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49)
2023(16442)
2022(14105)
2021(13387)
2020(11056)
2019(25514)
2018(25234)
2017(48685)
2016(26381)
2015(29968)
2014(30148)
2013(29872)
2012(28160)
2011(25697)
2010(26101)
2009(24650)
2008(23715)
2007(21131)
2006(18982)
2005(17187)
作者
(77105)
(64114)
(63754)
(60843)
(41415)
(30657)
(28844)
(25112)
(24478)
(23157)
(21875)
(21800)
(20615)
(20497)
(20104)
(19806)
(19113)
(18585)
(18454)
(18314)
(16187)
(15777)
(15512)
(14680)
(14393)
(14338)
(14088)
(13931)
(13075)
(12589)
学科
(124100)
经济(123977)
管理(76628)
(70563)
(58028)
企业(58028)
方法(50261)
数学(43801)
数学方法(43271)
中国(32929)
(29832)
(27300)
地方(25851)
(24851)
业经(24640)
(22841)
贸易(22822)
(22509)
(22159)
农业(19322)
(19216)
金融(19215)
(19191)
银行(19155)
(18428)
理论(17740)
(17639)
环境(17502)
(17175)
(16060)
机构
大学(390018)
学院(386261)
(168926)
经济(165453)
管理(150756)
研究(137736)
理学(129022)
理学院(127604)
管理学(125551)
管理学院(124866)
中国(106607)
(83945)
科学(80582)
(76643)
(69394)
研究所(62649)
中心(61563)
财经(60793)
(58448)
(56649)
(55307)
北京(54234)
业大(53090)
经济学(52222)
(50960)
师范(50569)
(49365)
经济学院(46690)
农业(45508)
(45478)
基金
项目(251532)
科学(198219)
研究(186291)
基金(184090)
(159383)
国家(158088)
科学基金(135377)
社会(119166)
社会科(112957)
社会科学(112924)
基金项目(95948)
(94280)
自然(86171)
教育(84933)
自然科(84172)
自然科学(84153)
自然科学基金(82652)
(80026)
资助(77496)
编号(75014)
成果(62591)
(57133)
重点(55793)
(54015)
课题(52004)
(50961)
教育部(49449)
国家社会(49360)
人文(47704)
创新(47641)
期刊
(193765)
经济(193765)
研究(123728)
中国(75154)
管理(57988)
学报(57567)
(56781)
科学(54682)
(53853)
大学(44520)
学学(41758)
教育(41268)
(40331)
金融(40331)
农业(37295)
技术(33113)
经济研究(31503)
财经(31201)
业经(28252)
(26899)
问题(24805)
(21844)
技术经济(20325)
国际(19938)
世界(19517)
理论(19375)
图书(19334)
(19178)
现代(17775)
统计(17576)
共检索到593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韩庆华  卢希悦  王传荣  
在当前这场席卷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中,市场供大于求的深层动因究竟是什么,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和回答的理论难题。本文分析指出,由生产过剩造成的供给过剩,以及受分配制度限制所造成的消费需求不足,是造成供过于求的整合性深层动因,而积累率过高与消费率过低则是其关键性因素和动因。本文认为,只要选准了化解危机和实现经济增长对策的立足点、着眼点和着力点,就一定能够转危为机,开创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局面。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韩庆华  王传荣  卢希悦  
在当前这场世界性经济危机中,中国的经济保持了所有国家不可比拟的较高增长率和较好态势。在所谓"世界看美国,美国看中国,中国看自己"的海内外视角中,中国人理应知道这场危机的内在成因,更应知道自己抗危机能力的特殊国情及相对优势,以便"明知病因,对症下药",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曹东勃  
陈云在领导经济建设的数十年实践中,形成了化解经济危机的系统性思想,主要包括:巩固农业基础,加强城乡交流;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综合平衡;加强物资储备,改善商品流通;治理通货膨胀,严格货币管理。这些理论思考与政策实践,丰富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经济建设并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经验,是其应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甚至经济危机的重要指针。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宋一  
在美国"次贷危机"的背景下,在反思的基础上,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出发,调整中国经济发展,是推进中国经济健康稳定发展的需要。总体来看,美国"次贷危机"后,我国经济发展要坚持六个取向:在发展方式上,更加注重内生增长模式;在区域结构上,注重城乡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在增长方式上,推进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在产业结构上,注重不断优化升级;在宏观调控上,推进积极的财政与货币政策;在发展方向上,更加重视中国特色经济建设。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金园  刘银国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演变为经济危机,并给我国经济也带来沉重打击。本文总结了危机的演变过程,分析了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了中国应对危机的策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凌云  杨河清  
受美国次贷危机的影响,一股蔓延全球的经济衰退席卷了世界各国,许多工业企业的发展都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尤其是美国企业在工会谈判势力和劳动法律不断强化的今天,企业无疑陷入了两难的困境。在这场利益的博弈中,企业与员工如何实现共同利益的长期均衡?本文基于美国汽车制造业在经济危机时期面临的困境,分析美国的劳动关系冲突的原因,以及对于我国劳动关系管理的启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樊纲  
经济危机是一个反复出现的现象,其本身是一个市场问题,一个市场失败的问题。市场经济本身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只是相对计划经济而言它是"最优、最大、最好"的。经济危机的影响完全依靠市场是无法解决的,需政府的宏观调控政策才能烫平经济的波动。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章文光  刘海梅  冀丽  鲍雨佳  
愈演愈烈的美国房地产次贷危机最终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对全球FDI产生了重大影响。自2008年10月以来,中国FDI已连续五个月同比下降,但经济危机也为中国提高外资质量、调整外资产业结构和区域结构带来了契机。本文在分析经济危机对中国FDI增长下降原因的基础上,提出在当前形势下,要进一步推进FDI法律法规科学化、FDI区域分布合理化、FDI产业结构高级化,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推动产业升级优化,保持并增强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王沅  朱隽  
韩国经济危机研究王沅朱隽1997年以来,亚洲地区不断发生金融动荡,影响波及全球。近期韩国又发生经济与金融动荡。此次韩国危机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东南亚货币危机的影响,但更主要的是由韩国长期以来的经济发展模式导致的。本文将探讨韩国危机的产生及其影响...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石伟平  刘晓  
2008年爆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我国职业教育产生了极大影响,表现在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学校办学成本提升,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受到考验以及校企人才供需产生偏差等方面。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应对历次经济危机的经验,我国职业教育应当从培养产业升级所需的新型人才,加强失业人口的技能培训,进一步加强国内外交流与合作,建立紧密型的校企合作关系等方面寻找突破。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宁  张旭  
经济危机作为市场经济的伴生物,它并不是资本主义社会独有的,而是市场经济社会必须共同面对的经济问题。在经济危机之后,当我们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理论价值时,我们不仅要承认马克思的经济危机成因论的理论价值,更要重视马克思在分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过程中所给出的走出危机的理论路径。因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据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基本思想,研究当代经济的现实问题,形成化解经济危机的新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应是后危机时期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首要任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彭有轩  张相文  王良华  
国际直接投资作为国际资本流动的一种重要形式,对全球及各国和地区经济的贡献有目共睹。20世纪80年代以来外商直接投资的大量流入带动了中国经济的腾飞,对中国的经济成长、产业升级、科技进步以及就业等做出了重要的贡献。由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经济危机对国际直接投资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中国也不例外。本文探讨了中国如何应对在外商直接投资增速递减的现实背景下,继续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经济的正面促进作用、减少其负面效应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晓民  
20世纪90年代新兴市场国家相继爆发一系列的经济危机。严重失衡的经济结构、脆弱的金融体系相互影响,风险在多个环节传导和聚集,迫使新兴市场国家在汇率制度、货币政策、财政政策、金融体系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结构性改革。后危机时代新兴市场国家的经济基本面得到极大改善,新兴市场经济在近十年保持高速增长,并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表现优异。在当前全球经济放缓的背景下,日趋完善的金融体系、经济的结构性优势使新兴市场国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晨烨  王军霞  
在全球性经济危机的巨大冲击下,我国的众多中小企业和农民工陷入困境。本文试图以对国家层面上的信息整合和知识管理为视角,探讨减少经济危机对我国带来的损失的对策,从理论上分析应对此次危机的可能途径,最终提出支持和辅助企业与劳动者尽快顺利度过难关的管理对策和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彭浪  宁宣熙  
分析人口、资源、保有量、报废率等与汽车市场相关的因素,预测未来市场容量,采用黄金分割数找到平台期的始点。针对金融危机对美国、日本和中国汽车市场的影响,通过因素分析确定危机重创下起始年的汽车市场容量基数。建立了等比和变比两个模型,预测了中国未来汽车市场的拐点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