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388)
- 2023(13406)
- 2022(11232)
- 2021(10371)
- 2020(8256)
- 2019(18789)
- 2018(18575)
- 2017(34726)
- 2016(18444)
- 2015(20802)
- 2014(20491)
- 2013(20490)
- 2012(19699)
- 2011(18269)
- 2010(18593)
- 2009(17147)
- 2008(16864)
- 2007(15333)
- 2006(13979)
- 2005(12893)
- 学科
- 济(101790)
- 经济(101701)
- 管理(52101)
- 业(49940)
- 企(38472)
- 企业(38472)
- 方法(33268)
- 中国(32754)
- 数学(28975)
- 数学方法(28816)
- 地方(26830)
- 农(24732)
- 业经(20961)
- 贸(18221)
- 贸易(18204)
- 易(17588)
- 财(17505)
- 技术(17263)
- 制(17053)
- 学(16841)
- 农业(16815)
- 地方经济(16339)
- 银(16323)
- 银行(16299)
- 融(16168)
- 金融(16167)
- 行(15950)
- 发(14539)
- 环境(14291)
- 和(12559)
- 机构
- 学院(269250)
- 大学(268791)
- 济(130130)
- 经济(127874)
- 研究(103416)
- 管理(98193)
- 理学(82762)
- 理学院(81745)
- 中国(80921)
- 管理学(80630)
- 管理学院(80114)
- 京(58006)
- 财(57844)
- 科学(57038)
- 所(51997)
- 研究所(46587)
- 中心(44966)
- 财经(44632)
- 经济学(42208)
- 江(41056)
- 经(40630)
- 农(39497)
- 北京(38108)
- 经济学院(37708)
- 院(36790)
- 范(36705)
- 师范(36432)
- 财经大学(32937)
- 州(32879)
- 业大(32834)
- 基金
- 项目(168452)
- 科学(134622)
- 研究(128368)
- 基金(122822)
- 家(105876)
- 国家(104951)
- 科学基金(89901)
- 社会(86473)
- 社会科(82171)
- 社会科学(82151)
- 省(64314)
- 基金项目(63474)
- 教育(58088)
- 划(53787)
- 自然(52439)
- 自然科(51281)
- 自然科学(51269)
- 自然科学基金(50388)
- 编号(50089)
- 资助(50042)
- 发(42473)
- 成果(41913)
- 部(38411)
- 重点(38255)
- 国家社会(37222)
- 创(37162)
- 课题(36473)
- 发展(35515)
- 创新(35042)
- 展(34944)
- 期刊
- 济(155884)
- 经济(155884)
- 研究(92785)
- 中国(65893)
- 财(42467)
- 管理(41155)
- 农(38056)
- 科学(36336)
- 学报(35519)
- 教育(31970)
- 融(30799)
- 金融(30799)
- 大学(27995)
- 经济研究(27131)
- 学学(26120)
- 农业(26039)
- 技术(24737)
- 财经(23531)
- 业经(23492)
- 经(20647)
- 问题(20043)
- 贸(17775)
- 世界(16956)
- 国际(16501)
- 技术经济(15616)
- 业(14842)
- 统计(13405)
- 商业(13037)
- 坛(12806)
- 论坛(12806)
共检索到4413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范丽娜
本次会议旨在通过对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进行深入的研讨,从而提出该《意见》对于经济新常态下我国劳动关系未来发展具有指导作用。核心观点涉及《意见》出台的时代背景、重要意义、特点、落实注意问题、劳动关系三方未来举措等诸方面。与会专家一致认为,《意见》是党中央、国务院第一次以中央文件的形式对劳动关系问题进行全面梳理,并把它上升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充分表明党和国家对保护劳动者权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高度重视,《意见》的颁布具有重大历史意义。
关键词:
和谐 劳动关系 经济新常态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邢志昂
2015年3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下称《意见》),学习贯彻好《意见》精神,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企业联合会(下称企联)系统的重大任务。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新形势下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在新常态下所必须的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过程中,也必然伴随着结构性失业,一部分企业要关停甚至破产、退出市场,一部分企业要调整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磊
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本质属性,利益均衡和合作共享是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本质要求。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构建是马克思主义劳动关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的合理发展,需科学把握劳动关系规制的一般规律和中国特色。当前,我国工会维权和集体协商机制不成熟、劳动力市场分割明显、新常态下劳动供给和用工需求深刻变动、法律供给和实施不够给力,致使劳动关系不平衡、不公平、不稳定、法治不到位的问题比较突出。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需要在完善工会维权和集体协商机制、消除用工歧视和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优化企业发展环境、提高法治效能等方面协同努力。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为深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深入研究,2017年12月9日,由天津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协同创新中心、南开大学全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办并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承办的主题为"贯彻十九大精神,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暨天津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任社宣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摆在了重要的位置,作出了重大部署。党的十八大提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均对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出了明确要求;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中发[2015]10号),明确了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的重大意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高培勇 樊丽明 洪银兴 韩保江 吕炜 白重恩 洪永淼 蔡继明 寇宗来 黄群慧 刘元春 刘尚希 杨灿明 龚六堂 刘守英 陈斌开 郭凯明 金碚 李曦辉 刘秉镰 陆铭 洪俊杰 刘锡良 陈诗一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2022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强调,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推动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2022年5月17日管理世界杂志社组织召开“加快构建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研讨会(笔谈)。来自国内高校、科研机构的26位知名经济学家参加研讨。现将有关文章刊登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殷久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对经济社会产生深远影响,我国发展环境正发生着深刻复杂变化。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经济思想正是在当今历史条件下孕育形成的,并在指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实践中得以完善,具有广阔的时代背景和坚实的实践基础,是新时代做好经济金融工作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关键词:
习近平经济思想 发展之路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吴定富
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紧密结合行业实际,深入学习和贯彻十七大精神,是保险业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十六大以来,我国保险业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同时仍存在一些制约发展的障碍和不利因素,呈现出一系列阶段性特征。中国特色保险业发展道路的基本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提高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发挥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功能;处理好加快发展与防范风险的关系、市场机制与政府推动的关系、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推进创新与加强监管的关系。发展中国特色保险业的主要目标是努力建设市场体系完善、业务规模较大的现代保险业;努力建设服务领域广泛、功能充分发...
关键词:
十七大精神 中国特色保险业 和谐社会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飞 高婷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劳动关系有两种类型:公有制经济下的按劳分配、平等合作、互为发展的劳动关系和私有制经济下的雇佣劳动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秉持劳资两利理念,解决好劳动关系问题。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关系的目的就是要破解传统生产关系中劳资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出发点是保障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基本原则是坚持劳资两利,解决路径首先要扩大劳动者就业,关键在于实现劳动力价值补偿,为人民提供更多物质财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飞 高婷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劳动关系有两种类型:公有制经济下的按劳分配、平等合作、互为发展的劳动关系和私有制经济下的雇佣劳动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秉持劳资两利理念,解决好劳动关系问题。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关系的目的就是要破解传统生产关系中劳资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出发点是保障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基本原则是坚持劳资两利,解决路径首先要扩大劳动者就业,关键在于实现劳动力价值补偿,为人民提供更多物质财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高飞 高婷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基本劳动关系有两种类型:公有制经济下的按劳分配、平等合作、互为发展的劳动关系和私有制经济下的雇佣劳动关系,这两者之间存在难以调和的矛盾。以人民为中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秉持劳资两利理念,解决好劳动关系问题。建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劳动关系的目的就是要破解传统生产关系中劳资双方难以调和的矛盾,出发点是保障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基本原则是坚持劳资两利,解决路径首先要扩大劳动者就业,关键在于实现劳动力价值补偿,为人民提供更多物质财富。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胡磊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对我国劳动关系产生重要影响,企业劳动关系呈现出稳定性降低、劳资谈判力差距总体上缩小、层级化特征依然凸显、争议潜在发生率上行、调控力量多元化等特点和趋向。新常态下,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意义重大而任务艰巨,需要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健全中国式集体协商机制、突出劳动者分层保护和激励、提升劳动争议调处效能、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等多维度持续努力。
关键词:
劳动关系 经济新常态 和谐劳动关系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许晓军 曹荣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劳资两大基本生产要素之间和谐稳定的关系不仅有助于我国社会结构的稳定,也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原始动力。当前,劳动关系失衡,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些制约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在中国国情制度框架内的工会合作博弈行为,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劳动关系平衡的理想路径。工会的合作博弈有助于劳动和资本有效良性的结合,从而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杨伟民
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内容丰富:第一,明确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历史性变革。第二,明确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这是一个管长远的思想,不仅是2018年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也是需要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第三,明确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这也是管长远的。第四,明确今后3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三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毛萍 康世瀛
在对我国当前经济高速增长的要求与有限资源和环境支持能力之间的矛盾进行描述后,文章对我国目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实际障碍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企业网络 政策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