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96)
2023(12860)
2022(10828)
2021(10137)
2020(8008)
2019(18293)
2018(18098)
2017(33732)
2016(18266)
2015(20490)
2014(20368)
2013(20759)
2012(19918)
2011(18392)
2010(18690)
2009(17354)
2008(16692)
2007(15189)
2006(14114)
2005(13061)
作者
(55112)
(46726)
(46014)
(44088)
(29713)
(22591)
(20852)
(18138)
(17975)
(16779)
(16064)
(15661)
(15350)
(14870)
(14527)
(14193)
(13564)
(13529)
(13361)
(13340)
(12073)
(11685)
(11376)
(11071)
(10662)
(10661)
(10265)
(10141)
(9626)
(9287)
学科
(102109)
经济(102030)
(51084)
(48302)
管理(38778)
农业(34282)
地方(33332)
中国(27736)
方法(27313)
(24199)
企业(24199)
数学(24014)
数学方法(23847)
业经(23790)
(19383)
地方经济(17597)
(17158)
(16184)
环境(14492)
(14445)
贸易(14428)
(13808)
金融(13805)
(13758)
(13536)
发展(13150)
(13123)
(13102)
银行(13085)
农业经济(12944)
机构
学院(267489)
大学(261045)
(119982)
经济(117550)
研究(104945)
管理(94982)
中国(80316)
理学(79977)
理学院(78871)
管理学(77507)
管理学院(77005)
(65450)
科学(64135)
(57242)
(54594)
农业(49754)
研究所(49224)
(49215)
中心(48276)
(46369)
业大(45181)
(38870)
师范(38502)
财经(37593)
(37232)
(37085)
北京(36174)
经济学(36123)
(35178)
科学院(33839)
基金
项目(173031)
科学(135147)
研究(129464)
基金(121857)
(106294)
国家(105254)
科学基金(88512)
社会(82661)
社会科(77742)
社会科学(77724)
(71680)
基金项目(65074)
(57977)
教育(55833)
自然(54121)
编号(53409)
自然科(52678)
自然科学(52667)
自然科学基金(51649)
资助(47987)
(45442)
成果(42937)
重点(39447)
课题(38142)
(37137)
发展(37057)
(36482)
(35827)
(35212)
国家社会(33937)
期刊
(156983)
经济(156983)
研究(85068)
(69043)
中国(65525)
农业(46701)
学报(42819)
科学(41476)
(34528)
大学(32796)
管理(32766)
学学(31143)
(30095)
金融(30095)
业经(29910)
教育(27575)
技术(24018)
经济研究(22677)
(22540)
问题(21442)
财经(18350)
资源(17003)
世界(16475)
(16039)
农村(15740)
(15740)
农业经济(15730)
经济问题(14862)
技术经济(14859)
(14781)
共检索到4379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璐璐  
中国正在33个县级单位开展农村土地三项制度改革试点,福建省晋江市是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单位之一。本文利用实地调查法对晋江市农村宅基地利用情况进行分析,明确整理潜力来源;运用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户均宅基地标准和综合测算法,估算晋江市2020年农村宅基地整理潜力大小。研究表明:晋江市的宅基地闲置情况严重,普遍存在一户多宅、宅基地超标的情况,土地集约程度较低,宅基地用途出现"功能性剩余",这正是晋江市宅基地整理的潜力所在,宅基地整理十分必要。经测算,晋江市到2020年,宅基地整理潜力为6 476.81公顷,整理潜力巨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璐璐  王君也  
晋江市是全国33个土地制度改革试点之一,试点宅基地制度改革,并且晋江县域经济发达,农民流出和宅基闲置具有东部发达地区的典型特点。本研究以晋江市20个行政村为样本,探索经济发达地区农村宅基地利用特征、整理潜力及其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晋江宅基地整理的潜力来自闲置、一户多宅、面积超标、密度较低、利用强度有待提高、"功能性剩余"六种类型,其原因既暴露了宅基地制度的桎梏,又反映出沿海发达地区农村土地利用的共性,也有晋江独特的历史人文因素的影子。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整理必须明确宅基地占有关系,划出闲置、一户多宅、面积超标部分,估算整理潜力;违规情况区分原因,确定整理等级和整理方式;统一规划布局,依据确定的整理等级,以整理闲置、破旧住宅为突破口,盘活腾退宅基地。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梁发超  林彩云  
开展不同模式下农村宅基地退出的风险评价及其防范对策研究是合理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的前提条件。基于农户的微观福利视角,构建宅基地退出后的风险识别指标体系,利用福建省晋江市的调研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不同模式下宅基地退出的风险进行综合评价,探讨并提出对应的防范对策。结果表明:晋江市农村宅基地退出主要有指标置换和资产置换两种模式。总体来看,两种宅基地退出模式的综合风险分值均处于中警级别,两种模式对农户宅基地退出都具有比较较大的影响。政策了解程度在两种模式中均处于重警级别,农户的知情权没有得到切实保障;家庭日常支出和人均居住面积在资产置换模式下处于重警级别。研究表明,不同模式下宅基地退出的基本动机和政策安排存在差异,使其对农户产生的影响有所不同。因此,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应科学设定补偿标准和范围、规范宅基地退出程序和采取差别化的方式来推动农户参与,进而为农户退出宅基地提供针对性的风险防范对策。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朱冬亮  林彩云  
研究目的:以福建省晋江市8个村庄为案例研究区,构建宅基地退出推动乡村振兴的理论模型与影响路径,探究经济发达地区宅基地退出如何推动乡村振兴目标实现。研究方法:扎根理论、实地调查法和案例研究法。研究结果:地方政府、村集体、农户等不同主体在宅基地退出过程中有不同的行动逻辑,宅基地退出从产业发展、乡村规划、基层治理、分类推进、文化彰显5个方面形成系统的有机整体。而土地要素激活、人地关系协调、交易费用降低与差异化退出模式的运行机理形成的“内生推力—外源拉力—系统突变力”的作用力,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目标实现。不过,基层政策执行中的偏差与机会主义也会导致治理效能不足。研究结论:未来应从基层治理和乡村规划两方面设计出宅基地盘活利用的整体制度,以更好地激活乡村振兴内在动力,协同推进农村宅基地科学有序退出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杨璐璐  
契合当下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样本特性,本文以对晋江市807户农户进行问卷调查为基础,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和多项Logistic回归方法,对农民退出闲置宅基地意愿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分别反映农户特征、住房使用情况和农民认知程度的变量中,只有家庭收入、是否有其他住房、是否有多处宅基地和房产是否确权四个变量有显著影响,其他的影响因素均不能通过检验。其原因与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独有的经济结构、宅基地利用情况、农民大量务工和经营二、三产业的现实情况有很大的关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郭贯成  李金景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的张家口地区近郊和远郊农户宅基地流转意愿的抽样调查,采用统计分析法和Logit分析法,探讨了近郊和远郊农户宅基地流转方式和流转意愿影响因素的地域差异,为农村宅基地流转政策的改革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①宅基地流转方式在近郊地区以出售和国家征收为主,在远郊地区以出租为主;②在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方面,远郊与户主的受教育年限、家庭支出、社会保障以及房屋数量呈现正相关关系,与职业负相关;近郊地区与受教育年限、家庭支出以及房屋数量正相关,与家庭人数、职业类型以及治安状况负相关,与远郊相比,近郊剔除了社会保障方面的影响,增加了社会治安和家庭人口数量的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章波  唐健  黄贤金  姚丽  
研究目的:研究中国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村宅基地及其房屋的流转情况。研究方法:实地调查研究、区域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农村宅基地流转方式主要有售卖、出租和征收等,近郊以出租为主,远郊以售卖为主,并形成了以自发流转为特征的农村宅基地隐形市场。研究结论:经济发达地区的宅基地流转市场日趋发达,宅基地管理应采取疏导方式而非强堵手段。通过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依法准许宅基地入市,建立合理健康的农村宅基地流转市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保护农民利益。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袁丰  陈江龙  黄天送  郭垚  
农村宅基地置换有效协调了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兼顾了城市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本文应用SCM等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方法,在对海门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和农民访谈基础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结论:①农民、村委会和市、县、镇政府之间利益冲突是农村宅基地置换的主要矛盾;②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上,政府和农民通过交易方式来解决利益冲突,研究区通过以城镇化和项目带动为代表的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模式,以及以新农村建设为代表的农民主导政府支持的模式来解决这一矛盾;③政府主导农民参与的模式下,征地和置换相结合,主要为城市开发提供用地,资金主要由政府筹措,土地利用效率较高;农民主导政府支持的模式下,资金靠农民自行筹措,置换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玮  陈英  张仁陟  
为量化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价值和整治开发成本,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的开展,探索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体系,运用人均标准法、户均标准法、闲置率法、层次分析法(AHP)及土地估价中的年收益法、综合基准地价法、土地出让溢价法构建测算模型,测算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潜力价值和整治成本。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价值与整治成本基本持平,测算模型程序科学,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对河南省濮阳市的案例研究结果客观实际,可从定量的角度为农村宅基地整治、有偿退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测算方法和数据参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玮  陈英  张仁陟  
为量化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价值和整治开发成本,促进农村宅基地有偿退出工作的开展,探索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测算方法体系,运用人均标准法、户均标准法、闲置率法、层次分析法(AHP)及土地估价中的年收益法、综合基准地价法、土地出让溢价法构建测算模型,测算农村宅基地整治潜力、潜力价值和整治成本。研究表明:农村宅基地综合整治价值与整治成本基本持平,测算模型程序科学,方法简便易于操作,对河南省濮阳市的案例研究结果客观实际,可从定量的角度为农村宅基地整治、有偿退出和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测算方法和数据参考。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刘红梅  段季伟  王克强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宅基地制度的历史变迁和现行制度及政策,揭示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的内涵与实质,梳理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相关规定的内在矛盾和各地在实践中的不同做法,分析宅基地使用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提出中国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制度。研究方法:历史分析法,文献研究法和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中国现行制度有意回避了宅基地继承的明确,不仅法律体系存在内部矛盾,也与当前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趋势不符。研究结论:中国现行制度没有对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继承做出明确规定,在实践中导致各类损害农民利益事件的发生。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一方面建立宅基地使用权的实物继承和货币继承制度;另一方面,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推动集体成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庆  张军连  张凤荣  
作者在分析经济发达区农村宅基地有偿转让的必要性基础上 ,提出了建立农村宅基地有偿转让制度来解决宅基地过剩闲置问题以及提高宅基地利用率等制度创新思路 ,并设计了规范农村宅基地有偿转让的制度设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陈荣清  张凤荣  张军连  薛永森  窦敬丽  
宅基地整理的潜力测算是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必要环节,也是顺利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的重要前提。在实地调研和对大量相关资料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出文登市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的特点为农村宅基地闲置总体比重偏高、宅基地密度低和一户多宅现象普遍,并对其闲置状况的成因机制进行了分析。据此,将文登市农村宅基地整理的潜力类型分为人口减少型、居民点粗放型、一户多宅型和宅基地面积超占型等4种类型;再通过选取可能造成农村宅基地闲置的10个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将文登市各镇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划分为其中的一类或两种类型结合的混合型。结果显示:在18个镇(办事处)中,1个镇属人口减少型,3个镇属居民点粗放型,3个镇属一户多宅型,...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施建刚  黄晓峰  王万力  
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东部发达地区遭遇了严重的土地资源瓶颈,而宅基地置换因能有效地缓解用地需求压力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此,本文通过建立宅基地置换决策模型,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得到现行宅基地置换模式(政府主导型)存在的经济学释因,并借助利益相关者理论提出了针对性建议,以尽可能克服现行模式的弊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林彩云  梁发超  
“三权分置”下不同类型村庄如何形成农村宅基地盘活利用路径,进而与乡村振兴目标有效衔接是有待探究的理论与现实问题。通过构建多主体赋权与“经济-社会-治理”制度绩效的综合分析框架,选取晋江市城郊融合类、集聚提升类和特色保护类三种不同类型的村庄进行案例实证研究。研究发现:(1)城郊融合类村庄探索出的住房抵押模式,通过使用权财产权能的规模经济效应释放推动村庄更新,并以宅基地功能转型的作用机制形成多产业融合的产业振兴路径;(2)集聚提升类村庄通过“旧村改造”实现环境宜居建设,呈现出地权集体化与共同利益塑造的乡村秩序,形成强组织统合的组织振兴路径;(3)特色保护类村庄基于资源禀赋推进宅基地入市改革,构建的使用权市场交易机制降低了交易费用,并形成“村集体-市场”共建的产业与文化振兴路径。不同类型村庄在内外部要素与制度赋权的互动机制下,构建了差异化的产权配置形式与实施机制,进而形成与乡村振兴目标耦合的盘活利用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