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29)
2023(12705)
2022(10649)
2021(9744)
2020(7695)
2019(17478)
2018(17089)
2017(32126)
2016(17231)
2015(19242)
2014(19439)
2013(19066)
2012(18093)
2011(16667)
2010(16988)
2009(15841)
2008(15299)
2007(13959)
2006(12837)
2005(12007)
作者
(50740)
(42423)
(42267)
(40087)
(27165)
(20071)
(19140)
(16392)
(16197)
(15150)
(14546)
(14156)
(13895)
(13510)
(13452)
(13035)
(12464)
(12441)
(12146)
(11895)
(10953)
(10356)
(10342)
(10050)
(9591)
(9469)
(9335)
(9251)
(8653)
(8419)
学科
(91904)
经济(91806)
管理(47870)
(44449)
(33742)
企业(33742)
方法(26723)
中国(26685)
地方(26438)
(23663)
数学(22561)
数学方法(22420)
业经(19792)
(17262)
(16915)
(16866)
农业(16157)
(16142)
金融(16135)
地方经济(16019)
(15515)
银行(15496)
(15165)
(13579)
贸易(13565)
(13031)
(12967)
(12845)
环境(12529)
理论(12134)
机构
学院(253602)
大学(251451)
(115035)
经济(112679)
研究(95180)
管理(92954)
理学(77928)
理学院(77024)
管理学(75898)
管理学院(75434)
中国(74094)
(54228)
科学(53438)
(52762)
(48125)
研究所(42878)
中心(42829)
(41597)
财经(40761)
(40123)
(36902)
经济学(36106)
(34962)
北京(34893)
师范(34599)
(33925)
业大(33225)
(32165)
经济学院(32034)
农业(31986)
基金
项目(158222)
科学(125504)
研究(120287)
基金(113979)
(98456)
国家(97555)
科学基金(83502)
社会(78501)
社会科(74356)
社会科学(74340)
(62032)
基金项目(59304)
教育(54514)
(51662)
自然(50212)
自然科(49091)
自然科学(49079)
编号(48876)
自然科学基金(48221)
资助(45880)
成果(40893)
(40037)
重点(35797)
课题(35074)
(34993)
发展(32927)
(32796)
国家社会(32791)
(32383)
创新(30647)
期刊
(144921)
经济(144921)
研究(85246)
中国(59743)
(40001)
(39653)
管理(37902)
学报(35744)
科学(34650)
(31001)
金融(31001)
教育(30941)
大学(27838)
农业(26692)
学学(26210)
经济研究(23964)
业经(23574)
技术(22926)
财经(21789)
(19022)
问题(18275)
(14233)
(13661)
世界(13653)
技术经济(13614)
国际(13054)
商业(12978)
经济问题(11759)
现代(11743)
理论(11477)
共检索到4144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邹小军  吴鸣  
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经提出了多年,学术界的讨论更早,但是收效甚微。文章从决定微观经济发展主体行为的视角来看,笔者认为经济发展方式困局难以突破的原因在于政府的非理性行为难以矫正,从而导致整个社会市场主体的非理性行为。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执行者是企业,但政府是关键,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要以矫正政府的非理性经济行为为突破口,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激励机制和增加居民收入为重点,以完善市场经济配套体系为补充,深化和加快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经济健康发展的监督体系,形成全体国民共享经济社会发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泉红  刘方  
企业是经济发展的微观主体,构建科学合理的政企关系是推动经济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重要前提之一。长期以来,政府通过行政管理、产业政策、财税政策等手段以及金融市场来直接或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经营行为,导致了需求结构、供给结构和要素投入结构的扭曲,严重阻碍了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面向未来,要本着"市场导向、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的原则,进一步理顺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加快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使包括国有、民营和外资在内的各类市场主体协调、平等、有序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宇  
在我国国民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同时,市场主体信用缺失的问题也日益严重。失信问题的产生,在于由传统自然经济的"熟人社会"向现代市场经济的"陌生人社会"的转变过程中,信用基础发生了根本改变。工业化、城镇化所带来的社会流动越来越快,社会成员的身份转换也越来越频繁,身份信用必然要被契约信用所取代。破解市场失信困局的当务之急是加快建立适应现代社会的、以契约信用为特征的市场主体信用体系。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程健  张义均  
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通过国家政策的扶持以及自身的努力,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与沿海地区相比,内陆地区开放水平相对落后,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也面临很多困局。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视野下,内陆地区需要创新"开放模式"。本文提出应当在整合全球要素、重组世界资源、创造比较优势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保证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宋晓丹  
在现代社会,气象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具有其必然性。我国气象经济产生时间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遭遇多重困难。气象服务的公共产品属性和气象信息的不确定性特点决定了,发展气象经济的外部环境和内在动力存在诸如欠缺法律依据、市场化程度低、市场需求严重不足、气象部门法定垄断、国外气象服务公司抢占市场等问题,亟需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加以解决。应着重通过气象经济制度化、气象部门法定垄断的破除、商业气象服务消费激励、气象服务保险制度构建等制度设计,破解气象经济的发展困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国兴  
制约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瓶颈因素是什么?本文从完善市场经济的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市场经济下的农业主体缺位,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最直接的因素,并由此分析了导致农业市场主体缺位的体制原因,提出了重塑农业市场主体的对策。从我国的国情和目前农村经济的实际来看,最现实、最有效、成本最低、社会振荡最小的农业市场主体塑造途径,是对现有的农村集体经济进行改造。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如意  
本文首先简要评价了我国技术创新所面临的困局,认为我国技术创新困局的形成与现有经济发展方式有关,并阐明了现有经济发展方式不利于技术创新的四点原因。在对现有方式反思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文章重点论述了包容性增长及其理念能够"包容"技术创新的原因及机制,提出将包容性增长及其理念扩展到技术创新领域,改变现有经济发展方式,重视人力资源开发、加强创新主体权利保护、实现创新主体权利平等,让教育与基础研究更多地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等方式,以包容性增长破解技术创新困局。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程健  邢珺  邸竑玮  
改革开放以来,内陆地区通过不断的努力,对外开放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内陆地区在开放型经济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局,主要表现在过分利用传统要素禀赋方式难以为继、承接产业转移引致产业结构落后以及利用优惠政策扩大开放导致的政策性开放的扭曲。内陆地区不能简单地复制沿海地区的经验,应当在整合全球要素、重组世界资源、创造比较优势等方面进行创新,从而保证内陆开放型经济的健康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宋丁  
今年以来,全国经济的重心显然已经压在了高科技制造业发展上面,各地产业园区建设以及相应的招商引资力度都很大。目前,全国国家级省级开发区总数大约2700多个,各类产业园区数量8万多个,大企业园区10万多个,孵化器、旧改、小微型园区大约150万个,产值80万亿元以上,产生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超过40%,未来10年对上述各类产业园区的固定资产投资将超过30万亿人民币。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玲玲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典型之一的温州经济,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遭遇了诸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层次低下、外商直接投资不足、区域内企业大量外迁等长期存在而难以解决的困局。高等教育滞后正是造成这些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摆脱经济发展困局的办法是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家平  
基于2011—2020年我国市场主体新增注册、新增注销、新增知识产权和违规等方面的公开数据,首次提出并应用"市场主体注销注册比""市场主体净增新增比""市场主体生存指数"以及"千人市场主体数量""注销市场主体寿命"等指标,对我国市场主体总体及分区域、分行业的发展活力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客观反映近年来我国"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实践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以及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市场主体的发展特点和营商环境之间的差异。最后对我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培育市场主体和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韩家平  陈昊洁  仝仕京  林志刚  
基于2021年我国市场主体新增注册、新增注销、新增融资、新增知识产权和新增违规失信等方面的公开数据,应用“市场主体注销注册比”“市场主体净增新增比”“市场主体生存指数”等指标,对我国市场主体总体及分区域、分行业的发展活力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客观反映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2021年不同区域、不同行业市场主体的发展特点,并对进一步培育市场主体和增强市场主体发展活力提出建议。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财政部已出台多项举措,促进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撬动金融资源更好支持市场主体纾困发展。财政部日前印发的《关于发挥财政政策引导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的通知》明确,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增信作用。地方各级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对符合条件的交通运输、餐饮、住宿、旅游等行业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融资担保支持,及时履行代偿义务,推动金融机构尽快放贷,不抽贷、不压贷、不断贷。2022年,将上述符合条件的融资担保业务纳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再担保合作范围。有条件的地方要加大对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的资本金补充、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虎涛  李思思  
20世纪60年代前后,韩国与马来西亚相继开启工业化与现代化历程,但两国发展绩效迥然不同。韩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成功跳跃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发达国家行列,而马来西亚则长达50年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文章基于演化发展经济学的角度,从产业活动选择,产业与贸易结构以及政府干预产业的方式与程度方面对两国进行了多维度的比较。研究表明,产业活动选择的偏差、扶持手段的差异、制造业的"质"量以及外资政策等系列因素,是造成两国发展绩效差异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对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有一定启发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徐伟  王婷  
今年以来,我省部分地区民间借贷日渐火爆,由民间借贷资金链断裂引发的中小企业"倒闭"、知名企业家"跑路"事件相继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间借贷市场不断升温的诱因是什么?它的背后究竟是资金危机还是实业危机?本文通过全面深入的分析,希冀能够为客观、科学地看待该现象提供一些启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