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3)
2023(13247)
2022(10737)
2021(9688)
2020(7668)
2019(17204)
2018(17082)
2017(31858)
2016(16906)
2015(19198)
2014(19214)
2013(19092)
2012(18137)
2011(16939)
2010(17026)
2009(15979)
2008(15533)
2007(13844)
2006(12995)
2005(12386)
作者
(50483)
(42253)
(42002)
(40252)
(27238)
(20039)
(18909)
(16460)
(16305)
(14958)
(14786)
(14003)
(13810)
(13779)
(13260)
(13058)
(12613)
(12212)
(12115)
(11700)
(10934)
(10346)
(10207)
(9784)
(9670)
(9603)
(9272)
(9166)
(8522)
(8363)
学科
(99047)
经济(98962)
管理(43207)
(42386)
中国(31686)
(30101)
企业(30101)
方法(29605)
地方(26995)
数学(25547)
数学方法(25434)
(25282)
业经(21359)
(17834)
贸易(17816)
农业(17748)
(17243)
(17109)
地方经济(16218)
(15832)
(15666)
(15356)
金融(15356)
(15017)
银行(15000)
(14734)
(14616)
环境(14145)
产业(12533)
发展(12132)
机构
大学(255715)
学院(255266)
(124868)
经济(122790)
研究(102343)
管理(91033)
中国(79317)
理学(76551)
理学院(75546)
管理学(74494)
管理学院(73997)
科学(57598)
(56427)
(53069)
(52211)
研究所(47007)
中心(43747)
财经(41484)
(41198)
经济学(40931)
(38737)
(37838)
北京(37137)
经济学院(36570)
(36439)
(35331)
师范(35022)
业大(32787)
农业(31663)
科学院(31551)
基金
项目(160454)
科学(127939)
研究(120159)
基金(117957)
(102796)
国家(101947)
科学基金(86469)
社会(81321)
社会科(77229)
社会科学(77215)
基金项目(60660)
(59971)
教育(53254)
自然(51011)
(50846)
自然科(49867)
自然科学(49854)
自然科学基金(49016)
资助(47991)
编号(46111)
(41784)
成果(38255)
重点(37043)
(36453)
国家社会(35552)
发展(34809)
(34257)
课题(33725)
(32928)
中国(32844)
期刊
(151878)
经济(151878)
研究(88410)
中国(58718)
(40512)
管理(38208)
(37727)
科学(36856)
学报(36791)
(29212)
金融(29212)
大学(28850)
农业(27947)
教育(27204)
学学(26955)
经济研究(26095)
业经(22786)
技术(22419)
财经(22207)
问题(20181)
(19544)
(17848)
世界(17092)
国际(17037)
(15625)
技术经济(14617)
经济问题(12550)
现代(12106)
商业(12059)
统计(11844)
共检索到4173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张慧莲  郝佳根  
近几年,反经济全球化思潮泛起,并被一些国家付诸于具体的行动,引起人们对经济全球化未来发展的忧虑。当前,经济全球化发展遇阻与世界经济格局的调整密切相关,未来推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主要力量,一是科技进步,二是中国力量。阻力则主要来自:美国从经济全球化的前沿后退,国际公共产品提供不足;主要国家的政治意愿不强,难以达成高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现有国际组织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彼此之间合作不力。未来经济全球化的中美"双头"模式可能存在很长一段时间,前提是中美之间不发生激烈对抗;中国要在维护既有国际经济制度稳定的前提下争取制度性权利,围绕共同的利益关切点推动国际经济合作。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裘宗舜  韩洪灵  
在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推动下,全球经济日益走向一体化。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审时度势,于本世纪初及时地完成了战略重组,将制定一套单一的、高质量的、全球范围内普遍适用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纳入其战略目标。基于此,本文试从会计准则的资本计量功效及其经济后果性质分析会计准则全球化问题,为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薛誉华  
区域化是近几年来全球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动向。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东盟到 APEC和非洲联盟 ,区域化正以前所未有的浪潮席卷全球各地。本文从区域化的动机、协调机制与效应等方面探讨了区域化理念的目的和可能出现的后果。本文的观点是 ,区域化的真实意义在于与全球化进行抗衡 ,而不是人们通常所认为的推进全球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文富德  
印度经济发展潜力与阻力文富德一、印度具有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潜力。1.自然环境。印度幅员辽阔,居世界第七位。盛产稻谷、小麦、玉米、豆类、薯类、棉花、黄麻、甘庶、茶叶、烟草、油菜籽、香料及热带水果,其产量居世界前列。矿产品种齐全。2.人力资源。印度人口居...
[期刊] 中国审计  [作者] 齐惠卿  
外商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简称为FDI),指一个国家的厂商有选择地向另一个国家投入资金、机器设备、技术以及其他无形资产,进行生产经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邓宇  
<正>经历三年疫情,全球经济稳步迈向复苏之路。2023年全球主要经济体的表现各有特点,随着“疤痕效应”减弱,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呈现出较好的韧劲复苏态势,部分新兴经济体保持稳步复苏走势。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估计2023年发达经济体和新兴经济体的GDP增速分别为1.6%和4.1%,总体上处于“软着陆”阶段,以中国、印度为代表的大型新兴经济体继续引领全球经济增长。
关键词: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秦秋莉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对世界政治、经济社会生活等各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经济全球化对每个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将是"一把双刃剑",积极作用与消极影响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发展国家吸收发达国家的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进而为赶超发达国家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工业、经济安全和国家主权等受到挑战,如稍有不慎,就有可能为经济全球化付出沉重的代价。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给中国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也构成了一定挑战。我们应趋利避害,牢牢掌握参与过程中的主动权,审时度势,恰当定位,抓住机遇,深化改革。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沈洪明  
当今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不断发生变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已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国的改革与开放不是孤立的,它与经济全球化有着密不可分的、互为促进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为中国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另一方面,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也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过程,并将有力地推动经济全球化。因此,正确认识当今国际环境所带来的各种影响,对思考今后我国经济发展就显得十分重要。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徐露诗  张力跃  
基于农村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外部环境,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面临如下阻力,一是来自于学校内部教育体制与市场需求的割裂;二是来自于学生从阶层流动角度产生的忧虑;三是社会支撑平台建设滞后。支持其进一步发展的动力有:一是城镇化推进催生的庞大受教育群体;二是产业结构升级引发的技术需求。要将动力因素有效转化为现实推进力,从外部来说政府应继续加强投资、立法及信息平台建设。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王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国际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由经济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既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新的机遇 ,同时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发展中国家要在全球化浪潮中改变自己的劣势地位 ,增强国家的经济竞争力 ,赶超先进的工业化国家 ,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同时 ,还必须有效地发挥政府的调控作用。本文描述了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表现 ,说明了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影响 ,分析了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政府作用的主要领域和方面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段满珍  董博  李铮  曹会云  
"7.23"甬温动车事故的发生让中国高铁发展遭遇了冰封期。曾经的舆论和国内外各方压力纷沓而至,中国要不要继续发展高铁?本文首先回顾了曾经让人们对高铁建设产生怀疑的网络谣言:张拾迈与"夏尔谢夫力";然后从高铁的能源利用、环保设计等角度论证了高铁的节能与环保问题;最后从中国高铁继续建设的必要性、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掌握核心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德国的发展经验等角度论证了中国继续高铁建设的必然趋势。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沈璐  陈祖英  汪金祥  
以2008~2017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讨实体企业进行产融结合对未来主业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总体上,产融结合损害了实体企业的未来主业业绩;企业进行产融结合主要出于投机套利动机而非缓解融资约束动机。进一步检验发现: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削弱产融结合对实体企业未来主业业绩的负面影响;作用机制检验表明,实体企业实施产融结合显著降低了企业的实体主业投资,并通过"挤出"企业实体主业投资这一部分中介效应为渠道阻碍了实体企业的未来主业发展。该研究为产融结合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并且对于政府引导资金"脱虚向实"、实施产融结合和以融促产政策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钱捷  邵宏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越  
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一把利弊参半的双刃剑,但对中国经济发展来说,全球化进程的利大于弊。人口众多曾是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资源和市场的全球性重新配置正在把这一劣势转化为廉价劳动力成本优势和巨大市场潜力优势。经济全球化同时意味着经济运行规则的一体化,在中国经济体制市场化演进过程中,对外开放效应大于自我改革效应。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琦  
近20年来,在技术进步的推动 下,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快,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以国际互联网为代表的信息技术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和降低了商业成本,极大地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随着国际贸易和投资规模扩大,各国生产活动之间的相关程度提高,在21世纪可预见的时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