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97)
- 2023(16117)
- 2022(13691)
- 2021(12319)
- 2020(10435)
- 2019(23616)
- 2018(23093)
- 2017(44417)
- 2016(23846)
- 2015(26523)
- 2014(26282)
- 2013(25848)
- 2012(24434)
- 2011(22088)
- 2010(22274)
- 2009(20471)
- 2008(19662)
- 2007(17364)
- 2006(15661)
- 2005(14548)
- 学科
- 济(119390)
- 经济(119280)
- 管理(67874)
- 业(63595)
- 企(50999)
- 企业(50999)
- 方法(44086)
- 数学(38467)
- 数学方法(38010)
- 中国(33058)
- 地方(30455)
- 农(29101)
- 业经(25364)
- 财(24694)
- 学(23171)
- 制(20023)
- 农业(19853)
- 环境(19169)
- 贸(18075)
- 贸易(18057)
- 地方经济(17996)
- 易(17396)
- 银(16814)
- 融(16788)
- 金融(16787)
- 银行(16774)
- 行(16199)
- 技术(15983)
- 和(15546)
- 产业(15507)
- 机构
- 学院(339422)
- 大学(338745)
- 济(150649)
- 经济(147764)
- 管理(128121)
- 研究(122206)
- 理学(109391)
- 理学院(108194)
- 管理学(106364)
- 管理学院(105757)
- 中国(92410)
- 科学(72628)
- 京(72362)
- 财(66815)
- 所(61420)
- 农(56597)
- 中心(55853)
- 研究所(55481)
- 江(53316)
- 财经(52537)
- 业大(48804)
- 经(47604)
- 经济学(47247)
- 北京(45852)
- 范(44984)
- 院(44707)
- 师范(44449)
- 农业(44042)
- 经济学院(42198)
- 州(41882)
- 基金
- 项目(224975)
- 科学(178221)
- 研究(163837)
- 基金(163501)
- 家(143053)
- 国家(141888)
- 科学基金(121926)
- 社会(106500)
- 社会科(101161)
- 社会科学(101141)
- 省(88922)
- 基金项目(85438)
- 自然(77744)
- 自然科(75945)
- 自然科学(75925)
- 教育(74954)
- 自然科学基金(74583)
- 划(74357)
- 资助(67803)
- 编号(64468)
- 发(54006)
- 成果(51784)
- 重点(51600)
- 部(49649)
- 创(46890)
- 课题(45863)
- 国家社会(44704)
- 创新(43915)
- 发展(43131)
- 科研(43041)
- 期刊
- 济(174535)
- 经济(174535)
- 研究(106024)
- 中国(73038)
- 学报(51553)
- 农(51518)
- 财(51438)
- 管理(50657)
- 科学(48737)
- 大学(40073)
- 学学(37700)
- 教育(37413)
- 农业(35091)
- 融(33382)
- 金融(33382)
- 技术(32177)
- 经济研究(28887)
- 业经(27676)
- 财经(26959)
- 经(23524)
- 问题(22652)
- 业(18460)
- 技术经济(18384)
- 贸(17083)
- 统计(16990)
- 世界(16354)
- 商业(15640)
- 图书(15455)
- 策(15244)
- 国际(15106)
共检索到527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宇
文章利用1978—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研究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错配之间的因果关系,以构建的基准模型实证分析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对结构错配的影响。研究结论为:第一,环境污染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是结构错配的格兰杰成因,但结构错配并不是环境污染程度和经济发展水平的格兰杰成因,即环境污染程度、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错配之间存在单项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第二,结构错配指标为负,第三产业增加值比第二产业增加值小,但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却比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之间存在结构错配问题;第三,环境污染程度与结构错配短期内呈"U"型关系,但长期负相关,即降低环境污染程度有利于结构错配的改善;第四,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错配之间表现为"U"型关系,即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结构错配先恶化后改善。
关键词:
结构错配 环境污染程度 经济发展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君 刘尚俊 田宝龙
利用中国1983—201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计量实证模型,采用较为前沿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方法,深入研究环境污染水平对就业规模和就业结构的影响。研究结论有:第一,环境污染水平对就业规模的影响整体上呈倒"U"型,即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就业规模先下降后上升,但环境污染水平对不同产业的就业人数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其中,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就业人数下降,第二产业的就业人数上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环境污染主要来源于第二产业;第二,环境污染水平对就业结构的影响是不合理的,随着环境污染的加剧,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第三产业就业人数减少,就业结构向第二产业集中,导致就业结构的转变不合理;第三,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就业规模会逐渐提高,其中,第三产业就业规模的提高幅度最大,促使就业结构逐渐向第三产业转变,使得就业结构趋于合理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肖超 肖挺
现有文献探讨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时大都忽略了财政分权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之间的关联性。文章以二氧化硫排放量测度环境污染水平,在估算财政分权对污染排放的影响时加入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作为门限变量。结果表明,财政分权加剧了污染,但是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这种作用会减弱。此外,当服务业比重提高时,财政分权对于环境污染的不利影响也将减弱。这意味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中央政府给予各省的财政自主权应有所差异。特别是对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且第三产业比重较低的省份,中央政府应对其财政自主权有更严格的约束。
关键词:
污染排放 财权分配 产业结构 门限回归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武可栋 朱梦春 阎世平
当前中国数字经济高速发展,研究数字经济对劳动力就业结构的影响,对国家调控就业政策至关重要。文章基于现有成果,梳理了数字经济影响劳动力就业产业结构的理论,采用2003—201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在全国范围内,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减少了就业市场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增加了对第三产业劳动力的需求,尤其是增加了对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劳动力的需求,促进了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分东、中、西部地区来看,产业就业结构高级化的结论依然成立。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劳动力 就业结构 高级化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宋雪清
中国地区产业结构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宋雪清本文根据地区产业结构截面数据对中国产业结构变化的一些内在规律进行初步的探讨。一、地区产业结构差异变化趋势研究产业结构的产业分类方法很多,比较著名的就是三次产业划分法,它是根据社会生产活动历史发展的顺序对产业结...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许正松 孔凡斌
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造了反映环境污染程度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指数表明,江西省整体环境污染状况在1990-1997年间保持稳定,1998年之后则呈现逐年加重的趋势。进一步分析了江西省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变化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江西省污染综合指数与人均GDP之间呈现"正N型"曲线关系,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和重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与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第三产业比重的变化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贸易开放则加剧了江西省的环境污染,工业污染治理投资并没有显著地改善江西省环境污染状况。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黄锡富
新型城镇化推动了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升级优化,促进了劳动生产率提高,加快了经济发展,增加了民众收入,改善了人们生活,促进了人的素质提高,推动了人的发展。但我国就业结构调整滞后于产业结构,产业结构也不尽合理,阻碍了劳动力的流动,妨碍了劳动生产率提高,阻碍了经济发展中人的素质提高。应大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优化,进而促进人的发展。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人的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立君 许振凌 石军伟
文章运用中国各省1990—2016年间的数据研究了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协调关系。结果发现我国大部分省份的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不协调问题,主要表现为越是总体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地区,越容易产生"早熟"的产业结构高级化,但其工业结构升级的水平却整体而言比较低。文章将此现象称为产业结构的"高级化之谜",对此进行了定量评估并分析了相关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
产业结构升级 经济发展水平 高级化之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志刚
基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视角,利用引入总体均值截距项的固定效应变截距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了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发现,从2005年至2011年之间,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省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同步扩大,各省均有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刚性需求,这从总体上说明了经济增长对高等职业教育有正向的推动作用;还发现"引致性"高等职业教育需求在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有所不同,可能的原因在于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东部地区更多是被动接受高等职业教育,中部地区有更多的人自主去选择接受高等职业教育,而西部地区因经济发展带来的"引致性"高等职业教育需求还是不足的,随着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这种趋势应该会发...
关键词:
高等职业教育 经济发展 产业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方忠 肖绮淇 陈舒悦
当前,我国经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发展是发展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的内在要求。本文研究了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的演变,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进行协调性分析,并使用指标分析法,对我国各省域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系数进行比较,研究其空间分布变化及其空间相关性,从研究结论出发,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旨在为促进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言献策。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空间自相关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敏 吴丽兰 吴晓霜
平台经济正在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赋能,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劳动者高质量就业,现有研究结果表明平台经济对就业"量"的扩大作用明显,但对就业"质"的影响还有待研究。本文基于宏观视角,结合社会分工理论、人力资本理论和"配第—克拉克"定理分析了平台经济发展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同时利用2013~2019年我国16个行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不同行业间的平台经济水平差异较大,行业整体就业质量还有待提升;平台经济的发展显著促进就业质量的提升,产业结构升级在其中的中介效应显著。通过对控制变量的研究发现,教育水平正向影响就业质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美玲 赵旭强 潘晔
产业升级需要劳动力流动,劳动力的流动引起就业结构的变动,产业和就业二者的协调与否是区域经济发展普遍关注的问题。选取太原市经济和就业相关统计数据,通过横向比较、纵向分析的方法,得出太原市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仍需要进一步提升优化的结论。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周兵 冉启秀
本文认为,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具有密切的相关性,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的协调关系即和谐问题对整个国民经济的长足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演变之间存在不协调、不合理的地方,就业结构演变明显滞后于产业结构,大量劳动力滞留在农村,严重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健康顺利发展。因此,必须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就业结构转变的良性循环,在考虑扩大就业与产业发展问题时,注意二者之间的相互依赖性,产业政策调整要充分考虑其对就业结构和就业总量的影响。加快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扩大整个国民经济对劳动力的需求。
关键词:
产业结构 就业结构 协调 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