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80)
2023(8263)
2022(6318)
2021(5462)
2020(4390)
2019(9409)
2018(9426)
2017(17791)
2016(9689)
2015(11226)
2014(11424)
2013(10925)
2012(10429)
2011(9590)
2010(9913)
2009(9593)
2008(9341)
2007(8703)
2006(8238)
2005(7804)
作者
(29897)
(25181)
(25069)
(24054)
(16210)
(11913)
(11303)
(9691)
(9567)
(8919)
(8803)
(8309)
(8227)
(8178)
(7945)
(7741)
(7462)
(7266)
(7192)
(7012)
(6701)
(6123)
(6083)
(5749)
(5732)
(5719)
(5460)
(5443)
(5192)
(4903)
学科
(65554)
经济(65502)
管理(25927)
(21654)
地方(17834)
方法(17217)
(16996)
企业(16996)
中国(15913)
(14640)
数学(14476)
数学方法(14307)
业经(13111)
(12504)
地方经济(12416)
(9094)
(9079)
(8717)
农业(8515)
(8246)
金融(8246)
产业(8092)
理论(8076)
(7801)
环境(7706)
(7349)
(7341)
经济学(7333)
银行(7332)
发展(7159)
机构
大学(153069)
学院(151539)
(70969)
经济(69572)
研究(58410)
管理(50661)
中国(43591)
理学(42065)
理学院(41505)
管理学(40628)
管理学院(40332)
科学(34198)
(32728)
(30546)
(30121)
研究所(27001)
中心(25343)
(24466)
财经(23949)
经济学(23827)
(23705)
(21870)
师范(21660)
(21546)
经济学院(21036)
北京(20941)
(20494)
业大(19430)
(19190)
农业(18321)
基金
项目(91130)
科学(71166)
研究(67572)
基金(65446)
(56840)
国家(56369)
科学基金(47414)
社会(45233)
社会科(42776)
社会科学(42765)
(34965)
基金项目(32906)
教育(30501)
(28568)
自然(27576)
自然科(26931)
自然科学(26924)
资助(26743)
编号(26575)
自然科学基金(26431)
成果(23160)
(21481)
重点(21002)
(19709)
国家社会(19601)
课题(19224)
发展(17983)
(17748)
(17623)
大学(17184)
期刊
(92091)
经济(92091)
研究(52144)
中国(32766)
学报(24832)
(23681)
(23525)
科学(22008)
管理(21831)
大学(19058)
教育(17799)
学学(17724)
农业(15802)
经济研究(15672)
(14990)
金融(14990)
技术(13906)
财经(13646)
业经(12283)
(12094)
问题(11853)
(9160)
技术经济(9132)
世界(8898)
国际(8806)
统计(8224)
图书(8009)
(7973)
经济问题(7330)
(7261)
共检索到2494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建军  田光宁  
经济全球化进程伴随着国际规则制度的更新与变迁 ,发达国家主导了全球化国际规则 ,承担了较少的成本 ,获得了较多利益 ,发达国家内部、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为争夺新全球化规则主导权和进入权而进行斗争。以科技为中心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上游产业控制下游产业 ,人力资源取代自然资源 ,超级国际垄断资本挑战民族资本等特征 ,使原有的富国剥削穷国的国际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判断发生了变化 ,世界大规模战争的诱发因素被遏制 ,富国与穷国之间的发展差距拉大成为新的国际不稳定因素。中国应正确评价自己的国际地位 ,正视经济全球化现实 ,参与国际合作 ,在新国际秩序规则构建中发挥自己的影响力。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苏冠英  
美欧发达经济体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相对获益"受损者"角色导致其国内保守主义抬头,而相对剥削感的代际累积性增强又不断酝酿出对全球化不满的民粹力量,二者合力生成了这股反全球化逆流。新自由主义政策的局部退潮和经济区域化的持续加深是当前全球化进程调整的双重表现。凝聚多边主义的全球共识、贯彻均衡共享的发展理念、构建层次分明的循环网络和顺应潮流地推动国际经贸体制改革是应对全球化进程调整的争取方向和战略抓手。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华峰  
经济全球化与贸易自由化会带来以全球环境恶化为表现形式的市场失灵的扩散化。传统经济学纠正市场失灵的建议只适用于国内的环境问题 ,而国际性和全球性环境问题由于涉及到国际关系问题而更为复杂。本文尝试以微观经济学与国际政治学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一种分析框架来探讨全球性环境问题的复杂性与全球性环保困境的根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胡必亮  鄢姣  刘清杰  
格泽高滋·科勒德克是波兰著名的经济学家和政治家,曾两次出任波兰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被称为波兰经济改革的总设计师。遵循着政治经济学的分析传统,科勒德克在全球化问题上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首先阐述科勒德克对全球化发展必要性的研究,包括全球化的定义以及对人类社会的贡献和影响;其次介绍他对全球化时代政府与市场关系的研究,以及如何实施更为有效的全球治理问题的研究;再次论述他所提出的全球化的新理论基础——新实用主义理念,包括其内涵与应用;最后重点讨论他对全球化新的发展方向和中国在全球化中的作用等问题的研究。科勒德克因其特有的政治家和经济学家的双重身份,对政治经济学框架下的全球化问题提出了独特的见解,给出了自己对全球化发展的建议。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佟家栋  刘程  
从经济全球化的历史长河看,以大宗商品价格趋同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过程经历了两个高潮期和两个中断或调整期;逆经济全球化的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逐步积累,生长出反对全球化的要素。当这种力量足够大时,代表这种力量的政党会在选举中执政,将反全球化付诸逆全球化的政策或行动之中;从世界角度看,逆经济全球化的推动者正是经济全球化的积极倡导者,英国和美国分别都扮演过全球化倡导者的角色,它们也分别在两个逆全球化的调整期扮演着关键的角色;从一国内部的经济全球化和逆全球化选择的转换中,伴随全球化过程不断拓展,受损的利益集团及其受损程度,在规模和深度上积累起来,成为逆全球化的发动者、倡导者和支持者,它们反对全球化的实质是反对由全球化带来的要素收入的变动;在第二次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中,跨国公司将生产过程推向全球带来了一些利益集团在就业以及收入机会的丧失,导致其不惜支持会给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严重不确定性的政府和政策;从国家层面看,这种不确定性来自于政府在"全球化的不可能三角"中更倾向于选择保护主义,这是政府付出较小代价的战略。美国对逆全球化的纠结来源于自己所建立的国际经济秩序成为保护和鼓励其他经济体获取国际经济合作利益的保护伞。因此,它的目标既是要求世界补偿过去的损失,又要建立能够保护自身利益的新秩序。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维  宋国栋  
今天,经济全球化尽管表现强劲,但它仍是一种背景力量,相对而言,经济民族主义是一种主导力量。经济民族主义虽然受到经济全球化的强大压制,但它仍可以进行强烈反弹,甚至一定程度上破坏和推延经济全球化进程。经济全球化与经济民族主义之间存在复杂的互动关系,这种关系的核心在于经济全球化刺激了经济民族主义新形式的出现,经济民族主义内涵获得了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伊然  
探究全球化对经济发展稳定性的影响,可以采用国际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来展开分析。全球化进程中潜在的社会冲突是影响经济发展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渠道,伴随全球化而来的收益分配与风险分担的不对称性越强,冲突的可能性就越高,经济发展就越难以保持稳定。社会群体的实力结构与国家权力机构的反应,这两个因素合起来决定了国内各群体的损益状况与潜在的冲突水平。有效的冲突管理机制对经济发展稳定性有显著的积极效应,因此,政府需要以收入再分配的方式来平衡各群体之间的差距,维持乃至增进社会凝聚力,这正是中国妥善应对全球化进程、趋利避害的关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周宇  
全球化带来了难以想象的经济繁荣,但也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社会不平等。面对甚嚣尘上的逆全球化思潮,有必要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思考全球治理问题,因为发展关乎经济,发展成果分配则关乎政治。本文梳理了逆全球化的表现,指出全球化使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距得到大幅改善,但一国之内的贫富差距问题却日益突出。经济分化引发政治极化,当各国民粹主义政客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把自身问题归咎于他国,便有了国际层面的逆全球化乱象。本文从经济、政治制度和国际秩序等方面分析了逆全球化的成因,指出要弥合技术变革造成的经济分化,解决制度供给与改革需求的错配,摆脱全球经济治理的"两难悖论",即全球化的世界经济与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治理体系之间的矛盾,需要对市场与政府的边界进行再定位,对自由民主制进行再思考,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出发点对全球治理路径进行再探索,让全球化再出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黄惠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各种思潮的交织进一步凸显了健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机制的重要意义。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问题在于如何积极协调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如何充分发挥好政府的作用。一些西方国家面对资本无序扩张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垄断和恶性竞争加剧而无能为力,充分揭示了政府与市场双失灵给经济社会带来的危害。资本主义经济体制下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很难实现有机统一是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所决定的。中国经济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表明,"党—政府—市场"三位一体机制是实现"有为政府+有效市场"的前提,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则是重要保障。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有效路径就是要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改革市场准入制度、释放中小企业活力,将政府监管与市场优势有效结合。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焦斌龙  
全球化作为一种制度是公共物品中的一种 ,它不仅使各国可以从中受益 ,而且各国必须强制地接受它。全球化的公共物品属性使其在实施过程中必然会带来各种利益冲突 ,冲突的过程就是一个公共的选择的过程。对于中国而言 ,尽快地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 ,提高国家竞争力将是明智的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靳卫萍  
新政治经济学以使用经济学现代方法对政治与经济相互作用的研究为核心,成为政治经济学的一个新发展。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作为新政治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研究对象是政治对宏观经济运行和政策的影响。宏观经济学中的政治经济学的出现对当代宏观经济理论的影响,则表现在研究形式和研究方法所做的创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立华  
2009年6月28日在法国巴黎,隆重举行了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四届论坛,来自全世界13个国家和地区的90余名学者共同探讨了全球治理问题。论坛的主题是:"民族、国家与全球经济政治的民主治理",围绕这一主题,与会学者展开了讨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胡波  
文章通过探讨商品社会生产发展运动规律,从价值的分析研究不同经济理论影响下派生的生产关系,说明市场经济中存在剥削的形式,证明了生产力高度发展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必然是实现共产主义。认为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坚信劳动价值理论一定回归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坚信市场经济将向有劳动价值规则的、公平有序的、科学适度竞争有效的市场经济发展,坚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够实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