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94)
- 2023(12319)
- 2022(9721)
- 2021(8487)
- 2020(7188)
- 2019(15574)
- 2018(15476)
- 2017(29901)
- 2016(16001)
- 2015(18134)
- 2014(18187)
- 2013(18049)
- 2012(16628)
- 2011(14735)
- 2010(15358)
- 2009(14810)
- 2008(14835)
- 2007(13766)
- 2006(12678)
- 2005(11965)
- 学科
- 济(99117)
- 经济(99015)
- 业(77708)
- 企(72208)
- 企业(72208)
- 管理(64626)
- 方法(33162)
- 业经(31037)
- 农(25046)
- 财(24897)
- 数学(24543)
- 数学方法(24348)
- 中国(21493)
- 地方(21215)
- 务(18853)
- 财务(18828)
- 财务管理(18810)
- 农业(18655)
- 企业财务(17793)
- 技术(16973)
- 制(16452)
- 策(15849)
- 和(15153)
- 划(14813)
- 理论(14751)
- 体(14346)
- 学(13695)
- 地方经济(12869)
- 发(12540)
- 企业经济(12306)
- 机构
- 学院(248926)
- 大学(242246)
- 济(118226)
- 经济(116225)
- 管理(96921)
- 研究(83222)
- 理学(81976)
- 理学院(81169)
- 管理学(80099)
- 管理学院(79631)
- 中国(66738)
- 财(52757)
- 京(50618)
- 科学(46645)
- 所(42134)
- 财经(41503)
- 农(40198)
- 江(39762)
- 经(37443)
- 研究所(37385)
- 中心(37119)
- 经济学(37011)
- 经济学院(33003)
- 业大(32602)
- 北京(31836)
- 农业(31256)
- 州(31007)
- 财经大学(30042)
- 院(29137)
- 范(28589)
- 基金
- 项目(150724)
- 科学(120738)
- 研究(112692)
- 基金(110768)
- 家(94742)
- 国家(93844)
- 科学基金(82402)
- 社会(76144)
- 社会科(72256)
- 社会科学(72239)
- 省(59604)
- 基金项目(57443)
- 自然(50164)
- 教育(49793)
- 自然科(49073)
- 自然科学(49063)
- 自然科学基金(48274)
- 划(47509)
- 资助(44672)
- 编号(44122)
- 成果(35043)
- 业(35007)
- 发(34523)
- 创(34023)
- 重点(33587)
- 部(33024)
- 国家社会(32317)
- 创新(30984)
- 课题(30353)
- 制(29429)
- 期刊
- 济(147504)
- 经济(147504)
- 研究(78353)
- 中国(49099)
- 财(45078)
- 管理(44458)
- 农(39274)
- 科学(32728)
- 学报(32205)
- 农业(27009)
- 大学(25853)
- 技术(25175)
- 学学(24737)
- 融(24210)
- 金融(24210)
- 经济研究(23931)
- 业经(23662)
- 财经(22694)
- 经(19948)
- 教育(19774)
- 问题(18706)
- 技术经济(17363)
- 业(16795)
- 世界(15012)
- 贸(14471)
- 现代(13537)
- 国际(13065)
- 商业(12847)
- 经济管理(12714)
- 统计(12514)
共检索到3939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宋亚非
本文通过分析美国、日本两个"世界工厂"的生产方式,阐述了大规模生产与大规模定制的异同与优劣势,提出了生产方式由大规模生产向大规模定制转变的思路。同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分析了我国成为"世界工厂"的优势和劣势,为中国企业在走向"世界工厂"的进程中选择适合自身的生产方式,实现企业的再发展提供一些思路。
关键词:
大规模生产 大规模定制 经济全球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吴志冲 季学明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建生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冲击 ,根本上是文化结构的冲击 ,表现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迁 ,企业是受经济全球化冲击的核心 ,企业的变革体现为企业组织的变革、管理模式的变革和生产方式的变革。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组织结构 管理模式 生产方式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欧阳卓飞
实施全球范围内资源和生产要素的最佳配置和组合 ,已成为当前国际经济竞争的一种趋势。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全球营销问题应当列入有实力的企业现实的战略目标。本文论述了我国企业发展境外投资的必然性和可能性 ,并剖析了中国企业的境外投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发展中国企业境外投资的基本对策。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境外投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陈谢晟
为合理测度全球生产,联合国欧洲经济委员会于2015年发布了《全球生产测度指南》(Guide to Measuring Global Production)。中国是这一轮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参与者,未来还会在全球化进程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详细介绍了《全球生产测度指南》的编制背景与目标、主要内容、未来行动指南等,力争为中国的对外经济统计和国民经济核算提供有益帮助。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夏善晨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的相关规定,所有参加国签署的多边和双边国际条约或公约,只要得以政体上的承认,均可成为约束一国政府、受政府依法管理和治理的企业(行业)的规制或法律。从这个意义上说,加入WTO,即客观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永祥
市场经济与生产方式王永祥我国的经济模式已经从原来的计划经济逐步转向市场经济。随着经济模式的转变,生产方式也要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大华仪表厂是一个生产工业自动化记录仪和实验室仪表的厂家,产品规模品种复杂。在计划经济模式下,产品都由全国各大机电公...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朝克
本文认为,"四位一体"的生产方式(包括经济方式、政治方式、文化方式和社会方式)与生活方式形成的矛盾运动规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之一。科学发展观与"四位一体"建设理论蕴涵着这一基本规律,大到社会革命与社会改革以及当前的国际金融危机和国内社会稳定;"四位一体"的生产方式小到个人的生活条件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都遵循着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矛盾运动规律。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晓伟
精益生产方式作为一种追求生产经营的合理性、高效性,能灵活地生产出适应市场多样化需求的高质量产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是世界制造业未来管理的最佳模式,也是中国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深刻研究精益生产方式的特征,剖析我国企业生产方式同精益生产方式的差距,并制订相应的对策,是我国企业加入WTO后赶超世界精益企业的保证。
关键词:
精益生产方式 特征 差距 对策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人类需求从生理到心理的转换体现在消费目的、消费对象和满足需求的手段上。这一转换引起了生产方式中三组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矛盾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用外在的方式满足内在的需求,同时心理需求又相互影响,这是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根源。心理需求相对于生理需求更加不稳定、易变、易受他人影响、需要通过他人方能提供满足需求的手段,这使得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具体而言,从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降低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但消费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的不利影响会加大不确定性;从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使不确定性变得更为频繁、复杂;从人与自我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使得人与自我的矛盾加剧,加大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王成进
人类需求从生理到心理的转换体现在消费目的、消费对象和满足需求的手段上。这一转换引起了生产方式中三组矛盾——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自我之间矛盾的一系列深刻变化。用外在的方式满足内在的需求,同时心理需求又相互影响,这是经济中不确定性的根源。心理需求相对于生理需求更加不稳定、易变、易受他人影响、需要通过他人方能提供满足需求的手段,这使得人类面临的不确定性不断增加。具体而言,从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需求转换降低了经济中的不确定性,但消费主义价值观、物质主义的不利影响会加大不确定性;从人与人之间矛盾的角度来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江建强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俞晓松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葛志琼
经济全球化,使国际竞争更加激烈。在国际竞争中,发展中国家的企业处于不利地位,要在激烈的竞争中立足,企业必须重视营销商誉。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市场竞争 商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郑继方,向虹,张军贤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引起企业管理实践的深刻变革。首先是面向国际市场与WTO合作,将加速企业经济形态与经营战略的转变;其次,价值链的分解与整合为企业核心能力管理提供了新的战略模式;再次,未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将是对企业精英人才的管理,企业的制胜能力将取决于它们是否拥有知识的优势;最后,绿色市场出现前所未有的商机,企业的绿色管理是造就竞争主动权的关键要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