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252)
2023(17510)
2022(14991)
2021(13696)
2020(11397)
2019(25827)
2018(25595)
2017(48378)
2016(26456)
2015(29467)
2014(29306)
2013(29217)
2012(27126)
2011(24856)
2010(24900)
2009(22857)
2008(22075)
2007(19394)
2006(17356)
2005(15581)
作者
(80276)
(66770)
(66410)
(62982)
(42514)
(32080)
(29991)
(26263)
(25512)
(23843)
(22781)
(22541)
(21503)
(21260)
(20570)
(20533)
(19876)
(19837)
(19089)
(19052)
(16899)
(16583)
(16153)
(15348)
(15133)
(14812)
(14775)
(14714)
(13559)
(13093)
学科
(122982)
经济(122869)
管理(72737)
(69233)
(55118)
企业(55118)
方法(47405)
数学(41000)
数学方法(40613)
中国(32711)
(30643)
地方(30027)
(26662)
业经(26244)
(24354)
农业(21166)
(20671)
贸易(20656)
(19943)
(19484)
环境(18586)
(17536)
银行(17461)
技术(17393)
(17318)
金融(17317)
地方经济(17305)
(17255)
理论(17207)
(16818)
机构
大学(383047)
学院(381502)
(158545)
经济(155295)
管理(146357)
研究(137740)
理学(126294)
理学院(124804)
管理学(122661)
管理学院(121985)
中国(101184)
科学(86969)
(82667)
(71257)
(70218)
(68652)
研究所(65141)
业大(61198)
中心(60566)
(56440)
农业(55221)
财经(54889)
北京(52560)
(50914)
师范(50311)
(49874)
(49538)
经济学(47761)
(45493)
经济学院(42769)
基金
项目(260255)
科学(203064)
基金(187344)
研究(185386)
(165914)
国家(164523)
科学基金(139326)
社会(117282)
社会科(111176)
社会科学(111147)
(102566)
基金项目(99574)
自然(91300)
自然科(89138)
自然科学(89115)
自然科学基金(87504)
(86683)
教育(84231)
资助(76786)
编号(74152)
成果(59616)
(59459)
重点(58842)
(56124)
(53968)
课题(52058)
创新(50445)
科研(49700)
计划(48344)
国家社会(48195)
期刊
(180419)
经济(180419)
研究(115422)
中国(76863)
学报(66800)
(63976)
科学(59605)
管理(54542)
(49475)
大学(49380)
学学(46727)
农业(44163)
教育(41653)
(33528)
金融(33528)
技术(32645)
经济研究(29710)
业经(29090)
财经(26945)
问题(23260)
(23211)
(22753)
技术经济(19746)
科技(19590)
图书(19272)
(17904)
商业(17636)
理论(17630)
业大(17349)
(17184)
共检索到5726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耀武  郑艳洁  秦烨  
文章运用PVAR方法验证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存在互动效应,并利用物理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度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经济双循环存在显著互动协调发展关系,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高中平西低”布局。此外,省际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受科学技术创新、科研经费投入等因素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康耀武  郑艳洁  秦烨  
文章运用PVAR方法验证经济内循环和外循环存在互动效应,并利用物理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度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际经济双循环存在显著互动协调发展关系,不同省份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高中平西低”布局。此外,省际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受科学技术创新、科研经费投入等因素影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昉  
选取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空间集聚特征,较高省份主要聚集在东部地区,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均可促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鉴于此,应设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案,建立国内外价值链协同联动新格局,实施特色化资源配置策略,综合推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昉  
选取2007—2021年省级面板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测度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研究表明: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处于较低水平阶段,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空间集聚特征,较高省份主要聚集在东部地区,呈现“东部>中部>西部”的布局。进一步分析发现,技术创新、经济发展水平、贸易开放度、产业结构均可促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鉴于此,应设计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方案,建立国内外价值链协同联动新格局,实施特色化资源配置策略,综合推进中国经济国内国际“双循环”协调发展水平提升。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霍祎黎  宋玉祥  
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粤港澳大湾区城市之间的发展差距逐渐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逐年提高,且未来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从影响因素看,交通联结、政府作用和空间分异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协调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中心城市与外围城市发展差距大及要素流动度相对较低是当前制约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的主要因素。为提高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协调发展水平,应在双循环背景下推动区域协同关系转变,以“新基建”为支点保障区域要素流动,通过区域分工合作发挥核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以优势产业集聚重构空间发展格局。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曾莲   施雯  
立足新发展阶段,以数字经济新优势推动“双循环”协调发展,对于构建“双循环”新格局意义重大。文章基于2012—2020年省域面板数据,探究了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空间效应及门槛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对“双循环”协调发展存在高度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这种影响主要存在于东部地区。相对于内循环,数字经济发展对外循环的溢出效应更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表明,当数字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双循环协调发展中的溢出效应开始显现。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邹志明  陈迅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构建IFDI和OFDI双向协调发展机制,是实现我国在更高水平上开放,国内国际双循环互相促进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举措。本文基于2003-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PVAR方法在验证IFDI和OFDI之间存在互动效应的基础之上,利用物理容量耦合系统模型测度了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并对影响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省际双向FDI之间存在显著的互动协调发展关系,且不同省份之间差异明显;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整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中国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较高的省份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总体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布局,在我国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双重不平衡发展现象。此外,中国省际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存在滞后效应,技术创新对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受制度质量、产业结构、研发投入、政府支持、经济发展水平、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且这些因素对中国省际双向FDI协调发展水平的影响方向有所不同。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建辉  韩二东  刘鑫  
为了更加精确地测度能源-经济-环境系统(简称3E系统)及其子系统的发展状况与协调能力。文章建立了3E系统指标体系,给出了基于改进的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的3E系统综合评价方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系统的协调发展水平的测度模型。最后,以陕西省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可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依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覃成林  郑云峰  
在2001—2010年期间,广东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良好趋势,区域经济发展处于协调状态。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大区域的经济协调发展水平都比较高,并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过程。广东所实施的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取得了很好的总体效果,但是对四大区域的影响差异明显。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龚迎春  冯娟  罗静  
基于2001—2010年中原经济区的主体河南省各地级市"三化"发展的数据,采用熵权法对中原经济区"三化"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进而分析其时序和空间特征。结果表明:从时间序列看,中原经济区的"三化"协调发展水平呈现提高趋势。从空间格局上看,"三化"协调发展水平空间分异明显,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的中部地区较高、南北地域略低的特征,且其与各个地域"三化"各自的发展水平的接近度密切相关。这就要求在制定政策的过程中,不能简单地根据地域性质和经济发展水平判断"三化"协调发展水平,更应注重探测"三化"各自发展水平的接近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尹希果  张藤  
文章基于2003—2020年30个省份面板数据,构建综合指数,建立有调节的中介模型探讨新旧动能转换、产业集聚和双循环协调发展的关联机制,并检验了政府干预在传导路径中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新旧动能转换对经济双循环协调发展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产业集聚存在正向的部分中介效应,但间接路径所占比重较低;政府干预强化了新旧动能转换对双循环协调发展的直接效应,且随干预水平提高正向调节作用不断增强;当政府干预处于低水平时,产业专业化集聚间接效应占比高;当政府干预处于高水平时,产业多样化集聚间接效应占比提高;当政府干预水平位于均值-0.33与-0.02个单位区间时,新旧动能转换通过同时促进产业专业化集聚和多样化集聚推动双循环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桂花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可持续发展中资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而循环物流贯穿于循环经济的全过程,是循环经济链的联系纽带。如何梳理循环经济与循环物流之间的关系和作用机理,促进两者之间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对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循环经济与物流的关联与作用,探讨两者之间的运作机理,提出有助于两者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桦  杨婷  
现阶段工业园区在促进地方经济增长的同时也造成了能源等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在分析影响工业园区能源、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的22个因素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中识别出节能减排与经济发展政策和节能技术水平、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政策、节能环保投入与技术创新等3个关键影响因素。提出了完善节能与环保法律法规和激励政策及其实施机制、建立节能与环保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机制、开辟多元化的融资渠道、优化园区经济结构和有效利用资源等促进工业园区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研究成果有助于促进工业园区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增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琳  
文章通过构建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对2010—2019年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省域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呈小幅上升趋势,但多数省份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还集中在轻度失调与临界协调阶段。进一步采用空间反距离权重矩阵,利用空间误差模型研究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行政力、市场需求均显著正向影响旅游-生态-文化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但于东、中、西部呈现较明显的空间差异。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喜安   王慧聪  
文章基于我国31个省份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分别构建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利用熵值法进行测度,借助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离差系数协调度模型对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影响二者协调发展水平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样本考察期内,我国大部分省份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水平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东部地区省份协调发展水平提升较慢,中部和西部地区省份协调发展水平提升较快,三大地区整体上呈现东部高、中部居中、西部低的分布格局。第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水平具有时间上的叠加效应和空间上的辐射带动效应。第三,城镇化水平、人口密度和老龄化水平对协调发展水平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少儿比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