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5114)
2023(21933)
2022(18859)
2021(17589)
2020(14814)
2019(34286)
2018(33884)
2017(63951)
2016(34876)
2015(39627)
2014(39741)
2013(39322)
2012(36738)
2011(33461)
2010(33691)
2009(31109)
2008(30905)
2007(27355)
2006(24093)
2005(21979)
作者
(103199)
(86295)
(85456)
(81537)
(55097)
(41483)
(39236)
(33830)
(32883)
(30994)
(29367)
(29224)
(27591)
(27564)
(26747)
(26556)
(25626)
(25525)
(24939)
(24747)
(21693)
(21312)
(20928)
(19859)
(19395)
(19288)
(19163)
(18930)
(17561)
(17183)
学科
(155408)
经济(155252)
管理(97014)
(91932)
(74260)
企业(74260)
方法(64633)
数学(55793)
数学方法(55110)
中国(43178)
(40342)
(36291)
地方(35319)
(33742)
(33068)
贸易(33048)
业经(32932)
(32056)
(27366)
农业(27100)
(23427)
银行(23362)
理论(23208)
环境(23155)
(22949)
金融(22945)
(22861)
(22412)
(21548)
财务(21457)
机构
大学(506021)
学院(503145)
(210349)
经济(205902)
管理(191409)
研究(179702)
理学(164081)
理学院(162111)
管理学(159103)
管理学院(158208)
中国(135851)
科学(110949)
(109846)
(95003)
(92532)
(85183)
研究所(84064)
中心(80628)
(77857)
财经(75126)
业大(74690)
北京(69975)
(68147)
(67645)
师范(66954)
农业(66535)
(65218)
经济学(64074)
(60860)
经济学院(57508)
基金
项目(334370)
科学(261689)
研究(242186)
基金(241842)
(211878)
国家(210145)
科学基金(178778)
社会(152256)
社会科(144218)
社会科学(144180)
(129680)
基金项目(127022)
自然(116223)
自然科(113507)
自然科学(113472)
自然科学基金(111437)
教育(111117)
(109610)
资助(101124)
编号(98100)
成果(80583)
重点(75645)
(73847)
(73806)
课题(68457)
(68376)
科研(64218)
创新(63942)
国家社会(62787)
教育部(62765)
期刊
(237359)
经济(237359)
研究(151804)
中国(101939)
学报(82336)
(77317)
科学(74667)
(72863)
管理(71220)
大学(61756)
学学(57848)
教育(55317)
农业(53126)
(46315)
金融(46315)
技术(44605)
经济研究(38539)
业经(37333)
财经(37062)
(31857)
问题(31242)
(28835)
(28407)
图书(27150)
技术经济(25472)
国际(25292)
统计(24442)
世界(23780)
(23487)
理论(23179)
共检索到7681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雷蕾  杨恺钧  
选取2004—2014年中国长江流域10个主要省份的面板数据,依托EKC曲线理论和"污染天堂"假说,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讨经济发展、进出口贸易和水污染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结构效应、规模效应和技术效应有利于减缓长江流域主要省份的水环境污染状况;(2)"污染天堂"假说在长江下游地区不成立,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水污染问题,长江上、中游地区"污染天堂"假说成立,进出口贸易会导致长江中、上游地区的水环境遭到破坏,加剧水污染问题;(3)长江流域主要省份水环境污染随经济发展呈倒"U"型轨迹,存在EKC曲线。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伍兴国  
选取了单位面积公路里程、单位面积水路里程和单位面积铁路里程作为地区物流业发展的代理变量。利用2001-201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物流业发展对地区进出口贸易的影响。结论发现:我国地区单位面积公路里程和单位面积水路里程的进出口贸易弹性为正,但其值前者明显大于后者;而由于单位面积铁路里程并没有将货运和客运区分开来,回归结果并不显著。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彭勇  
针对学术界争论的中国物流发展与中国进出口贸易发展之间是否存在关联性,以及若存在关联性其具体表述如何这一系列问题,从宏观分析入手,对中国物流业发展、进出口贸易发展进行综合分析。在此基础上,利用皮尔逊相关系数检验方法确定了三者之间的关联性,随后利用计量分析方法确定了三者之间具体的关联性关系,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困扰学术界的这一问题。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昭华  汤竹宇  
文章对STIRPAT模型提出新的拓展,使用2001~2016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对进出口及其他因素对PM2.5污染的影响进行空间面板数据分析。结果显示:总体而言,进口和出口都加剧中国各省PM2.5污染,分行业而言,工业制成品、重工业产品的进口和出口均加剧各省PM2.5污染,而高技术产品的进口和出口则减缓各省PM2.5污染。内销、人均生产总值、能源结构、交通运输、人口密度、城镇化率与PM2.5污染正相关,而人力资本、污染治理力度与PM2.5污染负相关。文章的创新为:在STIRPAT模型的技术变量中引入进口依存度、出口依存度和内销依存度三个变量,揭示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对PM2.5污染的不同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杨逢珉  程凯  
文章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金融发展、科技创新与进出口贸易的关系。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和科技创新促进了进出口贸易,金融发展抑制了进出口贸易;同时进出口贸易的冲击对科技创新的影响为负,对金融发展的影响为正。研究表明,我国金融发展水平还不能与国民经济相适应,金融发展水平要滞后于我国进出口贸易发展的水平;进口贸易加快了金融公司将存款转化为贷款的速度,短期内提高了我国金融的发展效率;金融和科技领域相互之间的要素交流较少,高技术企业很难在金融机构进行融资贷款。研究结论为加快金融行业的深化改革,提升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进而促进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可持续增长提供了政策启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福祥  刘琪琦  张霄怡  
基于碳排放强度将2010~2014年的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分为高碳地区和低碳地区两组,分别采用面板VAR模型,通过运用脉冲响应、方差分解、GRAnGeR因果检验比较分析两组面板数据中的"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能源消费"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进出口贸易额、能源消费之间的关系在不同分组中存在显著差异;(2)两组中进出口贸易额对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3)低碳地区的经济增速与能源消费强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4)高碳地区的贸易额增速与能源消费强度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这一结果表明两类地区应当积极发展对外贸易以促进经济增长,低碳地区应当节能减排、发展经济以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福臣  张苇锟  廖泽芳  
鉴于中国环境质量伴随对外贸易增长的下滑态势,本文先通过Super-SBM模型测定2004-2013年中国30个省市环境效率,得出地域环境效率异质的明显结果;并通过固定效应模型实证分析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再结合变系数模型,检验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效率影响的异质性。结果显示:中国进出口对环境效率的影响存在空间异质性,其中广东上海等发达地区进出口贸易对环境效率产生负效应,有悖于区域协调发展,而贸易结构对环境效率的影响主要表现为贸易进口的正效应和贸易出口的负效应;若控制进出口贸易和人均GDp等因素,人均能源消费对环境效率产生显著负效应,能源政策的有效制定和实施是改善环境的关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朱惠茹  
本文通过全国和3 0个省的两级数据,利用因果检验以及协整分析的相关方法,实证分析了关系内容,而且建立了30个省的同归模型,对物流在不同省市的影响程度进行了计算,得出结论。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闫思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已逐步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类型和性别视角利用2002~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依次降低;整体制造业进口对东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中部、西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高技术产业进口均抑制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对男女性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制造业进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男女性就业,而提高了中部、西部地区男女性就业。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耿晔强; 闫思萌;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对外贸易已逐步成为解决中国就业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文章从产业类型和性别视角利用2002~2013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分析了制造业进出口贸易对劳动力就业效应的区域差异性。结果表明:整体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出口对劳动力就业均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且对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就业的影响依次降低;整体制造业进口对东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负效应,对中部、西部地区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高技术产业进口均抑制了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制造业就业。进一步研究发现,制造业出口对男女性就业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对男性就业的促进作用更大;制造业进口抑制了东部地区男女性就业,而提高了中部、西部地区男女性就业。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海梅  
数字经济的强渗透性特征影响着国际贸易的诸多方面,量化分析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有着现实意义。在分析了数字技术影响国际贸易途径的基础上,运用异质性随机前沿时变(TRESFA)方法,采用2000—2019年江苏与RCEP国家的贸易数据,计量分析得出结论:贸易相关国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每增长10%,促进双边进出口贸易额增长1.8%,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进出口贸易有着积极推动作用。通过把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是否纳入影响贸易效率的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认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对贸易效率具有同样的促进作用。同时,创新呈现的RCEP各国的贸易效率曲线图可以直观反映近20年各国的贸易效率变化情况,对贸易效率研究提出新的角度。建议我国应在积极把握RCEP关税下降和累积原产证制度等有利条件的同时,参与RCEP国家交通基础建设和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各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来促进双边贸易。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赖永剑  
在使用2000-2009年企业层面的数据测度中国制造业的要素重置效应的基础上,运用动态面板数据的系统广义矩方法检验了进出口贸易对制造业要素重置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进出口贸易对中国制造业的要素重置综合效应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从分解来看,进出口贸易对退出效应和在位企业要素重置效应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进出口贸易仅对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进入效应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进入效应作用不明显。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凌云  陈明强  陈刚  
本文基于1987~2004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对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出口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考察。研究发现:东、中部地区的FDI与进出口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但在西部地区却并不存在协整关系;三大地区的进口均是FDI的Granger原因,但出口并不是FDI的Granger原因;东部地区的FDI很显著地构成了进出口的Granger原因,但这种Granger因果关系在中、西部地区却并不存在。文章结合区域差异结论,从技术溢出的角度重新解释了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马太效应"。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袁申国  
从1981 ̄2004年的统计数据看,我国同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地区的进出口贸易与我国经济增长之间具有内在关系。我国同各地区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存在明显差异。就长期而言,我国对欧洲地区的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进口方面则是从北美洲的进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这一结论为我国贸易政策的分地区调整提供了实证依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姚愉芳  齐舒畅  刘琪  
本文使用中国2005年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对出口、进口贸易与经济、就业、能源等关系的计算方法进行了探讨,并得出了相应的计算结果。2005年国内产品与进口产品中间投入共同支撑了国内经济,若从外贸角度分析,出口贸易的能源消耗大于进口贸易的能源节约量,其差为2.97亿吨标煤,因此本文得到出口贸易结构偏重,需调整的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