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934)
- 2023(8645)
- 2022(7245)
- 2021(6416)
- 2020(5054)
- 2019(11553)
- 2018(11241)
- 2017(21350)
- 2016(11203)
- 2015(12390)
- 2014(12648)
- 2013(12858)
- 2012(12485)
- 2011(11540)
- 2010(12113)
- 2009(11261)
- 2008(10937)
- 2007(9772)
- 2006(9363)
- 2005(8961)
- 学科
- 济(74886)
- 经济(74835)
- 管理(27909)
- 业(26304)
- 地方(25501)
- 中国(21202)
- 方法(18094)
- 企(17879)
- 企业(17879)
- 农(16927)
- 地方经济(15846)
- 数学(15735)
- 数学方法(15596)
- 业经(14905)
- 学(12486)
- 农业(12369)
- 发(11495)
- 融(11173)
- 金融(11173)
- 财(10305)
- 制(10275)
- 银(10216)
- 银行(10203)
- 环境(10070)
- 行(10026)
- 贸(9799)
- 贸易(9787)
- 易(9275)
- 发展(8373)
- 展(8349)
- 机构
- 学院(168770)
- 大学(166230)
- 济(82771)
- 经济(81087)
- 研究(69520)
- 管理(57955)
- 中国(53171)
- 理学(47388)
- 理学院(46715)
- 管理学(46082)
- 管理学院(45739)
- 科学(39026)
- 京(37180)
- 财(36153)
- 所(35804)
- 研究所(31745)
- 中心(30053)
- 江(27831)
- 财经(27129)
- 农(26941)
- 经济学(26577)
- 院(25205)
- 北京(24770)
- 经(24365)
- 范(24054)
- 师范(23845)
- 经济学院(23434)
- 州(22308)
- 省(21848)
- 科学院(21198)
- 基金
- 项目(100100)
- 科学(78359)
- 研究(75911)
- 基金(70534)
- 家(61036)
- 国家(60498)
- 科学基金(50804)
- 社会(49925)
- 社会科(47399)
- 社会科学(47391)
- 省(39530)
- 基金项目(36000)
- 划(33050)
- 教育(32993)
- 编号(29803)
- 发(29455)
- 自然(29233)
- 资助(29131)
- 自然科(28469)
- 自然科学(28462)
- 自然科学基金(27923)
- 成果(25124)
- 发展(24485)
- 展(24089)
- 重点(22976)
- 课题(22576)
- 部(21495)
- 国家社会(21111)
- 创(20083)
- 性(19020)
共检索到292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明之 陈豪
经济增长的非均衡性是客观存在的,区域经济增长中心的形成产生强大的聚集效应和扩散效应,有助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同时也必须克服落后地区经济增长中心的负面影响。在整体发展滞后的西部地区,经济区位效应仍然十分显著,根据全新的经济发展级线标准来打造经济增长中心有利于西部大开发的深入推进。
关键词:
西部大开发 区位效应 经济增长中心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成 张琦
本文通过扩展"两部门划分法"构建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理论模型,研究发现,由于金融部门在发展过程中对实体经济资源的挤占以及金融部门自身发展过程中规模经济递减规律的存在,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最终会表现出显著的非线性特征。实证结果显示,在较长的时期内中国金融部门规模扩张对经济增长具有持续的正向效应,然而在2008年之后却反而抑制了经济的增长。而且,尽管金融结构在整个样本区间内得到了一定优化,但仍小于本文所测算的最优值。本文认为,只有通过提高直接融资的比例,加快金融结构优化,全面完善资本市场建设,才会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
关键词:
金融发展 经济增长 效应分解 非线性激励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何泱泱 幸强国
西部大开发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其效应是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推动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本文利用1990-2012年中国西部地区12个省(市、区)级面板数据,以产业经济发展视角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同时评估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二者关系的影响。结果显示:西部地区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呈现显著的差异。同时,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动态发展,不同产业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关系具有阶段性。从未来发展看,须重视产业经济发展的规律,推动有效优化产业结构升级,从而推动西部地区持续稳定的经济增长,并促进西部地区的就业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袁文平
经济增长类型的科学划分袁文平[教授西南财经大学成都610074]微观经济“粗放增长”与“集约增长”的划分科学划分粗放增长与集约增长,是科学划分粗放型增长和集约型增长的基础。没有前者的科学划分,后者的划分也就不可能科学;没有微观经济的粗放增长与集约增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郑萍
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郑萍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是有本质区别的两个不同的概念。经济增长(economicgrowth)是指一国的GNP按一定比率的增长,简单地说,是指货物和劳务更多地产出,是一个经济上单纯的数量增长的经济过程。经济发展(economicdev...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王玉民 张荣 周立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晓红,李国平
本文从城市化和产业化角度,对东、西部现状差距进行了深入分析,阐述了政府宏观引导对西部经济增长的重要性,提出了西部经济增长的城市化、产业化发展对策。
关键词:
经济增长 城市效应 产业效应 西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立群
我国西部经济发展落后的主要原因不是其自然地理条件和国家的优惠倾斜政策问题,而是资本、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制度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西部地区 经济增长与发展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傅晓峰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建议报告》和八届人大四次会议通过的《九五计划及二○一○年远景规划》对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了“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其中之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全面的,正确认识是中西部地区制定相应政策、措施的基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特征表明,这一过程不仅为东部地区发展创造出政策环境,同时也为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上新台阶提供了机遇和条件。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武志伟
本文探讨了金融发展与中心城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关系。研究的结论是 ,金融发展可以通过提供充足的资本积累、推动社会需求、促进技术创新、优化产业布局、缩小城乡经济差异等几个方面的作用为中心城市经济的增长提供动力 ,是实现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功能与作用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
金融发展 中心城市 经济增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秋宝
我国在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中,20世纪90年代中期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进入新世纪以后明确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进而又明确提出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内容,是从突出速度的高速经济增长向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适度经济增长转变;而转向适度经济增长,则必须突破对原有经济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经济增长 路径依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晓合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左学金
本文在综述马尔萨斯以来关于人口与经济增长问题的相关人口经济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复杂的非线性关系。过高的生育率和人口增长率对经济发展显然是不利的,但是中低水平生育率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却是复杂的和不确定的。1990年代以来,超低生育率(lowest low fertility)在部分欧洲和亚洲国家(地区)蔓延,引发了人们对未来人口超低生育率的担忧。中国人口态势和宏观经济环境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中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和人口负增长的严峻挑战,中国目前严格的生育控制政策应该及早作出调整。
关键词:
人口增长 生育政策 经济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梁达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新目标。在当前我国居民收入水平不高、消费意愿偏弱的情况下,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显然有着多重的积极意义。可以预见,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将有利于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有助于培育未来的经济增长源泉,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的格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