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02)
2023(14868)
2022(12720)
2021(11633)
2020(9858)
2019(22709)
2018(22558)
2017(43029)
2016(23052)
2015(26033)
2014(26261)
2013(26145)
2012(24431)
2011(22245)
2010(22400)
2009(20701)
2008(20336)
2007(18055)
2006(15865)
2005(14570)
作者
(67378)
(56601)
(56375)
(53740)
(36069)
(27146)
(25879)
(22146)
(21506)
(20239)
(19356)
(19003)
(18092)
(17879)
(17592)
(17547)
(16915)
(16828)
(16255)
(16193)
(14227)
(14007)
(13778)
(13088)
(12937)
(12764)
(12465)
(12423)
(11520)
(11168)
学科
(117600)
经济(117499)
管理(64190)
(61842)
(49017)
企业(49017)
方法(45953)
数学(40677)
数学方法(40196)
中国(30198)
地方(29147)
(28572)
(24172)
业经(23575)
(21623)
农业(19395)
(19184)
贸易(19174)
(18631)
(18427)
地方经济(17044)
(16626)
金融(16623)
(16557)
银行(16526)
环境(16202)
(15912)
(15584)
技术(14836)
理论(14751)
机构
学院(335873)
大学(334546)
(148336)
经济(145383)
管理(128322)
研究(117725)
理学(109632)
理学院(108390)
管理学(106522)
管理学院(105881)
中国(89536)
(70636)
科学(70349)
(65427)
(59876)
(55845)
中心(54159)
研究所(54024)
财经(51674)
(51427)
业大(48341)
(46711)
经济学(45931)
北京(44699)
(44167)
师范(43722)
农业(43594)
(41931)
经济学院(41034)
(40825)
基金
项目(219045)
科学(172650)
研究(159950)
基金(158432)
(137577)
国家(136424)
科学基金(117186)
社会(102620)
社会科(97386)
社会科学(97362)
(86681)
基金项目(83332)
自然(74717)
教育(73613)
自然科(73002)
自然科学(72980)
(72511)
自然科学基金(71654)
资助(65441)
编号(64574)
成果(52048)
(52003)
重点(49625)
(48463)
(45482)
课题(45021)
创新(42622)
国家社会(42493)
科研(42017)
教育部(41655)
期刊
(170425)
经济(170425)
研究(101193)
中国(68413)
(51200)
(51151)
学报(49618)
管理(48368)
科学(46714)
大学(37876)
学学(35751)
农业(34774)
教育(33835)
(32450)
金融(32450)
技术(32075)
经济研究(27808)
业经(27145)
财经(26047)
(22472)
问题(22255)
技术经济(18692)
(18691)
统计(17805)
(17637)
商业(16075)
世界(16069)
(15903)
理论(15488)
国际(15425)
共检索到5135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唐柳  俞乔  鲜荣生  
本文认为,经济发展方式需通过由"资源型发展"向"资本型发展"的"初级转变"和由"资本型发展"向"创新型发展"的"高级转变"两阶段转变培育各阶段的核心要素,只有在充分竞争的市场体系下,创新型发展阶段的主导要素及核心要素才可能有效培育及壮大,经济才能实现发展方式优化和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林卫斌  苏剑  周晔馨  
从能源环境视角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构建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经济的"绿色"发展。本文运用DEA提出一种量化测度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成效的方法,并选取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2年面板数据,测算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总体效果与地区差异。研究发现,自2006年国家实施节能减排战略以来,中国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程度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十一五"期间年均进展速率为6.4%",十二五"前两年的年均进展速率为6.2%。分地区看,北京和上海等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的成效较为显著,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可持续绿色发展之道;新疆和青海等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进展较为缓慢,甚至在个别年份出...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刘东皇  沈坤荣  
扩大居民消费、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内容,公共支出与居民消费的问题是学者们研究的一个重要话题。通过构建模型本文实证检验了改革开放以来二元经济结构下我国公共支出总量和结构对居民消费影响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公共支出总量与居民消费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公共支出总量增长对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消费都具有挤入效应;(2)在公共支出结构方面,只有社会文教方面的支出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的挤入效应;(3)在社会文教费对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方面,社会文教费的增长对城镇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显著地强于对农村居民消费的挤入效应。最后根据实证结果从公共支出角度提出促进我国...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蒲晓晔  赵守国  
消费、投资、出口是宏观经济运行的三大动力,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三大动力模式,三者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各具特色。从我国近年来经济发展的动力结构来看,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之间存在严重的不均衡,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地持续发展的主要问题。因此,进行经济发展动力结构的调整,各种动力结构的协调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杜军  
在工业化起飞阶段,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表现为依赖要素投入促进增长,具有典型的粗放型特征。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化,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和效益,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和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探讨了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特征及转变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富华  
在我国经济转型、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同时,居民收入差距却持续扩大,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能为全民所享有。从长期来看,贫富差距的持续扩大,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缩小收入差距,改变收入分配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全民共享发展成果,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林光彬  
本文根据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公报、全国R&D资源清查公报和国民经济统计公报,首先对工业在整个产业结构中的地位和特征进行了具体分析,其次对存在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体制机制是中介原因,更重要的是必须把工业发展存在的重大问题放在我国从农业国向工业国转型,实现工业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从发展道路、发展战略、发展方式和具体的发展条件和发展政策下来解释,要看到我国工业化也遵循从量变到结构变化再到质变的发展过程。本文认为,我国工业现代化进程的量变和结构变化已经到达了一个临界状态,进而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至少要遵循四个原则,同时要加快推进工业转型升级,解决扭曲的产业激励政策,消化和规制过剩产能,完善金融体制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汪素芹  
本文首先构建了反映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的指标体系,对经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进行评价。然后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OLS、脉冲响应函数与方差分解等方法,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之间的相互关系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存在着因果关系,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外贸发展方式转变相互影响效果明显。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每提高1%,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相应提高1.4314%;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亦具有正面的影响,外贸发展方式转变水平每提高1%,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水平相应提高0.6829%。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田敏  刘宁  杨明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深刻理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把握经济发展战略和制度构架。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可以说是从调整供给结构角度调整经济结构,突出表现为不同地区、不同资源禀赋的城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所处的阶段和已具备的基础条件,发展各具特色的产业,让与区域圈层产业布局相匹配的产业优先发展,进一步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实现地区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于倩  江晴  
通过梳理国内有关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文献发现,目前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及其转变的已有研究多局限在对于经济发展方式内涵、类型的界定以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点、难点和路径的角度,从优化产业结构、承接产业转移的视角系统探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研究成果非常鲜见。本文试图引入协同演化理论,从研究承接产业转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协同演化特征、方程和路径的角度入手,探讨承接产业转移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互动机制。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叶柏青  卢珍珍  李丹  
本文基于哈肯模型及我国1996-2011年29个省市的物流业、第三产业和我国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运用EviEws 8.0软件的实际操作对数据进行平稳性检验、协整检验,通过对物流业、第三产业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之间进行两两检验分析以及对序参量的检验,研究了物流业发展状况与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关系,发现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是系统的序参量,并与物流业的发展状况存在较高的协同性,物流业的发展能较好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家勇  陈健  
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一直呈粗放特点,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中国十多年来经济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热点和难点。本文认为政府是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在此基础上,从利益集团影响的角度,分析了在政府控制过多资源和职能转变不到位的情况下,某些国有部门和某些依附权力的资本集团对经济增长质量(TFP增长率)的损害,指出政府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应注意的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马佳羽  韩兆洲  蒋青嬗  
研究目标:以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目标为背景,分别从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两个角度研究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发展情况。研究方法:空间统计学中的Moran's I检验、局部Getis-Ord G统计量等,并构建分层空间计量模型对问题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总体呈中间"高-高关联型"高水平匀质分布,周边"低-低关联型"分布的"山峰状"空间格局。经济密度的内部差异呈中度水平,但有明显的逐年缩减趋势。经济密度呈显著空间正相关,空间中"高-高关联型"地区范围扩大,热点区域及热点区与次热点区的经济密度差异已有所缩减,但冷点区域的经济密度没有跟上其他区域经济密度的发展。影响因素中要素的投入密度差异解释了各地区经济密度差异的绝大部分。R&D资本投入系数结果说明近年城市科技创新要素投入在下辖地区间的影响更加广泛、均匀,但两层面创新因素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为正。除了城市处在大湾区内的区位因素外,下辖地区处在城市中的相对区位也是影响湾区经济发展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与非大湾区城市紧邻地区的经济密度虽显著低于其他地区,但其增长速度和产出效率并未低于其他地区,T-检验和模型结果都显示围绕海湾的地区正在快速发展中。与大湾区内城市紧邻地区的区位哑变量系数在城市间并不一致,在一定的要素投入密度下,有些城市中与大湾区内城市紧邻地区的产出效率还较高。研究创新:选取大湾区各城市直辖地区作为低层样本,各城市为高层单元,形成地理单元嵌套地理单元的两级分层数据,充分利用了异层信息,考虑了适当的空间依赖问题和跨层交互作用。研究价值: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和影响因素现状、发现问题并给出切实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淑华  
任何社会经济活动都有其最基本的经济驱动力,它决定和制约人们经济活动内容和活动的方向。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驱动力不足。本文从经济驱动力的视角阐释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滞后的深层次原因以及解决的路径。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何雄浪  杨继瑞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全新的思想,反映了我们党经济建设指导理念的升华,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保持了持续稳定的高增长和高发展,但存在的各种问题也十分明显。只有坚持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才能有效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