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63)
- 2023(11035)
- 2022(9078)
- 2021(8253)
- 2020(6709)
- 2019(14940)
- 2018(14933)
- 2017(28194)
- 2016(15110)
- 2015(17029)
- 2014(17338)
- 2013(16880)
- 2012(16125)
- 2011(14916)
- 2010(15636)
- 2009(14556)
- 2008(14255)
- 2007(13555)
- 2006(12481)
- 2005(11305)
- 学科
- 济(79753)
- 经济(79687)
- 管理(44151)
- 业(38120)
- 企(30778)
- 企业(30778)
- 地方(22853)
- 方法(21555)
- 中国(21407)
- 农(20314)
- 数学(18055)
- 数学方法(17839)
- 业经(16934)
- 学(15571)
- 财(15346)
- 制(15019)
- 地方经济(14310)
- 策(13679)
- 农业(12981)
- 银(11759)
- 银行(11740)
- 体(11558)
- 融(11502)
- 金融(11495)
- 行(11435)
- 理论(11243)
- 贸(11091)
- 贸易(11082)
- 环境(10977)
- 和(10619)
- 机构
- 学院(224443)
- 大学(219373)
- 济(99937)
- 经济(97695)
- 研究(83991)
- 管理(80069)
- 理学(66423)
- 理学院(65664)
- 管理学(64592)
- 管理学院(64146)
- 中国(63931)
- 科学(47686)
- 京(47353)
- 财(47117)
- 所(42493)
- 研究所(37895)
- 江(37648)
- 中心(37248)
- 财经(35475)
- 农(35095)
- 经(31844)
- 院(30784)
- 范(30603)
- 北京(30454)
- 经济学(30447)
- 师范(30314)
- 州(29548)
- 业大(28966)
- 农业(26927)
- 经济学院(26811)
- 基金
- 项目(135545)
- 科学(105533)
- 研究(105138)
- 基金(94013)
- 家(81008)
- 国家(80243)
- 科学基金(67594)
- 社会(65777)
- 社会科(62104)
- 社会科学(62089)
- 省(54747)
- 教育(48350)
- 基金项目(47668)
- 划(44807)
- 编号(44335)
- 自然(40296)
- 资助(39305)
- 自然科(39282)
- 自然科学(39269)
- 自然科学基金(38546)
- 成果(37873)
- 课题(33111)
- 发(31867)
- 重点(30974)
- 部(29293)
- 创(27487)
- 年(27294)
- 性(27187)
- 发展(26645)
- 国家社会(26523)
- 期刊
- 济(131553)
- 经济(131553)
- 研究(77255)
- 中国(51717)
- 财(35481)
- 管理(33752)
- 农(33675)
- 学报(30521)
- 教育(29913)
- 科学(29221)
- 融(24916)
- 金融(24916)
- 大学(23805)
- 经济研究(22669)
- 农业(22377)
- 学学(22127)
- 技术(22112)
- 业经(21753)
- 财经(18415)
- 经(16117)
- 问题(16009)
- 贸(13070)
- 技术经济(12065)
- 国际(11948)
- 商业(11866)
- 世界(11702)
- 坛(11312)
- 论坛(11312)
- 图书(10991)
- 现代(10913)
共检索到3712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鹏
2020年以来,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愈发成为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重要方向。现阶段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机遇期,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都呈现新的变化。在这一过程中,流通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通过变革生产方式,加速商流、物流、信息流高效协同与可持续发展成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的战略使命和目标任务。本文在梳理经济循环与流通体系建设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战略重心、战略关键点和政策选择层面进行深入研究。在经济双循环背景下,流通体系需从以往以生产和消费服务为导向转型为服务经济循环,打造以线上线下融合、反向定制的方式增强信息服务及供应链赋能,继而引导和服务生产流程升级,促进国内经济循环畅通,在这一过程中需要颠覆传统流通业发展方式,从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畅通微观经济循环;从打通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环节的阻滞点方面疏通宏观经济循环;适应全球化经贸开放新格局,畅通"国际-国内"经济循环。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栗献忠
2020年,党中央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流通体系及供应链体系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三链融合的纽带和润滑剂,中国流通体系在改革开放中取得了长足发展,初步具备了发展双循环所需的流通体系及供应链体系再构建基础。应采取进一步统筹推进双循环流通体系建设、适应双循环需要建设供应链服务新模式、以骨干物流企业为基础构建双循环全球物流网络、提高双循环流通体系供应链体系的信息技术运用等措施,更好适应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需求。
关键词:
双循环 流通体系 供应链体系 再构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邓雪莉
本文在我国大力推动双循环的背景之下,试图探讨扩大内需与现代流通业体系建设之间的关联性。首先本文采用全局熵值法对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再采取耦合度模型对选取的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两者之间存在的关联性和协调性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在研究样本期间,我国的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处于上升趋势,同时我国的内需也在不断地扩大;第二,我国整体内需与现代流通体系发展水平之间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并且逐渐由关联性较低发展到良性融合状态;第三,分区域来看,我国东部地区的耦合度与协调度均高于中西部地区,但是三个地区的相关性均得到了显著提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英敏 孔苗苗
随着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流通体系,该体系的建设对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企业流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的现状、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路径优化等四个方面对流通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流通体系 新经济 变革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英敏 孔苗苗
随着经济不断深化改革,必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流通体系,该体系的建设对促进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扩大内需、提高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企业流通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主要从我国流通业发展现状、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的现状、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新经济背景下流通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路径优化等四个方面对流通体系的变革与发展路径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流通体系 新经济 变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梁霄 郝爱民
本文首先对优化我国流通体系对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然后通过对我国流通产业现状的评述,说明了流通不畅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阻碍。针对我国流通产业存在这些问题,就如何通过优化流通体系,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
经济发展方式 流通体系 优化路径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越 王微 曹艺丹
双循环背景下,我国现代流通体系进入智慧化转型窗口期。本文从营销智慧化、服务智慧化、管理智慧化以及决策智慧化四个维度构建流通业智慧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对2010-2020年我国流通业智慧化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全国来看,双循环背景下我国流通业智慧化水平呈稳步增长趋势;从区域来看,我国各区域流通业智慧化水平差异显著,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空间分布特征;从各省份来看,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以及广东流通业智慧化水平相对较高,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地流通业智慧化水平则相对较低。
关键词:
双循环 流通业智慧化 区域差异 熵权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剑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面对复杂的国际经济局势,如何提升我国经济韧性至关重要。在此背景下,本文以我国省级层面数据为样本,通过构建城乡流通一体化指数与经济韧性指数,对两者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城乡流通一体化发展能够促进经济韧性程度的提高,并且城乡流通一体化的影响作用在各地区之间表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城乡流通一体化对经济韧性的促进作用最强,中部次之,西部最弱;考虑到控制变量的非线性影响后,表明上述研究结论具有较高的稳健性;此外,政府财政收入规模对经济韧性同样具有正向影响,而商贸流通所含行业对经济韧性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维芝
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制约城乡双向流通商贸体系建设的因素有:商贸基础设施薄弱,物流体系尚未形成;农村商贸发展受重视程度不足,城乡市场规模有很大差距;现代流通方式和零售业态比较滞后;组织化程度低,市场主体规模较小。要积极建立城乡双向流通的农副产品、消费工业品及生产资料流通体系,积极发挥政府的职能作用,加速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建设,实现城乡商贸布局一体化。
关键词:
二元经济 商贸流通 城乡双向流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汪依柔 王颖 颜欣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新时期我国经济改革的发展重点,也是新阶段发展贸易强国和建设强大国内市场的关键。本文基于2008-2020年我国的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现代流通体系的空间联动发展水平及其经济价值。结果表明我国各省份现代流通业的空间协同水平在逐渐提升,技术创新、市场经济改革以及交通可达性的改善是主要原因。空间计量结果显示,现代流通体系的发展不仅有利于构建强大国内消费市场,也有利于形成更均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雷曜 周怡 杨之韵 王紫薇
碳足迹是以产品为枢纽、生命周期评价(LCA)为逻辑框架,对供应链上下游碳排放的完整刻画和科学评价。受欧美等国立法推进、国际关键产业链强制要求、国内加强自主探索等三重因素推动,中国碳足迹体系建设已在评价标准建设、碳足迹认证和标识、线上服务平台搭建等方面取得了一定进展。碳足迹体系建设是中国实现全面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具,但仍有大量基础性工作要做,重点要在全国统一的碳核算标准制定、本土化碳因子数据库构建、第三方核查认证服务机构培育和管理等方面开展攻坚,并建议选取部分重点行业、重要产品优先推进碳足迹试点,以利于对内激发全产业链的减排潜能,促进内循环绿色低碳升级,对外有效应对绿色低碳贸易壁垒,防范供应链“脱钩”“断链”,深度参与乃至引领全球绿色大循环。
关键词:
碳足迹 全生命周期 碳中和 双循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蒙天成 周利国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现代流通体系是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环节。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八次会议提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统筹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文章厘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现代流通体系的内在逻辑、改革开放以来流通体系的演进与内涵、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成效态势,分析制约现代流通体系质量升级的堵点和短板,提出着力从以下五个方面推进现代流通体系高质量发展:基于"双循环"加强新型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流通发展基础;培育壮大流通体系国际竞争力,增强内外贸新动能;鼓励流通商业模式、业态创新转型升级;运用数字技术创新助力流通智慧化转型;整体推动流通体系发展环境持续优化。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余小阳
当前"一带一路"金融支撑体系建设成效显著,在双循环格局下,国内经济向好,更高水平的开放及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推动为"一带一路"金融支撑体系升级带来了条件、需求、动力等机遇。为此,我国应从金融机构布局体系、金融市场体系、金融产品创新体系、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水平、金融风险防范体系、金融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来推动"一带一路"金融支撑体系升级。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冯大同
十八大以来,全面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成为我国转型期经济的一大特征。在新形势下,对国民经济至关重要的流通业的发展方向和方式成为重要议题。本文通过对新型城镇化下农村流通服务体系、城市流通服务体系和城乡联动的流通服务体系三大流通体系内容及建设方法的探讨,提出发挥城市、农村各自优势,引导流通业发展方式转变,促进"农产品更有效率的流入城市,工业品更高质量的进入农村",实现流通业在新形势下跨越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志金 薛哲
随着国内"双循环"发展格局的加速形成,我国也正式进入了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流通产业能否随着动能结构的变动得到更全面的升华,是推动现代流通体系发展的重要命题。具有一定品牌价值的大型流通企业是我国流通体系的重要节点,代表着我国流通能力的最高水准。研究表明,在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过程中,政府对基础设施的关注度更强,而企业对品牌培育的重视程度也开始加强,数字技术成为流通品牌培育的重要法宝。然而从整体上来看,我国流通企业品牌竞争力不强,大部分流通企业缺乏对品牌建设的正确认知,而市场制度软环境仍然有待加强。因此,在优化流通企业品牌培育市场环境的基础上,应该引导流通企业形成正确的品牌意识,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赋能流通品牌培育工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