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9)
2023(8216)
2022(6849)
2021(5954)
2020(4666)
2019(10456)
2018(10248)
2017(19435)
2016(10137)
2015(11261)
2014(11451)
2013(11624)
2012(11462)
2011(10803)
2010(11264)
2009(10476)
2008(10098)
2007(9215)
2006(8693)
2005(8342)
作者
(31562)
(26558)
(26537)
(25164)
(16934)
(12545)
(11863)
(10216)
(10135)
(9536)
(9379)
(8717)
(8712)
(8616)
(8442)
(8091)
(7845)
(7628)
(7609)
(7248)
(6984)
(6570)
(6428)
(6241)
(6110)
(6004)
(5812)
(5804)
(5440)
(5221)
学科
(71402)
经济(71355)
管理(26295)
(25707)
地方(23640)
中国(20779)
(17049)
方法(16910)
(16778)
企业(16778)
地方经济(15267)
数学(14506)
数学方法(14440)
业经(14392)
农业(12815)
(12051)
(11274)
环境(10641)
(10603)
金融(10603)
(9833)
银行(9824)
(9697)
(9596)
(8867)
贸易(8857)
(8812)
(8389)
发展(8260)
(8237)
机构
学院(159114)
大学(156791)
(79897)
经济(78421)
研究(65203)
管理(55166)
中国(49366)
理学(45350)
理学院(44750)
管理学(44175)
管理学院(43866)
科学(36363)
(34543)
(33893)
(33727)
研究所(29995)
中心(27873)
经济学(25912)
财经(25826)
(25681)
(25664)
(23230)
北京(22985)
(22944)
经济学院(22812)
(22608)
师范(22418)
(20639)
科学院(20187)
业大(19912)
基金
项目(94457)
科学(74533)
研究(71883)
基金(66942)
(57690)
国家(57154)
科学基金(48201)
社会(48062)
社会科(45665)
社会科学(45657)
(37614)
基金项目(34343)
教育(31304)
(30977)
(28356)
编号(28281)
自然(27387)
资助(27338)
自然科(26685)
自然科学(26679)
自然科学基金(26181)
发展(23631)
成果(23559)
(23228)
重点(21862)
课题(21278)
(20439)
国家社会(20363)
(19179)
创新(18089)
期刊
(105512)
经济(105512)
研究(57640)
中国(38727)
(25817)
(24331)
管理(23658)
科学(21459)
学报(21066)
(18968)
金融(18968)
经济研究(17807)
农业(17670)
教育(17329)
大学(16469)
业经(16244)
学学(15519)
技术(15188)
财经(13889)
问题(13334)
(12227)
世界(10157)
技术经济(10009)
(9987)
国际(9220)
(8881)
经济问题(8777)
商业(8548)
经济管理(8266)
改革(8160)
共检索到2715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都阳  王美艳  
经济发展阶段变化所引起的增长方式转变的内在需要,以及人均收入水平提高所引起的对环境质量的更高要求,是节能减排政策能否实现与地方政府的发展动机及企业行为激励相容,从而真正得以贯彻的关键。本文通过拟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排放水平从提高到下降的转折点,考察了中国经济内在的节能减排要求。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来说,被动等待库兹涅茨转折点的到来,已无法应对日益增加的环境压力。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依靠中央政府的决心、地方政府和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动机,加大激励力度,以实现可持续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伯强  
本文试图从能源经济学视角,以及探索科学发展观的角度,对陈诗一教授的专著《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与工业发展方式转变研究》(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3月出版)做一个粗浅的评价。目前很多人(包括一些主流经济学家)认为我国经济可能还会有二十年的持续高速增长。但是,他们的预测都是假定能源生产的持续扩张是没有障碍的,对环境问题也没有充分估计,因此这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余泳泽  杜晓芬  
节能减排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将非合意性产出(污染物)纳入投入和产出导向的DEA模型,计算了我国29个省市的节能减排潜力和效率,并考察了节能减排潜力的地区特征。结果显示,2003年到2009年我国年均节能潜力约8亿t标准煤,节能效率为0.67;年均COD减排潜力约为300万t,减排效率为0.393;年均二氧化硫减排潜力约为1 300万t,减排效率为0.345。借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思路,本文提出了两个假设命题:(1)一个地区人均GDP只有越过一定的"门槛值"后,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技术效应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节能减排的结构效应才能够显著体现。人均收入与节能减排效率之间...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叔红  
推进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是国务院的一项重要决策,是当前我国宏观调控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举措,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必然选择,也是湖南省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企业主体责任,动员全社会力量,确保"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实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肖志明  张华荣  
产业节能减排是中国当前控制碳排放、发展低碳经济的一个最为现实的路径之一。从发达国家以及日本产业自愿协议实施经验经验看,自愿协议是实现产业节能减排目标的有效措施。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云鹤  齐晓安  汪克亮  杨力  
技术进步是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和动力。本文在构建省际节能减排矩阵分类模式,分析省际低碳经济发展异质性的基础上,采用连续前沿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方法,测算、分解了中国28个省份基于低碳经济增长的技术进步,并运用面板技术实证分析技术进步对节能减排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考察期内中国整体上低碳技术进步上升幅度较大,其中,科技进步贡献大于效率变化贡献,且省际间差异较大;由于回弹效应和减排成本的存在,大多数省份的科技进步对节能减排的贡献要小于效率变化的贡献。我国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应从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进步和制度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勇  
中国沿海经济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约束,尽管工业特别是重化工业节能减排形势严峻,但进一步深化发展好沿海的重化工业仍有其必要性。从服务业竞争力来源、服务业需求产生、服务业资源能力角度看,重化工业的充分发展能促进服务业升级。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王兵  杜敏哲  
本文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DDF)模型,采用序列DEA方法测度和比较了广东省21市的工业在2011-2020年间不同节能减排情景的潜在产出变化,探索出广东工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最优节能减排情景。结果显示:对大部分地区工业而言,节能减排初始阶段会造成较大的潜在产出净损失,但最终会逐步实现潜在产出净增长;特别地,节能减排行为对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珠三角地区比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其它地区造成的损失更小。节能减排的技术进步是各地区工业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核心动力,当然技术效率在后期也发挥出作用,这些结果反映出各地区须进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工  
近年来,北京市节能减排工作全面推进,在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资源节约和加强环境保护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高。2006年北京市GDP同比增长12.8%,万元GDP能耗同比下降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魏志恒  庞莹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当前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走低碳发展道路,意味着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以及技术的革新,更是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途径。文章结合我国国情,着重从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实现节能减排的艰巨性两个方面展开分析,以便为研究制订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提供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群勇  李海燕  
随着互联网等数字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数字产业的发展,数字经济已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力量,为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带来了新的视角。基于2004~2019年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分别从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两个维度构建数字经济指数,探讨了数字经济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的影响和传导机制。研究结论显示:数字经济与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之间均存在典型的“倒U”型关系,换言之,数字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阈值后才能实现节能与减排的双重红利,并且这一效应也存在于高碳排放区、低碳排放区和东中部地区。此外,数字经济的两个不同维度也呈现一定的差异性,数字产业化的节能减排红利效应要先于产业数字化实现。进一步地,数字经济能够通过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劳动生产率和金融发展水平等途径间接影响能源消费强度和碳排放强度。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师博  单豪杰  
本文借助面板协整技术考察能源消费与中国经济增长的关系,基于经济资本化视角经验分析中国节能减排战略的现实选择。研究结果显示:(1)能源消费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无论长期还是短期,"能源中性"假说均不成立;(2)地区间能源产出弹性差异较大,各地区适宜制定差别化的节能减排目标;(3)为增长而挖掘和重估各项资源经济价值的经济资本化模式不利于节能减排战略的实施。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诗一  
节能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复杂的。本文设计了一个基于方向性距离函数的动态行为分析模型来对中国工业从现在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之际节能减排的损失和收益进行模拟分析,找到了通向中国未来双赢发展的最优节能减排路径。在此路径下,节能减排一开始确实会造成较大潜在生产损失,但这种损失会逐年降低,最终将低于潜在产出增长,双赢可期;节能减排虽然在前期对技术进步有负面影响,但由于前期较高的技术效率以及后期技术进步的主导作用,中国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在未来40年将会保持逐年平稳小幅增长的态势。本文的预测支持了环境治理可导致环境和经济双赢发展的环境波特假说。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史生荣  池洋漾  
新能源产业是低碳经济的主导产业,是促进节能减排的重要力量。当前,内蒙古自治区风能资源和风电装机居全国首位,太阳能资源居全国第二,并拥有丰富的煤层气资源,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项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峥  谢昕  
目前在我国,诸多行业实行节能减排,其中石油行业尤为凸显并成为重点节能减排对象。与该行业巨大能源消耗相对应,该行业在节能减排方面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一个污染及排放都及其严重的行业,石油行业亟需治理,也必定将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巨大的贡献。文章以我国石油行业节能减排的现状作为背景,在对节能减排面临的问题进行深入探讨之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对我国石油行业节能减排的工作顺利开展提供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