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62)
2023(17665)
2022(14950)
2021(13720)
2020(11491)
2019(26435)
2018(26237)
2017(50101)
2016(26939)
2015(30576)
2014(30632)
2013(30345)
2012(28455)
2011(25859)
2010(26084)
2009(24417)
2008(24131)
2007(21658)
2006(19215)
2005(17740)
作者
(78815)
(66190)
(65861)
(62755)
(42139)
(31685)
(30105)
(25748)
(25139)
(23696)
(22596)
(22233)
(21234)
(20914)
(20657)
(20486)
(19601)
(19581)
(19143)
(18979)
(16677)
(16375)
(16004)
(15149)
(14964)
(14906)
(14652)
(14625)
(13403)
(13045)
学科
(129489)
经济(129334)
管理(79832)
(75739)
(61005)
企业(61005)
方法(50198)
数学(43837)
数学方法(43340)
中国(34522)
(33199)
(31242)
地方(30054)
业经(27484)
(25733)
(24733)
农业(22525)
(20866)
贸易(20854)
(20230)
银行(20191)
(20128)
(19903)
金融(19897)
(19384)
(18765)
财务(18696)
财务管理(18641)
环境(18571)
(17925)
机构
学院(394227)
大学(393587)
(171299)
经济(167792)
管理(148504)
研究(137152)
理学(126467)
理学院(125045)
管理学(122942)
管理学院(122202)
中国(105080)
(83462)
科学(81367)
(80301)
(69640)
(64634)
中心(62813)
财经(62544)
研究所(62465)
(61298)
(56472)
业大(55909)
经济学(53417)
北京(52883)
(51626)
师范(51090)
农业(50187)
(49067)
(47984)
经济学院(47674)
基金
项目(254439)
科学(200688)
研究(186955)
基金(184448)
(159707)
国家(158353)
科学基金(136106)
社会(120377)
社会科(114079)
社会科学(114050)
(100072)
基金项目(96980)
教育(86427)
自然(86346)
自然科(84322)
自然科学(84297)
(83627)
自然科学基金(82783)
资助(75612)
编号(75534)
成果(61956)
(58525)
重点(57551)
(56779)
课题(53009)
(52733)
国家社会(49844)
创新(49453)
教育部(49034)
(48797)
期刊
(200148)
经济(200148)
研究(121025)
中国(82582)
(64373)
(59894)
学报(58821)
管理(57377)
科学(55064)
大学(45478)
学学(42934)
教育(41700)
农业(40114)
(39751)
金融(39751)
技术(36561)
财经(32276)
经济研究(32076)
业经(31500)
(27803)
问题(25838)
(21065)
技术经济(20937)
(20127)
统计(19391)
世界(18654)
(18294)
理论(18281)
商业(17980)
(17529)
共检索到608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段学慧  
循环经济作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革,实质上是利益关系的变革,因此,循环经济驱动机制的研究应以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为根本指导。时下学术界用"经济人"范式、技术经济学范式、生态经济学范式来研究循环经济的动力机制,都有失偏颇。循环经济动力机制的构建应在公有制为主体、政府为主导的前提下,围绕利益机制把产权激励、价格激励、财政政策激励、行政激励等结合起来,激活市场主体发展循环经济的主动性。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旭辉  
经济利益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人们的经济利益是人们一切社会活动最深刻的根源和动力 ,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经济利益问题。经济利益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的经济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 ,其经济利益理论主要由马克思、恩格斯创立 ,列宁发展 ,中国共产党人进行了丰富的补充。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陈宏  
各级地方政府是中央宏观调控的执行者和地方微观经济的指导者,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该文从当前地方政府所处的利益格局出发,深入分析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地方政府与非政府主体、地方政府与其他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博弈关系,得到一个理解地方政府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经济行为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中揭示出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驱动力缺失的原因,认为中央政府的外力干预是打破这种路径依赖的关键,并从中央层面进行激励约束分析,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辛苗  
<正>循环经济是核心理念在于最大化地循环利用资源和对环境影响最小化的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马克思主义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对资源利用、资本循环以及环境可持续性有着丰富的阐述,为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关键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顺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关系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成败。当前,我国仍面临着传统产业集中度不高,技术水平和信息化程度整体偏低,制造业大而不强,创新能力不足等突出矛盾。强化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利益驱动,应从土地、财政、税收、价格、金融和市场环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赵春明  
2018年以来,美国频频发起对来自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事端,中国方面也一一进行了相应的反制,两国之间的贸易摩擦也不断升级。美国发起贸易事端的主要理由之一,是指责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过大,从而损害了美国的国内利益。从表面上来看,似乎确实是这样,但从真正能反映实际贸易利益的增加值贸易角度来看,事实却并非如此。本文即从增加值贸易的角度来探究中美贸易利益分配的真相,并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来对这种分配的成因做一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李玉梅  
马克思的经典著作《资本论》中蕴含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转移思想,为劳动力转移理论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此基础上形成结构主义和新古典主义两大流派,包括"刘易斯模型"、"拉尼斯—费景汉模型"、"乔根森模型"、"托达罗模型"、"人力资本理论"和"新劳动力转移理论"为主要代表的经典劳动力转移模型。梳理国外劳动力转移相关研究,不仅可以丰富和深化劳动力转移理论研究,还可以为解决中国的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期刊] 林业经济  [作者] 刘永斌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只有生产力获得发展,生产关系才能随之发生变化。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指导下,中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创造了世界经济奇迹。林业循环经济是指在发展林业生产中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尽量降低资源浪费,提升林业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利益最大化。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出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林业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基本前提。由段新芳主编、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研究》一书,在介绍循环经济的基础上,揭示了中国林业循环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实际探索了中国林业循环经济的未来发展方向。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李达  
文章利用相关的新政治经济学理论,在强调利益异质性的基础上,借助 Hibbs(1977,1987)的派系政治周期模型与 Becker(1983)的利益集团理论,提出独立的 Hibbs Becker模型(以下简称H B模型)来分析由于决策层偏好的不同而导致的中国各阶段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同价值取向,以及不同时期相关利益集团相互之间的不同压力对决策层偏好变动的影响,为分析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变迁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周文  朱富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生命力根本上在于:基于从本质到现象的研究路线对不合理的现实进行剖析和改造。但是,局限于特定的历史背景,它的分析主要停留在有关社会制度的宏观层面,而缺乏对微观制度的具体分析,这也正是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目前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显然,在微观行为机理以及影响因素实证方面,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作了很大的发展;因而当代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发展,就要吸收现代西方经济学新近发展起来的研究具体微观问题的工具、模型以及理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谢永新  姚静媛  
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具体地、历史地、深入地阐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现实地指出了人类的发展方向,揭示出人类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文章依据其理论分析了当前我国社会经济活动中存在的种种不和谐现象,并认为马克思主义人本发展的经济学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洁雄  
本文利用2000—2008年的城市数据,研究非农产业劳动生产率影响因素的动态发展趋势及其区域特征。主要结论有:(1)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是劳动生产率差异的主要原因,其作用在近年呈强化趋势。(2)中西部城市集聚效应强于东部。(3)服务业比重与劳动生产率存在倒U型关系。(4)高新技术开发区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系数不显著,出口加工区与保税区甚至带来负效应。(5)受技术效率和人均资本存量的影响,劳动生产率存在收敛性。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汪宗田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所采用的基本方法是制度分析方法,其实质上是制度经济理论。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在我国经济改革中的指导性地位受到一些挑战,甚至受到各种非难和攻击,这种局面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地位。因此,应对这些非难与挑战,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应当而且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发展。在继承与坚持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基础上,借鉴新制度经济学的理论成果和方法,创新马克思主义制度经济理论。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易淼  赵磊  
"共同利益—特殊利益"的矛盾分析,是马克思主义利益理论的重要内容,为考察利益关系提供了科学的分析视角。社会主义制度下,"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中共同利益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共同利益的根本在经济层面,主体是人民群众,最基本内容是保障民生,最高实现形式是共同富裕。在我国的改革进程中,"共同利益—特殊利益"体系呈现出"倒逼—错位—失衡"的演变路径,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纠偏利益关系失衡:以共同富裕为根本原则,以民生为导向,强化共同利益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加强政府干预和规范权力运行来抑制特殊利益的过度膨胀。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洪远朋  于金富  叶正茂  
经济学的核心是经济利益 ,经济学是研究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经济利益问题的科学。自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诞生以来 ,社会主义经济学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 ,采取了三种理论形态 ,即马克思主义创始人的经典社会主义经济学 ,斯大林模式为代表的传统社会主义经济学 ,邓小平理论为代表的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与以往的社会主义经济学的利益观不同 ,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所倡导的是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 ,“共享利益观”是现代社会主义经济学的核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