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69)
2023(15596)
2022(13584)
2021(12490)
2020(10633)
2019(23900)
2018(23795)
2017(45933)
2016(24730)
2015(27649)
2014(27416)
2013(27270)
2012(25173)
2011(22949)
2010(23140)
2009(22048)
2008(20553)
2007(17918)
2006(15901)
2005(14262)
作者
(72754)
(60091)
(59954)
(56853)
(38498)
(28812)
(27296)
(23620)
(23126)
(21644)
(20573)
(20535)
(19205)
(19020)
(18758)
(18698)
(18069)
(17636)
(17362)
(17220)
(14921)
(14913)
(14679)
(13939)
(13780)
(13409)
(13383)
(13151)
(12193)
(11767)
学科
(112930)
经济(112824)
管理(68517)
(64244)
(52253)
企业(52253)
方法(46609)
数学(40603)
数学方法(40178)
中国(28041)
(24686)
地方(24428)
(24319)
(23977)
业经(22534)
(19073)
(18272)
贸易(18258)
(17654)
(17617)
金融(17615)
(17492)
理论(17447)
银行(17438)
农业(16636)
(16584)
(15794)
环境(15402)
(15187)
财务(15119)
机构
大学(354539)
学院(352572)
(146741)
经济(143610)
管理(136106)
研究(122188)
理学(116695)
理学院(115426)
管理学(113337)
管理学院(112749)
中国(96034)
(75564)
科学(75266)
(67498)
(62080)
(57499)
研究所(56411)
中心(55285)
财经(53848)
业大(52256)
(51757)
(48891)
北京(47954)
农业(45227)
经济学(45174)
(45062)
师范(44564)
(44311)
(42092)
经济学院(40375)
基金
项目(236988)
科学(185023)
基金(171790)
研究(171019)
(150116)
国家(148906)
科学基金(127189)
社会(107998)
社会科(102261)
社会科学(102231)
(91951)
基金项目(90364)
自然(83244)
自然科(81296)
自然科学(81274)
自然科学基金(79797)
教育(77836)
(77391)
资助(72294)
编号(69173)
成果(56075)
重点(53137)
(51722)
(50463)
(48455)
课题(47708)
科研(45470)
创新(45278)
教育部(44430)
大学(44147)
期刊
(166105)
经济(166105)
研究(111250)
中国(65383)
学报(56942)
(51945)
科学(51815)
管理(50860)
(50050)
大学(42863)
(41261)
金融(41261)
学学(40620)
农业(35315)
教育(34951)
技术(29857)
经济研究(27783)
财经(26824)
业经(24874)
(22889)
问题(20566)
理论(18049)
技术经济(18031)
(17648)
图书(16932)
实践(16290)
(16290)
科技(15928)
现代(15838)
(15821)
共检索到5305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贾德奎  张耿  
基于货币长期中性的假设,建立通货膨胀风险测度模型,并将全球经济危机和中国信贷扩张作为冲击因素引入模型,研究发现在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不再恶化的情况下,中国将可能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出现明显的通货膨胀压力;如果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超出预期,则从2010年开始,CPI指数将重新回到大于零的区间,但考虑到货币供应量冲击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具有相当的滞后性,因此中国2009年信贷扩张的效应可能在2~3年后才会完全显现出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白坤  邓凯成  
世界经济纠结于危机与通胀之间,似乎短时间难见分晓,还有个不断四处滋扰生事的流动性过剩围绕在新兴市场国家上空,政策选择面临诸多困境,需要重新审视中国近年来的货币政策、外汇管理等相关制度,关注世界货币体系尤其是美国央行新推出的QE2政策及其可能对中国通胀形成的外部冲击。本文按时间维度结合三种成因对通胀进行两维剖析。结论是:中国的通胀已经进入长期上行通道,成因主要包括:通胀预期、人口红利的消失、生产成本的提高。未来通胀治理将是政策调整的主要方向。面临的最大威胁是"滞涨"现象的出现。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中国人民银行南昌中心支行课题组  张鉴君  
本文采用定量与定性、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的因素,并对未来通胀形势进行了总体分析和判断,最后提出了应对通货膨胀的政策建议。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孔婷婷  扈文秀  
我国政府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这种模式的弊端,也日渐凸显出来。本文运用协整检验和向量自回归模型,在我国现行政府主导投资决策体制的背景下,研究了固定资产投资及其贷款额与通货膨胀水平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通货膨胀水平、固定资产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内贷款额度、广义货币供应量之间具有着长期均衡关系;且它们之间是单向引导关系,并不具有相互反馈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固定资产投资的国内贷款额度、M2和固定资产投资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越来越显现出来,其中固定资产投资贷款所引起的影响最大,在引起通货膨胀水平变动因素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因此,减少政府对投资领域的过多干预,有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江  
一、中国改革中的货币现象 1.1 80年代通货膨胀的货币政策 中国改革十多年来的货币现象可以用持续的膨胀性货币供给增长来概括。从1981年到1991年,货币供给年增长率超过20%。与此同时,实际GNP年增长率略低于10%,货币供给平均说来是经济实际增长率的两倍。毫无疑问这种货币政策是通货膨胀性的。在此期间,政府几次试图抑制货币增长,但都只是短期内奏效。每次减缓的货币供给都不可避免地而且迅速地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天顶  李洁  
近些年来,全球流动性扩张问题颇受宏观经济与金融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本文选取了33个国家或地区从1980年第一季度到2009年第四季度的相关经济和金融方面数据,在经济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利用相关统计方法对全球流动性进行了测量。在Philips曲线基准模型框架下,本文考察了全球流动性扩张的通货膨胀效应。最后,结合实证研究结果本文给出了相关研究结论和启示。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沈坤荣  田伟  李子联  
当前我国物价水平仍然较高,与改革开放以来的前几次通货膨胀有所类似。本次通货膨胀的原因也可归结为中国传统增长模式中常出现的"两难困境",即长期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过度依赖于政府投资,银行信贷与货币的发放难以受到控制,经济高增长的同时始终存在着高通货膨胀的风险,而高通货膨胀所带来的企业生产成本的上升反过来又挤压企业经营利润,从而降低经济增长率。可以预计的是,在货币政策作用空间有限的背景下,此次通货膨胀的压力将持续一段时间。能否处理好总量和结构、抑制通货膨胀和促进经济增长的关系,关键取决于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有机配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鲁晓琳  郭琨  董志  
在虚拟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经济虚拟化程度已成为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二者关系不容忽视的影响因素。本文以美国从工业化时期发展演变到经济虚拟化时期的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滚动时窗的贝叶斯网络学习,研究了经济虚拟化背景下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二者之间的动态互动机制,发现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互动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密,以债券市场、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的顺序,虚拟经济相关指标逐步进入经济增长与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林义相  
80年代末,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之后遇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危机,政府不得不采取严厉的紧缩政策。通过三年多的努力,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控制,但代价是国营经济处于衰退边缘,国营企业亏损严重。只是最近几个月以来,我国经济中出现了增长加速的迹象。面对这令人鼓舞的经济形势,经济理论界有必要冷静地提出如下问题:导致1988年双位数通货膨胀的结构性经济原因有没有因为这几年的调整而消失?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冯涛  高东胜  
本文研究发现,在二元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对非农就业增加具有持续的正向影响效应,而非农就业的增长通过供求效应对通胀产生双向影响,这导致货币、通胀的简单对应关系在转型经济条件下难以有效成立,货币扩张并不必然导致通胀,而收紧货币抑制通胀的传导效率较低,并会抑制结构转型和经济增长的速度。换言之,货币政策尽管属于短期政策工具,然而转型期的货币供给却具有长期结构效应,针对短期的失衡有利于长期结构调整,而短期内有效的政策加剧了长期结构失衡这一困局,货币政策需要和长期结构转型政策建立内在的联系。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佳  
在中国通货膨胀引起全社会广泛关注的同时,人民币也受到以美国为首等国家的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能否抑制中国目前的高通胀问题引发了热烈争论。从经济理论与现实结合研究表明:流动性过剩对通货膨胀的推动作用远远大于人民币升值对通货膨胀的抑制作用,人民币升值在短期内无法缓解通货膨胀。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倩  黄蕊  王添  
外部输入型通货膨胀并非诱发我国通胀抬升的主要因素,其对我国价格水平的冲击程度也十分有限。而我国与美国同步联动的反周期操作才是最终导致通胀上涨的根本原因。后危机时代,我国价格水平的上涨本质上是反周期操作的后遗症。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而诱发的货币供给增速飙升,最终推动了我国通胀水平的高企。因此,在明辨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爆发的根源后,本文认为,只有有效地把控政策实施的时机与力度,实施严格盯住债务制度,深化财税改革与深层次经济结构调整,才能最终实现后危机时代我国通货膨胀的有效治理。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王云清  朱启贵  
本文选取中国宏观经济季度数据,运用SVAR方法得出中国财政冲击对消费、私人投资和通货膨胀影响的经验事实:政府支出增加对消费和私人投资产生正效应,通货膨胀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然而,在真实周期模型下,其与政府支出使税收上升和消费下降及"挤出"效应导致私人投资下降的结论完全相反。本文基于新凯恩斯主义视角,引入"深度"消费习惯因素,构建一个DSGE模型来解释这一经验事实,并运用贝叶斯法估计模型的参数,进而从经济理论上解析了中国财政扩张冲击对消费、投资和通胀的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哈继铭  
为了摆脱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美国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给全球各国带来通胀压力,这种输入型通货膨胀难以用一国的货币紧缩政策抵御。通胀要防更要扛,即在货币适度紧缩的同时采取补贴农业生产,补贴城市低收入群体的方式,来尽力减轻通胀对于人民生活的影响,维护社会稳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克莱因  
诺贝尔经济学奖金获得者、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名誉教授克莱因在访华期间,提醒中国实行市场经济的主要危险是通货膨胀。关于控制通货膨胀的具体措施,克莱因教授提出两条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