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38)
- 2023(11326)
- 2022(9527)
- 2021(8651)
- 2020(6896)
- 2019(15849)
- 2018(15493)
- 2017(28918)
- 2016(15262)
- 2015(17540)
- 2014(17297)
- 2013(17400)
- 2012(17010)
- 2011(16172)
- 2010(16172)
- 2009(14977)
- 2008(14680)
- 2007(13040)
- 2006(12237)
- 2005(11647)
- 学科
- 济(90854)
- 经济(90770)
- 管理(36563)
- 业(33951)
- 方法(28092)
- 中国(28041)
- 地方(24889)
- 数学(24763)
- 数学方法(24621)
- 企(24304)
- 企业(24304)
- 农(20363)
- 业经(17468)
- 学(17455)
- 贸(16279)
- 贸易(16264)
- 地方经济(15742)
- 易(15732)
- 融(14012)
- 金融(14011)
- 农业(13980)
- 制(13945)
- 发(13629)
- 银(13557)
- 银行(13526)
- 财(13469)
- 行(13333)
- 环境(13025)
- 和(11682)
- 体(10163)
- 机构
- 大学(235324)
- 学院(232732)
- 济(113225)
- 经济(111275)
- 研究(97522)
- 管理(79400)
- 中国(75024)
- 理学(66189)
- 理学院(65312)
- 管理学(64369)
- 管理学院(63943)
- 科学(56430)
- 京(52836)
- 所(51035)
- 财(48587)
- 研究所(46078)
- 中心(41339)
- 农(40808)
- 财经(37759)
- 经济学(37366)
- 江(35748)
- 北京(35094)
- 院(34732)
- 经(34452)
- 经济学院(33294)
- 范(32218)
- 农业(31873)
- 师范(31860)
- 业大(31373)
- 科学院(30536)
- 基金
- 项目(145453)
- 科学(114281)
- 研究(106411)
- 基金(106302)
- 家(94144)
- 国家(93381)
- 科学基金(77564)
- 社会(70903)
- 社会科(67327)
- 社会科学(67315)
- 基金项目(54175)
- 省(53974)
- 教育(47098)
- 自然(46748)
- 划(46635)
- 自然科(45623)
- 自然科学(45606)
- 自然科学基金(44839)
- 资助(44773)
- 编号(40065)
- 发(38511)
- 成果(34135)
- 重点(33880)
- 部(33282)
- 发展(31495)
- 展(31003)
- 国家社会(30961)
- 中国(30115)
- 课题(29943)
- 创(29542)
- 期刊
- 济(137976)
- 经济(137976)
- 研究(81958)
- 中国(54939)
- 农(38958)
- 学报(38115)
- 科学(35620)
- 财(34309)
- 管理(33290)
- 大学(28875)
- 农业(27078)
- 学学(26760)
- 融(26329)
- 金融(26329)
- 教育(25315)
- 经济研究(24148)
- 财经(20452)
- 技术(19702)
- 业经(19491)
- 问题(18021)
- 经(18002)
- 贸(16574)
- 世界(16123)
- 国际(15587)
- 业(15129)
- 技术经济(13139)
- 图书(11630)
- 经济问题(11302)
- 统计(11139)
- 经济管理(10551)
共检索到387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洪银兴
党在百年奋斗中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一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之路。新发展理念规定了转变发展方式和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内容。二是二元结构现代化之路。在农村工业化的同时推进城镇化进程,创造了中国特色的工业化和城镇化道路。新时代推进的三农现代化涉及农业供给侧改革、乡村振兴、城乡发展一体化、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三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包含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信息化四化同步的"并联式"过程,强调共同富裕,突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强调创新的核心地位,并且以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开启现代化新征程。四是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发展之路。在生态文明时代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依靠科技创新实现低消耗、低排放的绿色发展。五是基于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之路。适应新发展格局的开放发展要突出内需导向和创新导向。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中国道路 习近平经济思想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郭万超
中国道路是根本不同于立基于西方文化之上的发展模式的现代国家发展新道路。这条道路独特的轨迹对基于西方发达国家历史经验的经济理论提出了挑战,也为当代经济理论实现新飞跃提供了机遇。中国的发展真正坚持了以人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全体国民的经济潜能;中国实现了社会有机体的整体合力最大化,最大可能减少了发展成本,避免了自由主义经济社会模式的弊端;中国以马克思主义实践论为基础,"摸着石头过河",走出了改革、发展、稳定相互协调的制度成长之路。这三点是正在成长的中国道路源于中国国情而具有的独特价值,是超越西方的根本优势,将成为中国道路最终发展为当代最优发展模式的基石。
关键词:
经济发展理论 中国经验 制度成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傅殷才 文建东
发展经济学的新贡献──读谭崇台主编的《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武汉大学傅殷才,文建东武汉大学谭崇台教授主编、几位经济学博士参加撰写的《西方经济发展思想史》,是“经济发展理论研究丛书”之一,属1991-1995年国家重点图书。在我国,谭崇台教授对“发展经济...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胡乐明
此次西方国家的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不仅是西方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危机,也凸显了中国传统发展方式的弊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坚持"中国道路"。第一,必须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积极鼓励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二,必须加强和改善国家宏观调控,完善市场与政府的调节功能,强化长期规划和计划调节,提升政府微观规制和宏观驾驭能力,有效"节制资本",发挥社会调节和伦理调节的积极作用,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统筹国际和国内,提升政府应对国际形势变幻的能力。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遥 潘冬阳 张笑
近年来,中国环境问题凸显,经济亟需绿色发展,"绿色金融"在此背景下受到广泛关注与大力推动。文章基于前人有关"中国的绿色金融"、"金融对经济发展的贡献"问题的研究,展望性地探讨了绿色金融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贡献及其作用机制。文章认为,这样的贡献及机制主要包含三大方面:绿色金融优化经济的宏观发展,提高经济的微观效率并与传统经济政策形成互补。
关键词:
绿色金融 经济发展 贡献 机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宫晓莉
在我国改革开放、国民经济迅猛发展的进程中,中国银行凭借其信誉卓著、实力雄厚和熟悉国际金融市场的优势,为外商投资企业融通资金,为外国投资者创造良好商机,为我国对外进出口贸易和外向型经济事业提供多方位的服务。在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中国银行自身...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旭 凌亢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其中商业银行的贡献不可忽视。本文从银行对要素投入量提高、对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直接增加经济总量三方面来阐述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结果表明 ,银行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1/12。
关键词:
银行业 贡献 中国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许志成 张宇
本文研究了中国援助对非洲经济发展的贡献。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将中国在非洲的援助项目与卫星夜晚灯光等数据匹配,转化为0.5经度×0.5纬度的栅格面板数据,通过计量模型发现中国援助尤其是基础设施项目对非洲当地经济发展具有显著且稳健的积极影响。机制研究发现,中国援助显著促进当地的政治稳定、人口增长和工业发展。异质性分析显示,中国的基础设施援助并非依靠自然资源开发促进当地经济发展,也不受制于受援国政治环境。
关键词:
对外援助 非洲 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
[作者]
教育对重庆经济发展贡献研究课题组 温涛 彭智勇 许洪斌 宋乃庆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是一个人们公认的事实,虽然国外早有实证,并由此形成了教育与经济的良性互动,但国内至今尚无通过调查研究与数学方法有效结合的手段予以充分证实。正因为如此,教育对经济贡献的认同度也有所差异,进而影响了教育的地位和经济对教育发展的支持。在大量实地调查基础上的实证研究表明,教育对重庆经济发展的贡献显著,而进一步发挥教育对重庆经济发展的能动作用,则有赖于实施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
关键词:
教育 经济发展 重庆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芦艳荣 周绍森 李斌 胡德龙 刘绿茵
随着科学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科技进步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凸显,已成为促进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一、科技进步已成为促进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程跃秋
本文运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和索洛方程式,对温州80年代以来技术进步及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进行实证分析,指出温州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偏低,经济增长具有明显的粗放特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摆在温州人面前的一大课题。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技术进步 生产函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晓燕
专利能够推广应用新技术,形成新产品,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文章建立适合区域专利绩效评价的测度指标体系和模型,实证研究包括专利在内的各投入因素对经济增长的产出弹性,评价专利对江苏省各地市经济发展的作用方式和贡献度。结果表明:(1)专利对区域经济增长起正向作用,但是,专利产出质量也有重大影响,优化专利结构,提高发明专利的授权量,促使企业注重专利的市场化。(2)专利技术与产业技术密集程度相关,专利技术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呈现区域差异性。在经济欠发达区域,由于专利产出量有限,技术对于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够明显。
关键词:
专利 经济增长 贡献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史仕新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计量教育对经济发展贡献的经典文献进行了梳理,接着根据教育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机制,提出了用投入产出法计算教育对经济发展直接贡献的方法,然后本文设定了一个新的模型,专门用来验证教育形成的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技术进步之间的互补关系并确认人力资本是否具有外溢性,最后本文设定了一个计量教育对经济发展间接贡献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计量方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钱路波 张占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是基于中国经济发展现实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思想精华,也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作为"系统化"的经济学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对丰富和完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主要表现在: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21世纪发展的新视野;提升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新境界;引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新实践;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建理论的新学说;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新内涵;贡献了具有全球性价值的中国新方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