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5)
- 2023(15382)
- 2022(13353)
- 2021(12324)
- 2020(10109)
- 2019(23175)
- 2018(23344)
- 2017(44394)
- 2016(23937)
- 2015(27032)
- 2014(27150)
- 2013(27085)
- 2012(25347)
- 2011(23258)
- 2010(23543)
- 2009(21767)
- 2008(21097)
- 2007(18751)
- 2006(16881)
- 2005(15462)
- 学科
- 济(116779)
- 经济(116673)
- 管理(68719)
- 业(63548)
- 企(52284)
- 企业(52284)
- 方法(44422)
- 数学(37574)
- 数学方法(37083)
- 中国(30565)
- 地方(29484)
- 农(27053)
- 学(25278)
- 业经(24803)
- 财(22544)
- 环境(19985)
- 农业(18576)
- 贸(18289)
- 贸易(18272)
- 制(18176)
- 和(17596)
- 易(17578)
- 理论(17481)
- 地方经济(17219)
- 融(16597)
- 金融(16595)
- 银(16485)
- 银行(16442)
- 行(15861)
- 技术(15714)
- 机构
- 大学(352379)
- 学院(350349)
- 济(146349)
- 经济(143198)
- 管理(136284)
- 研究(125045)
- 理学(116693)
- 理学院(115334)
- 管理学(113356)
- 管理学院(112740)
- 中国(93297)
- 京(77060)
- 科学(76771)
- 财(64700)
- 所(64046)
- 研究所(57996)
- 农(55547)
- 中心(55024)
- 江(52360)
- 财经(51198)
- 业大(50522)
- 北京(49729)
- 范(48037)
- 师范(47620)
- 经(46337)
- 院(45273)
- 经济学(43839)
- 农业(43074)
- 州(42643)
- 经济学院(39010)
- 基金
- 项目(231463)
- 科学(181467)
- 研究(169946)
- 基金(166504)
- 家(144739)
- 国家(143503)
- 科学基金(122776)
- 社会(106874)
- 社会科(101294)
- 社会科学(101266)
- 省(90405)
- 基金项目(87854)
- 自然(79068)
- 自然科(77154)
- 自然科学(77140)
- 教育(76976)
- 划(75908)
- 自然科学基金(75713)
- 资助(69529)
- 编号(69092)
- 成果(56716)
- 发(53111)
- 重点(51789)
- 部(50519)
- 课题(48293)
- 创(47175)
- 创新(43968)
- 科研(43633)
- 国家社会(43563)
- 教育部(43181)
- 期刊
- 济(172771)
- 经济(172771)
- 研究(110674)
- 中国(71078)
- 学报(54379)
- 管理(53084)
- 农(50961)
- 科学(50753)
- 财(47421)
- 大学(41066)
- 教育(40630)
- 学学(38376)
- 农业(35533)
- 融(31627)
- 金融(31627)
- 技术(31589)
- 经济研究(27603)
- 业经(27065)
- 财经(25338)
- 问题(21830)
- 经(21742)
- 图书(20317)
- 技术经济(18809)
- 业(18081)
- 理论(17088)
- 科技(17042)
- 现代(16270)
- 统计(16212)
- 资源(15895)
- 贸(15867)
共检索到5382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永瑜
经济发展环境承载能力研究是全面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前提条件。文章在对国内外现有文献进行系统研究和分类的基础上,认为现有研究方法要么体系科学,但可行性差,要么可行性较强,但研究结论不能满足宏观经济管理的需要。最后简要阐述了建立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实证框架。
关键词:
环境承载力 研究方法 述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义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蓝盛新 李美芳 王平 傅晓华 朱健 徐美 王晓娜 彭雪琳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激增、生态被破坏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连接社会、环境与经济三大要素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关键,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学术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近十年来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发现其研究逐步呈现研究领域多样化、研究要素多元化、评价方法动态化和研究内容综合化的特点。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概念泛化、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随研究推进需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比较。就研究方法而言,将静态分析和动态模型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更能有效地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内涵 研究进展 评价方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蓝盛新 李美芳 王平 傅晓华 朱健 徐美 王晓娜 彭雪琳
随着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口激增、生态被破坏及资源短缺等问题日益严峻。资源环境承载力是连接社会、环境与经济三大要素的纽带,是协调人口、资源与环境发展的关键,是区域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标,但目前学术界对资源环境承载力的研究仍缺乏系统全面的梳理和总结。通过回顾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历程与研究进展以及近十年来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发现其研究逐步呈现研究领域多样化、研究要素多元化、评价方法动态化和研究内容综合化的特点。但无论国际还是国内,关于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仍存在概念泛化、评估方法单一等问题。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体系随研究推进需不断完善,同时也需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动态比较。就研究方法而言,将静态分析和动态模型相结合,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更能有效地为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内涵 研究进展 评价方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泰城 肖鹤亮
进行旅游环境承载力理论与量化方法的研究,对于指导旅游可持续发展,协调旅游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十分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文章综述旅游环境承载力概念和理论发展过程,对目前国内用于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和定量的方法进行分析,对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旅游 环境承载力 环境容量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忠海 袁虹
文章在介绍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根据徐州市1998—2004年的相关经济数据,实证分析了徐州经济发展的环境承载力趋势,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了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并采用经济学的方法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解释。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目的]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脱钩关系是实现地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方法]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出刻画系统间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脱钩类型及脱钩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滇中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脱钩指数呈现出"M"型波动变化趋势、剪刀差经历"V"型变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程超 童绍玉 彭海英
[目的]探讨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脱钩关系是实现地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前提。[方法]基于脱钩理论和方法,结合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内在关联,构建出刻画系统间变化特征及相互作用关系的指标体系,对2006~2014年滇中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脱钩程度、脱钩类型及脱钩的时序变化和空间格局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研究表明:(1)滇中城市群整体的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经历了强脱钩-弱脱钩-扩张负脱钩-强脱钩,脱钩指数呈现出"M"型波动变化趋势、剪刀差经历"V"型变化;(2)滇中城市群各州市经济发展水平与资源环境承载力脱钩程度及时序呈现波动变化,强脱钩状态占整个研究期的37.5%,且脱钩指数均在T6(2011~2012)或T7时期(2012~2013)达到最高值,脱钩程度及空间格局呈现一定的演变趋势,以昆明和楚雄最为剧烈,曲靖和玉溪次之,而楚雄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结论]研究结果与滇中城市群的实际情况相符,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永辉
生态承载力研究在协调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关系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生态经济学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对于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文章探讨了生态承载力的理论发展过程,研究了可持续发展与生态承载力的关系,针对生态承载力持续承载下的经济发展模式进行了评价,给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生态承载力 可持续发展 经济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雪萍 梁玉磊
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是否良好是以综合生态承载力作为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评价标准。综合生态承载力是以计算该地区的生态供容能力和生态足迹,以求得生态盈余或是赤字的方法来探究一个地区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文章通过对湖北省综合承载力的测算,得出湖北省的生态状况不容乐观,经济发展已经不具有可持续性,论文最后提出要尽可能的采取低耗高能技术以降低生态足迹,同时努力保护生态环境,恢复和提高生态承载力,从而使湖北省的经济可以在健康的环境下得以发展。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殿茹 赵淑芹 李献士
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理论出发,选取了四个方面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进行了重点评价,分析了水资源对本区域经济发展压力态势,得出了相应结论。结果表明:本区域水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压力是明显的,且呈动态趋势。为了解决本区域水资源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应在有限的水资源条件下,大力推行节约用水,全面建设节水型社会,以保证本区域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目标。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喜峰 李富强
维护国家经济安全是我国发展的根本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能源安全、生态安全、产业安全关系到国家整体经济安全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些发展背后都有水资源的支撑,都有水资源的纽带关系,保障这些安全都要符合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要求。本文以东北地区作为典型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结构分解方法分析国家经济安全、高质量发展与水资源承载力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内涵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以及技术进步和绿色发展,是突破水资源承载力的主要因素。黑龙江、吉林、辽宁这三个省份制造业结构总体上都不利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增加。采掘业,电力热力、水的生产与供应业,建筑业、服务业内部的结构调整将有利于水资源承载力的增加。三次产业结构调整都有利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提升。农业生产技术进步是农业用水减少的最主要驱动力。对于制造业来说,节水型技术进步是主要的驱动因素。也就是说,通过节水型技术进步,区域的水资源承载力增加。能源投入的技术进步是次要的驱动因素。黑龙江、吉林、辽宁需要转变制造业的发展方式,调整制造业内部的产业结构,以及制造业朝着价值链更高端的方向发展。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梁巧转
本文从高科技发展角度论述了高科技发展与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关系,并对已有的环境承载力理论做了补充和改进,使之更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新发展观。本文还对不同国家在处理高科技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关系的途径做了概要阐释。最后指出,高科技污染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关键词:
高科技发展 环境承载指数 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邬娜 傅泽强 谢园园 沈鹏 高宝 李林子
从产业布局的概念出发,梳理了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总结了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研究取得的最新进展。得出,目前针对产业布局与生态承载力关系的研究多侧重产业布局的生态承载力约束方面,而产业布局对生态承载力的影响方面尚未有直接的研究,多数研究集中在产业布局对资源环境的影响。针对产业布局优化方面的研究多从提高经济效益角度提出优化措施,基于生态承载力对产业布局进行优化的研究不够深入,尚未有效解决产业发展与资源环境间的矛盾。未来还应加强生态承载力与产业布局互动关系的分析研究,进一步探索基于生态承载力的产业布局优化方法。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卢超 王蕾娜 张东山 张亚雷
水资源承载力是影响缺水小城镇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构建小城镇地区水资源和经济社会耦合研究的系统动力学模型,能够动态分析和预测水资源承载力约束下小城镇经济持续发展的规模、产业结构及人口数量。以我国内陆缺水小城镇——内蒙古自治区太仆寺旗为例的系统动力学仿真和情景分析表明: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和人口的增加,太仆寺旗逐渐由工程型缺水转变为资源型缺水;协调发展模式是太仆寺旗在水资源承载力约束下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最优选择。同时,论文从调整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工业生产结构和建立公民节水体系三方面提出了太仆寺旗构建节水型经济社会体系的对策,可以为小城镇持续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水资源承载力 小城镇 系统动力学 仿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