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27)
- 2023(12173)
- 2022(10478)
- 2021(9413)
- 2020(8001)
- 2019(18626)
- 2018(18282)
- 2017(35070)
- 2016(18901)
- 2015(21330)
- 2014(21775)
- 2013(21945)
- 2012(21237)
- 2011(19768)
- 2010(20464)
- 2009(19253)
- 2008(19177)
- 2007(17796)
- 2006(16182)
- 2005(15220)
- 学科
- 济(104557)
- 经济(104465)
- 管理(49718)
- 业(47685)
- 企(36632)
- 企业(36632)
- 方法(35505)
- 数学(30293)
- 数学方法(30004)
- 中国(28629)
- 地方(27890)
- 农(25428)
- 业经(21045)
- 学(20997)
- 财(19509)
- 制(17285)
- 农业(17221)
- 地方经济(16694)
- 贸(16558)
- 贸易(16543)
- 融(16003)
- 金融(16000)
- 易(15856)
- 银(15655)
- 银行(15622)
- 行(15138)
- 和(14084)
- 理论(13930)
- 发(13849)
- 环境(13693)
- 机构
- 大学(290741)
- 学院(289045)
- 济(128879)
- 经济(126168)
- 研究(109107)
- 管理(102595)
- 理学(85345)
- 理学院(84241)
- 中国(83086)
- 管理学(82823)
- 管理学院(82244)
- 科学(64771)
- 京(63785)
- 财(59518)
- 所(57565)
- 研究所(51449)
- 农(50103)
- 中心(48283)
- 江(47239)
- 财经(45714)
- 范(41651)
- 北京(41592)
- 师范(41306)
- 经(41006)
- 经济学(40556)
- 业大(40038)
- 农业(38840)
- 院(37999)
- 州(37534)
- 经济学院(36095)
- 基金
- 项目(173885)
- 科学(135305)
- 研究(129988)
- 基金(123027)
- 家(106594)
- 国家(105629)
- 科学基金(88379)
- 社会(82496)
- 社会科(78134)
- 社会科学(78110)
- 省(68687)
- 基金项目(64023)
- 教育(59210)
- 划(57624)
- 自然(53548)
- 编号(53290)
- 自然科(52215)
- 自然科学(52195)
- 自然科学基金(51232)
- 资助(50858)
- 成果(45748)
- 发(43755)
- 重点(39998)
- 部(38607)
- 课题(38360)
- 发展(35680)
- 创(35175)
- 展(35110)
- 国家社会(33942)
- 性(33008)
- 期刊
- 济(160104)
- 经济(160104)
- 研究(97752)
- 中国(65523)
- 农(47173)
- 财(46749)
- 学报(45297)
- 科学(41190)
- 管理(39683)
- 教育(35208)
- 大学(34062)
- 学学(31508)
- 农业(31325)
- 融(31148)
- 金融(31148)
- 技术(26480)
- 经济研究(25918)
- 财经(24602)
- 业经(24544)
- 经(21380)
- 问题(21165)
- 贸(17177)
- 业(17073)
- 技术经济(16641)
- 图书(15356)
- 世界(15281)
- 国际(15044)
- 统计(14497)
- 商业(14123)
- 理论(13597)
共检索到4722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邵红伟 靳涛
本文综合以前各个学派、各个学者关于经济发展的见解,认为经济发展是由整个社会经济系统的各个方面相互作用的合力决定的。这个系统包括形成人与人的关系的制度,即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形成人与物的关系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经济活动本身的内容和结构;以及经济活动的承载平台,如自然地理、资源能源、基础设施、虚拟经济、历史背景、国际环境等。社会经济系统中的技术和制度会相互作用,技术创新会提高生产力,引起制度变迁,良好的制度创新也会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生产力提高,技术创新和制度变迁在相互影响中共同决定经济发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合力 制度 技术 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鹏飞 刘新智
文章通过构建DSGE分析框架,依据2004—2019年按季度插值所选取的61期经济运行实际数据,考察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城市产业集聚使得集聚区域经济增长了1.6%,显著地促进了城市经济发展;城市产业集聚引起的大量非技术劳动力集中改变了要素投入结构,长期内对经济发展具有显著拉动作用;产业集聚所带来的技术创新在短期内能有效促进经济发展,但不具有持续性;产业集聚引起的政府创新投资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城市产业集聚引起的基建投资增加使经济发展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动趋势。各城市应致力于其产业集聚水平和质量提升,注重技术创新持久性和连续性,充分考虑政府创新投资与基建投资比例的合理分配。
关键词:
产业集聚 DSGE 劳动力供给 经济发展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郭广珍 彭坤
本文在对地方官员行为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将影响官员行为的多个方面,即财政分权、政治晋升和腐败,构建了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利用这一分析框架,我们考察了不同因素对官员行为(主要是努力和腐败)的影响,并得到了相关命题。与那些只研究一方面因素对地方官员行为影响的文献相比,利用我们的框架得到的结论更加全面。
关键词:
政治晋升 财政分权 腐败 经济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义平
本文从四个方面梳理、研究了马克思的经济发展理论,并据此评析了当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现状、问题和出路。一是马克思的发展观。马克思认为经济发展是为了人的自由全面的发展。从已有的实践来看,如果背离了这一目的,就会为发展而发展,并因此难以持续。二是马克思认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是生产端、是实体经济。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发展的根基。产业发展是有其内在规律的,一些地方拔苗助长地发展服务业会导致产业的"空心化",这也是拉美一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教训。三是马克思以第二种含义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社会总资本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结构的匹配为枢纽,研究了产能过剩、结构调整问题。在市场经济下,结构调整的途径是竞争、兼并、破产、...
关键词:
马克思 经济发展理论 现实经济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刘东勋
内陆欠发达传统农业区在发展中较少能够得到外援和国家级改革开放优惠政策的支持。如何能够摆脱传统农业和资源禀赋约束下的生存经济体系和马尔萨斯陷阱?发展经济学家认为应该加速工业化进程,国际经济学家认为应该采用比较优势战略,制度经济学家认为应该进行制度创新和改革。我们认为,这些方案都没有根据内陆传统农业区的特征给出针对性的回答。问题的关键是人们的观念相对落后,行为模式难以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依靠半封闭经济对外部世界的开放来改变人们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这里的关键是,开放产生了对本地资源比较优势的认识和外部市场的信息,从而能够真正把比较优势发挥出来。然而,如何才能让半封闭地区的人们主动对外开放呢?关...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何爱平
传统发展经济学包括早期发展经济学以及20世纪60年代以后兴起的新古典主义思路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问题做出了不同的解释,但都存在缺陷。应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指导,吸收新政治经济学研究方法开展发展的政治经济学研究,从利益关系、主体行为、制度安排、激励结构等方面建立发展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一般理论分析框架,并针对发展中国家现实问题确立研究内容。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郭新和
教育不仅是一个社会学范畴,同时也是一个重要的经济学范畴。在考察教育的经济学内涵的基础上,引入经济学的公平与效率、供给与需求、规模与结构、竞争与垄断、成本与收益等概念等作为分析工具,可构建一个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分析框架,能为我国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
教育 可持续发展 经济学分析 基本框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蔡昉
新古典增长理论把经济增长看作单一、匀质过程,具有局限性,本文尝试贯通各种经济发展理论,形成一个统一的分析框架,从物质资本和人力资本积累激励的角度解说经济增长成败。本文从较宏大的经济史视野,把经济增长划分为马尔萨斯贫困陷阱、刘易斯二元经济发展、刘易斯转折点和新古典增长等几种类型或阶段。同时,把中国经济发展问题嵌入相应的增长类型和阶段,对每个阶段相关的重大中国命题,如"李约瑟之谜"、"刘易斯转折点"和"中等收入陷阱"等,进行实证分析并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曹建华
低碳经济是当前人们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与发展模式。本文阐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和上海发展低碳经济面临的挑战,分析了上海发展低碳经济的传统路径及其效果。上海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领头羊,在传统的节能减排工作上处于全国先进行列,但与发达国家的一些国际大都市相比,节能减排还有差距,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也需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突破。鉴于此,面对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新潮流,以及上海举办世博会的良好机遇,如何实现上海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作出上海的贡献,这是人们关切和思考的课题。本文对上海未来发展低碳经济的技术路径提供了框架性分析的认识和思考,一是着眼于服务全球和...
关键词:
低碳经济 发展路径 上海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谢思全 张熇铭 李泰宏
本文通过一个协调博弈的分析框架,对区域内参与协调博弈的地方政府主体的偏好、相互间的策略互动和一致性行为进行了描述,分析了区域内地方政府之间协调博弈的均衡条件以及协调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解决协调失败的对策,如建立基于地方收益增大的合作动力机制,加强地方主体之间协调互动的互惠机制,以及中央政府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政策机制等等。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亚丽
中国实现长期经济发展面临的各种结构性难题的深层次原因是赋权的不充分。转变政府权力主导资源配置方式,赋予民众对涉及自身利益重大决策的知情权、参与权和表决权,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财产权,赋予公民自由迁徙和自由择业的权利,赋予农户和企业金融决策的自主权,是实现中国长期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而民主和法治建设则是民众权利保障最基本的制度条件。
关键词:
长期经济发展 权利缺失 赋权 权益保障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根蟠
近十几年来 ,西方部分学者批判西方中心主义史观 ,重新审视中国历史 ,高度评价中国传统经济的发展。安古斯·麦迪森运用实际购买力计算法计算中国汉代以来的GDP ,提出自 1 70 0年至 1 82 0年 ,中国的经济增长数倍于欧洲 ,中国的GDP在世界GDP的比重从 2 3 1 %增长到 32 4 % ;而欧洲的GDP在世界GDP中的比重仅从 2 3 3%增长到 2 6 6 % ;贡德·弗兰克认为 ,直到 1 80 0年 ,中国仍是世界经济的中心……尽管这些认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验证 ,但它毕竟提出了一个发人深思的问题 :在西方资本主义进入中国之前 ,中国的传统经济究竟是不断发展 ,还是处于停...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周启乾
关于“经济发展”与“民主主义”的一个假说周启乾日本一桥大学教授中村政则于1993年出版新作《经济发展与民主主义》(岩波书店),作者立足日本近代以来130年的历史经验,并鸟瞰世界广大地区的政治经济动向,就当今举世关注的"经济发展"与"民主主义"两大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志 李钢
人类利用自然资源特别是矿产资源来促进经济发展,反过来经济发展也会通过消费、结构的变化等渠道来影响资源利用的量和结构。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运用投入产出表的SDA进行初步的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从总体看,资本形成是导致我国资源部门产出增加最大的驱动力,同时消费的影响也十分巨大,大多数资源部门对国外的依赖性正在加强,值得我们注意和警惕。
关键词:
经济发展 资源利用 投入产出 SDA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军
如果把本文的这个题目前后颠倒一下,就成了“经济发展与变化变迁”。事实上,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因为这是经济学界的一本著名的学术刊物。《经济发展与文化变迁》(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Cultural Change,简称EDCC)这本杂志是由美国芝加哥大学编辑出版的,同时这个名字也是该校一所研究中心的全称。这个研究中心以及这本学术刊物的创办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经济学家霍斯利兹(B.F.Hoselitz)。他负责编辑并发表的很多研究文化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成果,在当时的学术界产生了引人注目的良好影响。 那个时候,也就是50年代初,欧美众多经济学家开始并逐步意识到,经济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