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784)
- 2023(12748)
- 2022(10827)
- 2021(9979)
- 2020(8042)
- 2019(18520)
- 2018(18311)
- 2017(34504)
- 2016(18231)
- 2015(20771)
- 2014(20586)
- 2013(20713)
- 2012(19986)
- 2011(18625)
- 2010(18714)
- 2009(17103)
- 2008(16667)
- 2007(14520)
- 2006(13498)
- 2005(12542)
- 学科
- 济(102665)
- 经济(102569)
- 管理(45860)
- 业(41367)
- 方法(32476)
- 中国(31839)
- 企(29738)
- 企业(29738)
- 地方(28854)
- 数学(28604)
- 数学方法(28454)
- 农(24402)
- 业经(19830)
- 学(19422)
- 贸(17797)
- 贸易(17779)
- 易(17109)
- 农业(16789)
- 地方经济(16592)
- 环境(16469)
- 财(15852)
- 制(15491)
- 发(15081)
- 融(14651)
- 金融(14649)
- 银(14267)
- 银行(14240)
- 行(13954)
- 和(12513)
- 体(11694)
- 机构
- 大学(271563)
- 学院(269833)
- 济(126387)
- 经济(123968)
- 研究(108142)
- 管理(95377)
- 中国(82399)
- 理学(80346)
- 理学院(79204)
- 管理学(78037)
- 管理学院(77511)
- 科学(63124)
- 京(60749)
- 所(55343)
- 财(54350)
- 研究所(49919)
- 中心(46727)
- 农(45708)
- 财经(42570)
- 江(41127)
- 经济学(40786)
- 北京(39647)
- 院(38999)
- 经(38710)
- 范(38137)
- 师范(37817)
- 业大(37157)
- 经济学院(36398)
- 农业(35335)
- 科学院(33402)
- 基金
- 项目(173599)
- 科学(137348)
- 研究(127271)
- 基金(127041)
- 家(111336)
- 国家(110416)
- 科学基金(93275)
- 社会(84554)
- 社会科(80168)
- 社会科学(80154)
- 基金项目(66705)
- 省(65360)
- 自然(57378)
- 教育(56486)
- 划(55989)
- 自然科(55982)
- 自然科学(55964)
- 自然科学基金(54960)
- 资助(51936)
- 编号(48607)
- 发(43968)
- 成果(39853)
- 重点(39809)
- 部(39169)
- 国家社会(36227)
- 发展(35997)
- 课题(35548)
- 展(35443)
- 创(35231)
- 中国(33744)
- 期刊
- 济(153019)
- 经济(153019)
- 研究(92012)
- 中国(60553)
- 农(42811)
- 学报(40713)
- 科学(40473)
- 财(39239)
- 管理(37459)
- 大学(31217)
- 学学(29284)
- 农业(29261)
- 融(28037)
- 金融(28037)
- 教育(26877)
- 经济研究(25633)
- 技术(22873)
- 业经(22407)
- 财经(22235)
- 问题(21487)
- 经(19517)
- 贸(17564)
- 世界(17009)
- 业(16447)
- 国际(15924)
- 技术经济(14472)
- 资源(14182)
- 发(12995)
- 现代(12838)
- 经济问题(12586)
共检索到436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雷平 高青山 赵连荣
以112个环保重点城市为样本,采用系统动态面板技术,分析了PM2.5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显示,人类经济活动会提升PM2.5的浓度,但经济发展与PM2.5的浓度并非线性关系,而是符合环境库兹涅兹曲线;不同区域和不同发展水平的城市降低PM2.5浓度的路径存在显著差异,包括城市化水平、城市结构和产业结构差异等。在当前发展水平下,中西部城市提高工业化比重可有效降低区域PM2.5;东部城市工业的高能耗和高污染化会提升区域PM2.5,但环境治理对降低区域PM2.5有显著作用。
关键词:
PM2.5 城市化 发展路径 产业结构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永安 邬龙
将区域经济增长与PM2.5污染二者的关系研究分为省市内部主要部门排放和省市间污染联动效应。主要排放部门包括工业、建筑业、机动车。基于VAR模型对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研究表明,北京市工业、建筑业和机动车排放标准虽然严格,但排放总量远超环境承载能力,且受天津、河北的地区间污染传输影响明显;天津、河北受地区间传输效应影响较少,但其工业、建筑业和机动车排放控制不力,对环境产生了很大的直接影响。为此分别提出了应对政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殷俊 陈曦 谢高地 张建辉 张昌顺 史宇 王帅
为全面掌握中国细颗粒物(PM2.5)的污染现状水平及空间分布格局,本文运用统计学、空气质量评价规范、聚类分析方法对全国74个城市2013年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目前中国PM2.5污染程度整体较重,74个城市中仅有拉萨、海口和舟山3个城市达到年均值二级标准,邢台、邯郸和石家庄3个城市PM2.5的超标天数比例超过70%;2PM2.5浓度季节变化特征大体表现为冬季>秋季>春季>夏季,重度及以上污染主要集中在12月和1月;3从浓度水平来看,沿海城市总体优于中部内陆地区,污染最重的区域主要分布在河北南部地区;4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气候、地形等多因素影响,全国PM2.5污染状况区域特征...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阳海鸥 廖玲莉 冷清明
基于江西省11个地级市2015~2019年数据,利用空间自相关法分析城市化和大气颗粒物时空分布特征,构造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究二者动态关系。结果表明:(1)2015~2019年全省城市化综合水平稳步上升,PM_(2.5)和PM_(10)浓度先升高后降低。(2)城市化综合水平空间离散特征显著,PM_(2.5)和PM_(10)自2016年起具有空间集聚特征,城市化综合水平、PM_(2.5)和PM_(10)的局部自相关特征高度一致,呈“西北高,东南低”格局。(3)2015~2019年城市化与大气环境的耦合协调度整体提高,城市化往大气环境友好型发展,11个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提升差异显著,部分地市仍有较大提升空间;耦合协调度具有空间离散特征,以南昌为中心呈“中间高,四周低”分布格局。江西省会城市南昌实现了城市化与大气环境的良好协调发展,除南昌以外多数地级市的发展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建议各地级市因地制宜地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阚海东,陈秉衡,汪宏
大气颗粒物污染正成为影响我国城市居民健康的重要危险因素。为了定量评价上海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对居民的健康效应及其经济损失,采用流行病研究为基础的暴露—反应关系估算了2001年归因于大气颗粒物污染的居民死亡及发病数;在此基础上,结合单位健康效应的经济价值,计算相应的经济损失。结果表明,2001年上海市城区大气颗粒物污染健康危害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5亿元,占上海全市当年GDP的1.03%。研究提示,上海市城区目前的大气颗粒物污染水平造成的居民健康危害及其经济损失是相当可观的。
关键词:
大气污染 颗粒物 健康 经济评价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燕丽 杨金田
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部分城市环境监测数据,分析了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和排放状况,根据细颗粒物污染特征的复杂性,从控制重点、控制手段、控制模式等方面提出我国大气细颗粒物污染控制对策。
关键词:
细颗粒物 污染现状 控制对策 探讨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王伟 张常明 陈璐
城市群被确立为国家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其战略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伴随城市群高速度、高密度、高强度的发展,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能否给予分析与刻画,成为一个重要的科学命题。研究首先利用2013年我国20个重点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关统计数据进行聚类分析,继而利用2003-2013年各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各类城市群的环境库兹涅兹曲线进行拟合,从而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联动的角度,对20个城市群类型进行识别划分,并定量刻画每类城市群的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相关关系与发展拐点,最后基于发现,提出对我国城市群未来发展与规划编制实施的四方面建议。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刘浩栋 陈亚静 李清殿 肖茂 郭慧玲 申卫星 谭亚军 李传荣
【目的】分析细颗粒物(PM_(2.5))的动态变化格局及城市道路林对其的阻滞作用,并进一步探索何种配置的林带所发挥的防尘抑霾效果最佳。【方法】选取了3种结构共12种配置模式的城市道路林,首先分析了林带内外PM_(2.5)的日动态、年际动态和水平空间的变化规律;然后通过减尘率评价不同模式林带对PM_(2.5)的阻滞作用;最后通过减尘率和小气候因子进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探讨影响植被减尘率的可能因素。【结果】PM_(2.5)日动态变化呈早晚高中间低的趋势,峰值出现在8:00和18:00,10:00和14:00最低;年动态规律表现为冬季最高,其次是秋季和春季,夏季最低。PM_(2.5)在林带内水平空间中的变化规律因季节不同而有所差异,春夏季节,林缘至林内呈逐渐递减趋势;秋冬季节,林缘至林内25 m处呈递增趋势,在25~30 m处下降且低于林外林缘处。对PM_(2.5)减尘率最高的是乔灌草结构,其次是针阔混交乔木结构,单排乔木结构的减尘率最低;春夏季,12种道路林对PM_(2.5)阻滞率为正值,秋冬季只有A5(针阔混交乔木)、B1~B3(单排乔木)和C2、C3(乔灌草)为正值,其余均为负值。小气候因子与PM_(2.5)关系存在季节差异,PM_(2.5)浓度在春秋冬季与风速呈显著负相关(P<0.05),春夏季与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秋冬季与相对湿度呈正相关(P<0.05);林地PM_(2.5)阻滞率在秋季和温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在秋冬季和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林地阻滞率和风速相关性不显著。【结论】在城市道路林建设中合理增加林带宽度及加大常绿针叶乔木和灌草的比例对于降低PM_(2.5)质量浓度效果显著。图5表6参32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绥 朱蕾 石铁矛 王炜
当前可吸入颗粒物已成为我国城市空气的首要污染物,对其防治不仅是保障城市健康发展的环境问题,而且是影响公共安全的社会问题。重点分析了城市领域对可吸入颗粒物污染防治研究的发展趋势与存在问题。在城市规划视角下,从城市形态结构、街道空间布局、建筑形体轮廓入手,提出对颗粒物污染起到防控作用的城市街区空间布局优化方法,形成城市空间多尺度规划应对技术框架。使人类活动最为密集的街区空间产生合理的流场,有效防控可吸入颗粒物的扩散污染,从城市规划角度为解决严峻的大气污染问题提供新的思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金亭 赵玉丹 田扬戈 何青青 庄艳华 彭韵羲 洪松
针对区域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空气质量在时空分布上存在不完全协同、匹配的现象,论文选择SO_2、NO_X、PM_(2.5)、CO和VOCs作为大气污染物指标,选择气溶胶光学厚度(Aerosol Optical Depth, AOD)表征颗粒物环境空气质量,以武汉市为例,综合应用耦合模型和空间错位指数模型研究2类指标之间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主要结论如下:①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颗粒物空气质量具有不同空间分布特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呈现由城市中心城区向远城区递减的趋势,其中SO_2、PM_(2.5)和VOCs的排放具有明显的中心聚集现象,而NO_X和CO聚集现象不显著,且与道路分布明显相关;AOD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呈由西北向东南依次递减的趋势。②武汉市大气污染物排放与颗粒物空气质量的空间非协同耦合规律:越靠近城市中心城区,空间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弱;越远离主城区,空间非协同耦合现象越显著,空间错位现象越显著;SO_2排放量与AOD在武汉市远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大于0.7,且耦合度指数小于0.3,呈现较强的非协同耦合特征,NO_X、VOCs、PM_(2.5)的排放量与AOD在武汉中心城区的空间错位指数均小于0.5,且耦合度指数大于0.5,协同耦合现象较为显著。③基于时空非协同耦合分析城市大气环境污染治理建议: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不显著的城市中心城区,以本地减排治理为主;针对污染物与AOD空间错位显著的远城区,应在污染溯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区域协调综合治理。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徐俊磊 许淑惠 王曦 徐荣吉
该文设计了"高压脉冲电场中细颗粒物电凝并实验"。在设定条件下,通过改变高压脉冲电源的电压、频率和占空比,研究它们对粒径为0.3μm、0.5μm、1.0μm的细颗粒物凝并效率产生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三种粒径细颗粒物的凝并效率随着高压脉冲电压的增加在10%的范围内上下波动,随着脉冲频率的增加逐渐下降,随着脉冲占空比的增加逐渐上升。并得出,在实验风速1.6 m/s、直流电压15 kV、脉冲正电压20 kV、脉冲频率70 Hz、脉冲占空比50%时,0.3μm、0.5μm、1.0μm细颗粒物的凝并效率分别为84.1%、84.3%和86.8%。该文还在此基础上对实验进行了拓展。
关键词:
脉冲电场 细颗粒物 电凝并 拓展研究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薛海 张帆
为研究降水量与大气污染物之间的关系,依据2017年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大气质量数据,得出城市聚类空间分布规律及两者之间线性拟合方程。基于南北降水量分布特性与城市空气污染指数,采用模糊聚类法对具有不同亲疏程度的城市进行类别划分,运用Spearman相关性与拟合方程对大气污染特征值与降水量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聚类种数增多,城市聚集在空间分布上由"环环相套"发展为"依流域分布",降水量与大气污染物浓度呈现负向关联性,晋冀鲁豫陕省份污染最严重。采用Kolmogorov-Smirnov检验法,得出NO_2、O_3、PM_(2.5)总体分布符合正态分布,SO_2、PM_(10)、CO既不符合正态分布,也不符合均匀、指数分布,它们与降水量的相关系数为:-0.316、-0.238、-0.332、-0.617、-0.574、-0.695;线性拟合方程系数处于[-0.031,-0.008]之间,降水量与大气污染物浓度之间负相关性明显。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和认识降水量对城市大气环境变化的影响。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陆虹
环境是影响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实力 ,也从客观上影响环境的改善。本文介绍了我国经济和环境的状况及特点 ,以大气污染为例 ,分析我国大气污染的库兹涅茨曲线的特性 ,发现我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并用先进的统计分析方法来分析和验证这种关系 ,从数量上具体描绘出两者互为影响的关系。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环境 空间状态模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齐童 乔晓红 王安娜
根据近四年来北京市空气质量日报的统计,从年度、季度、月份、平日及周末四个时间尺度分析得出:从年度来看,北京市空气质量为二级及二级以上的天数逐年增加,但四五级即中重度污染天气的天数也在逐年增加;从季度来看,主要表现为春季的"沙尘型"和秋冬季常出现的稳定天气下的"积累型"污染;从月份来看,污染天数多集中于1、3、4、10、11月;在平日及周末对比中,发现平日空气质量好于周末。北京市空气污染属于非典型性的复合型污染,污染源构成复杂,以首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为代表的污染物类型中,机动车尾气排放的贡献率不应被高估,应考虑下垫面裸露地人为扰动等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时间尺度 可吸入颗粒物 汽车尾气 下垫面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尹华丽 王佳 冯仲科 李晓磊 刘程程 练一宁
选取北京市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紧邻五环道路的人工林作为实验样地,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系统获取林分的点云数据,分别通过体元模拟法和鱼眼图像的方法精确提取样地内树木的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采集获取样地的大气颗粒物浓度数据以及气象因子等数据,从林分空间结构参数的角度来分析林分空间结构对大气颗粒物的滞留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大粒径颗粒物(2.5100μm),不同季节时期的林分对其浓度影响为:夏季>春季>冬季.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随季节的变化与大气颗粒物在林分中扩散的浓度变化量存在很大相关性.当树冠体积和叶面积指数变化率大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