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595)
- 2023(9447)
- 2022(8050)
- 2021(7063)
- 2020(6006)
- 2019(13498)
- 2018(13154)
- 2017(25136)
- 2016(13430)
- 2015(15131)
- 2014(15092)
- 2013(14919)
- 2012(14174)
- 2011(13231)
- 2010(13407)
- 2009(12951)
- 2008(12514)
- 2007(11450)
- 2006(10559)
- 2005(9937)
- 学科
- 济(75873)
- 经济(75770)
- 管理(45068)
- 业(36643)
- 企(31119)
- 企业(31119)
- 方法(24440)
- 数学(21201)
- 数学方法(21012)
- 地方(17656)
- 财(16878)
- 制(16669)
- 中国(16559)
- 学(15109)
- 业经(14819)
- 农(14335)
- 地方经济(12547)
- 体(12152)
- 融(10974)
- 金融(10972)
- 银(10923)
- 银行(10895)
- 环境(10579)
- 行(10490)
- 农业(9553)
- 务(9336)
- 财务(9305)
- 体制(9282)
- 财务管理(9280)
- 贸(9177)
- 机构
- 大学(208291)
- 学院(205318)
- 济(96661)
- 经济(94868)
- 研究(76911)
- 管理(75528)
- 理学(64282)
- 理学院(63546)
- 管理学(62560)
- 管理学院(62191)
- 中国(58802)
- 财(46015)
- 科学(44132)
- 京(43908)
- 所(39445)
- 财经(35514)
- 研究所(35329)
- 农(34059)
- 中心(33830)
- 江(32408)
- 经(32072)
- 经济学(31499)
- 业大(28702)
- 经济学院(27819)
- 北京(27796)
- 院(27616)
- 农业(26542)
- 财经大学(26256)
- 范(24667)
- 州(24551)
- 基金
- 项目(131684)
- 科学(104481)
- 基金(98537)
- 研究(93661)
- 家(86942)
- 国家(86275)
- 科学基金(73377)
- 社会(63319)
- 社会科(60035)
- 社会科学(60019)
- 基金项目(51156)
- 省(49357)
- 自然(46695)
- 自然科(45605)
- 自然科学(45588)
- 自然科学基金(44809)
- 教育(42282)
- 划(42086)
- 资助(40587)
- 编号(35164)
- 重点(30270)
- 部(30060)
- 成果(29712)
- 制(28833)
- 发(28757)
- 国家社会(27324)
- 创(26768)
- 教育部(26090)
- 创新(25358)
- 课题(25260)
- 期刊
- 济(116886)
- 经济(116886)
- 研究(68080)
- 中国(43852)
- 财(36521)
- 学报(33189)
- 管理(31838)
- 科学(31194)
- 农(31183)
- 大学(25853)
- 学学(24747)
- 融(22059)
- 金融(22059)
- 农业(20214)
- 经济研究(19770)
- 财经(19705)
- 技术(17211)
- 经(17097)
- 教育(16445)
- 业经(15484)
- 问题(14650)
- 技术经济(11438)
- 贸(11192)
- 世界(10960)
- 国际(10236)
- 业(10168)
- 统计(9734)
- 版(9412)
- 经济管理(9237)
- 经济问题(9175)
共检索到3272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谢平
现有有关个人收入、消费和储蓄的理论 ,均没有考虑制度性变量 ,因此使中国 2 0年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个人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无法解释。本文把一些制度变量纳入对个人储蓄行为的分析 ,说明在制度变迁过程中 ,制度变量是影响个人预期的重要因素 ,从而对个人储蓄行为发生着重要的作用。当然 ,储蓄存款的高速增长并不否定利率弹性的作用。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谢平
现有标准的有关个人收入、消费和储蓄的理论,均没有考虑到制度性变量,即假定制度(如经济体制、市场制度等)不变。然而,从中国近16年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看,个人的消费行为和储蓄行为出现了一些用传统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本文旨在把一些制度变量纳入对个人储蓄行为的分析。进而说明,在制度变迁的状况下,制度变量也是影响个人预期的重要因素,从而对个人储蓄行为发生重要的作用。一、个人收入与储蓄增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瑞芳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是养老保险筹资的两种基本模式,我国目前正在推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是统账结合制,在本质上是部分基金积累制。现收现付制可以实现养老金的代际转移,在支付规模小、人口负担较轻的情况下这种养老制度具有可行性,而在人口老龄化的压力下,此制度受到严重挑战,于是各国养老金制度纷纷向基金积累制过渡。本文通过实证的方法分析现收现付制与统账结合制对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结果显示统账结合制会使储蓄减少25%,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养老金制度变迁过程中转轨成本的消化会对城镇居民储蓄产生负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习哲馨 庚丽娜 张文韬
根据生命周期理论,社会保障会对居民储蓄产生反向影响。本文运用生命周期理论研究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影响机制,重点是社会保障制度变迁对居民储蓄产生的动态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我国居民储蓄率的长期特征与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至今仍在进行的社会保障体制转轨有较大关系。这一转轨过程导致了社会保障福利的较大程度的变化,这一变化通过社会保障对居民储蓄的资产替代效应,使得居民储蓄发生大幅上升。因此,通过加入社会保障因素,生命周期理论能够解释改革前后我国居民储蓄率呈现完全不同特征的现象。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曾凯 冯涛
由于金融制度的供求失衡,民间金融有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创新同样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而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中间作用不容忽视。这其中折射出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复博弈与较量,并最终表现为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推动民间金融从非组织化向组织化方向演进并逐步实现合法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间金融民主化的过程。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潘朝顺 程昆
我国邮政储蓄目前已成为第六大金融机构,但受到金融界的广泛批评。这些批评根源于邮政储蓄独特的制度安排,因而这种制度安排的走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文章运用制度经济学原理揭示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的内在逻辑,部分回答这种引起广泛批评的制度安排原因,指出这种制度的不稳定性,并探讨其演变方向。文章的结论是目前邮政储蓄制度安排秉承着过去,有其内在的必然性,只有邮政储蓄制度供给者利益兼顾,未来邮政储蓄制度的帕累托改进才能实现
关键词:
邮政储蓄 制度安排 制度变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伍山林
本文简要回顾和分析中国近 4 0年农村经济制度变迁与农业绩效的关系。基本结论是 ,市场化改革之前 ,农村没有高效率地利用农业资源 ;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 ,农业在较短时期里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 ;市场深化过程中 ,农业结构发生调整 ,农业生产追寻比较优势 ,但 1 980年代中后期粮食生产徘徊不前 ,目前农业收入对农民收入地区差异贡献不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丁焰辉 陆日东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经济制度结构是一个社会一系列经济制度的集合,就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制度结构是该国经济体制的总和,而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是经济体制总体的变化与创新。在此,经济体制安排或简称为经济体制,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安排,它包括关于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还包括一些合作者之间的经济行为规则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特别是始于1992年的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加速着中国企业面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换。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长庚 田龙鹏 陈彬
"包容性增长"理念已逐渐成为各国经济增长模式的新共识,包容性增长指数的测算使得评估制度变迁的整体效应成为可能。本文构建并测算了改革开放33年来中国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指数"。测算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水平不断提升。运用SVAR模型检验发现:(1)基本经济制度、市场化改革和对外开放均能显著提升中国的包容性增长水平,表明"中国模式"具有明显的制度优越性;(2)三种经济制度变迁均能促进经济增长,对外开放影响最大,贡献度达35.9%;(3)中国特色市场化改革并非扩大而是能缩小收入差距,这主要得益于"市场之手"与"政府之手"的双重调控。在当前经济增速放缓的新常态背景下,尤其要注重发挥对外开放的经济...
关键词:
经济制度 包容性增长 收入分配 经济增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王雷 韦海鸣
本文对外商直接投资 (Foreigndirectinvest,简称FDI)和制度变迁的分析表明 ,二者之间存在着良性的互动关系 ,FDI在地区分布上的不平衡是导致我国区域制度变迁非均衡发展的重要因素 ,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非均衡发展则进一步加深了FDI区位分布上的非均衡。我国中西部地区应通过积极的制度创新改善投资环境 ,进而以FDI的流入推动制度变迁 ,实现制度变迁和FDI相互推动、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和我国区域制度变迁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
FDI 制度变迁 非均衡发展 互动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洪波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制度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并认为区域经济政策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的演变与经济制度变迁的轨迹是一致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产权 意识形态 区域经济政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