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93)
2023(19172)
2022(16375)
2021(15100)
2020(12780)
2019(29177)
2018(28481)
2017(53190)
2016(28946)
2015(32415)
2014(32374)
2013(31764)
2012(29761)
2011(27121)
2010(27140)
2009(25231)
2008(24744)
2007(21856)
2006(19100)
2005(17486)
作者
(86387)
(72341)
(71924)
(68416)
(45848)
(34856)
(32788)
(28319)
(27467)
(25639)
(24692)
(24217)
(23073)
(22804)
(22437)
(22338)
(21719)
(21435)
(20846)
(20776)
(18096)
(17936)
(17556)
(16568)
(16444)
(16236)
(16064)
(15764)
(14645)
(14286)
学科
(135191)
经济(135065)
管理(83628)
(78885)
(63385)
企业(63385)
方法(56335)
数学(49737)
数学方法(49196)
中国(35716)
(33565)
(31759)
地方(30854)
业经(27859)
(27352)
(24517)
贸易(24504)
(23718)
农业(22863)
(22262)
环境(21234)
(19905)
财务(19848)
财务管理(19797)
(19627)
金融(19624)
(19528)
银行(19465)
企业财务(18866)
(18623)
机构
大学(417492)
学院(416734)
(177651)
经济(174190)
管理(158927)
研究(147190)
理学(136795)
理学院(135236)
管理学(132881)
管理学院(132126)
中国(111511)
科学(90924)
(88512)
(79745)
(75417)
(75381)
研究所(68489)
中心(67902)
业大(64489)
财经(63263)
(62761)
农业(59411)
(57475)
北京(55783)
经济学(54580)
(53874)
师范(53204)
(52754)
(49764)
经济学院(49038)
基金
项目(279358)
科学(219492)
基金(203548)
研究(197362)
(180011)
国家(178536)
科学基金(152345)
社会(126859)
社会科(120430)
社会科学(120398)
(109357)
基金项目(107384)
自然(100198)
自然科(97930)
自然科学(97902)
自然科学基金(96181)
(92666)
教育(90520)
资助(83775)
编号(78209)
重点(63714)
(63421)
成果(62910)
(61259)
(57818)
科研(54495)
创新(54161)
课题(54136)
国家社会(53090)
教育部(52238)
期刊
(197153)
经济(197153)
研究(121458)
中国(84003)
学报(70432)
(67658)
科学(62856)
(62822)
管理(58385)
大学(52556)
学学(49647)
农业(45890)
教育(40470)
(39509)
金融(39509)
技术(36756)
经济研究(32730)
财经(31834)
业经(31316)
(27397)
问题(25613)
(25072)
(21907)
技术经济(21664)
统计(21524)
图书(20494)
(20019)
(19492)
商业(19318)
世界(19279)
共检索到6310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峰  齐建国  田晓林  
本文试图揭示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Stern(2002)模型的基础上,以SO2排放量表征环境污染水平,对1999—2004年间除西藏、山西和贵州以外的我国28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济规模扩大、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变动加剧了我国环境污染,生产率提高、环保技术创新与推广降低了我国环境污染。并估算了这五要素对环境质量影响的各自实际贡献率。这一结论对我国制定可持续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于峰  齐建国  
本文试图揭示开放经济条件下我国主要经济要素与环境污染的关系。在Antweiler(2001)模型基础上,以SO2排放量表征环境污染水平,对1990~2003年间①除西藏以外我国29个省及直辖市②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经济规模的扩大恶化了我国环境;技术进步和经济结构升级改善了我国环境;贸易自由化诱致的经济结构变化有双重环境效应——污染天堂动因的消极环境影响、要素禀赋动因和其他动因的积极环境影响,但自由贸易的总环境效应是积极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龙梦洁  
本文以1999年~2003年全国分省区面板数据构建固定效应模型,运用FGLS加权法对模型回归,证实政府财政责任对提高农民参保率有正效用。实证得出结果可由现行农保经典模式的实施情况支持,从而得出无论是中央政府还是地方政府都应在政策扶持的基础上实实在在补贴农村的社会养老保险,特别是增加对贫困人口和低收入群体的缴费补助的结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朱智洺  何冰雁  沈天苗  
清洁发展机制(CDM)是我国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的需要。文章考察了我国2007-2012年31个省、市、自治区的CDM项目数量,借鉴离散型非线性模型——负二项式模型,运用面板数据对CDM在中国区域分布结构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地区人均GDP、电力消费、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以及外商投资对CDM项目分布结构存在影响:地区人均GDP和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CDM项目分布存在负向影响;电力消费对CDM项目分布存在正向影响;外商投资与CDM项目则存在非线性U型关系。最后,从我国碳减排、碳交易市场建立方面给出政策启示。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陈继勇  彭巍  胡艺  
本文选取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1~2008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经济发展水平、FDI、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对中国碳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发展水平、FDI对以碳强度衡量的总体生态环境具有正面影响,而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与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则具有负面影响。进一步将中国划分为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区域后的检验结果显示,各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区域环境产生正面影响,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比对区域环境产生负面影响,而各区域FDI与产业结构中重工业占比对环境的影响存在差异。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吴腾华  刘莹莹  胡耀元  
新发展阶段下,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值得深入探讨。本文基于全国31个省市2013-2019年银行业的面板数据,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模型(GMM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发现普惠金融服务水平与地区经济发展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对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先促进、后抑制";当进一步验证普惠金融是否对经济增长质量产生影响时,发现普惠金融对经济增长质量始终表现为促进作用。因此,在构建普惠金融体系的同时,应结合不同地区的发展现状,以充分发挥普惠金融对于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作用。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采  梁忠  魏冬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6年的环保执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不会阻碍经济发展,相反还可以有效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舆论应当打消对于环保执法的质疑,环保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的力度。研究发现,环保监察人数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增加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进一步增加环保监察人员的数量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投入,以提高环保执法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执法保障。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冯采  梁忠  魏冬  
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对2007—2016年的环保执法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有利于我国环境质量的改善。同时,环保执法力度的强化不会阻碍经济发展,相反还可以有效促进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社会舆论应当打消对于环保执法的质疑,环保执法部门应严格执法,进一步强化环保执法的力度。研究发现,环保监察人数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增加对于环境质量改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国应进一步增加环保监察人员的数量和环保能力建设资金的投入,以提高环保执法力度,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执法保障。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黄棣芳  
本文研究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工业化和城市化对环境质量的影响,以及环境保护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根据以往经验,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和统计测度,对1999至2008年我国经济增长、工业化水平、城市化水平与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研究,论证在此期间我国经济总量增长和结构效应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基本特征。研究发现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的GDP总量曲线具有倒U型特征,属于典型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形状,工业废水的GDP总量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具有N型特征,SO_2的GDP总量曲线为线性递增;工业废水和SO_2的工业化水平曲线为N型,工业烟尘的工业化水平曲线为线性递增;工业废水、工业SO_2和工业粉尘的城市化...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潘国臣  张媛媛  王冰冰  
基于Solow模型,采用2001年~2010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别检验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采用的"保险基准深度比"指标减轻了以往计量模型中普遍存在的内生性问题,得出了寿险业和财险业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促进作用的结论。进一步地,计量结果显示,寿险和财险基准深度比每产生一个标准差的增长,将分别促进人均GDP增长率提高0.64个百分点和0.68个百分点。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加快财产险和寿险的发展均有利于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屈小娥  
文章将环境自净能力指标纳入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之中,基于TOPSIS综合评价原理,测算了2003-2014年中国30个省级经济单元的环境污染综合指数,研究了环境污染变动的驱动因素。结论认为,样本考察期内,东部地区环境质量最好,依次为西部和中部地区。分省份看,环境质量最好的省份依次为福建、天津、海南、青海、宁夏、新疆、云南、黑龙江;完成"十三五"减排目标,环境质量较差的湖南、山东、江西、四川、湖北、广东、辽宁等省份是重点监控省份,中西部的落后地区是重点监控地区。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及环境规制强度,均能够有效降低污染物的排放,环境污染具有一定的路径依赖性;外资进入恶化了中国的环境质量,区域层面"污染避难所"假说成立。据此提出了降低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建议。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文成  薛建宏  
文章通过建立省际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环境治理对环境质量改善的潜在影响。结果显示:经济增长与污染排放之间不存在固有的倒U型关系,仅当综合考虑其他潜在因素的影响时,二者之间的关系才呈现出显著倒U型曲线,这意味着经济增长本身不能促使环境质量改善。为缓解当前环境污染问题,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应着力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削弱污染排放的累积效应,抑制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陈思杭  雷礼  周中林  
利用长江经济带11省市2005-2019年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检验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引入脉冲响应函数构建环境规制、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响应模型,从静态和动态视角分析三者间的相互影响程度。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进步与绿色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绿色技术进步对环境规制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对绿色经济发展具有短期抑制作用与长期正向促进作用,且绿色技术进步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发展的影响较显著;绿色经济发展对环境规制与绿色经济进步具有长期正向促进作用,但是作用程度较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