的预防性储蓄模型。第三部分是对本研究中所采用的数据及估测方法的说明 ,最后给出本研究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实证研究结果 ,以及对居民预防性储蓄产生原因所作的理论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叶茜茜  
中国储蓄的超常增长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以预防性储蓄理论为基础,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运用30个省际地区1992~2009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存在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且不同省份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存在较大差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冬  王新  
本文使用省(市)数据研究收入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一)由于不确定性的存在,城镇居民消费增速只有确定性环境下消费增长的30.5%;(二)我国城镇居民尽管普遍存在着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但是各地区储蓄动机不平衡,其中西部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且中部和东部差异较小,西部与中部和东部差异最大;(三)样本期间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相对谨慎系数呈下降-平稳-上升的走势。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慢于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长以及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区域和时序差异提示我们:各地区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也是影响各地区收入结构和储蓄动机的因素。本文的创新在于提出:全国性和区域性经济环...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易行健  张波  杨碧云  
本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1990-2008年间的省际面板数据,采用了固定效应—工具变量法(FE-IV)对我国城镇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其地区差异、时序变化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存在很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其中西部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最强,中部次之,东部最弱;然后滚动回归的结果表明,全国、东部及中西部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整体上呈现出先下降然后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和中西部城镇居民间相对谨慎系数的差距逐步变小。本文最后在实证结果基础上提出了缓解我国城镇居民储蓄快速增长的若干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邓翔  李锴  
中国的储蓄,特别是预防性储蓄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由于经济变量间的互相影响,论文采用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风险因素进行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居民对于预防性储蓄中不确定性的偏好逐渐发生改变,这包括从初期的失业风险,到后期对于社会福利不确定性风险的关注。同时,社会福利不确定性中医疗和住房影响因素较大,而教育作为一种投资,相对于前面两种纯粹的消费,其影响程度较小。而中国居民消费产生持续减少很有可能是由于渐进式改革对于人们预期产生持续的冲所引起的。因此,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减小人们的不确定性预期,同时,有针对地加大对于医疗和住房的改革力度,尤其是医疗,这也符合我国当前正在推行的改...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杭斌  郭香俊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习惯形成的原因以及对消费的影响,结论是:1.经济体制改革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国城镇居民已经习惯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因此他们追求的目标是保持消费长期稳定增长,而不是消费在各个时期的均匀分配,从而各期消费的效用是相互关联的。2.习惯形成参数越大,边际消费倾向就越低。即习惯形成下的消费行为类似于谨慎导致的消费行为。3.较高的储蓄率增强了家庭抵御风险的能力,因此,消费的惯性越强,收入不确定性对消费的影响就越小。随后本文把习惯形成和缓冲储备储蓄理论结合在一起,利用1997-2007年中国26个省(直辖市)的城镇住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习惯形成和收入不确定性都是导致中国城镇居民高储蓄现象的重要原因。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幼松  苏东水  
国内需求的萎靡不振已成当前经济学界的一个热点问题,而城镇居民储蓄的高速增长与此紧密相连,预防性储蓄强度在居民储蓄行为中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基于理性消费者最大化其一生效用的假设,推导出衡量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的新公式。随后,用30个省际地区1985-2010年的年度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1998年前后城镇居民存在着明显的预防性储蓄强度的结构变化,这种转变对于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晓英  禹娜  
本文在回顾预防性储蓄理论及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我国城镇数据,从定量角度对经济转轨时期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行为进行深入研究,实证研究结果显示: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对利率变动的敏感性不高,解释了近年来我国利率政策有效性不足的原因;预防性储蓄在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决策中是存在并且显著的,最后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乐一  李春风  李玉双  
将流动性约束条件纳入Dynan(1993)模型对其进行扩展,构建出包含流动性约束、不确定性、实际利率变量的新预防性储蓄模型。理论与实证结果表明:该模型更能体现我国收入等级不同城镇居民的储蓄行为特征;在不确定性存在条件下,新引入的流动性约束变量会对面临流动性约束不同居民的储蓄行为产生不同程度、甚至不同方向的影响,其影响程度随居民面临流动性约束的不同而变化。同时发现转轨时期仍然偏紧的流动性约束和日益增强的不确定性是抑制我国消费需求增长,加大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根源。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邓可斌  易行健  
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实证检验,证明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动机存在异质性:(1)教育程度是预防性储蓄动机重要影响因素而年龄不是;(2)消费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在中国消费者中典型并存,教育不能减弱消费者过度敏感和过度平滑,甚至会加剧消费过度平滑;(3)消费支出不确定性并不完全决定于收入不确定性。因此,为了提高居民的消费倾向和改变中国现有的高预防性储蓄状况,关键在于降低预期消费支出的不确定性对消费者的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张乐  雷良海  
本文基于预防性储蓄理论,利用1979-2008年间中国城镇居民的相关数据,研究了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以及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改革初期(1979-1991年),由失业风险导致的收入的不确定性是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而在改革深化时期(1992-2008年),由制度变革引起的住房、教育、医疗支出及支出预期的不确定性替代失业风险成为制约居民消费的主要因素。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燕桥  臧旭恒  
本文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城镇居民1978~2008年间的消费(储蓄)行为进行了动态分析,并对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进行了测量。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储蓄)行为中的确存在预防性储蓄动机,但该动机无论是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变动还是对居民消费增长率的变动,产生的作用强度均不大。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陈兵  
论文选择中国城镇居民1992—2008年间的分省面板数据,采用二阶段最小二乘法,对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及时序变化进行估计。研究结果表明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都存在显著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西部地区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动机最强,而且全国及分地区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强度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显著的上升,然后出现适度的减弱。针对实证分析结果,本文分析认为市场化导向的改革总体上强化了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动机,同时,高等教育收费体制和房价的上升也是中国城镇居民预防性储蓄的重要原因。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超  鲁旭  
基于城镇居民的平均消费倾向下滑等经验观察,借助于Euler方程的"天然"正交条件,直接采用GMM方法对城镇居民的相对谨慎系数进行了分区跨期测度。实证结果表明,我国城镇居民的预防性储蓄动机较强,总体波动呈现倒U型结构,且地区间差异显著。因此,在居民存在较强的预防性储蓄动机的情况下,如果能够减少城镇居民未来支出的不确定性,收入分配改革可能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