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7)
- 2023(12989)
- 2022(10906)
- 2021(9794)
- 2020(7978)
- 2019(17703)
- 2018(17253)
- 2017(32708)
- 2016(17254)
- 2015(18661)
- 2014(18535)
- 2013(18348)
- 2012(17563)
- 2011(16218)
- 2010(16527)
- 2009(15254)
- 2008(14625)
- 2007(13131)
- 2006(11992)
- 2005(11174)
- 学科
- 济(96083)
- 经济(95998)
- 业(46546)
- 管理(46333)
- 企(34843)
- 企业(34843)
- 方法(30840)
- 数学(27112)
- 数学方法(26943)
- 地方(26302)
- 中国(26297)
- 农(23610)
- 业经(19619)
- 学(18089)
- 财(17103)
- 农业(16574)
- 地方经济(16285)
- 贸(15838)
- 贸易(15827)
- 易(15218)
- 制(14986)
- 融(14359)
- 金融(14359)
- 银(13858)
- 银行(13813)
- 环境(13691)
- 行(13441)
- 发(13113)
- 产业(12621)
- 技术(11530)
- 机构
- 学院(257645)
- 大学(256341)
- 济(120234)
- 经济(118190)
- 研究(98682)
- 管理(94376)
- 理学(80817)
- 理学院(79821)
- 管理学(78601)
- 管理学院(78126)
- 中国(73741)
- 科学(59167)
- 京(54542)
- 财(51152)
- 所(51113)
- 农(48932)
- 研究所(46463)
- 中心(42916)
- 财经(40539)
- 业大(39501)
- 江(38905)
- 农业(38256)
- 经济学(38091)
- 经(36819)
- 院(34985)
- 北京(34971)
- 经济学院(34100)
- 范(33898)
- 师范(33440)
- 州(30624)
- 基金
- 项目(169437)
- 科学(133573)
- 基金(123942)
- 研究(119431)
- 家(110977)
- 国家(109679)
- 科学基金(92439)
- 社会(80156)
- 社会科(76194)
- 社会科学(76176)
- 省(66312)
- 基金项目(65292)
- 自然(58633)
- 自然科(57261)
- 自然科学(57243)
- 自然科学基金(56252)
- 划(55610)
- 教育(52708)
- 资助(49864)
- 编号(44968)
- 发(42818)
- 重点(38784)
- 部(36913)
- 成果(35581)
- 创(35237)
- 国家社会(34207)
- 发展(34096)
- 展(33583)
- 创新(33092)
- 课题(32246)
- 期刊
- 济(143814)
- 经济(143814)
- 研究(81602)
- 中国(53397)
- 农(45057)
- 学报(43935)
- 科学(40378)
- 财(36790)
- 管理(36728)
- 大学(32887)
- 学学(31541)
- 农业(30457)
- 融(26202)
- 金融(26202)
- 经济研究(25012)
- 业经(22975)
- 教育(22054)
- 财经(20934)
- 技术(20886)
- 问题(18381)
- 经(18276)
- 业(16183)
- 技术经济(14409)
- 贸(14153)
- 商业(14116)
- 世界(13960)
- 国际(12889)
- 科技(12181)
- 统计(12165)
- 版(11900)
共检索到4014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何丹龙
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主要通过收入和储蓄渠道对家庭消费结构产生影响,在不确定性增加的背景下,居民收入下降会通过增加预防性储蓄、降低家庭消费预算来应对未来可能存在的风险。此外,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质量也有不利影响,但同时不应忽视经济发展不确定性也可能对居民理性消费观念的形成有一定的正向影响。因此,为降低经济发展不确定性对消费升级的不利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不确定性 消费结构 消费升级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刘逢雨 赵宇亮 何富美
采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项目2010~2016年微观家庭数据,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家庭资产配置行为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减少了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概率,家庭出于预防性动机会显著降低风险资产在家庭金融资产中的比重。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增加时,男性居民较女性居民、未婚家庭较已婚家庭、城镇家庭较农村家庭参与金融市场的可能性及金融参与深度呈现出更大程度的下降趋势。研究结论不仅为家庭资产配置行为需综合关注各方面因素有所启示,也为政府保持经济政策长期稳定性、金融机构要及时准确向公众提供经济政策的正确解读提供了参考。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 于海东
构建包含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居民最优消费决策模型,运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和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从微观层面验证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居民消费具有显著负向影响,但不同种类的政策其不确定性影响有差异,其中财政政策不确定性的影响最大,货币政策和贸易政策次之,汇率政策最弱;(2)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预防性储蓄渠道对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其中保险保障不完善、家庭抚养比较高、城乡属性为农村等高预防性储蓄动机的居民,其消费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最大;(3)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通过财富效应渠道对居民消费产生负向影响,其中拥有房产价值较高和财产性收入占比较高即具有高财富效应的居民,其消费受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负面影响最大。因此,应重视经济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可预见性,以避免经济政策的不确定性削弱政策自身的调控效力。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虎涛 胡乐明
信息的功能在于克服不确定性,数字经济的发展体现了通过信息克服不确定性以优化经济效率的技术—经济进路。工业革命以来,工业生产依次经历了机械化、机电化、电子化和光电化四个阶段,对信息的使用也从封装简单指令性信息、集成化、模块化发展到当前以数字化、智能化、全时空、多主体为特征的“数据+连接”信息生产体系。在这一过程中,企业内分工不确定性的消减与社会分工不确定性增加的矛盾,构成企业不断扩展信息生产体系边界的动力,对信息的使用也逐步从对单个机器设备、机器体系的指令封装,发展为涵盖生产过程和交易过程的多主体“数据+连接”的体系。以大数据、云计算和5G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数字经济的本质,是通过“数据+连接”方式建立一个将数据从资源转换为信息的信息生产体系,在更大的时空范围和更广泛的经济主体间消减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李国强
高等教育健康发展需要一个稳定有序的社会经济环境。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使国内外经济发展的不确定性陡然增加,全球和本土经济正面临衰退的危险。经济衰退一旦发生,将对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展、高等教育融投资、学生就业、高校教学和科研等各个方面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可能的经济衰退也为我国高等教育进一步深化改革提供了契机。
关键词:
经济发展 不确定性 高等教育 可能的影响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群 刘基伟 刘涛
随着国内外经济环境变化,经济不确定性增大,我国碳中和发展面临诸多压力和不确定性问题。构建我国碳中和发展指数,引入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利用2001—2019年数据、格兰杰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和碳中和发展的因果关系与脉冲响应,总结碳中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结果表明,二者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在短期内,我国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碳中和发展具有可信度较高的显著负效应,且在碳中和发展中的重要性逐期递增;从长期来看,具有可信度较低的正效应。在短期内,碳中和发展对其自身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该效应产生的影响力先升后降,并趋于平缓;而从长期来看,碳中和发展具有可信度较低的负效应。因此,为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利用好政策工具,平缓经济不确定性,因势利导发挥各地区资源优势,完善碳中和考核反馈机制,推动碳产品的产学研融合,并完善相关机制和法律保障。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傅联英 吕重阳
文章以实物期权理论为基础,引入预防性储蓄、机会型投资和数字普惠金融供给变量,在一个集成框架内揭示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阐释了作用机理。实证层面,文章匹配了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与省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指数,运用家庭年份双固定模型识别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消费结构的影响,并利用有调节的中介效应分析方法检验了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抑制了家庭消费结构升级。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预防性储蓄渠道对消费升级产生抑制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缓解预防性储蓄渠道的抑制作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经由机会型投资渠道对消费升级产生促进作用,数字普惠金融能够增强机会型投资渠道的促进作用;两项渠道的净效应为负。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农村地区、东部地区、新常态后、青年和老年以及低收入家庭的消费升级产生了显著的抑制作用。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张兵 吴鹏飞
本文基于2012年CHFS来自全国7442户家庭的微观调研数据,从预防性储蓄的视角出发,通过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家庭收入不确定性对非存款类金融资产投资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收入不确定性较小的家庭,倾向于持有更多的非存款类金融资产,投资品种个数也更多;在未来收入不确定的条件下,家庭会通过增加持有非存款类金融资产的比例来提升资产组合的期望收益,并增加投资品种的个数来控制资产组合的投资风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丁一凡
一、世界经济为什么会由不确定来主导世界经济面临的巨大的不确定性,最主要是由新一届美国政府引起的,新一届美国政府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新任总统特朗普本人。在竞选的时候,他说我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深不可测,不可预测成为他当时竞选的时候最大的特点,上台以后,他仍然把自己这个东西当成一个美国跟其他国家谈判、讨价还价的最大优势,其实这个最大优势就创造了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知道他将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丁一凡
一、世界经济为什么会由不确定来主导世界经济面临的巨大的不确定性,最主要是由新一届美国政府引起的,新一届美国政府带来巨大的不确定性,首先是新任总统特朗普本人。在竞选的时候,他说我个人最大的特点就是深不可测,不可预测成为他当时竞选的时候最大的特点,上台以后,他仍然把自己这个东西当成一个美国跟其他国家谈判、讨价还价的最大优势,其实这个最大优势就创造了一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因为不知道他将来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汪浩瀚
金融学是是研究不确定性条件下货币和资产时间配置的学科,不确定性分析是整个金融理论的中心内容。凯恩斯创立的现代不确定性经济理论进一步推动着金融经济学的发展,使得风险条件下的资产定价和市场效率理论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文旨在对不确定性条件下金融经济学的进展情况作一梳理,从而揭示其理论和应用的基本内涵。
关键词:
不确定性 货币经济 金融经济学 金融市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奕林 赵爱华
把不确定因素引入经济分析,最早可以追溯到奈特的《风险、不确定性与利润》一书。凯恩斯继承和发挥了奈特的思想,把不确定性作为构建其理论框架的理念基础。50年代,明确地分析不确定性下的经济行为开始成长起来。70年代,不确定性研究步入成熟发展时期,代表人物首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罗。他与德布鲁在建立阿罗—德布鲁一般均衡模型时,引入了不确定性分析。80年代,随着信息经济学的蓬勃发展,不确定性分析逐渐渗入到微观经济学的各个领域,使不确定性研究、信息经济学、博弈论成为西方经济理论的前沿阵地。本文除对不确定性经济学的发展进行介绍外,还对不确定性分析的理论内涵及其方法论上的价值进行一定的分析。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佳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意味着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中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在更高层面上实现新飞跃。就发展本身的经济学逻辑而言,发展的前提是要保持一定的经济增长速度,且是有效增长。中外经济发展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任何一个经济体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首先必须实现高质量增长。而实现高质量增长的前提是,确保以知识创新、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本为核心内生变量引致的规模收益递增,以及社会的相对稳定与法治的不断完善。概言之,基于全要素生产率不断提升的内生性增长才是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重要基础。否则一国即便不乏资源禀赋也不一定能够确保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蔡春霞 樊义红 孙春花
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带来的收入不确定性,研究农村家庭的文化消费对于提振国内消费、实现共同富裕至关重要。但是学界对于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家庭文化消费的研究仍缺乏足够的经验论证,并且农村家庭的流动性与文化消费有密切关系,所以从农村家庭流动性视角研究收入不确定性和农村家庭的文化消费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对于农村家庭文化消费有显著的负相关显著性影响,并且农村流动家庭的收入不确定性对其文化消费的抑制作用显著高于农村非流动家庭,社会网络和保险保障可以弱化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村家庭文化消费的不利影响,并且它们能更有效地改善农村流动家庭的收入不确定性对文化消费的抑制作用。加强农村社会网络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有助于提高农村家庭抵抗收入不确定性的能力,提升农村家庭的文化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