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922)
- 2023(14301)
- 2022(12362)
- 2021(11500)
- 2020(9447)
- 2019(21808)
- 2018(21533)
- 2017(41498)
- 2016(22364)
- 2015(25158)
- 2014(25199)
- 2013(24973)
- 2012(23150)
- 2011(21032)
- 2010(21249)
- 2009(19450)
- 2008(18747)
- 2007(16377)
- 2006(14649)
- 2005(12906)
- 学科
- 济(107167)
- 经济(107060)
- 管理(63676)
- 业(57805)
- 企(47741)
- 企业(47741)
- 方法(42422)
- 数学(36490)
- 数学方法(36100)
- 中国(24996)
- 地方(24364)
- 农(24149)
- 财(22875)
- 贸(22093)
- 贸易(22083)
- 学(21692)
- 业经(21624)
- 易(21508)
- 农业(16566)
- 制(16155)
- 理论(15387)
- 和(15307)
- 环境(15165)
- 融(14832)
- 金融(14830)
- 地方经济(14829)
- 出(13938)
- 银(13643)
- 银行(13602)
- 技术(13539)
- 机构
- 大学(323129)
- 学院(320843)
- 济(137862)
- 经济(134985)
- 管理(126117)
- 研究(111158)
- 理学(108871)
- 理学院(107653)
- 管理学(106016)
- 管理学院(105438)
- 中国(81992)
- 京(68892)
- 科学(66141)
- 财(61196)
- 所(55360)
- 研究所(50168)
- 财经(49058)
- 中心(48989)
- 农(46988)
- 江(46182)
- 业大(45319)
- 经(44557)
- 北京(43906)
- 经济学(42491)
- 范(42311)
- 师范(41964)
- 院(40823)
- 经济学院(38102)
- 州(37454)
- 农业(36534)
- 基金
- 项目(215930)
- 科学(169581)
- 研究(160684)
- 基金(156215)
- 家(135088)
- 国家(133973)
- 科学基金(114833)
- 社会(101834)
- 社会科(96568)
- 社会科学(96543)
- 省(83130)
- 基金项目(82503)
- 教育(73012)
- 自然(72767)
- 自然科(71021)
- 自然科学(71008)
- 划(70075)
- 自然科学基金(69716)
- 编号(65597)
- 资助(64652)
- 成果(53611)
- 重点(47964)
- 部(47948)
- 发(47048)
- 课题(45238)
- 创(44351)
- 国家社会(41871)
- 教育部(41425)
- 创新(41355)
- 大学(40618)
- 期刊
- 济(155416)
- 经济(155416)
- 研究(100795)
- 中国(58801)
- 学报(47654)
- 管理(46872)
- 财(45377)
- 科学(44328)
- 农(42570)
- 大学(36467)
- 教育(34859)
- 学学(34271)
- 农业(29959)
- 技术(27861)
- 融(27342)
- 金融(27342)
- 经济研究(25767)
- 财经(24053)
- 业经(23179)
- 经(20635)
- 问题(20541)
- 贸(18298)
- 技术经济(16746)
- 国际(16732)
- 图书(16200)
- 理论(15677)
- 业(15143)
- 世界(14883)
- 现代(14861)
- 科技(14709)
共检索到480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随着2009年第3季度欧元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法国和德国的经济增长得以恢复,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也摆在了欧元区各国政策决策者面前,同时也引发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热议。本文从退出依据、退出时机以及退出路径三个方面对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中国的相应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的情况下,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问题再次引发讨论高潮。危机背景下非常规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是必然的,只是时机、节奏和力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对退出的时机与路径,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等进行了述评,并对全球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得出几点主要结论及对中国的启示:当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不宜全面退出;经济刺激计划要分阶段退出,兼顾市场反应等。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陈华 汪洋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中美两国均采取了相应的经济刺激计划。但由于两国社会背景、经济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因此政策实施的时间以及着力点等方面也各不相同。本文较为全面地介绍了中美两国经济刺激计划的内容,并针对货币政策工具及其传导机制进行了详细的经济学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中美经济刺激计划的差异性,并对中美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进行了前瞻性分析。
关键词:
经济刺激计划 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文善恩
美国经济出现企稳回暖的趋势后,美联储此前为救市而投入的巨额流动性就成了随时可能引爆通货膨胀的"定时炸弹"。如何选择退出的时机、路径和工具才能在确保经济持续复苏的同时稳步退出经济刺激政策,是美联储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本文研究认为,美联储启动退出经济刺激计划的时机应在2009年底和2010年初;在退出路径的选择上将是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与回收金融领域的特别流动性并举;在退出经济刺激政策的政策工具选择上,美联储将主要采用向金融机构支付较高的超额准备金利率和通过反向回购协议来回收金融体系的流动性。
关键词:
美联储 经济刺激政策 退出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华 汪洋
为应对本轮经济危机,各国政府纷纷出台经济刺激计划及相应配套政策,以遏制经济增长显著下滑的态势。随着经济危机渐行渐远,如何实现经济刺激计划的平稳退出,成为各国政府亟需面对的首要问题,理论界也对此展开了激烈的探讨。本文以判断经济复苏走势为切入点,选择经济刺激计划退出过程中面临的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未来我国宏观经济政策走向。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本文从历史比较的视角,对美国大萧条时期、美国1980—1982年经济危机和日本20世纪90年代经济危机后期超常规经济刺激方案的退出机制进行了详细考察。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2008—2009年危机后的超常规经济刺激方案退出机制的可行性路径。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退出机制 历史比较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华 汪洋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中美两国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两国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衰退。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货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的情况下,全球主要经济体的经济刺激计划退出问题已经成为关注热点。本文梳理了有关美国与欧洲经济刺激计划退出的学术讨论,对我国经济刺激政策退出的时机与步骤的不同观点进行了归纳,为我国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经济刺激 退出 经济复苏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勇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杨文生 张梅玲
在我国问题保险公司退出机制的建立中,退出路径的选择是关键一环。要根据对问题保险公司风险性质和危机程度的判定,制定多层次的市场退出方式,增强市场退出制度的科学性,提高其退出绩效。本文分析了我国问题保险公司的退出路径,为将要出台的《保险公司风险处置管理办法》献计献策。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王建玲 周宇
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在新兴市场经济体证券市场的全面开放过程中发挥了过渡作用。该制度在降低跨境资本流动风险的前提下,为新兴市场经济体提供了引进外资的渠道。从韩国和中国台湾的经验来看,这一制度的退出方式一般会根据其对市场的影响安排先后次序,通常会优先开放额度管理等风险较低的项目,最后开放风险较高的持股比例限制项。从中国大陆的情况来看,得益于庞大的金融市场规模和跨境资本流动监管技术和监管能力的提高,中国大陆具备了加速开放资本市场的有利条件。下一步,中国大陆退出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的重点在于进一步放松准入审核,并择机放宽和取消持股比例的限制。
关键词:
QFII制度 退出路径 国际经验 改革
[期刊] 涉外税务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问题已引起世界各国决策者的重视。本文从经济刺激政策带来的财政负担、是否应退出的判断标准等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中国经济刺激政策不适合迅速发出"退出"信号,当前工作重点应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增长效率、保证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苗永旺 王亮亮
在全球经济进入企稳回升的大背景下,前期经济刺激方案所带来的通货膨胀、财政危机等潜在风险开始显现。为此,如何适时、有序地退出经济刺激方案将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未来所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对1929~1933年大萧条后期的经济刺激方案的退出策略进行了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此次经济刺激方案退出策略的现实选择。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艳 祁承瓒 陈收
以标志性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为基础,基于计划的具体投向对企业行为的不同作用机制,把该计划对企业的影响分为供给型影响(间接影响)和需求型影响(直接影响),分别研究在不同作用机制下企业投资行为在投资方向和投资效率上的不同表现。研究发现:对于受需求型政策影响的企业,该计划显著提升了其固定资产而非无形资产的投资水平,且此影响仅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显著;对于受供给型政策影响的企业,该计划显著提升了其无形资产而非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且此影响显著体现在民营企业中;该计划还加剧了受需求型政策影响的企业过度投资的程度,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