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47)
- 2023(7765)
- 2022(6495)
- 2021(5730)
- 2020(4480)
- 2019(10132)
- 2018(10014)
- 2017(19016)
- 2016(9889)
- 2015(11130)
- 2014(11318)
- 2013(11483)
- 2012(11288)
- 2011(10699)
- 2010(11164)
- 2009(10457)
- 2008(10202)
- 2007(9196)
- 2006(8817)
- 2005(8490)
- 学科
- 济(71393)
- 经济(71345)
- 管理(25347)
- 业(24321)
- 地方(23609)
- 中国(19930)
- 企(17292)
- 企业(17292)
- 方法(17177)
- 地方经济(15306)
- 农(15144)
- 数学(14757)
- 数学方法(14686)
- 业经(14308)
- 学(11581)
- 发(11050)
- 农业(10838)
- 融(10810)
- 金融(10810)
- 银(10124)
- 银行(10116)
- 行(9997)
- 制(9834)
- 环境(9450)
- 贸(8889)
- 贸易(8877)
- 财(8623)
- 易(8420)
- 发展(8107)
- 展(8083)
- 机构
- 学院(156662)
- 大学(154341)
- 济(78650)
- 经济(77181)
- 研究(63607)
- 管理(54496)
- 中国(48613)
- 理学(44847)
- 理学院(44275)
- 管理学(43713)
- 管理学院(43412)
- 科学(35385)
- 财(33864)
- 京(33833)
- 所(32939)
- 研究所(29282)
- 中心(27232)
- 财经(25839)
- 江(25359)
- 经济学(25335)
- 农(24115)
- 经(23201)
- 北京(22524)
- 院(22365)
- 经济学院(22302)
- 范(22080)
- 师范(21896)
- 州(20460)
- 科学院(19614)
- 省(19060)
- 基金
- 项目(91599)
- 科学(72131)
- 研究(70225)
- 基金(64653)
- 家(55368)
- 国家(54854)
- 社会(46824)
- 科学基金(46323)
- 社会科(44499)
- 社会科学(44491)
- 省(36568)
- 基金项目(33103)
- 教育(30802)
- 划(29845)
- 编号(27717)
- 发(27435)
- 资助(26803)
- 自然(26127)
- 自然科(25452)
- 自然科学(25448)
- 自然科学基金(24980)
- 成果(23434)
- 发展(22999)
- 展(22622)
- 重点(21099)
- 课题(20856)
- 部(20051)
- 国家社会(19633)
- 创(18614)
- 性(17750)
共检索到2676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钟建勤
“经济人”的人性是一种先验的假定,仅仅反映了西方文化背景下个人主义的价值观,而对东方文化下群体主义视而不见。东亚的崛起,创造了一种“非个人主义类型的现代化”模式,表明东方文化倡导的“乐群”将补充以“自利”为特征的“经济人”的内涵。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杜勋昶
两类经济发展观不是从真理观、人类利益统一性或自然观的角度的区分,而是从价值观、人类利益对立性或社会观的角度的区分。物本经济发展观以物类增值为本,主张经济个人主义和片面的人类幸福,将人类仅仅当作手段。人本经济发展观以人类增值为本,主张经济人类主义和全面的人类幸福,将人类当作目的。两类经济发展观在经济发展的方向、方针、方式和方法上存在基本区别,同时在理论渊源和理论内容上存在基本联系,因此,在实行人本经济发展观时,既要划清其与物本经济发展观的界限,又要扬弃物本经济发展观。在现代,已经出现人本经济发展观逐步取代物本经济发展观的基本趋势,同时人本经济发展观自身也应不断完善。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平
人口问题始终是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也是人口经济学最重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在传统效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贯彻循环经济思想理念,努力建立一个以效用分析为内容的循环经济分析模型,揭示出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发展的路径,并以此为基点,找出人口发展与循环经济发展的关系。
关键词:
循环经济 发展 人口认识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伟 张立元
本文以人力资本数量和质量的测算为切入点,研究人均产出水平差异的成因与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问题。本文依据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确定人力资本数量的"基准水平",推导得出人力资本质量测算公式。由此测算全球经济、7个经济区域、4个经济组织、73个经济体的人力资本质量及年均增长率,按照测算结果从总量和人均这两个层面对其经济增长进行核算分析。本文发现,人力资本质量水平的跨国差异能够解释人均产出水平跨国差异的绝大部分,这两种差异将长期存在,即使高收入经济体之间也未显示出趋同的经验证据。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的人力资本质量水平显著落后于发达国家且其提升速率确已逐渐放缓。这一经济事实既决定了长期内中国仍将是发展中经济体,又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潜能的重要因素。因此,人力资本质量水平快速提升是中国经济实现潜在发展能力的关键,更是实现赶超目标的基础。而合乎数理逻辑、易于观测、在政策实践中可操作性较好且空间较大的人力资本质量提升途径是消费产出比的扩大。本文预测,若将中国经济消费产出比在未来30年内平稳扩大至2017年美国经济的0.865,仅此就能确保中国最晚可于2027年成为高收入经济体。同时,若能辅之以成熟度不断提高的市场经济体制并将政府支出侧重于持续优化整个教育体系、加大人力资本投资、强化基础研究,或将缩短中国成为发达经济体和领先经济体的时间进程。本文预测,若人力资本质量提升的年均率额外再增加1%,2024年,中国就可跻身高收入经济体;2049年,人均产出水平接近5万美元,达到美国的54.7%。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杨宁海 付致东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胡培兆
世界经济已发展到可以使全人类过幸福生活,可是不论富人穷人仍然活得很累。因为经济发展一直偏离人类生活需求,盲目追求利润和生产力最大化,为利润而利润,为生产而生产。钱和权成为全球性图腾般的绝对权威,为之陷入永无止境的竞争和战争。全球一年辛苦挣来的经济增长率与军费支出所占的比率相当。科学技术的进步也主要表现为掠夺地球资源的进步。地球已是一条沉重不堪的超载航船,再不修复减负就将沉没。现在是该反哺地球的时候了。经济学家、政治家都应崇尚人类经济学,以人为本,尊重人性,人类再不能永无了期地在竞争和战争中过苦难日子。本是同球生,相煎何太急!经济全球化就应当多谋合作,合作效应要大于竞争效应。幸福指数表示人类最宜...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李仲生
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理论学说是从古典经济学派的人口经济理论发展而来的。本文以资本形成和资本/产出比例变动模型、"临界最小努力"发展模型以及技术进步发展模型等理论学说为基础,阐述了20世纪以来有关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的理论学说,并对其学术价值进行了简评。然后就人口增长的经济效应、人口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而言进行理论的分析。
关键词:
经济发展 经济效应 人口增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桂元
当今社会拥有知识与人才这两个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越来越至关重要。文章联系世界人才需求现状,阐述了高智能人才是决定未来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因素,提出了教育改革的重要性。
关键词:
知识 经济 人才资本 教育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国兴
当前我国非公经济一方面发展势头强劲,质和量都有较大突破,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制约因素也不少,尤其是懂经济、会管理、敢决策的专门经济人才稀缺是一大瓶颈。在非公经济日益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生力军的情况下,切实加强非公经济的人才战略工程,无疑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一项举足轻重的现实任务。
关键词:
非公经济 企业 人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蒋正华,毛志锋,王海涛
一、人口自身再生产与经济发展的拓扑分析 人口自身再生产与经济发展是两个具有拓扑结构和联系的开放系统。所谓拓扑结构,通俗地讲,是指系统内部各元素间以及与外部环境的关系结构,亦即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时空连续区上的排列组合和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系统运行的组织形式和秩序。作为开放性系统,系统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飞跃
本文在一个现代部门技术选择内生的经济结构转变模型中,通过引入政府对技术选择的干预,考察了技术选择在经济发展中的多重影响。本文认为一国的要素禀赋、技术选择、要素价格、经济结构以及技术进步是紧密联系的。政府对技术选择的干预,能够通过要素的相对生产效率影响要素价格,进而调节部门间的要素配置,改变经济结构和技术进步速度。因此,发展中国家政府在干预技术选择时,应使得技术进步偏向于其相对丰富的要素,这样既能改善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又能保持高速技术进步。
关键词:
政府干预 技术选择 经济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欣广
社会主义现实的经济制度规则、经济体制、发展方式会对人的发展产生复杂影响。市场取向的经济体制改革扩大了劳动者的就业岗位与人力资源发展的选择空间,赋予劳动者创业、投资、财产增值选择权和经济决策建议权,但经济体制转折和市场机制内在机制也会给人的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方式把人放在经济发展的中心位置,体现了人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在经济发展中,工业化和城镇化发展需要解决好城乡之间、城镇内的人的公平发展问题。
关键词:
社会主义经济 人的发展 以人为本 城镇化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朝臣 鲍步云 王宏
农村城市化关系到全面小康社会的实现,选择人均GDP指数、居民消费水平、平均每万人中大学生数等指标,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建立数学模型,说明区域经济发展对城市化的具体影响,并据此提出一个加快农村城市化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政策建议框架。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丁孝智 叶子飘 张华
本文提出了对人才四个层次的划分,并给出一个区域经济发展与人才结构的分析模型。分析认为,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依赖于合理人才结构的支持。着眼于区域的长远发展,高层次技术人才和应用开发型人才又必须保持一个适量的比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婕
人的就业实现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和目的,经济的发展则以人的就业作为保障,实现两者的良性互动,促进经济的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岗位,劳动者注重自身就业能力的提高,实现充分就业;发挥政府政策的导向及财政支出、市场自我调节以及社会各方力量的支持,建设经济发展与人的就业联动机制,以促进经济的发展、保障劳动者的充分就业为途径,以实现人的发展为最终目的。
关键词:
经济 就业 政策 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