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176)
2023(20642)
2022(17422)
2021(16093)
2020(13442)
2019(30490)
2018(30490)
2017(58157)
2016(31782)
2015(35577)
2014(35683)
2013(34497)
2012(31345)
2011(28506)
2010(28536)
2009(26436)
2008(25255)
2007(21912)
2006(19356)
2005(17176)
作者
(89695)
(74644)
(74052)
(70755)
(47452)
(35572)
(33863)
(29209)
(28386)
(26306)
(25221)
(25206)
(23777)
(23609)
(23099)
(23023)
(22196)
(21823)
(21545)
(21243)
(18747)
(18357)
(18072)
(17197)
(16959)
(16529)
(16515)
(16246)
(15020)
(14655)
学科
(138406)
经济(138251)
管理(87685)
(79133)
(65758)
企业(65758)
方法(55484)
数学(48005)
数学方法(47377)
中国(35716)
(34371)
(31118)
业经(30098)
地方(30056)
(28881)
(26182)
(23015)
贸易(23002)
农业(22784)
理论(22555)
(22287)
(21535)
金融(21526)
(20765)
银行(20712)
(20198)
(19961)
(19852)
环境(19557)
技术(18265)
机构
大学(441572)
学院(440603)
(182250)
经济(178357)
管理(168346)
研究(154192)
理学(144871)
理学院(143242)
管理学(140519)
管理学院(139725)
中国(115350)
(93762)
科学(93634)
(83242)
(77339)
(71017)
研究所(70374)
中心(69224)
财经(65902)
(65176)
业大(64269)
(59911)
(59598)
北京(59112)
师范(58993)
(56368)
经济学(55803)
农业(55210)
(52464)
经济学院(49868)
基金
项目(298814)
科学(234726)
研究(219682)
基金(215712)
(188379)
国家(186856)
科学基金(159942)
社会(138412)
社会科(131048)
社会科学(131015)
(116603)
基金项目(113205)
自然(102916)
教育(102085)
自然科(100509)
自然科学(100483)
自然科学基金(98635)
(98296)
编号(89885)
资助(88838)
成果(73630)
重点(67426)
(65720)
(64436)
课题(62795)
(61548)
创新(57522)
国家社会(57245)
科研(56689)
教育部(56581)
期刊
(204769)
经济(204769)
研究(134408)
中国(87152)
学报(69566)
(64757)
管理(63344)
科学(63310)
(63309)
教育(53834)
大学(53175)
学学(49881)
农业(44108)
(42258)
金融(42258)
技术(40240)
经济研究(33644)
财经(32600)
业经(32251)
(28132)
问题(26197)
(22403)
图书(21638)
技术经济(21153)
(20946)
(20272)
理论(20193)
统计(19999)
科技(19998)
国际(19909)
共检索到6617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曾国彪  
由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姜凌教授和谢洪燕副教授主著、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年6月出版的《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货币体系改革--基于区域国际货币合作视角的研究》一书,以美国次贷危机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习辉  
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问题,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全球化而货币仍然为国别货币的问题,国际货币体系重构是经济全球化在货币上的要求。美元作为实际上的国际货币时,其货币发行渠道从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发行、财政透支和通货膨胀三个渠道拓展出第四个货币发行渠道,即经常项目赤字。美国的经常项目逆差实际上是美国在境外发行货币,以美国的国家信用购买世界各国的产品和劳务,其实质是一种货币形式的扩张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姜默竹  李俊久  
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的性质是全球美元本位制,美元的主导地位源于需求与供给两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存在着全球经济失衡、美元风险积聚、美国货币权力的风险,需要加以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总体思路应是遵循"五性"原则,采取以利益一致为基础的集体行动,走制度化完善与机制化建设并行推进的路径,改革不一定以货币的多极化为终极目标;为谋求自身正当和合理的利益,中国需要在理念上广泛寻求改革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深层共识,在行动上积极参与供给全球性和区域性公共产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李丹捷  
本文在考察全球经济失衡内在逻辑和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探讨了现行国际货币体系对全球经济失衡的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全球经济失衡主要体现为全球经济的"结构性失衡";现行国际货币体系中国际储备货币发行约束机制的缺失、国际收支汇率调节机制的失灵以及浮动汇率制度下的国际资本流动,不仅导致和固化了全球经济失衡,而且使失衡态势进一步加剧。笔者认为,推动构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是矫正全球经济失衡,有效避免危机发生的重要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卢萍  
在亚洲金融危机中 ,IMF的贷款条件性给危机国带来了许多负面效应 ,从而引起了各界对IMF援助有效性的广泛关注和批评 ,由此又引发了人们对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的思考。作者分别就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的、内容和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应遵循的原则。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兰  
本文从国际货币契约视角探讨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变发展。文章认为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最根本属性在于无约束的纯信用本位货币特质,当前全球经济失衡问题正是在这种信用货币本位下的储备国道德风险作用的集中表现。本文对关于国际货币地位形成的"抵押资产契约"说进行评析,并认为未来国际货币体系将通过货币竞争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来克服无约束的信用本位的弊端。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葛兆强  
本次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此起彼伏,相关改革方案也层出不穷。从国际货币体系由金本位制→金汇兑本位制→黄金—美元本位制→美元本位制的历史演变轨迹可以看出,国际货币形态的更替首先是市场选择的结果,汇率制度的变革决定于大国之间的长期博弈。尽管目前有关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目标模式有多种选择,但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将是由美元、欧元、日元、人民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等多种货币相互制衡的国际货币格局。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进程中,人民币国际化无疑是关键的推动力。从目前的国际政治经济格局看,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应当是周边化→区域化→国际化"三步走"的战略。决定人民币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以及在多大程度上...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曹勇  
本文通过一些容易被人忽略的史实,梳理国际货币体系演变的内在逻辑和发展脉络,回顾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提出的一些重要思想,希望从中获取智慧的启迪,并据此提出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个人见解国际货币体系的核心问题是本位货币的选择,一个公平而有效的国际货币体系应该摆脱对单一主权货币的过度依赖,由所有参与国共同管理,扩大特别提款权的发行规模和使用范围,是现实条件下能被各国接受的可行方案。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阿洛克·谢尔  冯维江  
全球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应追溯到不断加剧的全球经济失衡和国际金融货币体系的基础性缺陷。全球失衡带来的流动性泛滥压低了利率,从而刺激金融机构过度承担风险。发达国家对金融体系的监管过于宽松,货币政策框架也存在缺陷,导致对全世界高风险金融工具的投资大行其道。除了进行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之外,还有两种方法可能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陆磊  李宏瑾  
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篮子是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也是人民币国际化重要的里程碑。本文从外汇储备的货币性质出发,通过对外汇储备需求和储备货币供给的讨论,深入分析了当前美元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内在不稳定性和演进变革的长期性,指出货币国际化和储备货币地位的提高意味着更大的对外风险敞口和国际经济责任。人民币纳入SDR既是增强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和韧性的重要举措,更是人民币国际化新的起点,对中国的金融改革开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今后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包括金融在内的全方位深层次改革,稳步实现新常态下的中高速经济增长,切实提升人民币国际化的水平和质量,为人民币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提供坚实有...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何淑兰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持续发酵的欧债危机和美债危机,使得国际货币体系的制度性缺陷暴露无疑。新兴经济体的崛起将会成为构建国际金融新秩序的重要力量。目前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其在国际货币金融领域的话语权严重不匹配,这也成为国际货币体系运行压力的来源之一。本文先概括了新兴经济体崛起的几个特征,着重分析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及其对新兴经济体的影响,表达了新兴经济体对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诉求。最后本文提出了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的具体策略。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熊爱宗  黄梅波  
当前,国际货币无约束的供给已经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与世界经济不稳定的重要来源,因此,如何约束现行体系下国际货币的供给行为便成为美国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重要议题。本文考察了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供给行为的约束机制,认为多元化的国际货币体系将有利于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性的提高,但是这依赖于国际货币地位的对称性。结合欧元发行之后的情形,本文认为欧元相比美元实力仍有差距,同时二者还没有展开实质意义上的竞争,这使得多元化国际货币结构对国际货币体系稳定效应的发挥受到制约。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晓芳  鲁科技  
本文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的演化视角,分析了主权信用货币与超主权货币充当国际货币的稳定性,以论证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必要性。本文还试图给出一种未来可能的国际货币体系演化路径。现阶段,积极推动人民币国际化,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多元化发展,将有助于缓解“新特里芬难题”,增加国际货币体系的稳定性与公平性,并为创建超主权货币奠定基础。为此,首先应持续保持中国经济相对增长优势,不断增强自身在政治、经济与军事等方面的国际影响力,稳步有序开放国内资本市场,打通人民币国际循环渠道,并进一步获取大宗商品人民币定价权;其次应借助“一带一路”倡议促进亚欧非大陆经济一体化发展,并加强与欧洲的货币政策协调;最后应坚定维护和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并呼吁各国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与单边霸权主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