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632)
- 2023(14227)
- 2022(11439)
- 2021(10092)
- 2020(8395)
- 2019(18449)
- 2018(18373)
- 2017(35907)
- 2016(18790)
- 2015(21169)
- 2014(20810)
- 2013(20406)
- 2012(18687)
- 2011(16899)
- 2010(17461)
- 2009(17021)
- 2008(16071)
- 2007(14562)
- 2006(13705)
- 2005(12972)
- 学科
- 济(95194)
- 经济(95099)
- 管理(53677)
- 业(50245)
- 企(39697)
- 企业(39697)
- 中国(33421)
- 融(29187)
- 金融(29186)
- 方法(29034)
- 银(28367)
- 银行(28359)
- 行(27474)
- 数学(25437)
- 数学方法(25179)
- 地方(24998)
- 农(23958)
- 制(22682)
- 财(22483)
- 业经(21377)
- 贸(16378)
- 贸易(16360)
- 农业(16029)
- 易(15892)
- 学(15366)
- 体(15339)
- 地方经济(14266)
- 务(13357)
- 财务(13306)
- 财务管理(13269)
- 机构
- 学院(269090)
- 大学(265654)
- 济(124773)
- 经济(122226)
- 管理(97115)
- 研究(93610)
- 中国(81250)
- 理学(80900)
- 理学院(80069)
- 管理学(78813)
- 管理学院(78317)
- 财(61542)
- 京(55672)
- 科学(50191)
- 财经(47452)
- 所(46575)
- 中心(44227)
- 经(42732)
- 江(41779)
- 研究所(40933)
- 经济学(40697)
- 经济学院(36407)
- 农(36216)
- 北京(36094)
- 财经大学(34924)
- 范(34430)
- 州(34377)
- 师范(34167)
- 院(33403)
- 业大(31322)
- 基金
- 项目(160412)
- 科学(126557)
- 研究(124695)
- 基金(115391)
- 家(97590)
- 国家(96755)
- 科学基金(83121)
- 社会(82021)
- 社会科(77923)
- 社会科学(77905)
- 省(62804)
- 基金项目(59426)
- 教育(56107)
- 编号(51659)
- 划(51295)
- 自然(48011)
- 资助(47063)
- 自然科(46883)
- 自然科学(46873)
- 自然科学基金(46008)
- 成果(43356)
- 发(37412)
- 重点(36367)
- 课题(36301)
- 部(35192)
- 国家社会(34356)
- 创(33323)
- 性(32817)
- 项目编号(31760)
- 发展(31568)
- 期刊
- 济(152167)
- 经济(152167)
- 研究(92932)
- 中国(55620)
- 财(47049)
- 融(46470)
- 金融(46470)
- 管理(39040)
- 农(35501)
- 学报(32636)
- 科学(31482)
- 教育(27044)
- 大学(26166)
- 经济研究(26026)
- 财经(24787)
- 学学(24607)
- 业经(23948)
- 技术(23196)
- 农业(22948)
- 经(21438)
- 问题(20277)
- 贸(17307)
- 国际(16281)
- 理论(14439)
- 技术经济(14075)
- 商业(13575)
- 现代(12994)
- 统计(12951)
- 世界(12875)
- 实践(12558)
共检索到4404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强 孟艳
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改善监管者协调性是各国金融监管体制对混业经营和金融创新适应性变革的关键点。中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在协调性方面存在漏洞和弊端,无论是中国金融业自身健康发展的需要,还是金融开放的外在压力,都要求对既有监管体制进行调整或转换。本文在对金融监管体制进行国际考察和国内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转换我国金融监管体制的路径和方案,以期改善我国的监管者协调性、提高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混业经营 监管者协调性 金融监管体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胜亮
1.完善我国涉外金融监管法律制度。首先,根据审慎性原则,完善和创新金融监管内容。一方面,我国应尽快完善外资和中外合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制度,确定进入市场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以降低我国金融机构的经营风险,提高金融业的金融管理和服务水平,促进我国金融业的稳健发展,保障我国金融业的安全。另一方面,可以尝试建立新的外资金融机构准入形式,允许外资金融机构的准入形式走向分行、子行、合资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乔飞鸽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家敏
WTO的《服务贸易总协定》和《金融服务协议》,界定了企业服务与政府服务的区别。从服务类型、服务规则等方面对金融服务作了详细规范。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中妥善解决国际规则与国内规则的关系、金融自由化与维护金融秩序的关系至关重要。GATS以《巴塞尔协议》为基础,构筑了规范全球化金融市场的法律监管框架,但其局限性也日益明显。
关键词:
WTO GATS 金融全球化 金融监管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刘兴华 胡芳
金融集团是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创新组织形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面临由复杂组织结构及集团内部交易等问题引起的特定风险。"金融集团联合论坛"自成立起来,先后发布多项旨在监督金融集团稳健运营的文件,以切实加强对多元化金融集团的监管。欧盟理事会发布的"监管指令"消弭了欧盟对金融集团监管的重复、脱节现象,使欧盟监管由行业监管向跨行业监管、由机构性监管向功能性监管的方向过渡。
关键词:
金融集团 合作监管 联合论坛 监管指令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姚舜达 朱元倩
通过引入两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析框架,分别测度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创新型经营模式下的经营超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Tob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模式下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重点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约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对银行提升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创新型经营模式下,该积极影响及其敏感性有所减弱。因此,面对新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必要改进监管指标,配合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姚舜达 朱元倩
通过引入两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析框架,分别测度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创新型经营模式下的经营超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Tob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模式下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重点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约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对银行提升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创新型经营模式下,该积极影响及其敏感性有所减弱。因此,面对新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必要改进监管指标,配合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经济全球化将各国的贸易、生产和金融活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客观上要求各国的货币政策由各自为政走向国际协调。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有了新发展,通过同步降息、货币互换、G20峰会等形式,实现了特定时期和特定形势下多国货币政策的密切合作。在后危机时代,货币政策国际协调应以多种方式进行,相关国际组织在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中应进一步发挥作用,而经济联系紧密和经济总量较大国家之间的货币政策国际协调更为重要。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刘晓星 陈学彬
金融全球化的动因是放松管制和技术进步,引起了金融机构和市场结构的巨大变化。新兴市场经济国家因此面临许多新的金融监管问题:新的监管需求,传统监管方法的局限性,处理金融竞争方法的调整,消费者保护,监管成本的控制,监管协调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需要进一步面对跨国金融活动、国际金融标准和监管执行力的挑战。
关键词:
金融全球化 金融监管 问题与挑战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张晓燕 郭莹 武竞伟
研究目标:探究在当前环境下金融监管对中国金融效率的影响、推动中国金融效率的进一步优化。研究方法:采用系统GMM模型验证金融监管、宏观杠杆率对中国金融效率的作用;运用面板门槛效应模型检验金融监管提升金融效率中的门槛效应。研究发现:金融监管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先决条件;宏观杠杆率和金融效率之间存在显著倒U形关系;目前大多数省份宏观杠杆率低于门槛值2.0699,各省份金融效率偏低,适度的金融监管,有利于提高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的贡献。研究创新:综合我国“货币政策、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的金融监管实践构建金融监管指数,基于宏观杠杆率对金融效率影响的数理推导,探究以宏观杠杆率为门槛变量,金融监管提升中国金融效率的门槛效应。研究价值:延续金融强监管态势是金融效率的重要保障;充分发挥宏观杠杆率作用、增强金融监管有效性是金融效率提升的关键;增进金融科技发展及监管是金融效率优化的稳定阀;用好金融政策振兴后发展地区是金融效率的助推器。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赵大伟 李雪
科技是一把"双刃剑",科技与金融的深层次融合在促进金融普惠发展的同时,也给金融业带来了新的风险;科技在金融业的广泛应用给金融监管带来新挑战的同时,也为金融监管机构提升监管效率、改善监管水平提供了新的技术思路和解决方案。在金融科技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一方面,金融创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传统金融风险的异化和新金融风险的出现对我国金融监管提出了更高、更新、更多的要求;另一方面,由于监管责任与监管资源不匹配、监管技术手段不足、监管滞后于金融创新以及监管套利等一系列问题的存在,我国金融监管机构面临着严峻的挑战。鉴于此,研究探讨如何通过技术手段来改善监管,利用"科技+监管"应对"科技+金融"带来的各种挑战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关键词:
金融科技 金融监管 监管科技 金融风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米传民 刘思峰 江可申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辛子波
经济全球化的巨大发展,发展中国家在经历金融危机的洗礼,金融深化理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分析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情况,从四个方面论述具体的挑战,进而从凯恩斯及后凯恩斯学派和新结构主义学派的角度出发对金融深化理论提出质疑的同时又对其进行了反思,并对金融深化理论进行了更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
金融深化 凯恩斯学派 新结构主义学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保刚 李谨 张紫薇
金融监管从实质上看是一种政府管制,目的在于防范金融市场失灵,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维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外部性与信息不对称是金融监管的内在原因,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产生的影响正是对内在原因的外在反映。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基于次贷危机而进行的金融改革,应当且实际上也是以效率和公平为价值目标的。而对于金融市场发展尚未成熟的中国而言,需要借鉴次贷危机所带来的经验教训,走出一条适合自己国情的金融监管之路。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金融监管 法经济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