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20)
- 2023(16611)
- 2022(13608)
- 2021(12346)
- 2020(10050)
- 2019(22228)
- 2018(22103)
- 2017(42072)
- 2016(22769)
- 2015(25580)
- 2014(25712)
- 2013(25735)
- 2012(24112)
- 2011(21878)
- 2010(22709)
- 2009(21518)
- 2008(21416)
- 2007(19778)
- 2006(18362)
- 2005(17106)
- 学科
- 济(121454)
- 经济(121312)
- 业(92200)
- 企(73375)
- 企业(73375)
- 管理(73174)
- 农(48467)
- 方法(39478)
- 业经(35276)
- 中国(32963)
- 农业(32668)
- 地方(30269)
- 数学(30242)
- 数学方法(29982)
- 财(28209)
- 制(22798)
- 学(20566)
- 技术(19792)
- 务(18822)
- 财务(18785)
- 贸(18784)
- 贸易(18766)
- 财务管理(18757)
- 策(18396)
- 易(18117)
- 和(17957)
- 发(17874)
- 企业财务(17729)
- 体(17489)
- 融(17400)
- 机构
- 学院(345043)
- 大学(337243)
- 济(155677)
- 经济(152739)
- 管理(129836)
- 研究(123491)
- 理学(109642)
- 理学院(108412)
- 管理学(106836)
- 管理学院(106196)
- 中国(97787)
- 科学(72559)
- 京(72119)
- 农(71079)
- 财(68988)
- 所(63936)
- 研究所(57156)
- 中心(56083)
- 江(56080)
- 农业(54363)
- 财经(53528)
- 业大(52415)
- 经(48265)
- 经济学(47442)
- 北京(45720)
- 州(44119)
- 范(44029)
- 师范(43589)
- 院(43005)
- 经济学院(42408)
- 基金
- 项目(214490)
- 科学(169811)
- 研究(159604)
- 基金(155043)
- 家(134539)
- 国家(133204)
- 科学基金(114330)
- 社会(105014)
- 社会科(99181)
- 社会科学(99156)
- 省(85860)
- 基金项目(81238)
- 教育(70406)
- 自然(70280)
- 划(69900)
- 自然科(68666)
- 自然科学(68651)
- 自然科学基金(67466)
- 编号(64395)
- 资助(61973)
- 发(52730)
- 成果(52159)
- 重点(48154)
- 部(47014)
- 创(46657)
- 课题(44702)
- 业(44571)
- 国家社会(43884)
- 发展(43299)
- 创新(42964)
- 期刊
- 济(196597)
- 经济(196597)
- 研究(107898)
- 中国(77028)
- 农(72529)
- 财(54681)
- 管理(53641)
- 学报(51988)
- 科学(50577)
- 农业(48657)
- 大学(40433)
- 学学(38509)
- 融(38265)
- 金融(38265)
- 业经(35241)
- 教育(33547)
- 技术(32476)
- 经济研究(29830)
- 财经(27938)
- 业(26180)
- 问题(25745)
- 经(24410)
- 技术经济(21055)
- 世界(20409)
- 贸(18948)
- 版(17289)
- 国际(17206)
- 现代(17060)
- 经济问题(16964)
- 商业(16775)
共检索到554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志冲 季学明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马丁 陈建荣
苏州农业素负盛名,生产水平历来较高。全面实行家庭联产包制以来,在乡镇工业蓬勃发展,青壮年劳力大批转向农外产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情况下,苏州农业仍然没有出现大的起落。但是,勿庸讳言,苏州和其它经济发达地区一样,农业生产都存在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经济效益不高越来越突出。近几年,由于物价水平不断上涨,农业经济效益尤其是种植业经济效益呈直线下降趋势。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郅政 杨天和
本文探讨了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经营模式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作者认为,在我国经济发达区,以均分土地为主要特征的土地承包经营模式已不适应形势的发展,应以土地适度规模替代土地均分经营模式,以提高土地规模经营效益和农业比较利益,使农业成为具有自我积累和发展能力的基础产业,更好地适应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作者总结,分析了目前存在的几种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模式的效益,提出了加速经济发达区适度规模经营进程的对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力,彭新育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赵文 程杰
2003年以来中国农产品价格上涨可能反映的是食品短缺点的理论问题。劳动力流出农业后,农业要素禀赋结构变化诱致了生产方式变化。随着农户非自有生产要素(机械、化肥等)投入增长加快,产出弹性提高,生产贡献变大,其对农户自有生产要素的替代弹性远大于1,因此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份额上升;而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土地、劳动)的产出弹性和贡献份额下降。这导致农户在农产品价格上涨中分得的收益份额越来越小,农产品价格上涨对农户务农的经济激励不断降低,农业增产乏力,价格累年循环上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亚非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日本两个"世界工厂"的生产方式,阐述了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的异同与优劣势,提出了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的思路。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优势和劣势,为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工厂"的进程中选择适合自身的生产方式,实现企业的再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大规模生产 大规模定制 经济全球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荣刚 程序
本文对制约苏南经济发达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问题,如土地资源紧缺,土壤肥力退化,农业的比较效益低,农民务农积极性下降,分户承包,基本农田年久失修,洪涝灾害加剧等进行了阐述。同时提出了发展“三高”农业,提高农业的整体效益;实施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大农业投入。建立高标准农田;健全农村服务化体系;科学施肥与用药;加强对该地区农业持续发展的新模式的研究6项对策。
关键词:
苏南,农业持续发展,问题,对策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罗志锋 梅福林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发展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然而,依据社会发展不平衡规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切忌一刀切、一盘棋,不可采取单一的发展模式。本文针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新农村建设现状,总结了当前现代农业建设的几种主要模式,理性分析了经济欠发达地区选择现代农业模式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力图为经济欠发达地区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
现代农业 建设模式 制约因素 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向阳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小青 胡莉红
国内外理论研究与发展实践表明,产业集群己成为区域竞争优势的源泉。如果说发达地区的产业集群形成过程更多依赖"自下而上"的方式,那么在欠发达地区,则更多需要"自上而下"的方式,即地方政府更应有所作为。文章正是基于这种考虑,拟从农业产业集群的经济效应、形成路径、制约因素、地方政府的职能定位及对农业产业集群的政策支持入手,运用相关产业集群理论知识,结合欠发达地区实际,对地方政府在农业产业集群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效应进行系统分析,为欠发达地区促进农业产业集群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欠发达地区 政府 农业产业集群 作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传荣 孔喜梅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黎育松
农业产业化经营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经营对象。产业化经营的对象,一方面具有整体农业的全面性,另一方面又存在具体产业构成的局部性。就个别地方尤其是经济不发达地区的产业化经营起始阶段而言,不能搞所有具体产业的平等化和同步化,而只能从中选择某一适当的具体产业率先...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袁飞 胡瑞法 张笃富
在粮食生产的硬约束下,经济发达地区农民重视对不增加劳动投入便可显著增产的技术和投资大技术性强的技术的选择,且在第二、三产业发达的条件下,土地向种田能手集中,选择土地规模经营的农户越来越多。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薛国琴
一、问题的提出 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了新思路。“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而农民问题的核心是收入问题。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呈现出收入差距拉大趋势,于是,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成了本届政府的头等大事。农民收入增长乏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原因之一是:城市处于产业结构转换之际,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进程受阻;原因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丽红 吕丽莉
土地、生产资料和劳动者构成农业的基本要素,从三者关系上看,发达国家已经为人类演示了农业现代化的三种模式。这些模式为中国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依此可以设定中国农业现代化的粗线条标准和自己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路径。从土地生产方式来看,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上只有两个路径,即规模化经营和精细化经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