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55)
2023(19389)
2022(16418)
2021(15368)
2020(12759)
2019(29305)
2018(29150)
2017(54939)
2016(30548)
2015(34348)
2014(34469)
2013(33487)
2012(31017)
2011(28417)
2010(28872)
2009(26263)
2008(25481)
2007(22722)
2006(20190)
2005(18150)
作者
(89429)
(74267)
(73938)
(70363)
(47454)
(35667)
(33444)
(29143)
(28590)
(26717)
(25227)
(25169)
(23884)
(23643)
(23017)
(22917)
(22145)
(22086)
(21353)
(21275)
(18785)
(18651)
(18126)
(17088)
(16692)
(16522)
(16520)
(16381)
(15019)
(14548)
学科
(135591)
经济(135462)
管理(81779)
(77592)
(62533)
企业(62533)
方法(57107)
数学(50305)
数学方法(49558)
中国(38607)
(33197)
地方(30733)
(29690)
(28190)
业经(27948)
教育(23967)
农业(22676)
理论(22618)
(22578)
贸易(22563)
(21768)
(21471)
技术(19869)
环境(19268)
(18940)
(18904)
金融(18903)
银行(18870)
(18565)
(18116)
机构
大学(437713)
学院(433915)
(175140)
经济(171404)
管理(164090)
研究(153344)
理学(141866)
理学院(140182)
管理学(137403)
管理学院(136623)
中国(109906)
科学(95369)
(95124)
(78386)
(77653)
(74112)
研究所(71516)
中心(67679)
业大(66164)
(64772)
(64091)
师范(63449)
财经(62187)
北京(61096)
农业(58024)
(56509)
(55040)
经济学(53185)
(52223)
师范大学(51583)
基金
项目(291392)
科学(229006)
研究(212128)
基金(208765)
(183309)
国家(181702)
科学基金(154678)
社会(132727)
社会科(125746)
社会科学(125713)
(114954)
基金项目(109538)
教育(102835)
自然(101081)
自然科(98745)
自然科学(98722)
(98261)
自然科学基金(96935)
资助(87370)
编号(86585)
成果(71403)
重点(66629)
(65216)
(64829)
课题(62521)
(60204)
创新(56002)
教育部(55791)
科研(55444)
大学(54301)
期刊
(195472)
经济(195472)
研究(135729)
中国(90561)
学报(71708)
教育(69477)
(66687)
科学(64115)
管理(60749)
(56823)
大学(54444)
学学(50398)
农业(45831)
技术(40983)
(37530)
金融(37530)
经济研究(32508)
业经(31283)
财经(30891)
(26535)
问题(24797)
(23870)
技术经济(21939)
图书(21082)
统计(20886)
科技(20575)
(19582)
商业(19565)
理论(19125)
(19097)
共检索到6520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迎春  王大鹏  
文章运用协整分析和Granger检验探讨我国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影响及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农村居民年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与高等教育规模存在长期稳定的动态均衡关系,其影响弹性系数分别为1.380、2.272和1.625;居民收入水平是高等教育规模变化的Granger原因,而高等教育规模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Granger原因,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之间尚未形成一种协调联动的相互促进机制。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桓  李乐夫  吴栋  
本文主要探讨地方经济情况与高等教育规模的相互关系。理论假设是高等教育发展规模不是一个单纯的数量增加的过程,而且在增量中具有一定的结构调整作用,结构调整主要体现在,一方面高等教育规模和升学需求联系进一步紧密,另外一方面地方经济发展水平越发决定高等教育的规模。采用工具变量法,考察扩招前后年份的情况发现,我国高等教育扩招促进了教育机会分配的公平,同时也使其发展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更加适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陈国维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教育投入、教师数量等指标是影响高等教育规模发展的核心要素。通过对1992年以来的相关历史数据分析,以及对2013年-2020年高等教育发展规模进行预测表明:高等教育的发展速度与经济增长的幅度同步并日益趋缓,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宜由规模扩张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的内涵式发展转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倩  王永哲  
文章基于1978—2016年的相关数据进行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存在从产业结构变化到高等教育在学规模的单向非线性影响,而实际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和城市化水平变化则仅产生线性影响。经比较确定的三次项模型估计结果表明,实际经济增长和城市化发展对高等教育规模增长有较强拉动效应,劳动力市场变化具有显著抑制效应,而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则呈反"N"型变化关系,且具有抑制效应。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林廷春  丁佳  
本文探讨了台湾地区196 5 - 2 0 0 0年间高等教育学科对劳动力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文章以台湾高等教育四类学科为对象探究了学科结构的潜在影响。同时,产出被分为三个产业部门以考察不同学科对每个部门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高等教育总体上对台湾经济增长有显著的正效应,其中工程和自然科学专业的作用最显著。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迟景明  何晓芳  程文  朱艳  李霞  
高等教育的发展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同时也要遵循自身发展的基本规律。1998-2007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教育规模不断扩大,内部结构不断调整,引发了高等教育深刻的变革。研究以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变化及其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为对象,分别选取反映高等教育结构的6个指标、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结构的8个指标,在对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的发展变化的总体趋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回归分析等方法,探寻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明晰二者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在1998-2007年我国高等教育总体规模不断扩充的大趋势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丽  
通过对2002年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高等教育规模的省际比较,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回归分析,表明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特别是与城市化具有较强的正相关性,说明了高等教育规模应该与社会经济,特别是与城市化的进程相互促进,相互协调,共同发展。但由于我国二元体制的长期存在,二者的发展进程充满了阻力。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管培俊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玲玲  
作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典型之一的温州经济,在经历了快速发展之后遭遇了诸如经济增长速度放缓、产业结构层次低下、外商直接投资不足、区域内企业大量外迁等长期存在而难以解决的困局。高等教育滞后正是造成这些困局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此,摆脱经济发展困局的办法是发展地方高等教育,加快人才培养的步伐,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协调发展。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马鹏媛  米红  
基于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着重从规模及其地理空间分布两方面,探索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演变。实证结果表明:随着经济增长,高等教育人口比重亟待持续提高,高等教育潜在规模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灵敏度逐渐提高,而且基本能做出相应调整,与经济增长日趋同步;高等教育人口重心与经济重心的地理空间分布趋同,而且均有南移态势,迁移距离缩减,高等教育规模变化速度趋于平稳。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吴东姣  马永红  
基于2001~2015年全国30个省的面板数据,以研究生学位授予人数为自变量,以第三产业增加值为因变量,考察了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对比了硕、博两个层次的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作用大小。结果表明,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其中硕士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较明显且见效更快;研究生教育规模对第三产业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差异,对东部和中部地区有积极促进作用,而对西部地区暂无明显影响。建议加大研究生教育投入,适度扩大研究生教育规模;合理调整研究生层次结构,保证硕士生教育规模的主体地位,积极发展专业学位博士生教育规模;合理调整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充分发挥当地研究生教育资源的作用。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慧  王军  
文章构建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评价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体系,并估算了各省份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数。随后以2007—2015年30个省份为研究样本,实证分析我国影子银行规模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结果发现:影子银行对中国经济发展质量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影子银行规模与经济发展质量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且其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影响存在明显的异质性。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百才  刘云鹏  封清云  
经济发展水平对高等教育规模具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和适龄人口变化,对甘肃省未来十年的高等教育规模进行了预测。研究发现,甘肃高等教育适龄人口数2008年达到最高峰,以后逐年下降。未来十年,甘肃的高等教育适龄人口下降速度先慢后快,2015年以前下降平缓,之后下降幅度加快,2015年和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30%和40%。从甘肃和各地区的高等教育发展目标分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40%的目标是比较容易实现的。应对人口因素给我国高等教育带来的冲击,需要放松计划生育政策,引入高校竞争机制,因地制宜制定高等教育发展政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郑浩  张印鹏  
基于1987—2015年29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借助"高校数量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模型",重点分析了我国高校数量规模变化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30余年来,我国高校密度明显提升,但仍不足以应对即将到来的高等教育普及化;高校数量增长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且存在边际效益,具体表现在,扩招后高校数量规模发展对人均GDP的拉动作用减弱,同时人力资本和创新专利对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减弱且不显著;高校数量对经济推动的作用存在区域差别,中部地区作用最大,其次是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作用最小且呈现出负相关。建议国家进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