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70)
- 2023(12795)
- 2022(10506)
- 2021(9782)
- 2020(7602)
- 2019(17441)
- 2018(17023)
- 2017(30478)
- 2016(17431)
- 2015(19707)
- 2014(19843)
- 2013(18915)
- 2012(18044)
- 2011(17055)
- 2010(17637)
- 2009(15979)
- 2008(15681)
- 2007(14251)
- 2006(13172)
- 2005(12378)
- 学科
- 济(87975)
- 经济(87903)
- 管理(40954)
- 业(37538)
- 中国(29470)
- 企(28401)
- 企业(28401)
- 地方(26224)
- 方法(25536)
- 数学(21719)
- 数学方法(21429)
- 教育(21372)
- 农(21216)
- 业经(18995)
- 学(18791)
- 地方经济(16144)
- 发(15122)
- 理论(14911)
- 农业(14824)
- 制(13428)
- 融(13280)
- 金融(13278)
- 财(13147)
- 银(12666)
- 银行(12641)
- 行(12400)
- 贸(12308)
- 贸易(12296)
- 环境(12246)
- 易(11732)
- 机构
- 大学(250904)
- 学院(250729)
- 济(103101)
- 经济(100737)
- 研究(98761)
- 管理(82885)
- 理学(69742)
- 中国(69049)
- 理学院(68697)
- 管理学(67245)
- 管理学院(66758)
- 科学(58513)
- 京(56076)
- 所(51128)
- 研究所(46114)
- 财(46087)
- 范(45115)
- 师范(44782)
- 中心(41577)
- 江(41243)
- 农(39152)
- 北京(37096)
- 教育(37045)
- 师范大学(36453)
- 财经(35590)
- 院(35334)
- 州(32772)
- 业大(32616)
- 经济学(32130)
- 经(32080)
- 基金
- 项目(155175)
- 科学(123173)
- 研究(121832)
- 基金(107015)
- 家(92604)
- 国家(91611)
- 科学基金(76719)
- 社会(75901)
- 社会科(71605)
- 社会科学(71588)
- 省(63679)
- 教育(62666)
- 划(54907)
- 基金项目(54901)
- 编号(51382)
- 自然(45340)
- 成果(44742)
- 自然科(44241)
- 自然科学(44228)
- 自然科学基金(43419)
- 资助(43207)
- 课题(40937)
- 发(40924)
- 重点(37276)
- 部(34907)
- 年(33628)
- 发展(33454)
- 展(32856)
- 创(32428)
- 规划(31716)
共检索到413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祁占勇 王志远
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耦合关系,是制定职业教育政策的重要参考。以1978—2018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相关变量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法,研究我国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关系是单向耦合的,即职业教育促进了经济发展,而非双向互动生成的动态平衡关系。因此,要通过促动形塑共生化的经济与职业教育文化心理场,建构常态化的职业教育财政支持制度,积极构建法治化的职业教育财政政策话语体系,聚通与提升自觉化的"经济职业教育力"等促进经济与职业教育更好地协同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雄化
坚持以疫情防控为第一工作,与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两者不相矛盾。作为超大型城市,深圳实践与理论表明,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可同步实现,尽管疫情造成了短期生产停滞和服务性消费延期,但社区小区发挥制度优势遏制了疫情社会面传播,市区纾困政策发力保障了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最终疫情防控与经济发展取得了世所瞩目的“双胜利”。然而,常态化疫情与经济新常态出现的新问题仍需统筹考量。推广深圳防疫的“三个制度”和经济发展的“三个因素”,扩大疫情环境下的对外经济开放制度,减少疫情防控的制度运行成本和经济交易成本,将防控制度优势法制化并转化为治理效能,创新探索区域一体化联防联控机制等,不失为深圳协同发展经济和控制疫情的制胜途径。
关键词:
疫情防控 经济发展 统筹 路径 深圳经验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田京京
构建农业经济-农业职业教育-农村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与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得出2009-2018年陕西农业经济和农业职业教育整体都呈上升趋势,但农村社会发展状态处于波动状态;三子系统耦合度处于高水平,提出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衔接阶段,建立农村社会网络化服务与数字治理体系,加大培育新型农民培育力度,建立乡村产业数字化动态评价体系等促进农业经济-农业职业教育-农村社会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何龙斌 王海鑫
统筹乡村产业振兴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大目标,是推动乡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具有内在统一、彼此包含和相互促进的逻辑关系,二者通过理念耦合、目标耦合、资源耦合、路径耦合、技术耦合,实现相互作用和协同发展。基于这一耦合机理,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协同发展,应以科技创新为主线发展生态农业,以绿色转型为主线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以品牌建设为主线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以品质提升为主线发展乡村生态旅游产业,以促进市场交易为主线发展乡村碳汇产业,以“生态+”为主线构建乡村全产业链条。
关键词:
生态产品 价值实现 乡村产业振兴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穆哈拜提·帕热提 左停 周宁
构建由41个三级指标组成的城镇化与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熵值法计算城镇化与经济发展各子系统指标的权重以及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并使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新疆经济发展与城镇化系统耦合协调度在1990—2014年间的演变情况。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发展系统中经济规模和经济质量的权重高于经济结构;城镇化系统中土地城镇化和人口城镇化的权重明显高于产业城镇化、生活城镇化和生态城镇化。1990—2014年新疆经济发展和城镇化关系经历了从低度耦合到中度耦合再到高度耦合3个阶段。
关键词:
城镇化 熵值法 耦合协调度模型 新疆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龙 文炳勋 文倩雅
文章以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厘清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权法测算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水平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水平发展速度较快,增长潜力较大,东部地区放慢了发展速度,被中部赶超。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小幅上升,但增速趋缓,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速较快,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下滑明显。(2)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段上以失调型为主。从空间上看,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发展格局,从时间上看,2009—2019年耦合协调度的省际差异在逐步缩小,大部分区域在研究期内呈现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均衡发展趋势有所显现。(3)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水平一直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西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且2009—2019年高—高集聚区有所增加,低—低集聚区有所减少。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苗龙 文炳勋 文倩雅
文章以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单元为研究对象,在厘清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机理的基础上,建立了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模型和熵权法测算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数,运用耦合协调度及空间自相关模型,分析了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特征及其空间相关性演变格局。结果表明:(1)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水平显著提高,中西部地区的地方财政教育投入水平发展速度较快,增长潜力较大,东部地区放慢了发展速度,被中部赶超。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小幅上升,但增速趋缓,中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增速较快,而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下滑明显。(2)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时段上以失调型为主。从空间上看,呈现"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发展格局,从时间上看,2009—2019年耦合协调度的省际差异在逐步缩小,大部分区域在研究期内呈现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的态势,均衡发展趋势有所显现。(3)2009—2019年中国地方财政教育投入与经济发展水平耦合协调度水平一直呈现正的空间自相关,集聚特征逐渐凸显,主要表现为东部地区的高—高集聚与西部地区的低—低集聚,且2009—2019年高—高集聚区有所增加,低—低集聚区有所减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颖 崔海山 邹丽丽
根据广东省耕地数据,引入耕地变化率、耕地分布重心等指标,研究广东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的基本过程及其空间差异,然后运用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经济增长与耕地保护的关系,并利用耕地面积变化与GDP增长的对数相关关系式对不同经济发展水平每增加等量GDP所占用的耕地面积进行了估算。首先分析广东省耕地资源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近20年来,广东省的耕地资源和人均耕地总体上呈递减的趋势,其平均耕地补充系数为0.52,人地矛盾突出;其次分析广东省耕地变化空间差异,结果表明,除粤西的茂名市和云浮市为耕地增加外,其余地区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核心地带急剧减少,而基于GIS的耕地重心计算表明,广东全省耕地重心呈现...
关键词:
耕地资源 经济发展 耦合关系 广东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原琳娜 李富佳 董锁成 刘鑫 马蓓蓓
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2000—2013年西安市生态环境系统和经济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对两大系统的耦合关系及耦合度演变趋势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下降的演变趋势,经济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呈现在波动中上升的演变趋势;西安市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二者协调性由低水平的经济滞后失调型发展为高水平的生态环境滞后协调型,并存在工业废气排量增加和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等问题,因此,需加强污染物排放的控制与监管,实施绿色考核制度,坚持绿色生活方式,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增长动力2个角度出发,从而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赵京 杨钢桥
研究目的:揭示耕地集约利用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研究方法:本文运用系统科学理论建立耕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的耦合模型,对全国1991年至2009年的耕地利用集约程度和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1)经济发展是耕地集约利用程度提高的必要条件,但非充分条件;(2)耕地集约利用程度的变化速度小于经济发展速度;(3)耕地集约利用和经济发展耦合度经历了不协调发展阶段和极限发展阶段。研究结论:应进一步完善有关农业政策,引导农民进行合理的农地投入,适度提高耕地利用集约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茂波 谭君航
共同的终极价值、一致的经济诉求、归一的文化透视是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耦合的价值基础。基于职业教育服务区域发展的类型功能与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接,职业教育产教深度融合类型化办学与乡村产业生态发展对接,职业教育技能属性的人才培养与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接的耦合逻辑,文章提出职业教育类型发展与乡村振兴的耦合路径:落实涉农职业教育依据乡村振兴需求提质增优,涉农企业作为育人主体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职业教育课程思政与乡村振兴人才政策扎根乡土。
关键词:
职业教育 乡村振兴 类型发展 耦合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福圣 闫广芬
学校、企业和政府是构成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互动3个重要耦合主体。职业院校具有技能人才储备、优化经济结构、提升生产效率和技术积累聚集功能,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行业企业承担办学行业依托、人才培养"订制"、参与"双师"培养、共构工学模式等角色,成为职业教育生存发展的沃土;政府部门搭建政策引领、园区发展、大赛引领、改革示范和产教对接等平台,是主导互动发展的有形之手。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吕添贵 吴次芳 游和远
研究目的:评价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各县市区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耦合差异水平,并探讨其耦合优化路径。研究方法:采用信息熵权法确定耦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量化评估。研究结果:(1)生态经济区耦合协调度差异明显,市区耦合协调度整体水平较高,县域则相对较低;(2)水土资源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缺乏同步性,市区多为环境滞后性阶段,县域则处于经济滞后阶段;(3)耦合度空间分布以湖滨地区为核心以圈层形式呈现向外逐渐递减趋势;(4)经济滞后区域应选择城镇建设与产业布局策略,环境滞后区应选择适应性管理与生态屏障区构建策略。研究结论:基于资源与经济同步优化策略将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均衡发展提供一种新的研究视角。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龙 张璞 周正柱
为了找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走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乏力的困境,探求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以安徽省为研究区域,通过构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1996-2016年安徽省城市化与经济发展两大系统各指标进行综合测度,并以此使用耦合协调模型,对安徽省地区城市化与经济的演变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1996-2016年安徽省区域城市化系统中呈现出"土地城市化权重>人口城市化权重>产业城市化权重>生活城市化权重>生态城市化权重"情况,在安徽省经济发展系统中呈现出"经济规模权重>经济质量权重>经济结构权重"情况。研究又发现:安徽省的城市化与经济的发展在1996-2016年期间耦合发展趋势经历了低度耦合、中度耦合、高度耦合三个阶段。
关键词:
城市化 熵值法 协调度模型 安徽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邢霞 修长百 刘玉春
国家历来高度重视黄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尤其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战略提出后,黄河流域未来发展再次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以2004~2018年黄河流域64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从用水效率和经济发展两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障碍度模型,探究两个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黄河流域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综合水平均呈现增长趋势,但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滞后于用水效率;耦合度整体上处于初级耦合和中度耦合阶段,耦合协调度处于中度协调和高度协调状态,尚未实现优质协调发展。障碍度模型表明制约各地区经济发展与用水效率协调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存在地区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