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99)
- 2023(9418)
- 2022(7805)
- 2021(7238)
- 2020(6080)
- 2019(14230)
- 2018(13775)
- 2017(26287)
- 2016(13705)
- 2015(15366)
- 2014(15068)
- 2013(15426)
- 2012(14813)
- 2011(13866)
- 2010(13994)
- 2009(13177)
- 2008(13025)
- 2007(11230)
- 2006(10490)
- 2005(9944)
- 学科
- 济(84282)
- 经济(84213)
- 管理(38329)
- 业(32381)
- 方法(28707)
- 企(26173)
- 企业(26173)
- 数学(25816)
- 数学方法(25602)
- 中国(22165)
- 地方(18994)
- 财(16173)
- 农(15211)
- 学(14870)
- 贸(14002)
- 贸易(13990)
- 业经(13905)
- 地方经济(13657)
- 易(13596)
- 制(13304)
- 融(11197)
- 金融(11196)
- 环境(10662)
- 体(10591)
- 银(10417)
- 银行(10393)
- 行(10123)
- 关系(9934)
- 农业(9921)
- 和(9658)
- 机构
- 大学(211806)
- 学院(205194)
- 济(106646)
- 经济(104969)
- 研究(83818)
- 管理(73642)
- 中国(64190)
- 理学(62327)
- 理学院(61524)
- 管理学(60677)
- 管理学院(60254)
- 财(46933)
- 京(46593)
- 科学(44639)
- 所(42275)
- 研究所(37960)
- 财经(36998)
- 经济学(36081)
- 中心(35017)
- 经(33801)
- 经济学院(32232)
- 北京(30950)
- 院(30132)
- 江(29876)
- 农(29294)
- 范(27715)
- 师范(27503)
- 财经大学(27432)
- 科学院(24826)
- 业大(24522)
- 基金
- 项目(127916)
- 科学(102427)
- 基金(97313)
- 研究(94405)
- 家(84957)
- 国家(84364)
- 科学基金(71480)
- 社会(65217)
- 社会科(62187)
- 社会科学(62175)
- 基金项目(49290)
- 省(43989)
- 自然(42702)
- 教育(42620)
- 自然科(41772)
- 自然科学(41759)
- 资助(41298)
- 自然科学基金(41070)
- 划(39162)
- 编号(34472)
- 部(31058)
- 成果(29772)
- 国家社会(29432)
- 重点(29404)
- 发(28961)
- 中国(28012)
- 教育部(27272)
- 人文(25520)
- 创(25417)
- 课题(25051)
- 期刊
- 济(122962)
- 经济(122962)
- 研究(75494)
- 中国(43510)
- 财(36366)
- 管理(30824)
- 学报(28860)
- 科学(28725)
- 农(26202)
- 大学(22972)
- 经济研究(22284)
- 学学(21110)
- 融(20914)
- 金融(20914)
- 财经(20375)
- 教育(19505)
- 经(17920)
- 农业(17811)
- 技术(17002)
- 问题(16410)
- 贸(15947)
- 世界(15211)
- 国际(14889)
- 业经(14338)
- 技术经济(12277)
- 统计(11437)
- 业(11320)
- 经济问题(9908)
- 策(9604)
- 经济管理(9314)
共检索到3353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陈华 张红 张艳 赵俊燕
在经济萧条时,经济刺激计划对于避免震荡、稳定市场、恢复信心、促进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当经济止跌企稳时,经济刺激计划要适时调整,否则会带来政府财政负担加大,赤字增加,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助长道德风险等一系列负外部效应。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了美国经济救援和经济刺激计划的负外部效应,从退出依据、退出时机以及退出路径三个方面对经济刺激政策的退出策略进行了比较研究,并提出了中国下一步的政策走向。
关键词:
经济刺激计划 后危机时代 美国样本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里 张斐
中国企业"高杠杆率"是推动全社会"高杠杆率"的重要原因。"去杠杆"已成为"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但是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深入探寻中国"高杠杆率"企业的结构性特征及其原因。文章选取了2005年至2012年中国上市公司和国有企业行业两套样本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从"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这一"逆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政策视角探寻其对企业杠杆率及对不同行业异质性企业杠杆率呈现结构性变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两套样本实证结果相互印证了"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显著提高了该计划重点倾向行业企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华 张艳
在经济萧条时,经济刺激计划对于避免震荡、稳定市场、恢复信心、促进增长有重要作用。但当经济止跌企稳时,经济刺激计划要适时退出,否则会带来至少五点显著的负效应:一是政府财政负担加大、赤字增加,二是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三是财政政策对私人部门的挤出效应,四是对不守信行为的姑息与纵容从而加大道德风险,五是逆市场化改革。本文以美国为例,分析了美国经济救援和经济刺激计划的负外部效应,最后提出了对中国四万亿元经济刺激计划实施的反思与启示。
关键词:
经济刺激计划 负面效应 政策工具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王明明
据《纽约时报》2009年9月7日报道,2009年的秋季学期可以说是美国历史上最为窘迫的一个学期,而学生也将不得不在这样的一个时间返回学校。更为严峻的事情是,数以千计的教师以及学校职工还不确定在新的学年是否可以照常回到学校上班。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华 汪洋
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给中美两国经济带来较大负面影响,两国政府均采取了积极的反周期的宏观经济政策以应对经济衰退。美国政府的应对措施包括扩张性财政政策、货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在全球经济复苏前景日益明朗的情况下,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问题再次引发讨论高潮。危机背景下非常规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是必然的,只是时机、节奏和力度的问题。本文在分析全球主要发达国家应对金融危机救助政策的基础上,对退出的时机与路径,以及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协调搭配等进行了述评,并对全球经济刺激计划的退出政策进行了国际比较。最后得出几点主要结论及对中国的启示:当前中国经济刺激计划不宜全面退出;经济刺激计划要分阶段退出,兼顾市场反应等。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武良成
始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至今对世界各国仍有深刻影响。2012年上半年,虽然使出全身解数,美国、欧盟以及日本等主要经济体经济增速仍普遍放缓。如果考虑到欧债危机的冲击,2012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形势依然严峻。从趋势上看,全球工业增速将有所下滑,欧元区经济体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文宗川 王慧 王科唯 崔敏杰
知识隐藏是一种由特定前因变量触发并对员工工作行为、团队绩效和组织长期发展构成威胁的知识行为。鉴于此,依托“触发条件—影响机制—弱化机理”分析框架,以知识隐藏国内外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与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界定知识隐藏概念并厘清知识隐藏测量手段及其维度,从员工个体、组织情境、知识特性3个视角对知识隐藏触发条件进行梳理,揭示知识隐藏对个体工作、任务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阐述现有国内外文献对知识隐藏弱化机理的研究并对国内知识隐藏研究提出5条发展路径,对于深入研究知识隐藏相关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高天茹 贺爱忠
现有关于知识共享等积极知识活动的研究日渐成熟,但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知识隐藏等消极知识活动逐渐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新热点。为了探究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以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为整体逻辑,构建了职场排斥通过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作用于知识隐藏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探讨宽恕氛围在该模型中的调节作用。针对中国本土企业员工收集了639份有效问卷,利用Mplu s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 st r ap、潜调节结构模型法对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存在正向影响;(2)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分别在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在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4)宽恕氛围通过缓和职场排斥对关系认同的负向影响进而对链式中介路径起调节作用,即宽恕氛围越高,职场排斥对关系认同的负向影响越弱,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在职场排斥与知识隐藏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越弱。从理性角度出发重新探究职场排斥与知识隐藏之间的影响机理是对以往研究的补充与丰富,启示管理者们在激励员工实施知识共享活动的同时,要注意采取措施抑制知识隐藏等消极知识活动,从而激活组织员工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力。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钊
本文并没有首先将中国转型中的所有制结构变化归因于所有制本身的效率差异,而是将其视作转型过程中特有的一个现象,具体而言,就是国有企业既承担了特殊的社会功能同时又需要与非国有企业相互竞争的一种结果。在本文模型中,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体现了政府在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两大目标之间的一种权衡,根据政府控制下的最优经济转型路径我们能够得到所有制结构的演变及其内生均衡,即只要转型初期国有部门的就业负担不是太大,那么随着转型中国有企业隐性失业的完全排放,国有经济的比重也就会趋于稳定。
关键词:
经济转型 隐性失业排放 所有制结构调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欢 安立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框架,结合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占有理论等构建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制拓展模型。研究发现:(1)知识隐藏态度受到心理距离、结果期望的影响,知识隐藏主观规范受到组织网络结构中网络惯例的影响,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受到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影响;(2)知识隐藏意愿受到知识隐藏行为态度、知识隐藏主观规范、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的影响,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可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3)创新氛围、双元领导和大五人格在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上述拓展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提升TPB的解释度并扩大适用范围,深入了解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背后的行为逻辑,对于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促进知识流动、制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刘欢 安立仁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框架,结合动机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心理占有理论等构建知识隐藏行为形成机制拓展模型。研究发现:(1)知识隐藏态度受到心理距离、结果期望的影响,知识隐藏主观规范受到组织网络结构中网络惯例的影响,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受到知识权力、知识心理所有权的影响;(2)知识隐藏意愿受到知识隐藏行为态度、知识隐藏主观规范、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以及过去行为的影响,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感知行为控制可预测知识隐藏行为的发生;(3)创新氛围、双元领导和大五人格在知识隐藏意愿与知识隐藏行为之间起调节作用。上述拓展模型的构建有助于提升TPB的解释度并扩大适用范围,深入了解员工知识隐藏行为背后的行为逻辑,对于减少知识隐藏行为、促进知识流动、制定管理制度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琴 石静敏
在以集体维权为观察对象的研究中,维权组织的内部管理规则是学界关注较少的问题。以H市"城中村"改造中八里墩维权组织的内部管理规则为基础,从该组织在维权领袖及维权骨干分子的产生与职责分工、维权经费的收支管理、维权会议的举行以及议事规则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内部管理规则。作为底层抗争的一个重要内因,内部管理规则深刻地影响着维权效果的好坏、维权组织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维权行为的理性程度。
关键词:
集体维权 集体抗争 内部管理法则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艳 祁承瓒 陈收
以标志性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为基础,基于计划的具体投向对企业行为的不同作用机制,把该计划对企业的影响分为供给型影响(间接影响)和需求型影响(直接影响),分别研究在不同作用机制下企业投资行为在投资方向和投资效率上的不同表现。研究发现:对于受需求型政策影响的企业,该计划显著提升了其固定资产而非无形资产的投资水平,且此影响仅在国有企业中表现显著;对于受供给型政策影响的企业,该计划显著提升了其无形资产而非固定资产的投资水平,且此影响显著体现在民营企业中;该计划还加剧了受需求型政策影响的企业过度投资的程度,且在国有企业中表现得更为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