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67)
- 2023(14755)
- 2022(12304)
- 2021(11222)
- 2020(9197)
- 2019(21039)
- 2018(20602)
- 2017(39097)
- 2016(20888)
- 2015(23412)
- 2014(23502)
- 2013(23366)
- 2012(22494)
- 2011(20679)
- 2010(20926)
- 2009(19824)
- 2008(19480)
- 2007(17451)
- 2006(15876)
- 2005(15064)
- 学科
- 济(112808)
- 经济(112689)
- 管理(61476)
- 业(56950)
- 企(45131)
- 企业(45131)
- 方法(36627)
- 中国(33618)
- 数学(31766)
- 数学方法(31555)
- 地方(28885)
- 农(27233)
- 业经(24518)
- 财(23874)
- 制(23197)
- 学(19752)
- 贸(19586)
- 贸易(19569)
- 易(18943)
- 农业(18128)
- 银(17904)
- 银行(17882)
- 融(17834)
- 金融(17832)
- 地方经济(17589)
- 行(17398)
- 体(16821)
- 环境(16407)
- 发(15658)
- 产业(15169)
- 机构
- 大学(312222)
- 学院(311019)
- 济(147952)
- 经济(145300)
- 研究(119180)
- 管理(113711)
- 理学(95865)
- 理学院(94689)
- 管理学(93506)
- 管理学院(92900)
- 中国(92292)
- 财(68054)
- 京(67726)
- 科学(66212)
- 所(60060)
- 研究所(53702)
- 财经(52594)
- 中心(51814)
- 江(47933)
- 经济学(47757)
- 经(47653)
- 农(47362)
- 北京(44196)
- 院(42960)
- 经济学院(42626)
- 范(41287)
- 师范(40904)
- 业大(39613)
- 财经大学(38738)
- 州(37446)
- 基金
- 项目(196437)
- 科学(156760)
- 研究(147250)
- 基金(144438)
- 家(125100)
- 国家(124103)
- 科学基金(106042)
- 社会(98631)
- 社会科(93881)
- 社会科学(93865)
- 基金项目(74951)
- 省(74457)
- 教育(66181)
- 自然(63609)
- 划(62570)
- 自然科(62093)
- 自然科学(62078)
- 自然科学基金(61027)
- 资助(59239)
- 编号(56862)
- 发(48461)
- 成果(47641)
- 重点(45351)
- 部(45176)
- 国家社会(42440)
- 课题(41397)
- 创(40494)
- 制(40390)
- 发展(39973)
- 展(39360)
- 期刊
- 济(178348)
- 经济(178348)
- 研究(106640)
- 中国(70751)
- 财(51623)
- 管理(46541)
- 农(45360)
- 科学(43555)
- 学报(43155)
- 融(34546)
- 金融(34546)
- 大学(34163)
- 教育(32412)
- 学学(32117)
- 农业(30698)
- 经济研究(29897)
- 财经(28094)
- 技术(27148)
- 业经(26692)
- 经(24527)
- 问题(23478)
- 贸(20024)
- 世界(18802)
- 国际(18270)
- 技术经济(17191)
- 业(16647)
- 统计(14757)
- 经济问题(14637)
- 现代(14482)
- 商业(14344)
共检索到5028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张红霞 王悦
本文基于1978~2017年中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考察经济制度变迁、产业结构演变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产业结构演变不仅对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直接影响,还通过对生产要素的资源配置功能发挥作用,对经济发展产生间接影响;经济制度主要通过纠正资源错配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间接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此,应继续推进经济制度改革,释放"制度红利"以弥补"结构红利"的消解;各地区应视区情实施不同产业经济政策,东部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和现代化服务业,中西部应加快形成二三产业协同发展的双引擎,东北地区则要尽快找准契合地区经济实际的产业结构调整方向。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向秋兰 蔡绍洪 张再杰
从产业结构演进视角对中国经济高质量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和发展战略进行深入研究。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在深刻认识把握中国处于新发展阶段的基础上,探索新型集约型与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和产业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最终实现创新、高效、公平、持续的经济发展目标。构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产业结构“双协同”发展体系——产业结构合理化改造和高级化升级的有效协同、产业结构高效化提升和生态化发展的有效协同,是促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可行之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洪波
本文从制度变迁理论的视角分析了中国传统经济制度向以市场经济为导向的经济制度的变迁过程,并认为区域经济政策从均衡发展到非均衡发展的政策导向的演变与经济制度变迁的轨迹是一致的。
关键词:
制度变迁 产权 意识形态 区域经济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孙学涛
新常态背景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取代经济增长成为中国经济的主题。本文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5个方面构建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基于2004—2018年中国281个城市的数据,采用熵权TOPSIS法测算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各维度及其综合指标,同时采用SARAR模型分析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在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中开放维度和共享维度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的贡献较大,并且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均处于波动上升;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结构红利,即产业结构高级化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形关系;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中存在着动态均衡效应,即产业结构合理化水平提升会促进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产业结构高级化和合理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和开放维度影响相对较大。通过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及其各维度的测度以及产业结构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研究,为推动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提供政策参考。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城市经济 测度体系 产业结构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刘铁民
经济制度结构是一个社会一系列经济制度的集合,就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制度结构是该国经济体制的总和,而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是经济体制总体的变化与创新。在此,经济体制安排或简称为经济体制,是支配经济单位之间可能合作与竞争方式的一种安排,它包括关于经济的法律、法规、政策,还包括一些合作者之间的经济行为规则等。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特别是始于1992年的经济体制结构的变迁,加速着中国企业面向市场经济的制度转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亮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同时,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文章分析了经济制度演变如何影响中国统计体制变迁,以及统计体制如何适应经济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亮
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制度发生重大变革。同时,中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统计调查制度和统计管理制度也发生了重大变革。文章分析了经济制度演变如何影响中国统计体制变迁,以及统计体制如何适应经济需要而不断发展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绮莉 赵晋平 金子祺
文章基于Copula函数,使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非参数法和参数法的测算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相比,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更高。此外,不论是使用非参数法还是参数法,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上尾特征,二者在发展水平较高时的相关性更强。非参数法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为数间的相关性则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对称性特0.征840,3,参法下为0.7688。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其关联度为0.7399。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大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绮莉 赵晋平 金子祺
文章基于Copula函数,使用非参数法和参数法对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进行了测算。非参数法和参数法的测算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关系;与产业结构合理化相比,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联度更高。此外,不论是使用非参数法还是参数法,结果均表明我国产业结构高度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呈现上尾特征,二者在发展水平较高时的相关性更强。非参数法下产业结构高度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为0.8403,参数法下为0.7688。产业结构合理化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相关性则呈现两端高、中间低的对称性特征,其关联度为0.7399。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我国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联度大于东中部地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谢地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朱紫雯 徐梦雨
为了推动发展经济学理论研究在中国的发展,用中国的发展实践推进发展经济学的理论创新,促进发展理论、政策研究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经济研究》编辑部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张培刚发展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复旦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北京大学经济研究所、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共同发起"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首届中国发展经济学学者论坛于2018年12月8—9日在华中科技大学举办,《经济研究》编辑部主任刘霞辉致开幕辞,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院院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孙兆旭 陈东景
根据我国1978年至2016年人均GDP产出、人均资本存量以及从产权制度、对外开放程度、政府干预经济程度和市场化程度四个方面所合成的经济制度变迁指标,利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并结合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方法,分析了我国经济制度变迁和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在我国经济制度变迁中,产权制度、对外开放和市场化程度起正向作用,而政府干预经济程度过高会产生负向作用。经济制度变迁对我国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正向推动作用。从短期来看,经济制度变迁虽然对经济增长起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从长期看,人均资本存量在长期中对经济增长起正作用,但效果不及经济制度变迁显著。最后结合研究结果提出加强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培育多元化产权;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加快推进市场化改革,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耿雪洋
土地既是生产要素也是政府政策调节工具,探究土地要素配置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深入探究其影响路径,可从土地要素视角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实证支持。本文运用工业用地错配衡量土地要素配置,并在测算和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时空分布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模型和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探究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和作用机制。测算结果表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整体水平呈上升趋势,其重力中心的动态轨迹先向东南移动,后向西南移动。实证分析发现,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非线性抑制作用,且可通过中介变量产业高度化部分实现。滞后一期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水平、消费水平、交通设施和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就异质性分析而言,在2012年之前、中部和西部地区、人口密集型地区,工业用地错配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抑制作用更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沈坤荣 赵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能否实现高质量发展,取决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基础能否壮大,即人才基础从人口红利转向人才红利,技术基础从后发优势与模仿型技术进步转向自主创新,制度基础从渐进式增量改革转向全面深化改革,需求基础从主要依靠国际市场转向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基于新的能力基础,需要对现有的能力结构进行重构和优化,即产业结构从要素投入型转向创新驱动型,空间结构从单一城市化转向城市集群发展,资本积累结构从偏向于物质资本转向偏向于人力资本,地方政府治理结构从发展型政府转向服务型政府。为了壮大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基础,重构高质量发展的能力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高质量发展的推进机制,充分发挥新发展理念的引领带动作用,以寻求活力与秩序的平衡为重点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形成高水平育才、识才、聚才、用才体系。考虑到国际环境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日益增强,需要完善化解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国际阻击的应对机制,积极适应国际环境演变。
关键词:
高质量发展 能力基础 能力结构 推进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