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77)
- 2023(9573)
- 2022(7969)
- 2021(7194)
- 2020(6059)
- 2019(13176)
- 2018(13067)
- 2017(23827)
- 2016(12642)
- 2015(14172)
- 2014(14034)
- 2013(13493)
- 2012(12789)
- 2011(11939)
- 2010(12212)
- 2009(11583)
- 2008(10989)
- 2007(10216)
- 2006(9237)
- 2005(8421)
- 学科
- 济(69054)
- 经济(68966)
- 管理(42735)
- 业(36787)
- 企(32262)
- 企业(32262)
- 方法(19130)
- 地方(18500)
- 中国(17316)
- 数学(15963)
- 数学方法(15819)
- 技术(15702)
- 业经(14123)
- 制(14044)
- 学(13946)
- 农(13074)
- 地方经济(13023)
- 财(12530)
- 技术管理(11720)
- 体(11557)
- 融(10847)
- 金融(10840)
- 银(10571)
- 银行(10551)
- 行(10285)
- 理论(9859)
- 环境(8682)
- 农业(8567)
- 和(8517)
- 策(8379)
- 机构
- 学院(185274)
- 大学(184894)
- 济(85194)
- 经济(83511)
- 管理(69026)
- 研究(67576)
- 理学(58323)
- 理学院(57662)
- 管理学(56804)
- 管理学院(56426)
- 中国(51263)
- 财(39211)
- 京(38566)
- 科学(38060)
- 所(33680)
- 研究所(30121)
- 中心(30085)
- 财经(29961)
- 江(29754)
- 经济学(27013)
- 经(26973)
- 农(26801)
- 北京(24595)
- 院(24551)
- 范(23910)
- 业大(23800)
- 经济学院(23775)
- 师范(23658)
- 州(23166)
- 财经大学(21767)
- 基金
- 项目(117962)
- 科学(93864)
- 研究(89371)
- 基金(84480)
- 家(73115)
- 国家(72494)
- 科学基金(62322)
- 社会(59200)
- 社会科(56030)
- 社会科学(56018)
- 省(47605)
- 基金项目(44019)
- 教育(40710)
- 划(39019)
- 自然(37097)
- 自然科(36264)
- 自然科学(36253)
- 自然科学基金(35635)
- 编号(34761)
- 资助(32926)
- 创(30234)
- 成果(29166)
- 创新(27311)
- 重点(26953)
- 发(26845)
- 课题(26048)
- 部(25682)
- 国家社会(24837)
- 制(23552)
- 教育部(22434)
共检索到29978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郭铁成 张赤东
基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大现实需求,提出了经济创新度概念,作为GDP的增量式改进指标,考察经济体发展中创新驱动的程度。建立了基于经济创新度的经济体创新评级方法,并通过对2000—2010年26个主要经济体的实证分析,发现各经济体在创新评级变动上呈现如下特征:一是主要经济体的创新非常活跃;二是经济体之间的创新竞争日益激烈;三是少数经济体创新评级出现重大变化。就中国而言,其一是目前已经是中创新度经济体;其二是中国正处于创新起飞的准备阶段,即从中创新度经济体向高创新度经济体跃升的准备阶段,并预测中国在2020年前后进入创新起飞阶段;其三是今后中国经济发展应侧重提高生产率和排放产出率。最后,提出了对国家、地区和企业层面进行创新评价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经济创新度 创新评级 经济体 创新驱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郁 王胜光
创新已不再仅是驱动经济发展的要素或工具,而日益成为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的创新经济部门。本文从经济运行视角对创新系统理论给予新的解释,提出创新经济体的概念,阐释了其内涵和结构,描绘了创新经济从生产、交换、消费、分配到知识再生产的"循环流转"体系及其组织运行机制,以期解析创新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强调了建立创新经济内部循环体系的重要性,并指出了我国当前创新供需失衡的结构性问题。
关键词:
创新系统 创新经济 知识经济 经济循环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刘诗白
1.经济体制是指人类为了谋生而进行的经济活动的组织方式与运行方式。在任何一种社会经济制度下,都有其具体的经济体制。人类经济史表明:寻找到和建立起一个恰当的符合社会当时的物质条件与主观条件的经济体制,才能实现社会经济活动的有效组织与顺利运作。特别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发达的,现代商品经济形态,经济体制的作用更是重要,恰当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关系到包容巨大生产力的国民经济的顺利运行,互相紧密联系的、数以百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严卫华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伟 韩静轩
国有企业的改革趋势表明,“两企分离”已是大势所趋,即国有企业进行基于产业分离的“两点分离”(公共企业与竞争性企业分离)和基于分级所有的“两企分离”(中国政府企业与地方政府企业分离)。国有企业的“两企分离”要求对现有经济体制进行创新,包括财政体制创新、金融体制创新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创新。
关键词:
“两企分离” 改革 体制创新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董志勇
改革开放40年以来,我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和发展,现已成为我国"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和"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技术创新不仅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绿色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需要。本文重点分析了科技创新与协调发展产业体系中其他要素的关系,以及技术创新体系中企业、市场和产学研融合的科学内涵。
关键词:
科技创新 现代化经济体系 经济发展质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何立胜
正如任何经济体制的运行都需要社会支付成本一样,经济体制的创新选择,即“从某种现行制度安排转变到另一种不同制度安排的过程”是有费用的,并且是“一种费用昂费的过程。”在我们给定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收益后,如何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实际上就是对转换成本及体制机会成本的选择,选择的结果应是体制转换的成本及运行成本最小,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这样,体制转换才可能发生,“一项制度安排就会被创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沈敏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质量、效率、动力三大变革,关键要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新时代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实现高质量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就是经济领域的体制机制创新,是完善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制度保障。加快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必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以优质的制度供给、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体系,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技术和制度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双引擎,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必须坚持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的双擎驱动,立足于技术创新,积极探索制度创新,实现技术创新与制度创新的协调互动。
关键词:
现代化经济体系 技术创新 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崔维军 郑伟
2006年我国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未来10年是中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本文基于欧盟创新指数报告2006至2010年的年度报告,定量分析了1995年、2004年及2005年中国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的排名情况,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的差距,比较分析了2006至2010年中国创新能力与俄罗斯、印度及巴西的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的创新能力在主要R&D支出国中排名靠后,与美国、日本和欧盟有非常大的差距,在金砖四国中明显低于俄罗斯,与巴西和印度比较接近。本文的研究对于了解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现状,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创新能力 国际比较 欧盟创新指数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卓元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与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朱厚泽、杜润生、吴明瑜、保育钧、吴象、张卓元、周叔莲、陆学艺、贾康、李义平、刘佐、毛振华、何伟、晓亮、黄范章、赵人伟、吴念鲁、杨继绳、赵海宽、贾文广、杨启先、宋养琰等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娥 孟乔
创新创业是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而创业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文章分析2012-2016年中国创业制度环境,并同创新驱动经济体对比,研究发现:中国创业者的高地位及媒体对创业的高度关注表明社会公众对创新创业活动的高认可和高评价,这可能是现阶段中国创新创业发展的主要外部驱动力;而目前创新型创业活动缺乏,究其原因,可能是中国的法律法规及政府政策对创新创业的激励与保障机制尚未健全,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相对薄弱。为促进中国创新型创业活动开展,推进中国创新型国家建设,需要在继续保持对创新创业高度关注的同时,注重保护私人产权,降低开办企业成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先进科技成果的研发转化,强化产学合作。
关键词:
创业 制度环境 创新驱动 经济转型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娥 赵敏慧
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将经济体划分为要素驱动经济体、效率驱动经济体和创新驱动经济体,并对每一种经济体进行对比研究。基于该研究,我国属于效率驱动经济体(大企业为主)向创新驱动经济体(服务部门扩张)转变发展阶段。创新创业在创新驱动经济体与效率驱动经济体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深刻影响经济体转型。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效率驱动经济体向创新驱动经济体转变中,要立足于创新创业。具体而言,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民众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要完善商务环境,加速创新创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娥 赵敏慧
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将经济体划分为要素驱动经济体、效率驱动经济体和创新驱动经济体,并对每一种经济体进行对比研究。基于该研究,我国属于效率驱动经济体(大企业为主)向创新驱动经济体(服务部门扩张)转变发展阶段。创新创业在创新驱动经济体与效率驱动经济体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深刻影响经济体转型。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效率驱动经济体向创新驱动经济体转变中,要立足于创新创业。具体而言,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民众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要完善商务环境,加速创新创业政策的落实;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促进研究与开发成果转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秀娥 赵敏慧
全球创业观察(GEM)报告的研究目标在于揭示创新创业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其将经济体划分为要素驱动经济体、效率驱动经济体和创新驱动经济体,并对每一种经济体进行对比研究。基于该研究,我国属于效率驱动经济体(大企业为主)向创新驱动经济体(服务部门扩张)转变发展阶段。创新创业在创新驱动经济体与效率驱动经济体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且深刻影响经济体转型。在我国实施创新驱动战略,从效率驱动经济体向创新驱动经济体转变中,要立足于创新创业。具体而言,要注重创新思维的开发,提高民众创新创业实践能力;要完善商务环境,加速创新创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