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73)
- 2023(8747)
- 2022(7369)
- 2021(6584)
- 2020(5233)
- 2019(11755)
- 2018(11672)
- 2017(21636)
- 2016(11675)
- 2015(13251)
- 2014(13422)
- 2013(13430)
- 2012(13276)
- 2011(12470)
- 2010(13037)
- 2009(12311)
- 2008(12111)
- 2007(11190)
- 2006(10567)
- 2005(10001)
- 学科
- 济(75107)
- 经济(75036)
- 管理(29966)
- 业(27417)
- 地方(24038)
- 中国(22597)
- 企(20021)
- 企业(20021)
- 方法(19207)
- 农(16495)
- 数学(16124)
- 数学方法(15922)
- 地方经济(15388)
- 业经(15228)
- 学(14206)
- 发(11668)
- 农业(11641)
- 融(11471)
- 金融(11471)
- 制(11270)
- 银(10834)
- 银行(10821)
- 行(10627)
- 环境(9974)
- 贸(9911)
- 贸易(9900)
- 财(9881)
- 易(9407)
- 和(8729)
- 发展(8591)
- 机构
- 学院(181685)
- 大学(180796)
- 济(84103)
- 经济(82330)
- 研究(73393)
- 管理(61460)
- 中国(56158)
- 理学(50427)
- 理学院(49713)
- 管理学(48814)
- 管理学院(48463)
- 科学(42702)
- 京(40598)
- 所(38889)
- 财(36905)
- 研究所(34528)
- 中心(31902)
- 江(29861)
- 农(29384)
- 财经(28042)
- 北京(27002)
- 经济学(26984)
- 范(26806)
- 师范(26560)
- 院(25662)
- 经(25133)
- 州(24210)
- 经济学院(23765)
- 业大(23086)
- 省(22550)
- 基金
- 项目(106068)
- 科学(82757)
- 研究(79762)
- 基金(74468)
- 家(64424)
- 国家(63821)
- 科学基金(53477)
- 社会(51738)
- 社会科(48946)
- 社会科学(48935)
- 省(41858)
- 基金项目(37979)
- 教育(35551)
- 划(34725)
- 编号(31915)
- 资助(31226)
- 自然(31223)
- 自然科(30467)
- 自然科学(30461)
- 发(29961)
- 自然科学基金(29905)
- 成果(27551)
- 发展(24785)
- 展(24385)
- 重点(24322)
- 课题(23931)
- 部(22758)
- 国家社会(21498)
- 创(21049)
- 性(19991)
- 期刊
- 济(112519)
- 经济(112519)
- 研究(65590)
- 中国(45209)
- 农(29311)
- 财(27112)
- 管理(26727)
- 学报(26551)
- 科学(26174)
- 教育(22837)
- 融(21123)
- 金融(21123)
- 大学(20534)
- 农业(19964)
- 学学(19179)
- 经济研究(18537)
- 技术(17467)
- 业经(17012)
- 财经(15105)
- 问题(14048)
- 经(13317)
- 贸(10960)
- 世界(10915)
- 技术经济(10858)
- 国际(10231)
- 业(10149)
- 统计(9621)
- 商业(9098)
- 经济问题(9037)
- 经济管理(8863)
共检索到311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雨 钟水映 任静儒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过程中人口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人口红利"应该被定义为:在人口转变开始后,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质量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构造了新的"人口红利"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人口质量提升能够使人口变动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中国未来人口发展的方向是人口质量的提升,而不是依赖生育政策来延续所谓"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年龄结构"。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赵雨 钟水映 任静儒
经典文献和学术界主流更多地从人口年龄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这一角度来观察和分析"人口红利"。经典的"人口红利"概念不足以体现人口转变对经济增长的积极影响。人口年龄结构变动对经济增长产生的积极影响,与这一过程中人口质量的提升密不可分。因此,"人口红利"应该被定义为:在人口转变开始后,由人口年龄结构变动与人口质量提升共同作用形成的、有利于经济增长的人口条件。文章利用生产函数构造了新的"人口红利"测度指标,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国未来人口变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论是人口质量提升能够使人口变动长期有利于经济增长。因此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胡景北
1、导论 在发展经济学中,刘易斯(Lewis)曾经根据以李嘉图为代表的古典经济学传统,提出了著名的二元经济模型来解释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工资运动(刘易斯,1954)。以后,拉尼斯(Ranis)和费(Fei)及其它学者发展和完善了刘易斯的模型。他们证明,古典经济学的两个有名假设,即工资外生决定和工资收入无储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仍然有效。在他们的证明里起着关键作用的概念是生存工资。这一生存工资有三个性质:第一,不通过劳动的边际收益决定(外生性),第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汤湘萍
民营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凸现的社会公平问题主要有 :缺乏公平规范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体系 ;企业内部收入分配不均 ,差距过大 ,简单劳动者的利益无法得到保障 ;社会保障机制不健全。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政府应当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改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宏观和微观环境。具体措施是 :( 1)改革产权制度 ,以严格的制度和立法来保障民营企业资产不受侵犯 ;( 2 )改善市场环境 ,为民营企业参与市场竞争提供公平的制度保障 ;( 3 )完善民营经济分配体制 ,通过税制改革调整民营企业内部收入差距 ;( 4 )加强民营企业的社会保障机制建设及劳资关系法律建设 ,保护民营企业职工合法权益
关键词:
民营经济 公平 制度 建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郭晗 任保平
从人口转变理论出发,通过对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阶段的分析,得出人口红利变化会呈现倒U型曲线的一般规律,并依次经历三个关键转折点。采用增长贡献分解法对中国人口红利变化的测度结果显示,中国在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进入人口红利区间,在2010年越过人口红利拐点,此后人口红利贡献率持续降低,并将在2030年转向人口负债。人口红利变化通过资本形成、劳动力供给、人力资本积累和劳动力配置效率等四个维度对经济增长产生影响。在人口红利逐渐减少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在基本路径、劳动要素、资源要素、政策调控和根本目标等方面进行转型。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郭友群 潘琦
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大量流入为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提供了源源不断的人力资源支持,形成了人口红利效应,促进了广东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在"后人口红利"期,尤其是受到金融危机的洗礼,广东经济增长方式和发展模式需要转型,必须进行产业升级。
关键词:
人口红利效应 经济发展 产业升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春文 武赫
人口红利理论对理解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文章以吉林省为案例检验了这一理论的适用性。首先对吉林省建国以来的人口结构进行分析,以社会抚养比为指标对吉林省人口红利状况进行判断,并利用人口增长预测(CPPS)软件对吉林省人口红利进行预测。以1993~2011年数据为基础,构建VAR模型分析人口红利对吉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得出了吉林省人口结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较小,且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的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顾继红
随着外向型经济的发展,我国沿海地区已有一大批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参与了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走上了外向型发展的道路。据统计,到1988年底,仅浙江省就有经验收合格的出口商品生产企业3352家。可见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已初见成效,但总的来说,我国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尚处在起步阶段。从战后日本、台湾、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从内向型经济转变为外向型经济的发展过程来看,一般需要约10年以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吕炜 赵佳佳
收入分配问题成为当今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的重点和难点,公共服务被赋予重要性和时代性的内涵。本文探讨了公共服务对收入分配的影响,认为公共服务虽然并不是改善收入分配格局的最有效手段,但是公共服务在当前经济发展阶段通过增加可支配收入以及进入生产函数等方式对减缓收入分配扩大的趋势起到抑制作用,有助于提高低收入群体分享经济增长带来好处的能力,为他们创造参与和分享经济增长的机会。
关键词:
经济发展阶段 公共服务 收入分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王元月 孙健 姜军杰
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金融政策分析王元月孙健姜军杰一、当前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产业、产品结构雷同。金融体制改革以后,各地方、各企业融资渠道增多,自主权扩大,为了各自的局部利益大规模地上项目、铺摊子,银行放款体制不健全、利益约束...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程琳琳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玉霞
中日贸易是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之一,有日本媒体称,中国是日本经济的“救世主”,日本已到了“中国打个喷嚏,日本经济就要感冒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中国因素将对正在走出“失去的十年”阴影的日本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关键词:
中日贸易 日本 经济发展 中国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东才,张泓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文化问题刘东才,张泓一、个体私营经济发展中的主要文化问题1、缺乏现代企业经营和管理的经验和知识,管理方式显得比较盲目和原始。有的实行家长式管理;有的则信奉"有钱能使鬼推磨,真正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和知识从事经营管理的企业还只是极少...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沈新艺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农业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针对近几年的农业发展状况,我们需要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发展状况,制定一套全新的农业发展模式,以解决好农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使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
农业经济 可持续发展 农业问题 对策研究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先明 王希元
针对传统"结构分析"的局限性,本文基于结构现代化分析框架指出,经济发展实质上就是通过结构转型和技术赶超,以缩小与前沿国家生产率差距的过程。各国经验事实表明,经济发展必然伴随结构现代化,结构现代化滞后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原因。分析表明,经济发展程度越接近前沿国家,结构转型的空间越窄,技术赶超的作用越重要;赶超成功或失败,与结构现代化驱动力能否实现从结构转型为主向技术赶超为主转换紧密相关。而人均GDP处于8000~10000美元的发展阶段,是驱动力转换的关键区间,当前中国正处于此区间;要实现驱动力转换,重点在于强化技术创新—产业动态化机制、提升制造业与服务业生产率、推进农业内部现代化。
关键词:
结构现代化 经济发展 结构转型 技术赶超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