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45)
- 2023(14446)
- 2022(11764)
- 2021(10290)
- 2020(8844)
- 2019(19845)
- 2018(19554)
- 2017(37622)
- 2016(20677)
- 2015(23570)
- 2014(23952)
- 2013(23643)
- 2012(22028)
- 2011(20203)
- 2010(20397)
- 2009(19522)
- 2008(19194)
- 2007(17531)
- 2006(15690)
- 2005(14664)
- 学科
- 济(106911)
- 经济(106798)
- 管理(62235)
- 业(55489)
- 企(44776)
- 企业(44776)
- 方法(38275)
- 数学(33503)
- 数学方法(33214)
- 中国(26653)
- 农(25545)
- 地方(25308)
- 财(24082)
- 业经(22302)
- 制(21667)
- 学(20729)
- 农业(16944)
- 融(15736)
- 金融(15732)
- 贸(15700)
- 贸易(15693)
- 体(15637)
- 环境(15447)
- 银(15435)
- 地方经济(15431)
- 银行(15403)
- 易(15138)
- 行(14728)
- 和(14298)
- 务(13830)
- 机构
- 大学(310664)
- 学院(309885)
- 济(138732)
- 经济(135932)
- 管理(113660)
- 研究(111336)
- 理学(96728)
- 理学院(95559)
- 管理学(93985)
- 管理学院(93383)
- 中国(84373)
- 科学(66099)
- 京(65544)
- 财(64182)
- 所(57344)
- 研究所(51640)
- 农(51355)
- 财经(50175)
- 中心(50076)
- 江(48841)
- 经(45232)
- 经济学(44569)
- 业大(43533)
- 北京(41406)
- 范(40462)
- 师范(40086)
- 农业(40068)
- 经济学院(39867)
- 院(39754)
- 州(37894)
- 基金
- 项目(199094)
- 科学(156857)
- 研究(146294)
- 基金(144476)
- 家(125724)
- 国家(124714)
- 科学基金(105974)
- 社会(95301)
- 社会科(90310)
- 社会科学(90285)
- 省(77575)
- 基金项目(75816)
- 教育(66378)
- 自然(65611)
- 划(65113)
- 自然科(64017)
- 自然科学(64000)
- 自然科学基金(62863)
- 编号(58668)
- 资助(58231)
- 成果(48859)
- 重点(45804)
- 发(44900)
- 部(44393)
- 课题(41391)
- 创(40719)
- 国家社会(40233)
- 制(39862)
- 创新(38381)
- 教育部(38022)
- 期刊
- 济(163702)
- 经济(163702)
- 研究(96548)
- 中国(63211)
- 财(51181)
- 农(47757)
- 学报(47488)
- 科学(44025)
- 管理(42992)
- 大学(36089)
- 学学(34134)
- 农业(31392)
- 融(30816)
- 金融(30816)
- 教育(29683)
- 技术(27243)
- 经济研究(26741)
- 财经(26278)
- 业经(24333)
- 经(22713)
- 问题(21611)
- 技术经济(16950)
- 贸(16645)
- 业(16525)
- 统计(15163)
- 世界(14935)
- 国际(14637)
- 版(14632)
- 理论(14339)
- 商业(14172)
共检索到4781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侯水平
经济学原理应用于法律研究在西方产生了一门新的经济学科——法律经济学。尽管其萌芽可以追溯到更早些时候,但真正的成长期还是上个世纪的70年代。在西方国家,法律经济学迄今为止所关注的对象仍然集中在国内法上,而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微观性的。这一点不仅体现于学者们的研究实践,在法律经济学理论中也有所反映。而在我国,目前对于法律经济学的探讨,还只是停留在对外国理论的翻译和介绍上。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姚德文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学术界一直存在着关于重化工业发展与服务业发展孰先孰后的讨论。一种观点是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服务业;另一种则是必须先发展重化工业和深加工工业,然后才能发展服务业。文章重回Chenery工业化模型,以人均GDP检验了中国及各区域的工业化进程,认为中国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但各区域相差悬殊,加快城镇化是加快重工业和服务业发展的共同前提和持续动力。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澄 王东峰
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一体化组织的理论,然后从新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提出了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本质的新视角。
关键词:
区域经济一体化 新制度经济学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学科概况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古老但仍焕发蓬勃生机的学科.它主要探讨人类在空间上的经济活动规律以及人类经济活动对空间的影响。人类的经济活动必然在一定的区域进行,并受特定的政治环境、民俗民族文化习惯、自然地理环境、技术水平和市场活动惯性的影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倪鹏飞
区域经济学的主题是研究资源的空间配置和关注"何地"、"为何"。但是,长期以来区域经济学并未形成一个具有内在逻辑的分析框架,区域经济学与其说是一门严谨的社会学科,倒不如说是若干理论的大杂烩,其中包括区位论、区域经济增长理论、区域不平衡理论、区域政策理论等等。因此,促进区域经济学理论体系建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雷速
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县市中的中小企业在发展中却面临着更多更大的困难 ,缓解这些困难 ,主要应在推进城镇化建设 ,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引导企业组建集团、大力发展招商引资和抓好教育与培训等方面狠下功夫。
关键词:
县级经济 中小企业 困难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丽
近年来 ,在我国特色经济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中 ,大多数研究者没有对特色经济、区域经济学进行鉴别 ,导致在实践中特色经济的发展思路混乱 ,对特色经济的顺利发展产生很大影响。本文试图对特色经济与区域经济学的联系与差异进行探讨 ,提出了几个探索性结论。
关键词:
特色经济 区域经济学 西部大开发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孙烽
区域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均是因市场制度内在缺陷而引致的制度变迁过 程。所不同的是制度变迁的方式,前者是由区域体内各国政府起着主导作用的强制性变迁,而 后者主要是由各市场主体出于趋利动机自发推动的诱致性变迁;并由此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迥 异的制度效应。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路蕾
随着世界经济的缓慢复苏,经济全球化进入深度调整和完善时期,而我国也面临未来较长时间内经济中速发展的"新常态"阶段,实现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亟需调整我国长期不平衡的区域经济格局。本文根据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和发展历程,研究其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格局,并对深度全球化背景下我国区域经济总体、总量、增长和空间格局的调整趋势进行深入分析。
关键词:
深度全球化 区域经济 格局调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映
共同富裕既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范畴,也是空间科学的重要范畴。邓小平"先富、共富"思想和"两个大局"战略构想对共同富裕与空间均衡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共同富裕对区域科学的重大贡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志伟 王东峰 刘澄
在世界经济发展进程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一,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集中体现与必然结果。文章通过对关税同盟理论的福利效应分析、基于CGE模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福利效应研究以及对区域贸易组织边界条件的福利效应分析,提出了用福利经济学来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的新视野。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鹏照 刘普照
一、区域经济发展理论脉络 1.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 生产力层次推移理论是国际上的一种区域经济理论,即无论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一国范围内,客观上存在着经济技术上的不同层次。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力从层次高的发达地区向层次低的落后地区推移,从而逐步缩小地区差距,实现一国经济分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小建 时慧娜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的区域经济学思想,涉及区域差异与贸易、区域经济发展、区域竞争与合作等,这些思想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诺奖得主的学术观点反映出经济学研究越来越关注区域(空间)问题,区域经济研究越来越转向宏微观兼顾,研究方法更加精细化。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的区域经济学思想对区际贸易及我国区域经济差异等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受诺贝尔经济学获奖者区域经济学思想的启发,中国的相关研究应更加关注空间因素,注重对具有中国特色的事物及现象的研究,使区域经济研究向规范和精细化方向发展,同时关注制度创新研究,建立中国特色的区域经济学。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谷继建 颜珂
宏观经济失衡中的经济发展节奏和经济发展程度是两个不可回避的问题,以往在研究宏观经济失衡时常常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发展节奏上,而不是从制度的内在需求入手分析宏观经济失衡的原因。制度变迁具有模仿性,只有制度达到相对均衡才会使宏观经济实现均衡。文章以新制度经济学有关制度的原理为框架,以天津、北京、上海、成渝四个"新特区"为案例,来分析实现中国宏观经济均衡发展的制度内生性。
关键词:
制度 失衡 案例 均衡 宏观经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