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6082)
- 2023(22803)
- 2022(19091)
- 2021(17668)
- 2020(15100)
- 2019(33963)
- 2018(33647)
- 2017(63375)
- 2016(34478)
- 2015(38782)
- 2014(38310)
- 2013(37897)
- 2012(34717)
- 2011(31290)
- 2010(31344)
- 2009(29484)
- 2008(29215)
- 2007(26463)
- 2006(23367)
- 2005(21458)
- 学科
- 济(153674)
- 经济(153485)
- 业(112814)
- 管理(110678)
- 企(98401)
- 企业(98401)
- 方法(62698)
- 数学(52058)
- 数学方法(51470)
- 财(43336)
- 农(41613)
- 中国(41248)
- 业经(39420)
- 制(32607)
- 地方(29897)
- 学(28906)
- 务(28302)
- 农业(28276)
- 财务(28232)
- 财务管理(28174)
- 贸(27173)
- 贸易(27150)
- 企业财务(26735)
- 易(26418)
- 技术(24945)
- 银(24529)
- 银行(24465)
- 理论(23904)
- 和(23844)
- 行(23388)
- 机构
- 学院(494384)
- 大学(493396)
- 济(211410)
- 经济(207321)
- 管理(189996)
- 研究(170044)
- 理学(162400)
- 理学院(160639)
- 管理学(157986)
- 管理学院(157057)
- 中国(133177)
- 京(104502)
- 科学(102520)
- 财(99237)
- 农(87096)
- 所(86366)
- 中心(78412)
- 研究所(77910)
- 财经(77805)
- 江(76053)
- 业大(73499)
- 经(70601)
- 农业(68364)
- 北京(65863)
- 经济学(64991)
- 院(60683)
- 范(60615)
- 师范(59895)
- 州(59414)
- 经济学院(58290)
- 基金
- 项目(323365)
- 科学(255145)
- 基金(236622)
- 研究(232561)
- 家(207760)
- 国家(206005)
- 科学基金(176570)
- 社会(150142)
- 社会科(142367)
- 社会科学(142328)
- 省(125996)
- 基金项目(124476)
- 自然(114349)
- 自然科(111771)
- 自然科学(111734)
- 自然科学基金(109798)
- 教育(106244)
- 划(106006)
- 资助(96310)
- 编号(92078)
- 成果(75097)
- 重点(73276)
- 部(71293)
- 创(70115)
- 发(69689)
- 创新(65151)
- 课题(63887)
- 国家社会(63177)
- 科研(62200)
- 教育部(61170)
- 期刊
- 济(241010)
- 经济(241010)
- 研究(146690)
- 中国(102020)
- 财(81057)
- 农(80407)
- 学报(79433)
- 管理(76506)
- 科学(72984)
- 大学(60465)
- 学学(57167)
- 农业(53964)
- 融(49238)
- 金融(49238)
- 教育(47465)
- 技术(44402)
- 财经(39950)
- 经济研究(38874)
- 业经(37892)
- 经(34474)
- 业(31803)
- 问题(31147)
- 技术经济(26603)
- 贸(26181)
- 统计(24362)
- 版(24275)
- 世界(24185)
- 国际(23309)
- 科技(22817)
- 策(22588)
共检索到7571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康志勇
在系统分析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借助于1999—2003年间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微观数据,运用Tobit模型对经济全球化对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自主创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研究的结论揭示,总体来说,经济全球化对中国本土装备制造业企业的自主创新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外资企业的进入、出口规模的扩大及其引发本土市场竞争的加剧都对本土企业的自主创新活动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按企业规模分类的检验显示,"市场竞争"以及外资的进入对于所有企业自主创新的作用是统一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出口的作用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规模越大的企业出口的促进作用越明显,规模越小的企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装备制造业 自主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聂辉华 谭松涛 王宇锋
本文利用2001~200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构成的面板数据,运用Tobit模型考察了影响中国企业创新活动的因素。以研发密度衡量创新活动,我们发现企业的创新与规模、市场竞争之间均呈倒U型关系,一定程度的规模和市场竞争有利于促进企业创新;与其他所有制企业相比,国有企业具有更多的创新活动,并且这种相对优势伴随企业规模变大而更加显著;国有企业的创新效率较低,私营企业的创新效率较高。我们特别区分了市场势力和市场集中度,发现后者可能不适合作为衡量市场竞争程度的指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涂远芬
利用世界银行对中国企业的调查数据,考察了中国服务业企业出口与生产率之间的作用机理,并与中国制造业企业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具备较高生产率的服务业企业会主动选择出口市场(自我选择效应),进入出口市场后又将进一步促进企业生产率的提高(出口学习效应);而中国制造业企业未出现自我选择效应,仅发现了出口学习效应。这一结论为中国"进一步扩大服务业开放"提供了实证依据。
关键词:
出口 自我选择效应 出口学习效应 生产率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宸宇
加入WTO后,中国在开放国内市场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促进了中国的进口贸易自由化。习近平主席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提出要"激发进口潜力、主动扩大进口",这将进一步促进市场竞争,对企业的创新行为产生一系列影响。基于这一背景,文章在整合2005~2007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CEPII-BACI数据库的基础上,对中国制造业企业的创新效率进行测算,同时构造行业进口渗透率指标,系统分析和检验了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看,进口竞争对企业创新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对于加工贸易企业主要通过市场竞争机制抑制了其创新效率的提高;而对于一般贸易企业,进口竞争虽然促进了其创新投入,但并未获得规模效益,表现为创新效率的下降。另外,对于高生产率企业和国际化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弱;对于国有企业和高技术行业企业,进口竞争对其创新效率的抑制作用相对更大。文章结果还显示,要素市场扭曲会强化进口竞争对创新效率的负向作用。文章的结论对于进一步扩大市场开放、提高企业创新效率提供了经验证据。
关键词:
进口竞争 创新效率 异质性 要素市场扭曲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胡静寅 姚莉 万永坤
FDI对东道国行业技术创新的影响是一个颇具有争议的问题。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装备制造业已纳入我国经济振兴规划,其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是促进我国成为装备制造业强国、进而振兴我国经济的根本途径。在充分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对FDI与中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FDI制约了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并基于我国装备市场的发展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装备制造业 自主创新 FDI技术控制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汤毛虎
汇率变动会影响到进出口产品(包括中间投入品)的价格,改变企业的出口竞争力和生产规模,进而影响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表现为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两种效应。使用1998—2007年的微观企业面板数据和固定效应计量方法,并将实际有效汇率对就业的冲击分解为破坏效应和创造效应,分析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我国就业的溢出效应。结果表明,对于出口企业,实际有效汇率上升(人民币升值)的就业创造和就业破坏效应同时存在,且影响系数大致相当,其总体就业情况并没有受到实质性的影响;但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制造业的整体劳动力需求会产生显著的负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冼国明 薄文广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定量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结论认为: 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企业的技术创新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但是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激发外资企业进行更强的技术创新,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小以及外资主要是市场寻求型行业中,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会促进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而在内外资企业技术差距较大以及外资主要是出口导向型行业中,外国直接投资对内资企业的技术创新几乎没有影响。
关键词:
FDI 技术创新 专利制度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冼国明 薄文广
本文使用面板数据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内资大中型工业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其它类型企业)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结论认为:在全国范围内,国有企业、其它类型企业和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对其它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产生明显的促进作用,但是内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会激发外资企业进行更强的技术创新,内资企业在与外资企业技术创新的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在东部地区,其它类型的大中型工业企业的技术创新对于外资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存在着积极的作用,而国有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却不会对外资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带来什么影响;...
关键词:
FDI 技术创新 专利申请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继方,向虹,张军贤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引起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刻变革。首先是面向国际市场与WTO合作,将加速企业经济形态与经营战略的转变;其次,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为企业核心能力管理提供了新的战略模式;再次,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将是对企业精英人才的管理,企业的制胜能力将取决于它们是否拥有知识的优势;最后,绿色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商机,企业的绿色管理是造就竞争主动权的关键要素。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寇宗来 高琼
本文基于新产业组织学中SCP分析范式,采用2004~2007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库,利用Tobit模型对影响企业研发强度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企业规模和市场集中度与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规模的增长和竞争的加剧是有利于创新的。从企业产权特征来看,与其他所有制相比,股份制和有限责任制企业的创新投入激励要更大些,而国有企业和私人企业则无明显差异。此外,企业的市场份额越大,其研发积极性也更高,这表明研发具有一定的规模经济。除了市场结构对创新投入影响外,市场绩效也影响着企业的研发强度,其中,企业的利润积累能促进研发支出,且研发支出也随新产品产值比重的提高...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文娜 毛其淋
本文以中国2001年入世为背景,利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与关税数据研究进口关税减免对中国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微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中间品关税减免引致的成本及种类效应不仅可以显著促进企业新产品创新决策,而且也提高了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强度,但最终品关税减免引致的竞争效应对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不明显,这一结论在有效克服进口关税减免的内生性之后依然稳健。进口关税减免对不同特征企业的新产品创新具有异质性影响:最终品关税减免显著抑制了最低生产率企业进行新产品创新的概率,但对最高生产率企业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中间品关税减免对中低生产率企业、中低规模企业、较高融资约束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威 黄顺武 喻鑫
基于扩展的职业选择理论和中国制造业28个行业1999-2007年的面板数据,本文构建了一个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经验研究的重要发现是:FDI对中国企业家精神具有短期打压和长期培育两种不同效应;并且,长期培育效应大于短期打压效应。这一发现对于中国的引资政策无疑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关键词:
FDI 企业家精神 打压效应 培育效应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宋晓洪
装备制造业是任何一个发达工业体系的中枢,在经济成长和新型工业化过程中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对我国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运用DEA理论,引入基于输入的C2R模型和单纯评价技术有效的BC2模型,从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视角,分两阶段对装备制造企业自主创新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娟 刘梦洁 王维薇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智能化转型升级是学界、业界普遍关注的重点议题。文章以OFDI企业为准自然实验,利用2005~2020年上市企业产品智能化数据,运用倍差法系统探究OFDI赋能“中国智造”的作用效果与影响路径。研究发现,OFDI显著提升了企业产品智能化生产倾向性和产品智能化种类,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此结果依然稳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相较于民企和外企,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国企的激励作用更为凸显;相较于新兴产业和瓶颈产业,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成熟产业的激励作用更为显著;企业年龄与产品智能化呈现出显著的“倒U型”关系,这表明OFDI赋能“中国智造”对于处于“成长”或“成熟”期的中国企业恰逢其时。影响路径的三重差分结果表明,逆梯度下OFDI赋能“中国智造”可借助创新激励效应和成本优化效应实现;顺梯度下OFDI赋能“中国智造”的创新激励效应并不显著,但成本优化效应更为凸显。文章的研究结论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企业创新驱动战略实施及智能化转型升级路径选择具有重要启示及借鉴意义。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金雪琴 文嫮
信息制造业在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中国有着重要的地位。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水平各异,其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研究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构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综合指标体系,对1999—2007年中国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区域差异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1)按照信息制造业创新能力的梯度差异可以把我国31个省、市、区初步划分为五大等级;(2)等级之间的差距随着等级强度的增加而增大,等级上各省、市、区的分布大致呈金字塔型;(3)31个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时间维度变动轨迹显示,1/5以上的省、市、区信息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呈上升态势,1/4以上的省、市、区比较稳定,不到1/3的省、市、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