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223)
2023(10666)
2022(8489)
2021(7728)
2020(6249)
2019(14014)
2018(13969)
2017(26568)
2016(14126)
2015(16180)
2014(16224)
2013(16083)
2012(15360)
2011(14173)
2010(14262)
2009(13642)
2008(13378)
2007(12030)
2006(11175)
2005(10627)
作者
(42386)
(35416)
(35400)
(33978)
(22846)
(16912)
(15896)
(13741)
(13506)
(12496)
(12458)
(11743)
(11558)
(11435)
(11280)
(11014)
(10669)
(10181)
(10103)
(9750)
(9307)
(8647)
(8570)
(8094)
(8065)
(8061)
(7671)
(7464)
(7158)
(7009)
学科
(88105)
经济(88036)
管理(37766)
(33702)
方法(29105)
(25873)
企业(25873)
数学(25772)
数学方法(25557)
中国(24203)
地方(20264)
(18433)
业经(16623)
(15839)
(14820)
贸易(14810)
(14736)
(14412)
(14399)
地方经济(13685)
(12282)
金融(12282)
农业(12083)
(11730)
(11678)
银行(11663)
产业(11650)
(11635)
(11322)
环境(11136)
机构
大学(221186)
学院(217769)
(109332)
经济(107576)
研究(85721)
管理(76172)
中国(66480)
理学(64435)
理学院(63626)
管理学(62577)
管理学院(62169)
科学(47997)
(47849)
(46949)
(43549)
研究所(39267)
财经(37426)
经济学(37246)
中心(36585)
(34142)
经济学院(33333)
(33208)
(32019)
北京(31189)
(30461)
(28749)
师范(28472)
财经大学(27593)
业大(27304)
科学院(26192)
基金
项目(135909)
科学(108139)
基金(101988)
研究(99692)
(89128)
国家(88486)
科学基金(74975)
社会(68550)
社会科(65183)
社会科学(65168)
基金项目(51851)
(48533)
自然(44478)
教育(44405)
自然科(43503)
自然科学(43492)
自然科学基金(42778)
资助(42730)
(41395)
编号(37046)
(31775)
(31368)
成果(31368)
重点(31203)
国家社会(30810)
中国(29054)
教育部(27632)
(26735)
课题(26640)
发展(26302)
期刊
(129248)
经济(129248)
研究(74761)
中国(44737)
(34850)
学报(33077)
科学(31821)
(31775)
管理(31407)
大学(25993)
学学(24454)
经济研究(22901)
(22842)
金融(22842)
农业(21587)
财经(20769)
教育(19491)
技术(18401)
(18317)
问题(17443)
业经(16696)
(16257)
国际(15301)
世界(15096)
技术经济(12892)
(12057)
统计(11924)
经济问题(10564)
(10069)
现代(9926)
共检索到3480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姬沈育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的影响表现在 :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要符合国际分工发展的新趋势 ;其重点不再是保护民族工业 ,而是培养国际竞争力 ;经济结构调整应以国际市场为导向 ,既不能满足于国内市场 ,更不能像过去那样只注重生产领域的调整等。考虑这一影响 ,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该确立开放的产业发展模式 ,调整产业政策实现机制 ,实施西部大开发 ,促进地区间协调发展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东京  
本文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本文认为,"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工业化中期之前的结构演进规律,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结构调整的通则应是"李嘉图定理"。本文指出,企业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主体,由于企业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变化,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不会落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在对结构演进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还对中国的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东京  
本文研究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本文认为,"配第—克拉克定理"只是工业化中期之前的结构演进规律,不能作为衡量一个国家工业化中后期产业结构是否合理的标准;当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中后期,结构调整的通则应是"李嘉图定理"。本文指出,企业是参与国际分工的主体,由于企业的比较优势会不断变化,按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并不会落入所谓的"比较优势陷阱"。在对结构演进规律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还对中国的结构调整提出了建议。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桂芹  
经济全球化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和不可逆转的趋势.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国家经济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本文通过对全球化时代国家经济安全问题的探讨,提出了维护我国经济安全的建议与措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陆磊  王颖  
在即将到来的全球性经济结构调整中,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的发展模式面临严峻挑战。为维持必要的经济增长和要素就业,中国宏观调控当局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政策调整,对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本文的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消费扩张是中期行为,在短期内无法抵补投资和出口增幅下降所带来的增长真空。第二,在当前形势下,中国面临信用风险及不良资产上升的挑战,为此必须进行相应的金融创新。第三,中国应该采取的策略是:在短期,货币当局应面对信用风险导致的通货紧缩;在中期,有必要提升人民币的国际化程度,以此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真正转型。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世界经济的复苏目前处于停顿状态,美国和欧洲的公共债务危机严重,积累了大量外汇储备的发展中国家面临资本损失和福利损失的威胁。全球经济不振对发展中国家的出口和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影响。如果发达国家为摆脱经济危机而执意执行财政赤字货币化政策,则将导致初级产品价格再次暴涨、并最终引起全球通货膨胀。面对未来数年内国际经济形势恶化的挑战,中国必须加速经济结构调整,以确保中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智永  景维民  
我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结构失调,需要转型升级的问题。2008年金融危机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了机遇,但由于前期的中央政策过于强调保增长,结构调整的效果不佳。从2011年开始的新一轮结构调整,由于有效地控制了投资规模,开始初见成效。到新一届政府履新,经济结构调整成为政府工作核心之一,提出的工作思路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但面临的问题依然复杂。要解决影响经济结构调整的体制性障碍,需要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宋涛  
本文认为,消费环节使生产出来的产品得以最后完成其为产品,同时为生产创造出新的动力,消费问题也日益凸显其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战略意义。实现消费结构的升级,扩大消费者的有效需求,客观上要求我们要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和缩小收入差距着手,关键是实现我国经济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这就要求我们在经济结构的调整中要注重以满足消费需求为生产导向,同时注重发挥市场在经济结构调整中的基础性作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孙咏梅  祝金甫  
我国目前实行的固定汇率制度使汇率水平未能反映我国经济发展的实质, 长期实施固定汇率制导致的汇率低估, 加剧了我国经济结构的畸形发展, 破坏了产业结构的协调性, 抑制了国内消费需求的增长, 最终影响到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要完成整个国民经济结构的有序调整, 必须使汇率水平向均衡汇率水平靠拢, 逐步形成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 使汇率制度适应国内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稻葵  徐翔  
结构调整是中国经济当下重要问题之一。外部结构失衡体现于过高的贸易顺差,内部失衡的表现则是居民消费比例过低。对于中国结构调整的进展,国内外学者的主流观点是调整进展有限,结构失衡仍然严重。我们对这一判断提出质疑,我们认为中国经济结构已经开始改善。证据来自两点,一是贸易顺差正在迅速缩减,二是重新计算的居民消费率的复苏。结构改善的主要动力来自于市场机制,而非任何短期或刺激性政策的驱动。即,迅速减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不断提高的工资率使劳动收入占G D P比重不断回升,并进一步推动居民可支配收入占G D P比重上升,这一趋势正是消费率出现U型回升、结构改善的核心动力。结论是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应该坚持市场化道...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于立宏  贺媛  
调整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是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两个关键路径。然而,其可行性取决于能源与要素以及能源间的可替代性。本文运用超对数成本函数和AES替代弹性估算了中国要素间(资本、劳动、能源)以及能源间(煤炭、石油、电力)的相关替代弹性。结果表明,中国能源间的替代、互补效应较弱,能源的自价格弹性亦很低;而劳动对能源的替代性较强,资本和能源之间先替代后互补。因此,应建立以市场化价格机制为核心的能源替代战略,以及依托于发展低碳产业和节能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变。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延东  
经济结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和优化, 是经济发展中不可违背的客观规律。党的十五大提出的“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我国跨世纪具有前瞻性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本文以这次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以往调整, 在背景、性质、任务及目标上存在明显区别为前提, 从宏观和微观有机结合角度, 探讨了在结构调整具体操作中应坚持: 以第二产业为重点调整产业结构; 以市场需求作为调整的依据; 以企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主体; 以技术进步实现结构升级。在调整中促进资产合理流动, 逐步树立国有经济相对产业优势新的思维观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何武  林桂军  程健  
当前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仍处于关键时期,文章认为应统筹三次产业,并在新结构经济学理论的指导下,来促进结构调整及产业转型升级。首先,解除土地相关制度的限制,使农业剩余劳动力向其它产业转型,并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逐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其次,对中国具有优势的纺织、电信等行业应大力鼓励"走出去",并在国内重点扶持技术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飞机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同时支持智能制造这个新兴产业的发展。最后,全面扩大服务业发展,吸纳其它产业的剩余劳动力;通过进一步发展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来提升先进制造业的水平,同时促进文化消费性服务发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薛凤旋  
近5年来,我国学术界及政界讨论最热烈的一个议题,乃我国经济的结构调整以及发展模式转变问题。发展内需以及产业向高增值、高科技含量和资本密集型方向转变成为共识。一些重要经济地区的领导,如广东省近两年来提出珠三角要"腾笼换鸟",引起目前珠三角的主导制造业──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企业界的恐慌。对这些广大第三世界国家求之不得的工业,我国是否应抛弃?对我国最具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及产业政策,应如何推行?文章的简单答案是:紧依国情,寻求经济均衡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