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55)
- 2023(10396)
- 2022(8786)
- 2021(7848)
- 2020(6161)
- 2019(13978)
- 2018(13612)
- 2017(26173)
- 2016(13941)
- 2015(15399)
- 2014(15555)
- 2013(15492)
- 2012(14999)
- 2011(14112)
- 2010(14735)
- 2009(13716)
- 2008(13297)
- 2007(12163)
- 2006(11494)
- 2005(10868)
- 学科
- 济(83910)
- 经济(83843)
- 管理(37943)
- 业(35499)
- 企(25967)
- 企业(25967)
- 地方(25561)
- 中国(24294)
- 方法(23119)
- 数学(20376)
- 农(20217)
- 数学方法(20178)
- 业经(16971)
- 地方经济(15914)
- 农业(13970)
- 学(13812)
- 财(13761)
- 制(13319)
- 融(13012)
- 金融(13012)
- 银(12835)
- 银行(12823)
- 发(12665)
- 行(12588)
- 贸(12477)
- 贸易(12463)
- 易(11949)
- 策(11793)
- 环境(11701)
- 及其(9640)
- 机构
- 学院(209810)
- 大学(206609)
- 济(102324)
- 经济(100297)
- 研究(82176)
- 管理(75546)
- 中国(63749)
- 理学(62612)
- 理学院(61860)
- 管理学(61027)
- 管理学院(60602)
- 财(46116)
- 科学(45339)
- 京(44645)
- 所(41985)
- 研究所(37295)
- 中心(36122)
- 财经(34847)
- 江(34356)
- 经济学(32717)
- 农(32242)
- 经(31456)
- 北京(29456)
- 院(29192)
- 经济学院(29002)
- 范(28995)
- 师范(28775)
- 州(27087)
- 业大(25540)
- 财经大学(25299)
- 基金
- 项目(125322)
- 科学(99309)
- 研究(96440)
- 基金(89424)
- 家(76299)
- 国家(75607)
- 科学基金(64474)
- 社会(63458)
- 社会科(60280)
- 社会科学(60271)
- 省(49420)
- 基金项目(45054)
- 教育(43028)
- 划(40796)
- 编号(38726)
- 资助(37753)
- 自然(37566)
- 自然科(36644)
- 自然科学(36636)
- 自然科学基金(35969)
- 发(34312)
- 成果(32842)
- 发展(28822)
- 课题(28652)
- 重点(28530)
- 展(28363)
- 部(27779)
- 国家社会(26394)
- 创(25570)
- 性(24716)
- 期刊
- 济(130626)
- 经济(130626)
- 研究(75849)
- 中国(48767)
- 财(32971)
- 管理(31416)
- 农(31405)
- 融(27271)
- 金融(27271)
- 科学(26540)
- 学报(25667)
- 教育(24433)
- 经济研究(22284)
- 农业(21301)
- 业经(20377)
- 大学(20334)
- 技术(19882)
- 学学(19079)
- 财经(18120)
- 问题(16350)
- 经(15881)
- 贸(13415)
- 技术经济(12553)
- 世界(12497)
- 国际(12330)
- 统计(10976)
- 商业(10703)
- 业(10560)
- 经济问题(10543)
- 现代(10232)
共检索到352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薛珑 甄号召 王健
近年来我国人口的增长速度放缓,出生人口日益下降,出生率也到达一个很低的水平,劳动力丰富的优势渐渐消失,我国未来的发展面临着严峻考验。文章基于2005—2021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工具变量法、交互效应、中介效应等方法,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提升发挥着促进作用,并且这种促进作用在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存在异质性,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强于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家的鼓励性生育政策,如“单独二孩“”全面二孩”政策,并没有达到预期的促进生育的效果,只能减缓生育率的下降速度,并不能使生育率上升。人均消费支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生育率的关系中具有显著的反向调节作用,即人均消费支出会抑制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促进作用。工业化水平在经济发展水平对生育率的影响中存在部分中介效应。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文生,靳光华
本文运用相关、回归和路径分析方法,从时序与截面数据相结合的角度,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育率效应作了系统实证分析。研究指出经济发展水平是决定生育率水平的终极性因素,但其直接影响力较小,更多地是通过中介变量间接影响生育率的变动。经济发展是中国生育率下降的基础和实现人口控制的长期条件,文化水平在生育率转变中起特殊重要的作用。作者还分析了造成生育率时序、地区和城乡差异的原因及进一步降低生育率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靳光华 孙文生
Thepapersystematicallyanalyzestheimpactsofsocialeconomicdevelopment onfertilitybycombiningquantitativewithqualitativemethods,timeseriesanalysis withcross-sectionanalysis.Theresearchconcludesthatthefinaldeterminantof fertilityiseconomicdevelopmentandthateconomicdevelopmentformsthefounda- tionoffertilitydeclineandlongtermconditiontokeeppopulationundercontrol.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钟水映 汪世琦
文章基于36个OECD国家1980—2018年的面板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经济发展与生育率的“反J型”关系进行实证检验,并分析了在不同的制度、文化和社会结构背景下经济发展对生育率影响的地区差异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经济发展与生育率的“反J型”关系确实存在。第二,经济发展对生育率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异质性,对于家庭政策力度更强、性别平等程度更高的国家,经济发展对生育率的积极作用更为显著,而市场托育情况的差异并不会带来显著的差别。第三,由性别平等、收入分配和家庭政策三个要素构成的社会生育环境在经济发展与生育率的关系中有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都阳
人口变量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为,快速的人口转变使得中国在迅速获取人口红利之后,在中等收入阶段就需要应对老龄化的挑战,中国的人口红利期也因此较之其他经济体更短。告别二元经济时期要素积累为主的经济增长方式,通过结构调整,提升经济效率已经成为未来推动经济增长唯一的手段。灵活的要素市场、积极反应的企业和训练有素的劳动者是结构调整尤其重要的三个支柱性领域。同时,还应通过积极有效的人力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的队列效应,缓解老龄化带来的挑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顾宝昌
一、问题的提出近些年来,我国的生育率经历了急剧和大幅度的下降。从1970年到1981年的短短11年中,我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6。这一具有全球意义的人口事件,理所当然地受到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在众多的人口学研究中得到确认。但是,这些研究存在着三个问题: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忠科
一 概况 台湾已经顺利完成了它的人口转变过程,其人口增长的特征已由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转化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1905年,台湾的人口总数仅有300余万,到1950年总数已增至760万,1986年再度增至1950万。短短81年中,人口增长5倍多,年平均增长率为6.6%。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贾忠科
从1970~1981年的11年中,中国的总和生育率从5.8下降到2.6,受到了国内外人口学家的广泛重视。从1981~1986年,中国的总和生育率再度降至2.2,对此,本文试图引用有关资料,以鲍思顿—顾宝昌模式为基础,讨论1981~1985年中国生育率变化的模式。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景鹏 李桢 王明璐
本文在内生化隔代抚养的世代交叠模型中引入儿童津贴和公共托育服务,考察生育支持对生育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生育支持结构偏向儿童津贴会降低生育率和促进经济增长,加大生育支持力度能够提高生育率,但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取决于生育支持结构。当生育支持结构偏向公共托育服务时,生育支持力度与经济增长率呈反向关系,反之,二者呈正向关系。当前经济社会条件下,伴随生育支持力度的加大,合理调整生育支持结构可以实现生育水平提升与经济持续增长的“双赢”。
关键词:
儿童津贴 公共托育服务 生育率 经济增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长洪
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世界各国人口生育率不管存在怎样的差异,一个共同趋势是不断下降,今后这一趋势还会继续,并在本世纪末共同趋向更替水平。与此对应的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在经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过程。横向看,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的国家,生育率越低,假设用人类发展指数HDI代表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总和生育率TFR代表人口生育水平,根据109个人口超过500万国家的2010年数据进行曲线拟合计算,结果显示HDI与TFR数值之间存在高度显著的反向变动关系:一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越高,该国人口生育率越低;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就会出现稳定的低生育率。经济社会发展促使人口生育率下降,这一实证量化分析的结果可以在事理上用经济社会发展中一系列相互作用的因素加以解释。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宋瑞来
一、研究的必要性 近一阶段有关社区层次的社会、经济变量与家庭生育行为的关系已日益引起人们的兴趣。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基于下列理由: 第一,以往有关生育率决定因素的研究,特别是大量的实证研究,或强调宏观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都阳
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后出现了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快速成长的过程,同时,这一时期又执行了严格的生育政策。本文主要就这些事实做出两个方面的经验分析:其一,经济增长和生育政策在生育率变动过程中的作用如何?其二,低生育率水平对中国的长期经济增长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计量经济分析结果表明,生育政策的边际效果渐趋下降,而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影响依然明显。同时,生育率下降对经济增长的负面影响已开始显现。因此,人口发展政策不可能继续保持单一和纯粹的目标,充分考虑人口数量、质量和结构变化对长期经济增长所产生的影响,将是人口政策调整的重要要求。
关键词:
生育率 经济增长 生育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民
贝克尔、墨菲和塔玛拉在1990年发表的题为“人力资本、生育率与经济增长”的论文中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提出低生育率和较高的人力资本积累率是摆脱马尔萨斯均衡陷阱、进入经济持续发展轨道的必要条件的论断。我国人口的生育率在过去的20多年中经历了迅速的转变,并达到了较低的水平,但是由于我国的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制度的改革相对落后,造成了我国人力资本投资供给的制度性障碍,进而使我国生育率下降与经济发展,内生性变量──人力资本的积累之词的联系出现了断裂。因此,彻底消除我国人力资本投资的制度性障碍,才能从根本上奠定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的人才基础和人口环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张力
中国生育率在过去30年持续下降至较低水平,围绕下降的主要动因及其政策涵义的争论热烈。文章以"农村二孩"试点之一的翼城为案例,重新梳理和检视了在已有研究中较为忽视的翼城试点出台的背景和政策实施细则,并从多个方面考察了翼城生育政策对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的影响。与已有研究对翼城试点的认识不同,政策文献回顾表明:"农村二孩"生育政策只是在初婚时间、生育子女数和生育间隔方面做出一些技术性"调整"以缓解国情与民情的矛盾,并没有实质性地改变实施计划生育这一基本国策的初衷。多维度数据分析交叉印证了在实施限制性的生育政策以后,社会经济发展变量不能解释生育率的下降,翼城现有生育行为和生育意愿更多是政策干预的结果,是政策促成的外生性转变,而非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导致低生育意愿的内生性转变。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郭志刚,张二力,顾宝昌,王丰
以政策生育率为量化指标以期具体地反映我国的生育政策在地区分布、人口分布和地理分布上的多样性。本文的分析表明 ,1 3~ 1 5之间的政策生育率都在全国占主导地位 ,全国人口的大多数处于 1 3~ 2 0之间的政策生育率地区 ,实行“1 5孩”生育政策的人口占全国的一半以上。从本文可以得出结论 ,在鼓励“少生”的总原则下 ,从当地的实际出发 ,全国各地的生育政策呈现出相当多样化的情况 ,把中国的生育政策笼统地归结为是一个不加区别的、全国一律的“一孩政策”是不符合实际的
关键词:
政策生育率 生育政策 一孩政策 多样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