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09)
2023(9662)
2022(8158)
2021(7275)
2020(5733)
2019(12788)
2018(12528)
2017(24232)
2016(12786)
2015(13937)
2014(13963)
2013(13956)
2012(13668)
2011(12721)
2010(13193)
2009(12279)
2008(11963)
2007(10919)
2006(10348)
2005(9663)
作者
(37672)
(31367)
(31359)
(29983)
(20189)
(14955)
(14273)
(12093)
(12058)
(11338)
(11052)
(10404)
(10329)
(10259)
(9948)
(9714)
(9333)
(9148)
(9074)
(8623)
(8295)
(7703)
(7649)
(7419)
(7236)
(7053)
(6987)
(6740)
(6449)
(6215)
学科
(81712)
经济(81548)
管理(33780)
(31984)
(25511)
企业(25511)
地方(25061)
方法(23128)
中国(23109)
(19007)
业经(18671)
数学(18099)
数学方法(18013)
地方经济(15948)
(14182)
(13218)
(13143)
农业(12626)
(11964)
(11775)
金融(11774)
(11442)
(11115)
银行(11101)
环境(11064)
(10895)
产业(10821)
(10356)
理论(10184)
(9933)
机构
学院(193160)
大学(191369)
(92705)
经济(90976)
研究(75695)
管理(69168)
理学(57926)
理学院(57181)
中国(57036)
管理学(56421)
管理学院(56036)
科学(42190)
(41403)
(41267)
(38339)
研究所(34151)
中心(32557)
财经(31932)
(30496)
经济学(29860)
(29229)
(28785)
(27395)
师范(27153)
北京(27003)
(26911)
经济学院(26418)
(24338)
业大(23510)
财经大学(23303)
基金
项目(117987)
科学(93859)
研究(90213)
基金(84832)
(72700)
国家(72022)
社会(62334)
科学基金(61497)
社会科(58055)
社会科学(58035)
(46460)
基金项目(43903)
教育(40049)
(38188)
编号(35677)
自然(35059)
资助(34243)
自然科(34189)
自然科学(34183)
自然科学基金(33601)
(32373)
成果(30116)
重点(27288)
发展(26923)
(26487)
(26301)
课题(26168)
国家社会(25795)
(23899)
教育部(23004)
期刊
(120341)
经济(120341)
研究(68149)
中国(44387)
(30768)
(29310)
管理(28473)
科学(26564)
学报(26411)
(21628)
金融(21628)
教育(21449)
大学(21000)
经济研究(20340)
农业(19843)
学学(19788)
业经(18708)
财经(17362)
技术(17150)
问题(15303)
(15236)
世界(11463)
技术经济(11333)
(10971)
商业(10100)
经济问题(9910)
国际(9774)
经济管理(9641)
(9396)
统计(9389)
共检索到318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桂林  
本文试图为政治治理结构选择提供一个经济学解释。地方政府拥有资源的配置权,利益集团为了获得这项资源配置而去俘获地方政府,但这会造成社会收入不均加剧,从而给政府带来社会收入不均成本。中央政府可以通过任命制、有限选举制以及选举制三种不同的政治治理结构来规制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行为,从而最大化自身的利益。本文分析表明,在不同的环境下中央政府会选择不同的最优政治治理结构。从社会福利的角度看,此制度结构下政府的选择行为不一定是社会福利最优的。社会收入差距越大、政府对于私人收益的评价越低,政府越有可能接受社会的问责。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谢思全  王蒙  
构建了一个土地对社会福利影响的分析模型,并用天津市的数据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政府对于土地供应量的控制减少了均衡资本量;(2)严格的土地政策会使单位资本产生的福利量减少;(3)土地政策的适时调整能使经济发展沿着社会福利最大化的路径发展。因此,土地政策的制定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并通过适时调整以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赖春华  左停  
随着“全球化”时代的来临,经济发展与社会福利之间两难抉择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问题。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后果——劳动力市场改变、持续失业的产生、福利依赖性的增强以及抑制福利支出的需要,已经对社会福利的发展及其稳定性构成了严峻挑战。近年来,西方社会福利的论述正逐渐超越传统两难的格局,积极地探讨二者之间系统整合的可能性,由此激发出更多的福利发展新思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先天禀赋和后天发展机遇的不同,决定了社会中财富创造者在现有制度环境下财富分配成果的不同。因此,贫富差距的存在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文章证明了基于经济人假设建立起来的经济学自身并不能解决财富的有效分配问题。新中国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解决贫富差距问题不能走"杀富济贫"的平均主义老路,而是要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例如通过合理的税收转移支付为穷人建立适当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维持社会的长治久安。为此,文章建立了政府社会福利改进的基础模型,并对所建模型进行了数字模拟,最后还解析了模拟过程和结果的政策含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邵全权  张孟娇  
本文在一个封闭的拉姆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代表性行为人具有有限生命的条件,探讨保险发展、市场结构改变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发现保险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增进社会福利,保险市场垄断降低竞争加强会提高福利。然后,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在200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考虑内生性,采用2SLS方法,进一步将保险发展划分为为保险深度与保险赔付两个层次,对保险发展与保险市场结构影响福利的规律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保险深度、保险赔付均可显著提高福利水平,同时保险市场垄断程度的降低会显著提高福利水平。基于面板门槛回归表明,保险深度、赔付与市场结构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存在较为明显的门槛效应。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邵全权  张孟娇  
本文在一个封闭的拉姆齐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代表性行为人具有有限生命的条件,探讨保险发展、市场结构改变对社会福利的影响。发现保险发展在一定条件下可增进社会福利,保险市场垄断降低竞争加强会提高福利。然后,本文利用中国31个省市在2005-2014年间的面板数据,考虑内生性,采用2SLS方法,进一步将保险发展划分为为保险深度与保险赔付两个层次,对保险发展与保险市场结构影响福利的规律进行了计量分析。研究发现保险深度、保险赔付均可显著提高福利水平,同时保险市场垄断程度的降低会显著提高福利水平。基于面板门槛回归表明,保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寿江  李小建  
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之一。以中部六省为例,通过计算中部六省各县市的人均GDP指数与福利指数,并提出上行与下行及其衍生概念,分析中部六省经济发展水平与社会福利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人均GDP指数的"伸缩性"明显大于人均福利指数的"伸缩性"。经济水平高的地区福利水平有下降的趋势;经济水平一般的地区福利水平比较稳定;经济水平低的地区福利水平有上升的趋势。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王时芬  
传统的以GDP作为衡量社会福利的方法有很多局限。把社会选择理论运用到社会福利的衡量之中,构筑起一个社会-生态-经济(SEE)系统,从而形成“社会福利函数”,将更全面地衡量社会福利。运用“社会福利函数”方法对泰国进行实证研究,人们发现社会福利的提高并不像GDP增长得那样快,两者的变化有时甚至是背离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逯进  陈阳  郭志仪  
文章测度了2003~2009年中国省域社会福利和经济增长水平的变迁特征,并通过耦合模型衡量了二者的协调发展程度,借此系统论述了中国区域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近年来中国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区域差异明显,且各区域均存在福利的拐点。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协调度的下降和福利拐点的到来将恶化二者的耦合趋势。因此,当前各省应发挥增长在二者耦合关系中的主导作用,并结合自身发展特征加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持续促进社会福利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共进,从而缩小区域发展差异,深化和谐社会建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静   吕雁琴   赵斌  
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大背景下,文章通过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并运用熵权法和莫兰指数刻画中国居民社会福利绩效的时空演变特征,进一步借助固定效应模型和空间自回归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居民社会福利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居民社会福利绩效水平不断上升,且在空间上具有正自相关性,并以东部地区省份的“高-高”集聚和西部地区省份的“低-低”集聚为主;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促进居民社会福利绩效提高,且该促增效应主要通过经济和社会层面实现;异质性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对中西部地区和低城镇化地区产生更大的边际效应;考虑空间因素后,数字普惠金融同时对邻近地区产生了积极的溢出效应。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刘敏  
近年来深圳社会福利发展驶入快车道,表现为福利开支激增化、福利覆盖普及化、福利标准动态化、福利项目多样化、福利供给多元化。但是,深圳社会福利与其经济发展水平明显不匹配,关键福利指标值低于广州、北京和上海,更滞后于香港。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深圳已具备了"福利起飞"的条件,需进一步"增支、扩面、提标",着力提高福利标准、覆盖面、基本保障能力,解决经济发展和社会民生"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程露  刘英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然而,我国社会福利事业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文章从我国当前的社会福利事业出发,分析了我国社会福利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若干关键问题,并给出了具有针对性和建设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刘长生  
本文针对中国不同旅游目的地旅游产业快速发展与物价高涨的典型事实,将旅游收入、价格效应引入社会福利函数,构建旅游产业发展、价格效应及其社会福利影响的理论模型,对旅游产业发展及其价格效应的社会福利影响进行理论研究显示:旅游产业发展推动其经济增长,从而对旅游目的地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带来直接的积极影响,相反,对旅游目的地的价格体系失衡产生显著的消极影响,从而对其社会福利水平的提升带来间接的消极影响。本研究利用中国四大世界双遗产旅游区及其张家界、三亚、阳朔、丽江旅游区的实证资料验证了这种内在影响的存在性,为中国不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岩  
农村社会福利是社会福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保障农村居民的健康生活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从收入、消费、医疗、教育和环境五个维度建立我国农村社会福利的发展模型,并以2005—2014年的统计数据为基础,分析我国农村福利的发展情况。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社会福利指数在整体上呈现上升的趋势,但是上升幅度不大,总体水平不高;我国农村社会福利的模式还存在着一些弊端。鉴于此,我国农村应该采取正确的发展模式,健全农村基本社会福利的模式,拓宽农村社保资金来源模式,提升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