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73)
- 2023(14139)
- 2022(11421)
- 2021(10301)
- 2020(8433)
- 2019(18779)
- 2018(18128)
- 2017(34552)
- 2016(18519)
- 2015(20775)
- 2014(20385)
- 2013(20297)
- 2012(18914)
- 2011(17348)
- 2010(16988)
- 2009(16094)
- 2008(15515)
- 2007(13310)
- 2006(11991)
- 2005(11006)
- 学科
- 济(104582)
- 经济(104476)
- 管理(51406)
- 业(48923)
- 方法(40971)
- 数学(37305)
- 数学方法(37160)
- 企(36533)
- 企业(36533)
- 中国(27394)
- 农(24348)
- 地方(21556)
- 财(20417)
- 业经(19600)
- 贸(18926)
- 贸易(18916)
- 易(18407)
- 学(17446)
- 农业(16809)
- 制(16006)
- 融(14716)
- 金融(14716)
- 环境(14256)
- 银(13900)
- 银行(13865)
- 地方经济(13767)
- 行(13368)
- 发(12717)
- 产业(12332)
- 体(12157)
- 机构
- 大学(278726)
- 学院(275236)
- 济(135620)
- 经济(133653)
- 管理(103357)
- 研究(102630)
- 理学(89820)
- 理学院(88806)
- 管理学(87629)
- 管理学院(87125)
- 中国(78437)
- 科学(58270)
- 京(58100)
- 财(57820)
- 所(51559)
- 农(48231)
- 财经(47185)
- 研究所(46950)
- 经济学(45258)
- 中心(44920)
- 经(43354)
- 经济学院(40905)
- 业大(40104)
- 江(38638)
- 农业(37926)
- 北京(36904)
- 院(36267)
- 财经大学(35361)
- 范(33793)
- 师范(33412)
- 基金
- 项目(185232)
- 科学(147835)
- 基金(140451)
- 研究(131269)
- 家(124354)
- 国家(123400)
- 科学基金(105228)
- 社会(91496)
- 社会科(87075)
- 社会科学(87053)
- 基金项目(73400)
- 省(67630)
- 自然(65722)
- 自然科(64288)
- 自然科学(64268)
- 自然科学基金(63238)
- 教育(58623)
- 划(58062)
- 资助(56922)
- 编号(47781)
- 部(42950)
- 重点(42233)
- 发(41184)
- 国家社会(40799)
- 成果(38227)
- 创(38181)
- 教育部(37338)
- 中国(36137)
- 创新(35994)
- 人文(35650)
共检索到4130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马汴京 蔡海静
本文使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定量检验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结果表明,经济全球化显著提升了中国居民幸福感,但其主要通过降低通货膨胀率和失业率、增加人们收入、改善人们健康状况,以及缩小贫富差距等民生改善渠道,间接作用于居民幸福感。这一结论与样本选择无关,也不受自选择效应和变量内生性影响。中国政府在发挥比较优势有序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可考虑通过扩大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就业培训等民生方面支出缓解其可能的负面效应,使经济全球化福利惠及中国每个居民。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通货膨胀 失业 幸福感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覃一冬 张先锋 满强
采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对城市规模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城市规模扩大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显著为负,并且对东部地区居民和高收入群体所产生的负效应要显著大于西部地区居民和低收入群体。从作用机制来看,城市规模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作用主要是通过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和增加人口密度两条途径来传递的,即通过前者产生间接的正向作用,而通过后者产生间接的负效应。
关键词:
城市规模 人口密度 工资 主观幸福感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城城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在使用Ordered Probit等计量模型分析后发现,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显著。具体表现在:(1)财政透明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财政透明度与居民幸福感呈正U型关系;(2)财政支出分权、民生类支出显著促进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并且其交互项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抑制了两者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3)宏观税收负担率与居民幸福感呈倒U型的关系。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梁城城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和省级宏观数据,在使用Ordered Probit等计量模型分析后发现,地方政府财政行为对居民幸福感影响显著。具体表现在:(1)财政透明度、公共服务满意度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的影响,并且财政透明度与居民幸福感呈正U型关系;(2)财政支出分权、民生类支出显著促进了居民幸福感的提升,并且其交互项对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抑制了两者对幸福感的促进作用;(3)宏观税收负担率与居民幸福感呈倒U型的关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永明 何凌云
本文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评估了环境污染对我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首先,居民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对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有重要的影响。在工作中不得不把自己弄得很脏的居民感到不太幸福,居住在工矿区、老城区等社区的居民感到不太幸福。空气污染显著地降低了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居住在二氧化硫排放量、烟尘排放量以及建筑和拆迁扬尘产生量较高地区的居民更不幸福。其次,目前我国东部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受环境污染的影响较大,而其对中西部地区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尚不显著。最后,环境污染的不公平性问题在我国暂不存在,空气污染对不同年龄、教育水平和社会经济地位的人群幸福感的影响度没有太大差异。减轻环境污染不仅有利于提高居民的主观幸福感,还能有效缓解我国的社会不平等问题。
关键词:
城市化 主观幸福感 空气污染 异质性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鲁元平 张克中
利用CGSS数据分析我国社会流动、机会不均等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结论显示:(1)与父代的职业地位相比,子代向下的社会流动将会显著降低其主观幸福感,而向上的社会流动并没有显著地促进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提升;(2)机会不均等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它与向下社会流动的交互效应对居民的幸福感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这意味着机会不平等感知增强了社会不流动带来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
社会流动 机会不均 主观幸福感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祝仲坤 冷晨昕
基于2013年度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数据(CSS2013),本文系统考察了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使用互联网会显著提升居民的主观幸福感,在加入其他控制变量、考虑地区异质性后,这一效应依然存在。为了克服互联网使用的潜在内生性问题,本文以居民2012年通讯支出为工具变量,运用双变量有序Probit模型(Bioprobit模型)和工具变量条件混合过程估计法(CMP方法)进行回归,并进一步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构造反事实框架纠正选择性偏误,结论依然支持互联网使用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正向效应。分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胡宏兵 苏萌
本文运用世界价值观调查数据考察保险发展对中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在控制了性别、年龄等个体微观变量和人均GDP、通货膨胀率、失业率等宏观经济变量后得出结论:财险业和寿险业都能够影响居民幸福感,但是具有差异性。从财险业来看,保险密度对居民幸福感具有正向影响,人均赔付的影响不显著;从寿险业来看,保险密度和人均赔付均与居民幸福感正相关。本文首次将保险发展纳入居民幸福感研究领域,具有原创性。
关键词:
保险发展 居民幸福感 财险业 寿险业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胡珺 高挺 常启国
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微观数据(CGSS),考察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家庭金融投资行为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其中股票和基金投资均会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而债券投资对居民幸福感的负向作用并不显著;居民风险偏好水平上升会降低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对居民主观幸福感的负向作用;东部地区家庭金融投资行为显著降低居民主观幸福感,而中西部地区家庭金融投资行为并未对居民主观幸福感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资树荣 张姣君
我国人均文化消费逐年增长,而文化消费是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来源。本文使用CGSS数据研究文化消费对我国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效应。首先使用熵值法对CGSS中反映居民幸福感的数据进行综合测度得到幸福感数值。然后进行基准回归分析,表明文化消费提升我国居民幸福感的效应是显著的,且随着时间变化,文化消费对幸福感的提升作用在上升。再通过替换实证模型和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文化消费影响幸福感的估计结果具有稳健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了相应的促进居民文化消费提升幸福感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文化消费 幸福感 提升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泽泉
对于以关系取向、伦理本位为特征的中国社会,研究社会资本对健康的影响更具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年度的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研究中国居民个人社会资本对其健康水平的影响,并具体分析了这种影响的性别、年龄和城乡差异。现有数据为社会资本影响个人的健康水平提供了中国经验证据,体现了西方社会原有解释命题的有效性和中国社会的普遍适用性,即个人社会资本对健康发生学解释具有较强的解释效度和信度,同时也体现了中国经验的特殊性。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居民的个人社会资本对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个人社会资本的构成性成分对于健康的影响具有差异性;个人社会资本,尤其是网络规模与熟人单位类型,是决定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个人社会资本对健康影响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年龄、教育水平、社会地位和城乡差异,具有较明显的群际差异性和空间属性。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马晓君 王常欣 张紫嫣
幸福不仅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因素,更是人们生活追求的最终目标。本文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创新性地从环境"二维化"这一研究视角,将环境因素划分为两个维度,即客观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与居民主观的环境行为,采用优化的两阶段有序Probit回归模型,沿着"客观存在的环境污染因素——居民幸福感"和"居民幸福感——居民主观的环境行为"两条研究思路展开实证分析,在实证过程中引入控制变量及工具变量,同时对经济因素及地区因素可能导致的组群差异进行考量和比较。结果显示,无论是环境污染对居民幸福感,还是居民幸福感对居民环境行为,其影响均是显著的,且具有异质性;环境污染通过影响居民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和社会活动对居民幸福感产生影响,而居民环境行为则因个体收入和居民幸福感程度的不同产生差异。本文对环境与居民幸福感之间的作用机制展开深入分析,为政府出台环境政策的制定、提升居民幸福感及居民环境行为贡献度奠定理论基础。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张学志 才国伟
本文利用2008年广东省成人调查数据,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收入与价值观是影响居民幸福感的重要因素。绝对收入对居民幸福感有正向作用,并与之呈倒"U"型关系。但是考虑相对收入的影响后,绝对收入对幸福感的影响不再显著。对我国居民幸福感有显著影响的价值观念是物质观和生活观,重视金钱的人群幸福感水平更低,重视生活情趣的人群幸福感水平更高。本文对不同收入、不同户籍的样本进行了分组检验,结果证实了研究结论的稳健性。
关键词:
幸福感 收入 价值观 实证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吴清华 冷晨昕 祝仲坤
人情消费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结合2015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数据,以人情消费作为代理变量,采用有序Logit模型、有序Probit模型,在考虑个体异质性因素、地区因素基础上,考察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表明:人情消费与农村居民幸福感呈现典型的"倒U型"关系,人情消费具有福利效应的"拐点"出现在家庭人情消费占总消费支出的比例约为42%处。通过变换估计方法、替换被解释变量进行稳健性检验后,这一结果依然成立;当人情消费位于均值11.41%处,农村居民自我幸福感评价为"非常幸福"的概率显著提高8.8%;人情消费对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表现出鲜明的群体差异,西部地区、低收入、已婚、中老年群体人情消费超过"拐点"的比例更高,党员超过"拐点"的比例则明显低于普通群众。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谢超 杨书华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的数据,用实证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收入、保险与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关系。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收入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是正向显著的,没有地区和性别差异;保险对居民幸福感的影响亦是正向显著的,但存在性别差异和城乡差异;收入、保险联合对居民幸福感的作用机制,可以通过收入的提升和不同收入群体对保险的心理感受等发生作用,影响居民幸福感的变化。基于这些基本结论,从增加收入,加强社会保障制度的顶层设计和城乡统筹,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政策、资金和人才培养支持等方面提出政策建议,以全面改善和提升城乡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
收入 保险 幸福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