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371)
- 2023(16464)
- 2022(13277)
- 2021(12053)
- 2020(10210)
- 2019(23125)
- 2018(22780)
- 2017(43728)
- 2016(23687)
- 2015(26905)
- 2014(26969)
- 2013(26401)
- 2012(24392)
- 2011(21984)
- 2010(21993)
- 2009(20450)
- 2008(20052)
- 2007(18096)
- 2006(15893)
- 2005(14453)
- 学科
- 济(117819)
- 经济(117710)
- 管理(67698)
- 业(62976)
- 企(51505)
- 企业(51505)
- 方法(47484)
- 数学(41768)
- 数学方法(41197)
- 中国(28636)
- 农(27566)
- 业经(25540)
- 财(25337)
- 地方(24736)
- 学(22301)
- 制(18933)
- 贸(18875)
- 贸易(18866)
- 农业(18444)
- 易(18311)
- 融(16159)
- 金融(16156)
- 银(15996)
- 银行(15962)
- 务(15785)
- 和(15760)
- 理论(15742)
- 财务(15726)
- 财务管理(15680)
- 行(15207)
- 机构
- 大学(345317)
- 学院(343654)
- 济(148557)
- 经济(145594)
- 管理(130942)
- 研究(116739)
- 理学(112512)
- 理学院(111254)
- 管理学(109124)
- 管理学院(108463)
- 中国(88557)
- 京(72463)
- 科学(70852)
- 财(65786)
- 所(58608)
- 农(55880)
- 中心(54763)
- 研究所(53141)
- 财经(52591)
- 江(52059)
- 业大(49962)
- 经(47622)
- 经济学(46794)
- 北京(45289)
- 范(44594)
- 师范(44122)
- 农业(43740)
- 经济学院(41918)
- 院(41707)
- 州(40959)
- 基金
- 项目(227453)
- 科学(178976)
- 基金(165643)
- 研究(164845)
- 家(144451)
- 国家(143301)
- 科学基金(123138)
- 社会(106107)
- 社会科(100705)
- 社会科学(100678)
- 省(88053)
- 基金项目(86670)
- 自然(78566)
- 自然科(76814)
- 自然科学(76794)
- 教育(75553)
- 自然科学基金(75383)
- 划(74048)
- 资助(67934)
- 编号(66781)
- 成果(54454)
- 重点(51191)
- 部(49958)
- 发(49320)
- 创(46592)
- 课题(45067)
- 国家社会(44959)
- 科研(43718)
- 创新(43657)
- 教育部(43141)
共检索到5154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尹翔硕 刘能华
"数字鸿沟"主要指不同国家在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上的差距。本文把信息化水平区分为传统信息技术和新兴信息技术,首次把国家按收入分成不同的类别,利用面板数据对"数字鸿沟"的成因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对外开放度、知识发展水平、收入水平这些因素不仅对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对传统信息技术水平和新兴信息技术水平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因而我们在政策上应区别对待,才有可能跨越"数字鸿沟",分享"数字红利"。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国际贸易 识字率 人均收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建国 薛天怡 洪小羽
自第四次技术革命以来,数字经济的迅速发展对经济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特别是对福利水平的影响日益显著。本文利用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数和全球149个国家和地区2007—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采用广义倾向得分匹配模型(GPSM)深入探讨了数字鸿沟与福利差距的关系。总体而言,数字鸿沟导致了全球福利不平衡问题,两国间福利差距随“接入沟”的扩大而扩大,当“接入沟”最大时,两国的福利差距达到2.32倍;“使用沟”对福利差距的影响呈N型变化,即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的趋势。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鸿沟通过健康效应和技能效应两种主要途径影响福利差距,其中健康效应和技能效应共同导致福利差距随“接入沟”的扩大而扩大,技能效应则是导致国家间福利差距随“使用沟”扩大而呈现N型变动趋势的主要原因。考虑到不同国家间的发展水平差异,本文还进行了异质性分析,发现两国间收入差距越大,数字鸿沟对福利差距的影响越强。近年来,数字鸿沟在新型数字技术方面表现突出,本文基于工业机器人数据探究新型数字技术鸿沟与福利差距的关系,发现福利差距与机器人数量差距显著正相关。本文明确了数字经济在社会福利共享中的角色,从全球层面分析数字鸿沟对福利差距的影响,可以为推动全球数字包容、促进福利共享提供针对性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胡昭玲 聂燕峰
实现全球价值链(GVC)地位攀升是开放条件下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之一.利用42个经济体2000~2014年的面板数据和KOF全球化指数,文章考察了参与经济全球化对GVC地位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全球化参与程度提高可以显著提升GVC地位,考虑内生性问题、稳健性检验和异质性分析后,结果依然稳健.最后,考察影响机制发现,经济全球化可以通过提高生产率和创新激励,进而促进GVC地位攀升.文章基于全球化视角为GVC地位演变提供了新的解释,有助于客观深入地评估经济全球化的影响.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GVC地位 生产率 创新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崔琳 周方伟 李琛
数字经济的发展有助于地方税收增长,但也影响地区间税收分配格局,产生税收鸿沟。基于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字经济及核心产业统计标准构建数字经济指数,考察数字经济对地方税收及其分配格局的影响与机制。研究发现:数字经济显著提高了地方总税收与企业所得税,但对税收的增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东部、中部地区和税收流入地的税收提升更高,原因是数字企业在区域间分布不均,数字企业发展更好的地区企业所得税增长更快,进而带来地区间税收鸿沟。为实现共同富裕目标,应加快做好适应数字经济的税收征管制度安排,缓解数字经济发展带来的税收鸿沟,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税收鸿沟 企业所得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罗廷锦 茶洪旺
由于人们共享信息和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能力的差异形成"数字鸿沟",不仅拉大贫富差距,还影响人们的财富创造能力,导致越是贫困的地区,"数字鸿沟"越大;区域间"数字鸿沟"越大的地区,贫困程度越深。本文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十二五"期间全国31个省市的"数字鸿沟"和贫困指数,通过皮尔逊检验、OLS回归实证分析"数字鸿沟"与贫困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且有61.6%的贫困指数变化可以通过"数字鸿沟"指数的变化来解释。因此,在信息化时代,缩小"数字鸿沟"可以破除"数字鸿沟"与贫困的恶性循环,从而减少贫困。
关键词:
数字鸿沟 反贫困 贫困指数 主成分分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金殿臣 李媛
文章以铜、铅、锌、锡、铁、铝这6种矿产资源为代表,运用PMG估计法对美国、英国、德国、法国与中国等5个工业化国家工业化进程中金属矿产消费驱动因素的影响进行了测算。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制造业增加值的提高会引起金属矿产消费量的增加;技术进步会引起锡、铁、铝消费量的下降;铜的时间趋势项为正,主要是因为电子消费品的广泛应用带动了铜消费量的增长;价格机制对金属矿产消费的影响主要在长期,且影响较小。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台航 崔小勇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里,初等教育型、中等教育型和高等教育型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文以跨国数据为基础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本文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等教育型人力资本占比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少,而高等教育型的影响作用则会逐渐增大;中等教育型的情况与高等教育型相一致。在实证方面,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结构的测算方法,并以Barro and Lee(2013)提供的跨国教育面板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50—2010年137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结构数据;然后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经济增长 跨国实证分析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台航 崔小勇
在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里,初等教育型、中等教育型和高等教育型人力资本之间的相对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有异质性。本文以跨国数据为基础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理论分析本文指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初等教育型人力资本占比的提高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逐渐减少,而高等教育型的影响作用则会逐渐增大;中等教育型的情况与高等教育型相一致。在实证方面,本文首先提出了人力资本结构的测算方法,并以Barro and Lee(2013)提供的跨国教育面板数据为基础测算了1950—2010年137个国家的人力资本结构数据;然后通过与其他跨国经济数据相结合以进行实证分析。基本的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理论假说,并且稳健性分析和工具变量法的分析结果同基本模型保持一致。
关键词:
人力资本结构 经济增长 跨国实证分析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王爱俭 杜强
自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杠杆问题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本文基于41个国家(地区)1996-2014年的面板数据,采用门槛面板模型对金融杠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杠杆促进了经济发展,但这种促进作用存在着门槛效应,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会随着金融发展情况的变动而显著变化。具体而言,金融规模的扩张会削弱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提升和金融结构优化则有助于增强金融杠杆在经济增长中的促进作用。基于以上分析,积极进行杠杆内部结构调整、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优化信贷结构
关键词:
金融杠杆 经济发展 金融改革 门槛效应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袁勤俭 黄奇 朱庆华
信息技术在全球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 ,也在全球产生了数字鸿沟。本文分析了各个区域之间和各个国家或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 ,指出不同区域、不同国家或地区之间存在明显的数字鸿沟
关键词:
因特网 信息技术 比较研究/数字鸿沟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武亚楠 彭璧玉
现有研究多侧重于分析数字经济对区域碳排放总量、强度和效率的影响,鲜有文献探究产业数字化对其完全碳排放强度的影响。为弥补现有研究不足并丰富相关研究,本文基于WIOD、WDI跨国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产业数字化与其完全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因果关系。研究发现:(1)产业数字化能降低其完全碳排放强度,该结论在替换解释和被解释变量、增加控制变量及考虑内生性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产业数字化通过减少中间投入进而降低了完全碳排放总量和强度,促进了产业增长与碳排放的脱钩;(3)数字化能降低整体农业,种植业和畜牧业,林业,制造业,整体交通运输业,陆路和管道运输,空运,仓储和运输支持活动,邮政和信使活动及采矿业,北美和欧洲国家,发达经济体的完全碳排放强度。但对渔业,水运,水业,建筑业,住宿和餐饮业,东亚国家和不发达经济体的行业完全碳排放强度没有显著影响。同时,在高数字化行业中,数字化对其完全碳排放强度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关键词:
产业数字化 完全碳排放强度 投入产出表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苏月中 向景
税务管理信息一体化建设进程中的数字鸿沟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一种税收管理现象。根据产生的不同原因,税务数字鸿沟可分为机会鸿沟、利用鸿沟和接受鸿沟三类。加大欠发达地区税务信息化软硬件建设投入力度、发挥税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较高地区的先发优势、提高税务人员数据管税能力、培育税务信息文化,是我国跨越税务数字鸿沟的主要途径。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张春海
本文基于79个国家1990—2016年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门槛回归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分别对经济发展中金融杠杆的门槛效应和拐点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促进作用的门槛范围相对较窄,更多表现出的是对经济发展的抑制作用,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作用随着门槛变量值的不同而具有显著的异质性特征,金融规模的增加将会削弱金融杠杆对经济发展的边际促进作用,而金融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有助于促进作用的改善。拐点效应分析表明金融杠杆和经济发展之间呈显著的倒U形非线性关系,中国已于2017年进入后拐点区域,施行稳健有序的金融"去杠杆"、优化金融杠杆内部结构、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应成为当前和未来保持经济增长和金融稳定的内在动力。
关键词:
金融杠杆 经济发展 门槛效应 拐点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吴灏
产权制度对环境外部性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清晰界定产权、对侵权行为的惩罚和建立有效的产权交易市场,都是产权制度直接影响环境的方面,而产权制度对经济、技术和教育的影响也间接影响着环境。利用2008~2010年的国家级面板数据检验了105个国家的产权指数(property rights index)与二氧化碳排放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了经济、教育和技术等各项指标的情况下,产权制度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的直接效应是显著的,产权制度越完善的国家污染水平越低。并且通过对世界各国过去五十年的数据进行分析,发现产权制度对环保法的形成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产权 外部性 环境 二氧化碳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赛男 刘雁蔚 曾松林
随着世界各国频繁出现国际资本大规模流入或流出的现象,极端国际资本流动已成为国际金融领域广泛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参考Forbes&Warnock (2012)的方法,基于54个经济体1991年第一季度至2016年第四季度的国际资本流动数据,构建极端国际资本流动时期数据库,可识别四种极端国际资本流动事件类型:"激增(Surges)""骤停(Sudden Stops)""外逃(Flight)"以及"撤回(Retrenchment)"。基于该数据库,分析贸易开放度对极端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第一,一国贸易开放度越高,其发生极端国际资本流动事件的可能性越低。第二,在考虑了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后,贸易开放度对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流入和流出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对于发达经济体,贸易开放度对外国资本流动和本国资本流动均有显著影响;对于发展中经济体,贸易开放度仅影响本国的资本流动,对外国资本流动的影响并不显著。第三,贸易开放度对长期资本极端流动与短期资本极端流动的影响并没有显著差异。基于本文的研究结果,建议我国应继续坚持贸易开放政策,且此后分析极端国际资本流动应将其细分为激增、骤停、外逃和撤回四类,对极端国际资本流动的监测应区分本国资本和外国资本异常流动情况。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