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622)
2023(19670)
2022(16910)
2021(15676)
2020(12983)
2019(29691)
2018(29473)
2017(56433)
2016(30517)
2015(34107)
2014(34230)
2013(33652)
2012(31244)
2011(28384)
2010(28573)
2009(26121)
2008(25497)
2007(22559)
2006(19822)
2005(17779)
作者
(89172)
(74481)
(73816)
(70356)
(47415)
(35724)
(33593)
(29153)
(28289)
(26548)
(25331)
(25236)
(23817)
(23540)
(23040)
(22983)
(21971)
(21699)
(21396)
(21229)
(18695)
(18372)
(18033)
(17123)
(16737)
(16545)
(16462)
(16286)
(15152)
(14711)
学科
(138913)
经济(138775)
管理(85931)
(80735)
(66357)
企业(66357)
方法(57216)
数学(49078)
数学方法(48384)
中国(36405)
(33761)
地方(32076)
(30486)
(30427)
业经(29564)
农业(23086)
(23060)
理论(22444)
(21521)
贸易(21507)
(20731)
(20486)
环境(20435)
(20345)
银行(20296)
(20251)
金融(20247)
(19477)
技术(19450)
(18798)
机构
大学(438072)
学院(437146)
(179142)
经济(175319)
管理(168238)
研究(152622)
理学(145061)
理学院(143361)
管理学(140500)
管理学院(139715)
中国(113456)
科学(94809)
(94037)
(81313)
(77468)
(71283)
研究所(70484)
中心(68498)
财经(64877)
(64610)
业大(64549)
北京(59595)
(59478)
(58925)
师范(58888)
(55708)
农业(55592)
经济学(54604)
(52562)
经济学院(48834)
基金
项目(296002)
科学(232821)
研究(215152)
基金(213914)
(187172)
国家(185619)
科学基金(159025)
社会(135706)
社会科(128616)
社会科学(128585)
(115769)
基金项目(112427)
自然(103345)
自然科(100912)
自然科学(100887)
教育(99530)
自然科学基金(99014)
(97843)
资助(88930)
编号(87098)
成果(70889)
重点(66877)
(65681)
(65024)
课题(61019)
(60799)
创新(56794)
科研(56586)
国家社会(55973)
教育部(55585)
期刊
(201651)
经济(201651)
研究(131432)
中国(86074)
学报(70096)
科学(64688)
(64365)
管理(63218)
(61685)
大学(53121)
教育(51078)
学学(50043)
农业(44491)
技术(40169)
(38530)
金融(38530)
经济研究(32881)
财经(32105)
业经(31961)
(27650)
问题(25646)
(22800)
技术经济(22367)
图书(22268)
统计(21837)
科技(20431)
(20102)
理论(19978)
资源(19544)
(19518)
共检索到6524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岩  戚巍  魏玖长  周志翔  
我国每年因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的经济损失占GDP总量的5%以上,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和损害。科学评估区域应急能力,加强区域应急弹性建设是提高政府社会管理能力的重要路径。DEA方法能够避免设定先验的评价指标权重,而且还能对投入冗余及产出不足进行分析。本文构建基于DEA理论的区域弹性评估模型,并通过实证分析,测度中国大陆各省区2001—2009年的"区域弹性指数"。研究发现,单纯的经济增长并不能带来区域弹性的优化,更重要的是实施经济发展方式的快速转变,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科技创新、注重生态资源合理开发和环境保护,对区域弹性的提高具有正外部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丽娟  
文章构建了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和数据包络分析的集成评估方法,数据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正确性及可行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常丽  宫秀芬  
依据辽宁进入工业化后期的基本判断,"十二五"期间既是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的经济结构调整期和最佳追赶期,也是辽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战略性转变、为后工业化时代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时期。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整体系统性、要素交互性、运作长期性和政府主导性,因此从经济结构的系统角度分析,辽宁发展方式转变应在主体结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空间结构、分配结构和制度要素等方面同时进行。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覃东海  
本研究采用指标综合评价法对1996年以来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总体情况、分市情况以及与部分省市对比情况进行了评估。评价指标体系按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公平共享和生态环境等5大类选取了25个指标,评价指标权重通过专家打分表问卷调查获得。一、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纵向评估(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综合指数自年以来总体上升且呈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夏梅兴  唐忆文  
能源弹性系数是研究能源和经济发展变动的重要指标,能源弹性系数的变动主要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结构变动有关。本文顺延这样一条研究路径,即经济政策指导产业方针,产业方针与市场环境影响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和结构的变化又影响能源弹性系数,去剖析本市经济增长和结构变动对能源弹性系数变化的影响,以期能对未来产业政策的制定提供一些思考的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钟琪  戚巍  
本文基于态势管理视角,从内部、时间、外部三个基准面分析区域弹性构成,进而构建一个层次结构的区域弹性评估模型,发现区域弹性由抵抗力、恢复力和创新力等三个内在属性构成。本文利用面板数据对区域弹性评估的要素进行实证分析,找出影响区域弹性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区域弹性与人均收入、应急通路、应急保障、社会制度等因素正相关,其中应急保障对区域弹性的影响最大,而信息传播、GDP和失业率等因素与区域弹性负相关。本文进而提出面向危机的区域弹性提升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露莹  
本文立足于现阶段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内涵和要求,构建了一套集既有指标和创新指标于一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发展转型指数,并运用该评价指标体系对2000~2008年间上海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成效进行了评估分析。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振,牛叔文,常慧丽,刘正广  
生态足迹模型通过测度当今人类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发展而利用的生物生产性土地面积的数量,来定量地评估自身活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影响程度。文章介绍了生态足迹模型的提出背景和最新研究进展;阐释了其原理框架、基本概念及计算方法;以西北内陆地区的甘肃省(2002年)为例,对生态足迹模型在区域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评估中的应用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结果表明,2002年甘肃省人均生态赤字为0.2883hm2,人类活动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影响已经超出了当地生态承载力的限度,人地关系紧张。最后对生态足迹模型及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合理评价。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曹雷  李诚固  才德昊  
县域经济将成为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活力强、增速快、效率高的重要地域经济发展单元。"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创新业态,通过多业态的整合与优化,对生产经营要素的配置进行集成、优化与关联,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县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能源产业",推进新型能源业的快速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业",形成全新的农业发展网络,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链条化,推进农业资源对外新发展。同时,促进"互联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区域旅游、文化发展战略"等的发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曹雷  李诚固  才德昊  
县域经济将成为未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活力强、增速快、效率高的重要地域经济发展单元。"互联网+"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与创新业态,通过多业态的整合与优化,对生产经营要素的配置进行集成、优化与关联,将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能。因此,我国应进一步加强县域的信息化建设,推进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互联网+能源产业",推进新型能源业的快速发展;实施"互联网+农业",形成全新的农业发展网络,推进农业产业化和链条化,推进农业资源对外新发展。同时,促进"互联网+新型材料工业"、"互联网+区域旅游、文化发展战略"等的发展,增强对有优势、有竞争力的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快和提升县域的城市管理水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曾铮  
本文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和经济发展方式三者的关系入手,探讨三者在理论上的逻辑关系,分析我国现有产业结构状况和技术进步方式难以适应经济发展的内在问题,研究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基本战略,并由此提出以技术创新和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政策思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婉娟  
区域经济的进步离不开流通产业的发展,而流通效率决定了流通产业的发展水平,所以流通效率对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影响作用。文章通过建立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并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分析了我国长江三角洲地区流通效率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效率、地区常住人口与固定投资量均能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并且这些变量与区域经济之间存在一种长期稳定关系;在流通产业发展前期,流通效率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作用不显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流通效率对区域经济的增长作用则会逐渐显著,这主要是因为流通效率作用于全要素生产率的结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蒋兴红  范秀荣  
城市经济是一个多投入、多产出的复杂经济系统,其经济发展效率评价涉及的指标众多。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是一种评价具有相同类型投入和产出的若干个生产或非生产部门(决策单元)相对效率的有效方法,可用于评价区域经济综合发展。将DEA理论运用于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系统的分析,利用产出导向的BCC模型衡量可变规模报酬下各区县经济发展的相对效率,并根据评价结果结合各区域实际情况提出了提高发展效率的建议。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市40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有效性整体较差,仅渝中区、江北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双桥区、潼南县、璧山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树  鲁钊阳  
在探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理论的基础上,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可能存在的空间依赖性问题进行了验证,通过引入空间滞后变量,构建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空间计量经济学模型,运用中国1992~2012年31个省级单位的截面数据,从全域视角和局域视角分别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全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和人口素质等变量对省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影响不显著外,其他变量的影响均显著;在局域视角下,除经济实力、经济市场化、人口素质和生活质量等变量外,其他变量均存在显著的空间变异性。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利华  李颖明  
区域科技发展规划是在区域层面上配置和使用科技资源、组织科技活动的一种战略手段,是区域科技管理体制和科技政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公共政策的一般属性。目前,国内大部分地区在科技发展规划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重决策、轻执行和评估的错误倾向,影响了区域科技发展规划作用的发挥。本文从公共政策过程的一般理论出发,对区域科技发展规划评估的理论基础、评估标准、评估方法、评估模式以及评估指标设置原则等方面展开研究,为区域科技发展规划评估提供理论基础和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